第六十一章 火速见马腾,数日下金城1


本站公告

    今年年初,刚过正月,天下大范围屯田垦荒春耕之时,赵旻不但足量供应腐植酸肥做底肥,且为各地配套了大量3轮式3铧犁、手摇式搬运机。

    这些都是赵旻所在的建设兵团英雄前辈们,在西历2十世纪56十年代自力更生时,自主研发出的畜力农机。

    在3轮式3铧犁面前,单铧的曲辕犁就是个渣渣。

    轻便、3铧刀的3铧犁仅靠1头牛、1个壮丁,1日便可耕种2十亩地,其效率比曲辕犁高出不知凡几。

    但因其需大量标准件,所以在赵旻与弘农杨氏、颖川荀氏、钟氏、韩氏、辛氏等士族全面深入合作之前,赵旻研发不出3铧犁。

    为此,杨彪这个糟老头子、荀彧这个尚书令没少被赵旻唠叨。

    去年夏秋之时,赵旻又哪里知道,大汉冶铁业居然被这些士族们垄断?

    得益于此3铧犁、腐植酸肥,节省出大量人力物力的士族、豪强们,才会对屯田匹配制毫不抵触。

    同时,赵旻借此政成功做到了连位面之子、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都未做到之事:

    丈量田亩!

    有此数据做参考,赵旻便可以开展许多新政。

    然而…1切的1切,前提全都要靠亩产!

    若亩产提不上去…1切皆仍旧是设想。

    没有足够的利润,士族、豪强谁还愿意再从自己身上割肉放血?

    所以赵旻暗暗打定主意,在亩产未确定增长多少之前,暂且不做任何决定…

    反正距6月底仅剩不足1旬,届时问明钟繇,弘农郡今年新垦之田亩产多少即可。

    于是赵旻笑着对贾诩道。

    “若粟亩产可达十5斛,先生以为,结合商贾及百工,凉州可兴否?”

    贾诩虽在竭力策马疾驰,但还是忍不住呵呵1笑。

    “主公,何需十5斛?若粟亩产可达十斛,再佐之以商贾、百工,则凉州必可兴焉!

    然则…主公,粟亩产如何可达十斛?丰年之时,粟亩产不过8斛耳!愚以为,粟亩产最多8斛,超不过9斛也。”

    贾诩的语气之中满是不信。

    这怪不得贾诩。

    因为这时代人看待亩产,就如同这时代人看待凉州1般,他们存在着极深的认知障碍。

    是故,赵旻只是微微1笑,不与贾诩这些没见识之人计较。

    此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也。

    这些古代人又哪里知道:后世天不蓝,水不绿,庄稼并非长在土里,牛肉不能放心吃,生孩子不用结婚,药不是治病的,医生也不是救人的,办学校是只图挣钱的…

    苟哥习惯性地在心中吐槽后,突然变得意兴阑珊,其人不再开口,只是默默赶路。

    然而,他的心已经飘回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许都。

    彼处,有他在这世界的老娘、老叔、几个不太乖的宝贝儿,还有1对龙凤胎宝宝。

    许都卫府之中。

    此刻,留守的众人正忙到脚打后脑勺。

    卫府长史,也就是卫府的丞相、汉廷9卿之首太常董昭正组织召开紧急会议。

    “仲德公,忠明公,光禄勋,宗正,子龙将军,孝先,伯绪,季弼,子敬,诸事皆暂停,今丰收在即,而许都雨水丰沛,某等须竭尽全力抢收!”

    程昱、段煨、伏完、刘艾、赵云、毛玠、桓阶、陈矫、鲁肃等人同时表示赞同。

    3名武官程昱、伏完和赵云,外加退休老干部段煨同时表态。

    “长史放心,某等必发动全体中军、禁卫,协助百姓抢收。”

    尚书台任职的桓阶、毛玠2人作揖。

    “长史放心,某2人亦将全力配合荀令君,发动颖川各家出动奴客抢收。”

    陈矫、鲁肃也当场表态。

    董昭对此极为满意。

    “诸君切记,此事关乎新政进1步推行,万万不容有失!董某亦已向各地发公文,务必竭力保障抢收夏粮。

    此外,董某亦当恳请许都百官尽遣其客抢收,董某与诸君共勉之!”

    言罢,董昭霍然起身,极为庄重地向众同僚深深1揖。

    众人起身深揖还礼后,便极为干脆地散会,然后各自去忙碌。

    不怪董昭如此大动干戈,但凡稍有些常识之人便都知道,庄稼临近收割之时,最怕下雨。

    而偏偏许都这几日雨水丰沛,董昭不如临大敌才怪!

    尤其是,此番抢收夏粮,还关系到今年春季屯田的实施成果,以及下1步全面取缔丁税、摊丁入亩制的实施。

    就在卫府众人各自散去之时,伏完悄悄将董昭带到角落。

    “公仁,你可有主公最新情报?”

    伏完这个老狐狸隐藏得极好。

    是以,即便是赵旻的绝对心腹董昭,都尚不知伏完实则是赵旻的老丈人之1。

    董昭环顾4周,见众人皆已离去后,方才压低声音道。

    “回伏公,某于昨日甫接到伯宁之密信,伯宁称,主公已收复、且已安定益州,正欲赶赴武都郡,支援为氐人围攻之前将军、中垒中郎将2人。”

    伏完惊喜交加。

    “公仁,今距主公出征尚不足两月,主公竟已定益州乎?照此速度,凉州岂非…”

    董昭当即纠正伏完:“伏公,此信乃主公半月前寄出,昨日甫至我手。故而,主公今应已至凉州也。”

    董昭的意思是:老伏你看不起谁呢?主公分明是1个月便定益州好不好!

    于是伏完宛若石雕1般,久久不能言。

    董昭无暇陪伏老头儿发呆,其人行礼后便匆匆离去。

    回过神来的伏完,也匆匆赶回自己府中,他已迫不及待想将此情报告知自己在宫中的女儿。

    随着卫府上下人等皆被动员起来…

    许都,乃至赵旻实际统治的各州之中,1场轰轰烈烈、且将持续数日之久的夏粮抢收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此时所有参与此抢收活动的人,都未意识到,他们不但亲自见证、而且亲身参与进1桩被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之中。

    此次夏粮抢收事件,被东汉、以及后来的季汉史官记载为“十日增产”,并永镌青史。

    此事件甚至直至近两千年后,仍被后世的炎黄子孙们所津津乐道。

    此为后话,咱们揭过不提、言归正传。

    到赵旻离开姑臧城的第3日酉时,其人便率军顺利抵达允吾城外。

    此次行军,苟哥终于突破了其人2百5…十里的日行军速度上限。

    赵旻远远望去,只见马腾的营盘,布置得极为诡谲。

    低矮残破的允吾城4周,西、南、北3面,皆被坚固的营寨、层层密布的壕沟、水渠所围,唯独允吾城东面,是1马平川之坦途。

    马腾太了解韩遂这个老狐狸了。

    以韩遂“9曲黄河”的性格,其人敢从东面突围才怪!

    而城内守军见城东为无人围攻的坦途,又哪里有心思陪韩遂1起送死?

    所以,赵旻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此时允吾城内,残余守军绝对不满万,甚至能有5千人就算韩遂御下有术!

    值此危急存亡之际,韩遂1定不敢斩杀逃卒,否则城内守军不倒戈相向、持韩遂首级向马腾讨赏才怪!

    1言蔽之,韩遂注定药丸,而其人何时完犊子,完全取决于马腾的心情。

    贾诩虽仍存疑虑,但赵旻心知肚明,河湟烧当羌,永远不可能现身于此…

    韩遂能等到的,恐怕只有虎步关右的渊哥。

    苟哥当然不会如夏侯渊那般,莽到径直冲向马腾营寨…

    那是找死!

    天知道,途中隐藏着多少陷马坑、铁蒺藜和小拒马。

    苟哥要做的事极简单。

    其人轻松写意地令亲卫亮明自己的大纛、旗帜,又好整以暇地令传令兵吹响号角。

    于是乎,马腾亲自率兵,引着苟哥绕开各种陷阱,进入其人的中军帐。

    苟哥如此做,可谓1举两得…城头上的韩遂,远远看到这1幕,心中无比绝望。

    苟哥进帐后,马腾便抱拳问道。

    “主公,犬子阿超,而今尚不知所踪、亦生死未卜。”

    【作者题外话】:上世纪5十年代,建设兵团的英雄前辈们确实自制了不少黑科技农机,不但造价低廉,而且方便好用。

    汉末3国的盐铁管理确实混乱。

    西汉时代的盐铁之权归于中央的大司农;

    东汉时代则归于地方郡县;

    3国时期,曹魏的盐铁之权归于司金中郎将。

    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指东汉)皆属郡县。

    至曹公始置司金中郎将以主之,利权悉归于上矣。--赵1清

    司金中郎将下设“司金都尉”与“司盐都尉”,各有权责。

    韩暨便曾由盐官转为司金都尉,可为佐证。

    (韩暨)徙监冶谒者……在职7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魏书韩暨传》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司金中郎将”与“司金都尉”即“摸金校尉”的别称,属于盗墓之官;

    潘眉、卢弼等人则认为司金中郎将与盗墓无关,单纯是矿冶官。

    理由很简单,因为蜀汉亦设司金中郎将,由张裔担任。

    鉴于张裔的工作主要是“典作农战之器”,可知该职务的工作内容相对单纯。

    先主以(张)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蜀书张裔传》

    由于张裔担任“司金中郎将”时,与“司盐校尉”岑述违戾不和。

    因此,蜀汉的盐官与铁官,是否像曹魏那般统归于司金中郎将管辖,颇难定论。

    后(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蜀书杨洪传》

    孙吴的矿冶经营与官职设置情况不详。

    不过从《宋书》记载来看,直到南北朝时代,江南地区的冶铁机构,仍“多是吴所置”,可知孙氏统治时期应该也设有类似机构。

    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署冶令,或署丞,多是吴所置。--《宋书百官志》

    其实古代的金属制品,大用途无外乎以下几类:

    武具、农具、货币、尚方器物等。

    在两汉魏晋时代,由于朝廷对金属的垄断控制,部分农具尚是木制。

    金属的主要用途,应该还是以铸造兵器、货币为主。

    十斛是275市斤,亩产275市斤小米?

    亲娘咧!这得多歉收啊?

    苟哥吐槽之言略过…

    说的好像他生孩子就结婚了似的!

    伏完之所以回府,是因为他1个糟老头子不能进百子坊,他又不是太医令张仲景。

    所以他得尽快把这消息告诉他老伴儿。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我们来看看,杨阜等人“举事时间”的选择。

    杨阜等人背叛马超的时间在建安十8年(213)9月,这是1处很重要的线索。

    是年(213)5月,曹操僭称魏公,加9锡,公开挑衅汉廷。

    被过河拆桥的荀彧,死的是真冤啊!

    所以请诸君谨记,万1不幸穿越到曹老板麾下,1定要1把鼻涕1把泪地跪着求曹老板当魏国公、魏王、皇帝,如此才能苟活。

    生命只有1次,咱们1定要且行且珍惜。

    (十8年)夏5月丙申,曹操自立为魏公,加9锡。--《后汉书献帝纪》

    同年(213)7月,曹老板又在邺县立宗庙社稷,祭祀曹氏祖先。

    这1行为正式宣告了曹氏“营建家门”的政治主张,也代表着汉魏鼎移不可避免。

    (十8年)秋7月,始建魏社稷宗庙。--《魏书武帝纪》

    考虑到邺县(属冀州魏郡)与凉州的距离较远,杨阜获知相关信息,应该存在1定的滞后性。

    这也可以侧面解释为什么他们起兵于同年9月。

    曹操称魏公这1历史契机,恰好给了杨阜等人“反正”的绝好理由。

    实际上,政治强人的僭越行为,往往会引来各式各样的附和与谄媚举动。

    比如刘备僭号汉中王(219)同年,孙狼便在6浑响应关羽;

    曹丕废汉自立同年(220),又有孟达等人相继归附。

    梁、郏、6浑群盗或遥受(关)羽印号,为之支党。--《蜀书关羽传》

    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魏书文帝纪》

    更重要的是,僭越之主为了展示新朝新气象,往往会厚待归附者。

    比如降将孟达便被曹丕授予显职,甚至得到“同载”(同乘1车)的待遇。

    这无疑是曹丕借此笼络人心。

    (曹丕)执(孟)达手,抚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

    遂与同载。

    又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魏略》

    在此背景下,杨阜这些“失节”的旧官僚,正需要借着汉魏禅代的历史契机,替自己洗清罪名,重归旧主。

    从这个角度看,凉州大姓在叛乱伊始便尽屠马超全族,自绝后路,其本质是示好曹操,表示同叛乱分子誓不两立的决心。

    说白了,这就是场政治秀。

    (赵)衢等谲说(马)超,使出击(姜)叙,于后尽杀(马)超妻子。--《魏书夏侯渊传》

    凉州内讧事件中,姜叙满门被马超所杀,杨阜“身被5创”,同族兄弟战死7人,其余死伤者不可胜计,可见他们归心至诚。

    (马)超入历(城),执(姜)叙母,母怒骂超。超被骂大怒,即杀叙母及其子,烧城而去。--《列女传》

    (杨)阜与(马)超战,身被5创,宗族昆弟死者7人。--《魏书杨阜传》

    有鉴于此,曹操对杨阜等人的从贼事迹,也1概不予追究,甚至做出“良史记录,必不坠于地矣”的诺言。

    贤哉,贤哉!良史记录,必不坠于地矣。--《魏书杨阜传》

    曹操确实没有食言。

    参与抵抗马超的杨阜、庞淯、阎温等人,都在《魏书》中得到了独立列传的高规格待遇。

    韦康、姜叙、赵昂、梁宽等人亦有记载,留名史册。

    本章先到这里。

    剧透1下,锦马超、超哥要开无双了。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