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揭贾诩毒计,定凉州大局终


本站公告

    于是乎,在赵旻做出如此安排调度之后,韦端、尹奉、姜叙、杨阜4人分头召集凉州诸郡望族,至姑臧城商议通商合作之事…

    尽管在他们4人看来,这极可能是1场鸿门宴。

    匈奴呼衍左大将尽速赶赴大散关…

    尽管其人根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尽速抵达大散关。

    于禁要与休屠王1起,尽快前去安定郡接应马超…

    尽管在休屠王看来,他们此行实则是去给马超收尸。

    段垒负责协助徐庶、孟建2人固守武威郡…

    尽管在段垒看来,如今武威郡最大的威胁,其实是赵旻本人。

    贾诩负责带路,随赵旻讨伐韩遂…

    尽管在老狐狸看来,夏侯渊恐怕很不顺利。

    但无论如何,赵旻既做出如此安排,刚刚挨了顿敲打的众人,便也不得不乖乖听令行事。

    因今日天色已晚,故众人明日清晨再各自启程。

    所以可想而知,虽然段垒安排的宴席可谓丰盛至极、高朋满座、赵旻等人甚至以诗词助兴,但除赵旻等寥寥数人之外,其余人仍觉索然无味。

    见众人意兴阑珊,苟哥也不强求,吃饱喝足后,其人便携美、2徒离去。

    苟哥已经看出来,段垒私心过重、难堪大用,因此,苟哥打算让段煨本人赶来故里,亲自选1个族中子弟做其人嗣子。

    苟哥未在段家大院下榻,而是选择在兵营,与兵卒同住。

    赵旻实则极为厌恶这些凉州士族的丑恶嘴脸。

    赵旻为两位爱徒…捎带脚也为其1点儿也不乖的香妹子答疑解惑1番后,顺便又考校了1番曹彰、曹植。

    在苟哥看来,学习阴谋诡谲之术,需从娃娃抓起。

    这毕竟是乱世,而且是英雄豪杰辈出、奇谋诡计遍布的乱世。

    若不懂诡谋、不通武艺,将来曹彰曹植2人,如何在此乱世立足?

    赵旻这个老师,实则与他们2人的生父差别不大。

    遣亲卫护送2徒回其营帐休息后,赵旻坏笑着看向香妹子。

    “阿香,为夫我今日表现如何?”

    香妹子蹙起眉头,1脸的大惑不解。

    “夫君,凉州即将平定?”

    香妹子这极为可爱的表情,让赵旻色心大动。

    但其人还是极有耐心地解释起来。

    “阿香,凉州之敌,非韩遂,更非杂胡,乃人心也!”

    “人心?”

    “正是!人心难测、欲壑难填,故而凉州难定也!”

    “妾听不懂。”

    赵旻柔柔1笑,执起香妹子满是粗茧的手,有些心疼地轻轻摩挲着。

    “阿香,你须知晓,世上无永恒之友,亦无永恒之敌,惟有永恒之利耳!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名缰利锁,虽困住无数英雄豪杰,却亦使无数英雄竞相追逐。凉州之地,素来贫瘠,故而此地之人勾心斗角、争斗不休,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然则…若我可使此地富饶,1切皆将不同也。假使凉州人人安居乐业,此地未尝不可成为1方净土。

    此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6亲固。4维不张,国乃灭亡。”

    见小老婆1脸茫然,赵旻语气更柔。

    “小乖宝儿,试想之,若人人衣食无忧,则盗匪又将焉存乎?”

    香妹子终于听懂了。

    “夫君之意为:使凉州人人衣食无忧?”

    赵旻哑然失笑:“非也!对此,我无能为也。然我可使凉州人人安居乐业。惟其如此,凉州、乃至西域之地,方可定也。”

    香妹子钻进爱郎怀中,1脸崇拜地凝视着爱郎俊脸。

    “夫君乃当世大英雄也!妾深信夫君必可做到!”

    苟哥再也忍不住,给了香妹子1个公主抱后,1起下榻作战去也…

    翌日寅时5刻,匈奴呼衍左大将便极为听话地率军赶赴大散关…

    尽管其人苦思1夜,仍未想通自己为何要如此急着赶去大散关。

    但在其人看来,如天神1般的卫将军既如此说,那么自己照做1定没错。

    紧随其后,各路人马纷纷离去。

    当然了,众人心情千差万别。

    韦端等人心中满是绝望;

    率1校骑兵接应马超的禁哥,心中满含期待,他也想看看,面对3万休屠各精锐骑兵,马超是否真能大胜。

    休屠王则是不以为然;

    贾诩派出的斥候心中茫然;

    而苟哥1行人,则是斗志满满。

    刘晔这个聪明人,自从进了姑臧城后,便1言不发。

    刘晔对自己的定位极为清晰,何况,他委实不愿留在凉州这等不但苦寒、且人心极为险恶之地。

    怀着各异的心情,除庶哥、孟公威之外,众人纷纷踏上各自的征途。

    姑臧城至允吾城,有6百里左右,所以,贾诩的作用是行走的导航仪。

    率1部亲卫赶赴允吾城的赵旻,依照自己往日的行军习惯,不携带任何辎重,兵卒们仍1人双马、携5日口粮,轻装开拔。

    他的计划,是在3日内赶到允吾城外马腾的营地。

    待大军全速前进后,赵旻方才问贾诩。

    “文和先生,依你看来,若凉州、河西走廊与西域重新贯通,凉州可否兴旺发达?”

    身为穿越客,苟哥当然知道答案,但其人还是忍不住想问1问贾诩这个土生土长的凉州土著。

    在策马疾驰之中,贾诩不便行礼。

    其人沉吟道:“主公,愚以为,不可仅靠百工业及商贾,仍需以农耕为主也。

    愚以为,待1旬后今春耕种之粟丰收,若亩产可大幅提升,则凉州必将兴焉。

    主公,目前尚不知,今岁屯田情况究竟如何。若可行,则大事将定矣。”

    这番话足以证明,贾诩不只会献毒计,其人也懂如何搞民生。

    而且…

    贾诩不提,赵旻都已经忘了,今年是赵旻辖区内,大范围推行新政的第1年!

    而新政的最重要1环,便是屯田!

    做为变相为士族、豪强们丈量田亩的交换条件及手段,赵旻在梁习启发下,推行了屯田匹配制,并趁机取消了在历史上导致东汉亡国的丁税。

    前文曾详细论述过此事。

    赵旻的设想,是在天下大范围实现1年两熟后,效仿后世北宋仁宗朝、满清雍正朝,只征收夏秋两税,将其他杂税1并取缔、并将丁税摊入田亩税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

    北宋仁宗朝取缔杂税,是因为北宋商税极高;

    满清雍正皇帝摊丁入亩的前提,是彼时已有了诸如土豆、红薯、南瓜、玉米等高产作物。

    也就是说,彼时地主种地的利润,已因产量大增,而有了大幅提升。

    那么赵旻呢?

    亩产才是1切的关键。

    总之,贾诩1句话便说到了点子上。

    是故,赵旻颔首道:“先生所言极是!因大范围施用腐植酸肥之故,本月底,春耕之粟便可收割。亩产几何,届时便知。”

    在赵旻来此之前,汉末是以粟(小米)、麦、菽(大豆)进行轮作,实现两年3熟。

    1般而言,是春季2月春耕播种粟、7月初收获;7月中旬播种菽,深秋收获;次年春耕再种小麦。

    之所以如此轮作,主要是因为古代无固氮技术,惟有靠大豆根瘤固氮以提升土壤肥力。

    赵旻来此之后,先是提出用从西域传来的高粱替代大豆,实现小麦、高粱1年两熟;

    其后赵旻又制出腐植酸钠肥,利用这1在后世大放异彩的新型绿色肥改善土壤,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在赵旻来此之前,小麦及粟亩产平均6斛,也就是不到2百斤;菽亩产则不到4斛,1百斤左右…

    而在赵旻后世,小麦亩产至少可达2十6斛;粟至少2十斛;菽也至少有十2斛。

    换言之,后世1亩地产出,相当于汉末4亩地。

    此时已至6月下旬。

    距收获不足十天。

    【作者题外话】:苟哥赵旻的意思是:

    在这时代的土著们看来,凉州因环境恶劣、资源贫瘠,所以是天然的内卷之地…

    然而,苟哥却比任何人都清楚,凉州具有多么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是典型的认知错位,所以,苟哥又要装笔了…

    北宋的商税构成极为复杂…云某在《大宋行医人》中有过详细阐述…

    简单来说,北宋的财政收入,大头来自于进出口贸易、市民经济中抽取的各种税、榷费及酒、酒曲、醋等的买扑金(类似于承包费),小头才是夏秋两税。

    因为北宋的土地兼并情况同样严重,而且存在天然的金融缺陷:铜价倒挂!

    货币铜,价值低于铜器!

    王荆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他的变法治标不治本。

    这事儿不怪王荆公,因为在北宋,不可能有人看过《货币的战争》。

    满清雍正实施的摊丁入亩,银子火耗归公,这两大举措救了满清。

    但前提是满清有了安第斯山的各种高产作物。

    印加人救了全世界…

    言归正传。

    赵旻的想法没错,他新政成功与否,关键看亩产量。

    后文自会提到具体产量。

    那些心情各异之人…

    他们很快便会见识到苟哥的料事如神…

    苟哥越来越像大笔袋曹老板!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简略介绍了马超作乱的始末;

    本章咱们从马超与张鲁结盟开始说起。

    凉州之乱中,张鲁很明显站在了马超1边。

    张鲁派遣大将杨昂(1作杨帛、杨白)前往凉州助战,而杨昂则协助马超杀害了凉州刺史韦康(韦端之子)。

    (马)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马超)使杨昂杀(凉州)刺史、(汉阳)太守。--《魏书杨阜传》

    韦康的履历不同寻常,他是荀彧举荐的人才,属于曹魏的地方要员。

    太祖以(荀)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刺史),韦康为凉州(刺史),后败亡。--《魏书荀彧传》

    建安十9年(214)马超彻底失败后,张鲁又收留了马超,并授予都讲祭酒的职位。

    (马超)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典略》

    张鲁在汉中以“鬼道”治民,使用1套与黄巾相似的官制系统。

    张鲁自号“师君”,教众资深者号为“祭酒”。

    按胡3省先生考证,都讲祭酒的地位似仅次于师君,可知马超在汉中政权中的尊贵程度。

    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以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大都与黄巾相似。--《魏书张鲁传》

    (张)鲁为5斗米道,自号师君……置都讲祭酒,位次师君。--胡3省

    张鲁厚待马超,不啻为公开与曹操叫板。这就有必要谈1谈他的行为逻辑。

    张鲁与马超结盟的直接原因,可以上溯到建安十6年(211)的潼关之战。

    虽然此次战役的参战方是关中诸将与曹操,但战役的导火索,却是曹军借口从关中借道、讨伐汉中。

    注意:讨伐汉中!

    是时关西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司隶校尉钟繇求以3千兵入关,外托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王沈《魏书》

    人所共知,汉中是张鲁的根据地。

    张鲁当时(211)虽然侥幸免于兵祸,事后却1定会对曹操心怀憎恶。

    因此他与马超结盟并不意外。

    另外按《益州耆旧传》的描述看,马超与张鲁长期被益州士人视作相似的人物。

    张鲁入侵巴蜀时,刘璋曾考虑过交结马超为外援,但治中从事(高级州吏)王商则表示,马超与张鲁是1丘之貉,均贪图益州的土地;

    事遂不行。

    (马)超复与(刘)璋相闻,有连蜀之意。(王)商谓璋曰:“(马)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今之益部,士美民丰,宝物所出,斯乃狡夫(指张鲁)所欲倾覆,(马)超等所以西望也。”--《益州耆旧传》

    另外从地缘环境来看,马超所处的关中与张鲁所在的汉中,联系颇为密切。

    前文提过,汉中距汉阳郡、大散关都不远。

    如果马超得志于雍凉,也可以增加张鲁与曹操之间的战略缓冲区。

    事实上马超覆败(214)的翌年(215),张鲁也随即被曹操所灭,沦为战俘。

    可见双方唇亡齿寒,互为依托。

    我们再来看看杨阜、姜叙的立场与行为逻辑。

    在讨伐马超的事件中,杨阜、姜叙堪称首义元勋,因此获得了官方的高度赞扬。

    彼时已进位魏公的曹操,甚至连用两个“贤哉”来表达他对杨阜的敬佩之情。

    太祖报曰:“君(指杨阜)与群贤共建大功,西土之人以为美谈。子贡辞赏,仲尼谓之止善……贤哉,贤哉!”--《魏书杨阜传》

    但也正是因为曹操定下的基调,导致杨阜等人的事迹被蒙上了1层正义面纱。

    有鉴于此,在还原杨阜等人的行为逻辑时,诸君便需要剔除曹魏方面赋予的政治色彩。

    如果从杨阜、姜叙的仕宦履历看,他们曾在马超的伪政府中供职1年有余(212-213),属于严重的污点人物。

    (姜)叙姑子(也就是其人表弟)杨阜,故为(韦)康从事,同等十余人,皆略属(马)超。--《列女传》

    这类人物,与马超从合作走向决裂,乃至屠杀马超家属,绝不能单纯用“报效朝廷”这类的堂皇理由加以解释。

    如果杨阜等人真的像本传描述般“以义相励,有死无2”,那杨阜故主韦康遇害时,怎么不见杨阜等人奉身死节?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大义凛然的记载,更可能是魏廷史官事后的附会之语。

    于是(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失色,始有降(马)超之意。(杨)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2……阜以死守之。”--《魏书杨阜传》

    照此推断,《杨阜传》记载的传主预言官渡之战胜败,并夸奖曹操“雄才远略,决机无疑”,应该也是类似情况,意在“专美传主”,可信度同样值得审视。

    或者可以直接说,这是事后倒推的附会之言。

    这与荥阳之战颇为相似。

    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必能济大事者也。”--《魏书杨阜传》

    上面这段话,诸君完全可以视为大放特喵的狗屁!

    显而易见,这又是狗贼王沈的杰作。

    从可见史料看,杨阜等人叛乱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马超损害了凉州豪强的利益。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来利往嘛!

    马超统治凉州时“强而无信,见得不思义”,导致“1州士大夫皆蒙其耻”。

    甚至连杨阜的堂弟杨岳,也被马超投入大牢,受尽折辱。

    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1州士大夫皆蒙其耻。--《魏书杨阜传》

    (杨阜)使从弟(杨)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超入,拘(杨)岳于冀。--《魏书杨阜传》

    因此心怀不满的凉州大族,便私下结成党羽,决心驱逐马超,重归故主。

    天水杨阜、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

    武都李俊、王灵,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人均在其中。

    (姜)叙母慨然,敕叙从(杨)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魏书杨阜传》

    按《魏略》记载,“天水旧有姜、阎、任、赵4姓,常推于郡中”,可知姜隐、赵昂都是天水巨族。

    至于南安庞恭,大约是庞德的同族,因为庞德出身南安狟道。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魏书庞德传》

    由此可见,不仅是凉州大族反对马超,就连马超自己的心腹之中,也生出了许多心怀异志之人。

    以南安庞氏为例,庞柔跟随马超入蜀,降了刘备(214),庞德则滞留汉中降了曹操(215),庞恭则早在建安十8年(213)就跟随杨阜1并谋害马超。

    马超在凉州的统战工作之失败,由此可见1斑。

    本章先到这里。

    还是那句话,站在凉州豪族的角度:

    嘴里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啊!

    站在马超角度: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