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火速见马腾,数日下金城2


本站公告

    残阳如血,飞沙似刀。

    夕阳下的戈壁上,1彪浩浩荡荡的骑兵,正向另1支无边无沿的骑兵冲锋。

    这1幕,恰似巨浪狠狠撞向海边那矗立千年的万仞山崖1般。

    悲壮而惨烈。

    然而…

    不同的是,巨浪撞上山崖的结局,是被山崖狠狠扯碎,最终湮灭于大海。

    而这支发起冲锋的骑兵,却犹如1柄利刃狠狠刺入了1大块豆腐中1般…

    于是,这支骑兵的结局,是干脆利落地凿穿了比其规模庞大数倍的敌军。

    率领这支骑兵的将领,年纪在2十56岁,肩宽膊厚,体态粗壮而矫健。

    其人1身甲胄上满是斑驳血迹,就连其人胯下那匹原本通体洁白的战马,此刻也已被鲜血染成了暗红色,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那青年将军脸上虽布满血污,1对眸子却仍炯炯有神,嘴角犹挂着1丝不屑之冷笑。

    其人的眼神、冷笑,结合其人深陷的眼窝、高挺的鼻梁、薄薄的嘴唇、以及颌下短须,愈发使其人显得英武不凡。

    旋即,其人向自己对面、犹深陷敌军重围中的另1支骑兵高喝。

    “窦茂!速速跟上!与俺1同加速、再次凿穿敌军!”

    其人说着1口地道而又生硬的凉州西府话,且嗓门儿与张3爷有1拼…

    这点虽大大拉低了其人那极高的颜值,却也使其人平添了几分男儿本色。

    其人对面的敌阵之中,传来瓮声瓮气的西府话。

    “马将军!俺等恐难以突围也!请将军速走,将来为俺老窦报仇!”

    那青年将军闻言勃然色变。

    “放屁!老窦!你只管奋力突围!老子定可与你杀退这群休屠各杂种!你老窦既敢冒险前来救老子!老子便必能与你杀出1场大胜!”

    说着,其人陡然抬高嗓门。

    “贼你妈!众儿郎听令!随老子救出老窦,杀败休屠各杂种!杀!”

    在1声“杀”的暴喝后,其人咬紧牙关,提起长枪便带着1往无前、毅然决然的气势,复又加速向敌阵冲去。

    在这青年将军的西府脏话、气势鼓舞之下,其人身后兵卒,数量虽远逊于对面的休屠各大军…

    但他们无论士气、气势,还是精气神,都在1刹那间,被这青年将军抬高到1个难以想象的水平。

    而在冷兵器时代,士气至为关键,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

    “杀!”

    “杀!”

    “贼你妈!杀!”

    “救老窦!杀!”

    于是乎,巨浪狠狠撞向千仞山崖的悲壮、惨烈场景,再1次上演。

    然后…

    仍旧如利刃刺穿豆腐块1般,这青年将军率领其人部曲,顺利与深陷敌军重围的另1支骑兵会合。

    那青年将军纵声长笑。

    “哈哈哈!休屠各杂种,不外如是也!老窦,跟在老子身后!随我杀!!”

    这青年将军并非无脑冲杀,其人在冲杀的同时,犹在不停高喝。

    “前军仍为锋矢阵!只管随老子杀敌!勿管两翼防御!”

    “左军结牡阵!只管前冲!”

    “右军变雁阵,护住老子侧翼!”

    “后军、老窦!变鱼丽阵!割裂敌阵!敌军阵势若乱,纵十倍于老子,老子又有何惧哉!”

    “变阵要快!要快!若不及变阵,便依原阵型迎敌!勿慌!此战老子必胜!”

    这青年将军极为了得,在其人那丝毫不逊于张3爷的大嗓门嘶吼之下,无论令旗、号角,亦或战鼓之流,统统失去了意义。

    而且,其人在冲杀之中犹然冷静异常,游刃有余、好整以暇、如臂使指般地指挥着其人部曲。

    因此,在士气大盛、且指挥极为得当的情况之下,其人麾下数千部曲,及“老窦”麾下近万兵卒,竟然当真硬生生割裂了敌军阵势。

    这青年将军虽在不停冲杀,却仿佛如鹰隼1般,可俯瞰战场全局。

    其人陡然大笑1声,再1次抬高嗓门,如平地惊雷1般暴喝道。

    “众儿郎!胜机已现!依现有阵型,随老子杀!”

    或许,在兵卒们看来,自家主将只是在率领自己1方,施展“霞霁8冲”的滥俗战术…

    但若有人站在高处俯瞰全局,便可1眼看出,随着这青年将军看似胡乱冲锋1番后…

    敌军的阵势,早已被冲得708落,以至于敌军都是在晕头8脑地各自为战。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青年将军不但有鹰隼1般的全局视野,而且似乎还有着如猎犬1般的敏锐嗅觉。

    其人对于战机的把握能力,精准且果决。

    遑论其人兵卒本便不在少数、皆甚为悍勇而舍生忘死。

    综合这些因素,这场最初时看似1边倒的恶战,结果却是惊天大逆转。

    随着战损比迅速增加到近半,原本如山崖1般的敌军…却如山崩1般4散溃逃;

    而始终如浪花般悲壮的青年将军1方,却最终坚持了下来。

    见兵卒们上头到欲追击逃敌,这青年将军再次暴喝1声。

    “贼你妈!懂不懂穷寇勿追?都给老子滚回来!”

    其人这1声暴喝,使其人麾下兵卒迅速冷静下来的同时,却也使敌军逃窜的速度更快。

    这青年将军见状暗暗松了口气。

    方才有多么凶险,他这从小便在厮杀中成长之人,又焉能不知?

    他正欲放松精神,然而…

    见麾下有些兵卒下马欲解甲,其人忍不住再次暴喝。

    “不许下马!不许解甲!贼你妈!”

    那些兵卒们被吓得1激灵,当即乖乖上马,甚至不敢再做任何动作。

    “谁想死老子决不阻拦!你等焉知敌军真退亦或诈败?速速上马!保持阵势!口渴者,在马上饮水!”

    言罢,其人又暴喝道。

    “斥候!斥候!给老子滚出来!”

    其人话音未落,便有数十骑侦骑离阵而出,在马上抱拳行礼。

    “将军!”

    那青年将军指向敌军逃亡的方向。

    “速去探明敌情!注意拉开距离!勿要送死!”

    “诺!”

    随着斥候绝尘而去,这青年将军方才松了1口气。

    其人掏出汗巾正欲擦掉脸上血污,却见原本洁白的汗巾,早已被染成暗红。

    其人将汗巾掷之于地,取下水囊“咕咚咕咚”灌下1大口水,方才将水囊丢给身后的窦茂,也就是老窦,旋即1脸自得地看向后者。

    “老窦,服不服?”

    窦茂在“咕咚咕咚”灌下1大口水后,对其人竖了个大拇指。

    “孟起将军,英雄无敌也!将军面对3万休屠各人,不但面不改色,犹能克敌,俺老窦心服口服!”

    那青年将军,正是被罗先生誉为“西凉锦马超”的马超马孟起。

    其人率不足万人,骤遇3万休屠各精骑,却能克敌…

    马超此时虽还年轻,却已尽显其人“万人敌”之风范,不愧为历史上的季汉5虎上将之1。

    若非马超在历史上劣迹斑斑、反覆无常,以其人之武勇,绝对会得刘帮主重用,其人最终会如关公、张飞、张辽等人1般,名垂青史而千古不朽。

    可惜…

    可惜个锤子!

    且看苟哥能否驾驭得了这员不逊于关张2人的虎将吧。

    能否改写马超命运,关键还得看苟哥。

    3刻钟后,夜幕渐临。

    斥候1个不少地匆匆返还。

    “回将军!休屠各人径自向西疾驰而去,应再无诡计。”

    超哥长长出了1口气。

    “传俺军令!在附近水源处安营扎寨!不可轻敌大意!严防敌军夜袭!”

    这番布置显示出,马超已经完全具备成为1代名将的全部潜质。

    同1时间,马腾的本寨内济济1堂。

    马腾正为赵旻等人设宴接风。

    苟哥笑眯眯地抱拳道。

    “征西将军勿忧,旻早闻令郎骁勇无敌,此番必能安然凯旋!”

    【作者题外话】:小马哥马超如此武勇,就看苟哥敢不敢重用了。

    如果严格按照《马超传》的记载来看,传主的早年履历几乎是1片空白。

    河东之战(202)以前的马超,事迹几乎完全湮灭史册,何况即便是河东之战,马超也只是被1笔带过。

    然而,无论诸葛亮还是杨阜,皆认为马超为“黥、彭之徒”、“信、布之勇”。

    这无疑说明,早期的马超,曾纵横叱咤凉州,与张飞1样,属于万人敌。

    这与陈寿的写作方式有关。

    其实《3国志》对名将事迹的描写,大抵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1种是类似《乐进传》的正面刻画,即如“军功簿”1般详细记录某年某月的斩首数量;

    另1种便是类似《马超传》的侧面烘托,即通过他人之口,塑造传主的赫赫声威。

    (乐进)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从征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破别将,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沛,皆破之。--《魏书乐进传》

    杨阜说曹公曰:“(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蜀书马超传》

    (诸葛)亮知(关)羽护前,乃答之曰:“(马)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1世之杰,黥(布)、彭(越)之徒,当与(张)益德并驱争先。”--《蜀书关羽传》

    彭越,便是垓下之围的主将,乃是汉初3大名将(其余2人是韩信、英布)之1。

    杨阜与诸葛亮均将张飞比作英布(即黥布)。

    而英布勇冠天下,曾与刘、项争雄,称霸淮南,被后世用作悍将的代名词。

    (英)布兵精甚,上(指刘邦)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汉书黥布传》

    烈烈黥布,耽耽其眄。名冠强楚,锋犹骇电。--6机《汉高祖功臣颂》

    此外,诸葛亮将张飞与马超并列,认为“马、张当并驱争先”,而张飞乃是公认的万人敌。

    魏谋臣程昱等咸称(关)羽、(张)飞万人之敌也。--《蜀书张飞传》

    (程)昱料之曰:“……(孙)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魏书程昱传》

    (周)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吴书周瑜传》

    太祖令刘备拒袁术,(董)昭曰:“(刘)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魏书董昭传》

    1言蔽之:

    程昱认为“关、张万人之敌”;

    周瑜认为“关、张熊虎之将”;

    董昭则认为“刘备志大,关、张为之羽翼”。

    马超与张飞并驱,这说明什么问题?

    如此不亚于吕布的猛将,就看苟哥敢不敢用吧!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