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世题材


本站公告

    “灭世”题材讲的是这么一类故事:某种灾难将人类文明彻底毁灭。后代人在废墟上重建文明,或者象原始人那样生活着。在“灭世”故事中出现的灾难可能是前四章中的任何一类。但是它的规模大到整个地球,没有一处可以逃循。另外,灾难主要作为背景出现在这类故事里,“灭世”过程本身不是主要情节。这使得“灭世”题材和前几种灾难题材明显区别开来。

    如果排除上帝的影子,诺亚方舟可谓最早的“灭世”故事,末日审判也是西方社宗教的基本观点,这都可以说明,灭世题材在西方科幻里为什么比较发达。按照“灭世”的原因,可以大致将它们分为第一节:天灾灭世和第二节:人祸灭世两种。当然,人类被外星人毁灭的故事也有很多,那些可以归为外星人题材。

    第一节:天灾灭世

    “天灾灭世”里最典型的故事,要属英国作家J.G.Ballard(巴拉德)创作过灾难题材的《世界三部曲》。第一部《沉没的世界》讲的是地球外面的范艾伦带消失,宇宙辐射直惯地表,南北极的冰层融化,人类文明被深埋在大洋底层。第二部《燃烧的世界》,描写一种油膜覆盖海洋,导致水分无法蒸发,全世界被干旱所毁灭。第三部《结晶的世界》,描写一个反物质银河系与我们的银河系相撞,物质开始慢慢结晶,包括人和地球上的一切。

    第二节:人祸灭世

    人类咎由自取,被自身的狂妄无知所毁灭,这比被自然灾害毁灭无疑更有警示性。所以,“人祸灭世”的故事远多于“天灾灭世”。如果不太严格的话,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就包括着“人祸灭世”的影子。未来人类只是表面上有文明,实际上已经退化成动物。

    核武器发明后,描写人类被核灾难毁灭的故事占据了主流。这里面,以《献给莱博维茨的歌》最有代表性。小说里,人类于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灭世烈火”所毁灭。残存的人们建立了一个以天主教为基础的中世纪社会。新罗马被设置在美国。当然,那时候的美国已经四分五裂,成为许多封建帝国。

    冷战结束后,环境危机成为灭世题材的首选。这方面,《水世界》堪称代表。电影没有直接说明大洪水的原因,但通过主人公之口,说世界被大水所淹没,乃是祖先胡作非为所致。这部电影别具匠心,描写洪水灭世数百年后,人类遗孓在海上讨生活的艰难场面。当然,基督教里本有大洪水的故事。可能也是这类题材的源头吧。

    《水世界》的姐妹篇,耗资巨大但影响甚微的科幻片《信使》,也是一部人祸灭世的代表作。电影以非常写实的风格,描写了2013年灰暗的未来。美国被一系列灾难摧毁:瘟疫、大气污染。还有一个叫纳沙霍恩的阴谋家发动的叛乱战争。政府不复存在,余下的人聚集在小小的居民点里,生活水平倒退回十九世纪。军阀们则组织骑兵队,带着冲锋枪和利剑的奇怪兵器组合,到处欺压百姓。

    最为奇妙的是,在这个西部片式的古朴背景下,经常有一些现代化的东西出现:破电视、废汽车、旧桥梁、无人值守的水库。甚至一些曾经现代化的人,前警长、前宇航科学家等等。主人公是个流浪汉,为了混口饭吃,扒掉死亡邮差身上的衣服,带着积压多年的信件,谎称美国政府已经恢复,派他作信使。他的到来给了苦难中人们以希望,文明竟然真的复兴了。在影片结尾,信使的后代又恢复了现代文明人的衣着,并回忆那苦难的过去。

    中国没有基督教传统,科幻里的灭世题材不多。《高塔下的小镇》出自大陆作者刘维佳的手笔,是中国科幻里灭世题材的代表。小说描写了一个被核战摧毁后的文明。在一片荒芜的世界上,有一个小小的保留地。保留地中央有一座高塔,塔顶的自动死光武器,可以射死五千米半径外任何试图进入的动物,当然也包括人。但不会阻止里面的人人出去。塔周围有一批人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下。他们的技术已经退化。只知道高塔由祖先建造,但不懂得怎么操作它。高塔制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小说便围绕着外来者的闯入和内部人的闯出展开。

    郑军在《时代之舱》里,构造了一个庞大的灭世背景:奥姆真理教在麻原章晃带领下,占领全世界,毁灭所有科学技术,将人类社会倒退到农业和手工业时代。一千年后,一批地下科学家至力于将科学火种再度播洒到世界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