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灾难


本站公告

    和今人相比,先民们缺乏许多天文学知识,但却比我们有安全感。无论东西方,宇宙在古人的心目中都非常小,而占据宇宙中心的地球则非常大。再加上神明的保佑。只要人类不“逆天而行”,天空中就不会降下什么灾祸。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宇宙超乎想像的尺度展现在人类面前。生活在小如尘埃的地球上,怎么能不令杞人忧天呢?在科幻作品里,已经有无数种灾难自天而降,打断人类自以为安定的生活了。

    彗星袭击是最早,也许是最多被使用的太空灾难题材。太阳变异也会使人类无法立足。致命宇宙辐射更能毁灭人类于无形。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宇宙灾难出现在科幻作家的头脑中。

    第一节:彗星袭击

    巨大天体撞击地球,一直是科幻作家喜欢的题材。1840年,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了《艾洛斯和查米恩的对话》。在这部作品里,地球受彗星撞击失去氮气,处于纯氧燃烧的熊熊大火中。

    威尔斯写于二十世纪初的《星》是这个题材的最早经典;一颗神秘天体冲进太阳系,直奔地球而来。威尔斯甚至将它的位置放在狮子座,一个如今天文爱好者熟悉的星座上。这颗星逼近地球时引起了巨大的灾难。好在这颗灾星只是与地球擦肩而过。人类得以从灾难的重压下喘息过来。

    可爱的大气层为我们人类抵御了来自太空的强烈射线。没有这层保护,生命便无法在地球上形成。然而,一旦失去这种保护呢。英国科幻作家约翰。温德姆的《三叶草之夜》就描述了这种可能。一群带着绿色闪光的流星冲入大气层,美丽动人的光芒使得人们纷纷出来观看,第二天,他们都成了肓人。只有当天晚上熟睡的人和关在监狱里的囚徒幸免于难。

    天体与地球相撞的题材在科幻作品里一直延续下来。到了一九九八年,竟然同时有两部这一题材的科幻巨片出现在观众面前,又一次把来自太空的危机感传递给大家。那就是《世界末日》和《彗星撞地球》。在影片中,流星带着火焰冲向城市,巨大的海啸吞没了陆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大自然的巨变中被转瞬抹去。虽然两部电影都给观众留了个光明的结局,但相信给大家留下更深印象的,仍然是灾难本身的可怖。

    第二节:太阳变异

    自有文明至今,太阳从未变化,年复一年慷慨地向人类提供最终能量。但在科幻小说里,却出现过太阳变异的故事。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是这一题材的代表。

    天文学中,太阳属于主星序,也即中年行星,离衰老还有五十亿年时间。刘慈欣将这个时间大大提前:几个世纪后,它就会变为红巨星。由此,人类为了在最后四百年时间里挽救文明,开始了“地球流浪”计划。

    第三节:致命宇宙辐射

    刘慈欣在《超新星纪元》中描写的超新星爆发场面,堪称科幻文学中少有的宇宙奇观。那颗超新星离太阳系只有八光年。由于中间隔着一层暗星云,天文学家从未发现它。这颗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六十七倍。当它爆发后,巨大的光流经过八年到达太阳系,仍然威力无比。它进入太阳系后,蒸发了冥王星上的固态氮。摧毁了太空中所有宇航飞船。它在晚上二十点十八分到达地球,刚刚入夜的天空重新变成了白昼。不过,那却是一种黑兰色的天空。死星的亮度几秒钟后就达到最大。在几个时区外的大洋上,太阳刚刚升起,超新星也随着升起,由于太阳的亮度不及超新星,看上去竟然是黑红色的,令船上的旅客受惊疯狂。超新星的巨大辐射线撕开地球的范艾伦带保护层,大气里不停地发生闪电。

    第四节:其它宇宙灾难

    宇宙空间里能带给地球灾难的,不仅仅是这些大家伙,肉眼看不到的灾难也同样可怕。在《安德洛默达品系》(美国米切尔。克莱顿著,中译本名为《死城》)中,一颗坠落的人造卫星不慎携带了来自宇宙的微生物,造成坠毁点附近一个小城的人口大量死亡。科学家们也束手无策。最后中止这场悲剧的并不是人类,而是地球生态圈本身:外来病毒同样不适应地球的环境,被氧化后转变为无害物。

    几乎是在同时,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创作的《腐蚀》中,也让人类的飞船从太空带回了灾难。那是一种强烈的腐蚀性细菌。金属和非金属制品都被它腐蚀得如同脆纸。好在飞船失事在大漠中,人类得以将灾难封闭在远离文明的地方。

    微生物尚可理解,在科幻小说里,太空中还可能降落一些超越我们常识的东西。在《比睡眠更深沉》(法国菲利普。屈瓦勒著)里,太空中降下一种奇特的生物――夜瞌虫。它们能够令人深深睡去,直到死亡。为了对付夜瞌虫,人类只能使用人工睡眠机,使人在半梦半醒中休息。原本属于孙悟空的法宝这次在科幻小说里出现了。

    在《灭种大屠杀》中,太空中降落的生命就更奇怪了。那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神秘孢子。但扎根地面后,却能生长出两百米高的大树,高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最高建筑。并且,长这么高,仅仅需要几年功夫。人类的生存环境彻底被破坏。科学与文明都不复存在。残存的人类在巨大植物的根部挖洞,过着虫子一样的悲惨生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