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灾难


本站公告

    进入二十世纪,天灾对人类的影响逐渐下降,人祸则不断上升,成为更主要的灾难来源。政治与战争带来的人祸往往不在科幻作家的关注之内。而由于科技成果滥用造成的人祸,则是科幻作品的重要主题。

    在这些科技之祸中,环境污染占主要位置。其它技术灾难也不可忽视。

    第一节:环境污染一九五二年,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数千人在悲剧中死亡。更为不幸的是,整整五十年前,曾经有一位科幻作家作出了与真实状况极为近似的预言,只是并没有为当时沉匿于工业文明奇迹的世人所重视。那就是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巴尔写于1892年的《伦敦的毁灭》。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准确地预言,伦敦为室内保暖和做餐消耗着大量的烟煤,当大团水蒸汽在夜晚升起时,这些烟云便降落在雾上,将雾往下压,缓缓渗入其间,使雾的浓度增大。太阳会吸引雾,但烟层厚厚地覆盖在水蒸汽之上,阻止阳光照到它。这种状况一旦占优势,那么除了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就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够驱除伦敦上空的雾了。伦敦常常连续七天有雾,有时连续七天无风,但是,这两种情况从不重合在一起。否则,就是一场大屠杀。当然,小说里的伦敦烟雾事件没有明确指出死亡了多少人,但整个伦敦是被毁灭了。

    五十年后,从一次可怕的“重合”中解脱出来的伦敦人痛定思痛,制定了净化空气的法案。但是,如果他们能够从科幻小说中得到经验,从而未雨绸缪,岂不是更好一些吗?

    第二节:其它技术灾难在关于瘟疫灾难的科幻作品中,王晋康的《生死平衡》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警示性。这部作品提醒人们,人类滥用抗菌素的结果,恰恰会导致瘟疫流行的未来。

    抗菌素发明以来,医学仿佛找到了根治百病的法宝。一种又一种疾病在全世界根绝成为医学家追求的目标。但王晋康在科幻小说《生死平衡》里却警告到: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滥用不仅仅是巨大的浪费,而且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株在不断地增加。新型抗生素的上市和新的耐药菌株的产生就象人类和细菌在开展“运动竞赛”,人类在这场无休止的长跑中,胜算其实相当的低。

    小说结尾,大自然跑赢了人类,一场全新的传染病夺去了十亿人的性命。如今,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如下警告:“滥用抗生素将使人类回到无抗生素的时代。”(《不要把抗生素当成常用药》,《每日新报》2002、11、24日)。

    高楼大厦曾经是现代化的标志。但是超高层建筑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美国灾难科幻小说《摩天大楼失火记》便讲了一个发生在世界第一高楼中的火灾故事。由于超高层建筑特有的“烟囱效应”,火势迅速蔓延并封锁了逃生之路。这部小说通过大量技术细节,将超高层建筑必然存在的危险隐患揭示得十分全面。

    早在一九九三年世贸中心遭炸弹攻击时,一些逃生的人们就说,眼前真实的灾难令他们联想到了这部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而2001年的“9、11”事件更使这部小说成为科幻史上最恐怖的预言之一。如果现场那几万人工作在一些几层高的楼房里,结果肯定会好得多。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