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悲哀的杨广


本站公告

    经过双方你来我往几番交流,杨素这才明白敢情自己的密报送到了不该送的人手里。此时的杨广充分显示出了一名帝王的生猛与果敢:“杨素,你赶紧派人去东宫,不论谁想把杨勇接走,立即格杀,决不能留下后患,若是事情朝着失去控制的方向发展,一并把杨勇杀掉。”在杨广的布置下,数百人的骑兵飞速朝着东宫行去。

    东宫别院,一个略显破旧的小院之中,我们的大皇子杨勇正在喝茶。自从被废,他便再也没能踏出过这所院子,过着与犯人无异的生活,彻底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陪伴他的只有自己的老婆孩子。开始,杨勇每日都要爬到院子的大树上对着皇宫大声呼喊:皇上,我错了,放我出去吧。久而久之,看到没人搭理,他也就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心绪也变得平和起来。在小院还算清静的环境下,杨勇喜欢上了读书。就在外面正在围绕着他跑的争先恐后、哭爹喊娘的时候,他正在读着周代慎到所著的《慎子》:“一兔走街,百人逐之;积兔于市,过者不顾。”

    读到这里,杨勇对这老婆云氏说:“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百人逐兔,是因为兔子名分未定,等它被人捉到了,名分定下了也就没人再去争抢。想当年,我本是太子,可是父皇又放兔走街,让别人认为太子最终花落谁家还远远未定,这才导致了我们兄弟之间你争我夺,现在我闲居在此成为了庶人,名分已定,也就不会再有那些打打杀杀了。其实人生一世,过着平静的生活岂不乐哉,总比呆在皇宫之中为那些勾心斗角的琐事烦心要好!”

    巧合的事情如此之多,就在杨勇话音刚落之际,院落的大门被人打开:“杨勇接旨。大隋皇帝密诏,因太子杨广品性不端,特令大皇子杨勇入仁寿宫觐见,复立为皇太子,速速启程,不得有误。”

    听了圣旨,杨勇不知是哭还是笑,自己刚刚适应了东宫别院平淡的生活,却又要深陷风云莫测的政治泥潭之中。杨勇手捧圣旨许久许久,终于还是说了一句:“接旨谢恩。”

    就在踏出别院的大门之前,杨勇转过头来对着云氏说道:“一兔走街,百人逐之,如此浅显的道理,为何真的发生在我身上之时,就看不透了呢。”说罢,杨勇在卫队的护送下向着仁寿宫进发。

    在车上,杨勇大体了解到了仁寿宫现今的局势,他没想到情况竟然如此复杂,自己心目中神勇无比的父亲也有被逼使出密诏夺嫡此招的一天。就在杨勇在车上整理衣服准备觐见父皇之时,杨素的大部队赶到了。

    “前面的马车快停下,私放朝廷重犯杨勇可是死罪,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我们有皇上的密旨”,为首的头领摇晃着手里的圣旨说道。

    “我们也有圣旨,你的是假的”,对方也拿出了圣旨。

    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没用了,只有刀枪跟棍棒才能说明到底谁的圣旨更像是真圣旨。一番厮杀之后,柳述派去接大皇子杨勇的人全部壮烈牺牲(柳述的兵是城卫军,装备虽然精良但没上过战场,而杨素的兵是打过突厥见过血的野战兵,战斗力差距太大),杨勇也重新被送回了东宫别院,一场太子复辟的闹剧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仁寿宫大宝殿内,杨坚感受到生命正在渐渐离他而去。然而他却仍在坚持着,坚持着等候柳述给他带来好消息,坚持着见到杨勇的最后一面。就在此时,大宝殿的门开了,杨广带着杨素以及心腹张衡进入殿内,来到了杨坚的床头。

    “禀告父皇,兵部尚书柳述涉嫌谋反已被儿臣派人捉拿,请父皇下旨将其满门抄斩。”

    见到杨广带人进来又说出上述一番话,杨坚顿时知道了柳述没有完成自己交给他的任务,随后便是大怒:“逆子,你竟敢如此对我,我要废了你,我要立杨勇为太子!”

    听到这里,杨广也是大怒:“我辛辛苦苦从皇子熬成了太子,又在你身边小心翼翼做了这么多年的马仔,现在你却因为一个女人便要废了我,咱们黑社会也是要讲道理的。好啊,你废啊,现在仁寿宫全是我的人,看你怎么把我废掉哇哈哈哈!”

    杨坚一时气结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接着,杨广对张衡使了一个眼色。张衡走上前来,拿起床边的烛台,狠狠朝着杨坚的头上砸去,一下、两下……。第二日,仁寿宫传来消息:隋文帝杨坚驾崩了。

    举国大丧,而太子杨广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隋的新主人。

    以上便是《资治通鉴》中所描述的杨坚之死,很黄很暴力。平心而论,除却被猥琐化了的杨广以及歪曲的历史观,《资治通鉴》还是比较全面的描绘出了当时的情景。接下来,我们便要仔细分析《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哪些是符合事实的,又有哪些是后人完全凭想象杜撰的。

    首选,关于杨广调戏宣华夫人一事,让我们分析一下杨广是否会调戏宣华夫人。

    杨广何许人也?萧氏的好老公。杨广与萧氏自结婚以后感情一直很好,别说以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即便是杨广看腻了萧氏的那张脸就想在外面开荤了,那也犯不着非得在杨坚眼皮底下作案呀,繁华的长安城除了仁寿宫就找不到个妓院了?所以说,杨广是不会调戏宣华夫人的。

    有人说杨坚快死了,杨广什么都不怕了,所以才做出如此禽兽不如的事情来。非也。正因为杨坚快死了,所以杨广更要表现的好一些,在这继承大统的节骨眼上,智商明显超过80的杨广绝对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等杨坚一挂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为了一个女人冒如此之大的风险值得吗?!不值得,非常不值得,况且这个女人还是个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中年妇女。就我们平时所认识的杨广来看,即使他不是位谦和有礼的翩翩君子,那也是一个特能装君子的小人,拥有如此超高自制力的杨广绝对不会在关键时候把持不住自己。

    那到底有没有宣华夫人哭诉杨广非礼她这件事呢?可能有。

    讲到这里,就要说一下宣华夫人了,宣华夫人可不是一般人,她有着一个非同一般的哥哥――陈叔宝。陈叔宝被俘,他的姐姐妹妹们都被瓜分了,而宣华运气好被分到了大隋后宫,后来得到了杨坚的宠信成为了贵妃。身为亡国之女,想来陈宣华对杨广有着无穷的怨气,在她看来若没有杨广南陈就不会亡国(这是女孩子家的想法,有陈叔宝在,南陈是必亡的)。在国仇家恨的负面情绪驱使下,陈宣华很有可能利用其接近杨坚的便利编排了杨广的坏话,应该还是不止一次的说杨广的坏话,这是极有可能的。而当时的杨坚已经病入膏肓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说,宣华夫人哭诉杨广非礼她从而致使杨坚发怒,然后发生了《资治通鉴》所记载的一系列事件,这是有可能发生的。

    根据史书的记载,宣华夫人与兰陵公主一向打的火热,而兰陵公主又是兵部尚书柳述的老婆,这样一来脉络就理清了:经过柳述的桥梁作用,宣华夫人加入到了杨勇的余党之中,为杨勇的复出做了一番贡献,并在年老体衰的杨坚面前诬告了杨广。之所以说兰陵公主也有份,那是因为在杨广称帝后,宣华夫人离奇死亡,柳述被发配边疆,不久病死;兰陵公主被杨广逼着再婚,不从,更是死的不能再死了(自杀)。由他们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杨广心里是明白杨坚为何要废他的,若不是他们在杨坚面前诬告了自己,作为亲人,他们的下场也不会如此凄凉。

    其实,自从杨广当了太子,他的日子就没好过过。当太子要小心翼翼那是必须的,但是自从仁寿二年(602)起,宰相杨素渐渐在日益老迈的杨坚面前失去了信任,转而被官职比自己小的兵部尚书柳述压制,而柳述则利用杨坚对他的信任大肆拉帮结派组织新党,为杨勇的复出做着不懈的努力。到了仁寿四年初,朝廷上下已经柳党一家独大了,我们的太子杨广因为身份的原因其实力无法再行得到扩张,就这样,柳党势力越来越庞大,太子党势力越来越小,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杨广一直想摆脱这种事事被人压制的状态,而柳述更是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胆中:只要杨坚一死,他柳述便会第一个陪葬。考虑到如此微妙的朝堂关系,柳述在妻子兰陵公主的帮助下结识了宣华夫人,随后更是利用宣华夫人使杨坚失去了对杨广的宠爱。可以说仁寿后期杨广的失宠很大程度上是着了柳述的道儿,一个敢打,一个只能挨,杨广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早已没有了镇守扬州时的意气风发,他也明白了杨勇的倒台不是自己有多厉害,而是身为太子,手脚根本就施展不开,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有这层关系在里面,我们也可以知道当时的情况下太子杨广是生不出什么嚣张气焰来的,更谈不上冒着落人把柄的后果去调戏宣华夫人。此时的杨广躲事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像个小孩子似故意引火上身。因此,杨广是不可能调戏在后宫之中正如日中天的宣华夫人的。

    (求收藏,哥们们会吗?申请个起点号――点击加入书架即可谢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