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死之一


本站公告

    仁寿四年(604)七月初一,隋文帝杨坚死于仁寿宫大宝殿内,结束了他文功武略的璀璨一生。关于杨坚的死,官方与民间各有数十种不同的版本,有说老死的,有说病死的,有说被杨广杀死的,也有说被杨广手下的大将宇文述杀死的,总之各种说法纷纷攘攘,都说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有据可查的,仿佛杨坚去世的那一天时空穿越之门大开,让上千各个朝代的史学家、诗人、小说作者前来瞻仰,而他们也在同一时间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杨坚之死的上演。

    历史总是荒诞的,因为太多模糊不清却往往代表着事实真相的东西被史学家们遗漏了,而那些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却堂而皇之的印在了史书之上。历史有多假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史记》是一个因为得罪了皇上被剁去小弟弟的阉人写的,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没有受到冲击我们不知道,知道的是他是个经常辱骂殴打自己老婆的变态狂;我们不知道唐朝编纂的《隋书》关于历史的真实度达到了多少,我们知道的是此书是在一个杀兄弑父欺嫂的人领导下编写的政治读物,我们不知道写这本书的人半夜里会不会内疚,知道的是如果一个人读过此书便兴奋的叫嚣自己是一位隋史砖家了,杨坚一定会半夜爬到他的床头好好对他展开一番人性的教育改造。

    历史很虚假,假的如同我们的药品广告。关于杨坚之死的版本如此之多,不知那些人是如何得知杨坚的死况。因为我没有成功穿越到隋朝,错过了那场万人空巷观看杨坚死亡的好戏,因此对杨坚的死我也不太清楚。也是因此,我能做的便只有静下心来在一堆乏味的史书中翻来覆去,期望能够找到关于杨坚之死的蛛丝马迹。关于杨坚的死,现在所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出于《隋书?高祖纪下》,上面只有短短的百余字,全文如下:

    “日青无光,八日乃复。已亥(初五),以大将军段文振为云州总管。甲辰(初十),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决,并握手?欷。丁未(十三),崩于大宝殿,十年六十四。”

    以《隋书》的记载来看,杨坚确实属于正常死亡,实在找不出激动人心让人们热情八卦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因为《隋书》的记载早一些便认定它是正确的。在《隋书》的记载中没有给出我们关于杨勇、柳述、乃至宣华夫人这几位在杨坚执政后期有着重要作用的人物的状况,因此是不完整的,想必是故意掩盖了些什么。

    在500年后的北宋,司马砸缸同志充分考虑到了作为一本热卖小说所要具备的三大要素:混乱的男女关系、百年一遇的机缘巧合、风流潇洒却又心狠手辣的男主角,于是在他的《资治通鉴》这部历史题材小说中,给出了一个人们喜闻乐见的杨广弑父夺宫的优秀短篇故事。虽然《资治通鉴》很多地方有所遗漏、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但比较起其他史书,还是有着一定的价值的。我们就以《资治通鉴》的故事为蓝本,为大家细细讲述这个人们争论了千百年的夺宫第一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以求得出事实的真相。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公元(604)年7月1日,我们的主人公杨广正在仁寿宫散步,之所以他此时出现在仁寿宫而不是太**,那是因为他的老爸杨坚病了,病的还很严重。

    自从独孤氏死后,杨坚悲痛欲绝,继而化悲痛为力量,跟后宫的美女们鬼混在一起,散发了人生的第二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杨坚很happy,像个二十岁的小男生那样夜夜笙歌,一点也不注重养生之道。虽说他身体比较壮实,但以64岁高龄做着如此耗费精力的体育活动,那就是铁打的也扛不住啊,再说他也不是铁打的。很快,杨坚便累出了肾虚的毛病,卧倒床头再也爬不起来了。杨坚这一病,孝顺的子女们,忠诚的大臣们,个个都很担心,便一起搬来了仁寿宫,也好照顾他、陪他说说话,顺便陪伴杨坚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此时他已被太医下了病危通知书,真是纵欲过度害死人啊)

    这日,杨广同学闲来无事,便来到仁寿宫的后花园歇息。忽然,他眼前一亮,瞳孔之中现出了一道靓影――宣华夫人(杨坚生命后期最为宠信的妃子,602年开始,基本上一直陪伴在杨坚身边)。由于天气炎热,同样前来歇息的宣华夫人衣着十分暴露,给了不远处的杨广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的杨广同学艺高人胆大,在经过了一番惊涛拍岸般的思想斗争后,本着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佛家至理名言,看看四下无人,色心便起,冲着宣华夫人猛扑上去。在一段足以被政府封杀二十年的少儿不宜镜头后,带着一脸淫笑的杨广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留下了哭泣流泪的宣华夫人。(这便是成功小说第一要素,混乱的男女关系)

    宣华夫人贵为代国母(还未被册封为皇后),哪能受得了这种委屈呀,藉着后花园清澈的河水洗了洗身子后便一路飞奔着来到了杨坚身边,向他哭诉杨广人神共愤的暴行。杨坚听了很生气:好小子,抢女人抢到老子头上来了,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还没死呢,便要给我带戴绿帽子了。杨坚很愤怒,便要把杨广废掉,重新立大皇子杨勇为太子。

    杨坚虽然有废太子的冲动,但是今日已不同往年,身体不行了,出不了大宝殿就是连圣旨都没得发呀。忽然,杨坚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值得信任的热心肠――柳述。对于柳述,我们前面已经做过介绍,那可是大皇子杨勇的死忠。此时作为兵部尚书的柳述正同宰相杨素一起担负着仁寿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说要地位有地位要刀子有刀子,是最适合做这件事的人选了。于是,杨坚便派宣华夫人把柳述找来了。

    听了杨坚一番对杨广义正言辞的控诉之后,柳述很高兴,屁颠屁颠拟密旨去了,心想老大终于要重出江湖了,自己也总算熬出了头,杨广你个厮就等着被我教训吧。

    真是不凑巧,就在柳述出大宝殿的时候,被正在仁寿宫散步的杨素看到了。杨素很纳闷,柳述这个死人脸向来都是拉着脸皮,今天这是怎么了,浑身散发出一股喜气洋洋的感觉,一定有问题。尤其是看到柳述刚刚从大宝殿内出来,细心的杨素感觉可能情况有变,赶紧给杨广写了个条子:似闻天风招柳枝,疑有秋声隐隐来(意思是皇上召见了柳述,可能要变天了)。写完,便叫来了侍卫让他送到杨广那里。

    按理说故事到了这里便应该是收到信息的杨广赶紧去拦截柳述。可是此时出现了成功小说的第二大要素:百年一遇的机缘巧合。不知那名侍卫当时是不是正在闹离婚,做事糊里糊涂,根本就没听清杨素的话。等出了大门才回过神来:上司这是让我把纸条送给谁来着?侍卫一边走一边想,在路过一个大水缸时,顿悟了(看来他也是信教的):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交给皇上准没错。就这样,一封加密快递竟然被送到了正在苦苦等候柳述佳音的杨坚那里(发挥了我国邮寄快递业务的正常水平)。

    杨坚看到有人来送信,还以为柳述把事办妥了,心下大喜。可是一看笔迹,是杨素的,还有两行莫名其妙的诗,那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经过一番凝思苦想,高智商的杨坚总算是明白了,好你个杨素啊,竟然敢串通杨广跟我对着干。想到这里,杨坚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雕龙镇纸,让人给柳述送去,令柳述便宜行事,并带去一句话:立即护送杨勇前来见我,如有阻拦,格杀勿论!

    收到皇上信物的柳述不敢怠慢,立即派亲信百余人去东宫接杨勇(杨勇被软禁在东宫,由新任太子杨广看管)。到了这里,咱们的故事慢慢到了高潮,场面也是越来越火爆,在紧张的剧情之后,成功小说的第三大要素――心狠手辣的男主角――就要出场了。

    由于没有收到杨素的密电,杨广对这一切还不知情。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可能是佛祖实在不忍心看着自己如此虔诚的信徒遭此灭顶之灾,竟然使杨广冥冥之中来到了杨素的值班室。杨广来找杨素完全是闲的无聊,就想找个人说说话。杨素见到杨广赶紧上前:“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杨广被问懵了。

    “纸条啊,我刚刚给你的纸条啊!”杨素也是真急了,若是杨广出了什么差错,他这条烂命也算是走到了尽头。

    (求收)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