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本站公告

    第七回 蜂拥滥对 过客情追梦

    相鉴惆怅 试人才不容

    诗曰:     佳句丽人一叶飘,惹得诸子幻情摇。

    滥捏一句也托梦,遣退平庸自有招。

    史财主采用对对子的方法挑选女婿,小星娟的佳句一出,广告天下,顿时撼动四方朝野。一时之间,才不分高下,官不辨大小,地不分南北,男不讲老少,都有一颗激荡的心。这颗心就像出铳的弹丸,飘飘荡荡地驶向猎人瞄准的猎物,大有不取猎物心不甘的势头。为了得到巴望的“猎物”,有点才学的人,整天收肠刮肚,日夜思索,宁可不吃不喝,也要想方设法榨出一个自以为满意的句子来,拿去一试;没有才学的人,也要临时抱佛脚似的,日日夜夜,或求师,或翻书,也要想尽千方百计凑出一些自以为上好的词语来,也要拿去看看;路途较近的,有了一个句子,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也都要赶着送去史府,生怕晚了一时半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良缘;路途较远的,拿着自己的佳句,不顾人饥马乏,星夜兼程,赶来史府,生怕来得晚了,误了良辰吉日。就这样,一时之间,不但使得史府门前拥挤得人难挪动,就连我们这样一座偌大的县城,也挤得一个水泄不通。面对着这潮水般涌来的对对子的人流,毫无疑问,完全打乱了史府原先拟定的程序与计划。按史府原定的程序是,一审、二议、三面对。这一审的意思是,凡是写了对句的人,首先把对句交给史府,给史府组织的审察组审视,认为有一点对子味道的,也就是说,对句的字、句、意,均不错了,这才有资格进入下一道程序。这样的一道程序,原先安排了两个人负责。第二程序是审议,其意思是,由史府组织的几个秀才,共同考究对子内容与形式,均符合了要求,这才可以进入到第三道程序。这第二道程序,史府原先也安排了四个秀才来负责。第三道程序,是面对的程序,也就是说,在完成了以上两道程序之后,认定出了上好的佳句,于是,对句的人就有资格拿着自己的对句与史府的小姐相面而对,一是可以目睹这美人儿的芳容,二是可以看看是否相中自己。也就是说,这第三道程序,必须是在前面的两道程序都过了关之后才可能实现,否则就是白搭。这就叫做:

    大路通天层层关,一关不过落巴乡。

    这第三道程序是相当难过的。我们如果把前面的两道程序看作是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与“会试”的话,那么,这第三道程序便是“殿试”了。他要面临君王,要得到君王的首肯。一旦君王认定,得了第一名,便是“状元”。把它用到史财主选择女婿上,这个第一名的“状元”,也就成了史财主的“乘龙快婿”,成了小星娟的如意郎君了。但是,如今所来的人,人山人海,如果还按原先拟订的“三部曲”,就是搞到猴年马月,也是完不成的事。原先组织起来的人,都摇着无可奈何的头,表示无能为力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小星娟却莞尔一笑,不慌不忙,生出一个好的计策来。只见她捏起笔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诗曰:

    滥放厥词勿想高,对联梦呓只作谣。

    速将幻事存心底,去饱田头乐逍遥。

    有人不太明白其中的用意,小星娟却叫下人把它张榜出去。小星娟的诗歌张了榜,这却轰动不小,一时之间,成了人们争着相互传咏之作。懂看诗歌的人,一看一品,马上明白,这原来是一首掐头诗,意思是说:“滥对速去。”也就是说,小星娟写这首诗的用意是在告诫那些不懂对对子的人,或者是略知一二,而是妄自瞎对的人。告诉他们,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应该老老实实地回去,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享受自己的天伦之乐。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有血的。人家都说到这个份上,也都下了逐客令了,难道还要人家亲自来驱赶你么?所以,人们在传咏小星娟佳作的同时,也都纷纷地议论开了。这些议论,对于那些肚里没有墨水,而只是想来凑热闹的人来说,自然而然也就等于下了逐客令,他们当然地也觉得自己没有了面子,也就悄悄地离去了。这一走,竟走了一半的人,顿时使得整个县城显得有了活动的余地了,大家也都觉得松了一口气。另有一些人,自己只是死拼硬凑,自己并不通文理。这些人看过小星娟的诗后,也站坐不安起来了。他们看到这么多人走了,自己也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但是,心中又有所不甘。他们把自己的对句,悄悄地拿了出来,去找那些来往都是趾高气昂的人,把对句给他们看,央求他们指点指点。趾高气昂的人,对于这些不通文理的人,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给他们随便看看,有的嗤之以鼻,有的白一白眼,丢开说道:“这也叫对句?”

    不通文理的人,本身就是屁懂不懂,哪来什么底气,听别人这么一说,自己也觉得没有了面子,所以也只得一溜烟走了。这一走,所剩的人也就不多了。然而,这不多也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少说也有几万人。当然,如果按照财主原先的计划,要对付这几万人马,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大家也都心悦诚服起来,也都愿意为这小星娟,小才女高兴地做事了。然而,为了省事,我们的小才女又使出一招,又写下一首精妙的诗歌。诗曰:

    裙中秀色多葱茏,怪兽星官梦寐中。

    芳草不需连天远,只缘单木桥自通。

    此诗同样张出榜去。人们一看,多少人便是如读天书,不但不能悟出其中的内容所指,就连最基本的意思也是一窍不通,于是羞惭得不能自容。自己一想,自己才粗学浅,哪有什么资格去与人家相对呢?同样,也只有灰遛遛地一走了事。当然,也还是有人有才学的,他们不但能够看懂小才女这首诗的意思,而且还认为自己的对子对得恰到好处。这些人便暗暗地心花怒放起来,都有一个同样的心愿,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小才女所选种的如意郎君。

    其实,读小才女这首诗,如果有一点文学功底的人,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抓住两个基本点:一是化用性,二是目的性。所谓化用性,懂得文学的人都会明白,那就是,多少文学形象都是传承与化用的结果。这首诗的“裙中秀色”“芳草”的形象,便是古诗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化用。懂得了这首古诗的意境,自然而然,也就懂得了这首诗的基本意思了。所谓目的性,那就是,每一个人所写的诗歌,都具有思想的倾向性,也就是必需表明他的用意是什么。然而,这首诗的用意又是什么呢?联系当时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小才女的写作目的,无非是要告诫前来对对子的人们,如果对子对得不好,就应该离去。那么,哪些人该离去,哪些人又不该呢?哪些对子是对得好的,哪些对子是对不好的呢?那当然,不懂的人是一窍不通,懂的人,一看一琢磨,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大家知道,才女的出句是“桂树横柯枝相架”,而小才女的这首诗最后的句子,讲的却是“只缘单木桥自通”。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一分析,这就不难看出,才女所要告诉要离去的人,是指那些没有读懂她出句上用字上的巧妙,每个字都是从属于“木”的方法的人。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对句没有了同属的部首,也就不能成对子了,也就是属于离去的人物之列了。这类人一走,这才叫做所剩无几呢。

    这所剩无几中,按照一审二审的两道程序,到了最后的结果,只剩下四人四句了。这就叫做:

    明星几点能初露,掀去多少云与雾。

    但是,这四人四句,面人面对,究竟谁能如愿以偿,这又还是一个悬而难解之谜。要知谁能如愿,请看下回。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