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后继之人


本站公告

    吕改达春风得意了三年,村委又换届选举了。这次,他没有继任,不像小灿的爸爸那样,能继任十多年。而吕改达却没有这么幸运,村里人对那些不菲的承包费和卖树款的动向都很期待,但是吕改达却并没有向全体村民作一个交待。于是,个别不服气且又胆子很大的人,就给镇上打了匿名电话,举报他。

    这天,吕改达听说镇政府要派工作人员到村里查实这件事,吓得赶紧在家里烧起了高香,忙念阿弥陀佛。但是他平实在镇上是烧过香的,所以也并不怎样胆战心惊。为了保险起见,他又托在镇上工作的哥哥帮忙活动活动,当然,钱是少不了再花一大份子的,反正又不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管他呢!

    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新当选的村支书是小灿。

    小灿的爸爸艾通在艾村当了十多年的老支书,也并无什么恶评。后来吕改达接任,民怨甚大。现在支书的位子轮到了小灿。

    小灿跟阿祥同一年落榜后,没有再走考小中专那条独木桥,而是去T城读了普通高中。当时T城里一共有三所普通高中和一所重点高中,小灿就读的那所学校是普通高中。跟小灿一起读高中的还有小俊,艾西山的二孙子。

    小灿读了三年高中,这三年,不可谓不用功。

    小荷在考上T城的重点高中之后,暑假里去小灿家借课本先预习着。小荷接过小灿的课本回家翻看,一下子在扉页上看到用钢笔挥洒而就的一段话,是励志名言:“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小荷开始感到这段文字别别扭扭,句子坚涩难懂,又有些小题大作,又是泪泉,又是血雨的,比较夸张。后来才知,这是冰心的诗句,不是小灿的原创。可见小灿是下了一番决心要出人头地的。

    他还在日记里写道:“我父亲对我寄予厚望,出生在我这样的人家(父亲是村支部书记),我更应该发奋努力,做人上人!”

    这篇日记后来被去他家玩的小冬发现,并且传了开来,小冬传给小荷听的时候,颇有些鄙夷不屑的口气,那意思就是小灿太把自己的家庭地位当回事了吧!才多大的官哪,就自我感觉与众不同了,就有些高人一等了!

    但是说归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一点没错。

    三年后,小灿和小俊同时落榜了。

    小灿随即被他父亲艾通托镇上的熟人,送到镇上的土地所当临时工,一来可以锻炼他的办事能力,提高察言观色的水平,二来也可以帮助他提高一下知名度,为后面的人生打好基础。

    小灿戴上近视眼镜,穿着考究,坐在了土地所的办公室,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刚刚分配到那个单位呢!有几个在镇政府上班的女人还向土地所所长打听情况,要为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斯文青年介绍对象哩!一听到他只是个临时工,便都改变了主意。

    但小灿并不缺少这方面的人气,艾村几位经常给别人介绍对象的媒婆早已登门拜访他的父母了。

    这次给他介绍的女方是北村一个退休老师的长女,因为没赶上好时候,她的弟弟妹妹都沾上父亲的光,给转成了城市户口,进城里的企业当了工人。而她却因为年龄略大几岁,没有转成户口,又不甘心这样出局,就一直在家里面侯着,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找到一个如意对象,这样也就不会逊色于自己的弟弟妹妹太多。

    反反复复媒婆给介绍了几个,都是差强人意,有的是她看中别人的条件了,别人却嫌她条件次一点。

    打听到一路之隔的艾村有考上中专的男孩,那是她找对象的首要人选。于是一个媒婆就找上正在读中专的艾小冬的家。

    媒婆对小冬的妈妈说,“妹妹,你家小冬有对象没有?”

    “没有呀!”艾小冬的妈妈接口道。

    “那我给你家冬侄介绍这个姑娘,条件非常好,她家人说了,要是愿意呢,就见面,要是不愿意呢,就别见面了!”媒婆说道。

    “……”艾小冬的妈妈无语了。晕,天底下哪有这样说媒的,同意了才能见面,不同意不见面。艾小冬长得一表人才,要人有人,要个有个,加上性格开朗大方,并不缺这方面的人气呀!

    艾小冬的妈妈想到此,便委婉地对媒婆言道:“嫂子,小冬他年龄还小,还在上学呢,等他毕业了再说吧!”

    媒婆当然听懂了她这话是什么意思,于是便离开了艾小冬的家去女方家回话。

    这位退休老师的长女不甘心嫁给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于是就一天一天地留意合适的人选。

    终于机会让她等到了。艾小灿毕业了,落榜了,在复习一年考学也无望的情况下,他回到艾村务农了。

    但是他父亲的老支书身份,加上他的高中学历,注定让他不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农民。

    于是在他到镇上的土地所干临时工的空当,就有媒婆登门给他说亲了。不知媒婆说的条件变没变,总之,他和他的父母觉得这门亲事还算门当户对,加上是邻村,基本上都知道双方的家庭情况,于是这门亲事就订了下来。

    结婚后的小灿更加感觉到一个男人的担当,觉得平平淡淡的生活并不是他的追求。于是在吕改达下台之后,小灿在村里火线入党,成了村支书的不二人选。

    吕应马---艾通---吕改达---艾小灿,这两对父子支书,也真是村史上的奇观了。小灿当上村支书之后,把上一任支书的存留情况作了详细的统计,结果发现吕改达除了留下一屁股酒债饭债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留下。那些承包款项已经一个子儿不剩了!

    “也难怪吕改达这贼胖子,一听到镇上的工作人员要来查帐,就吓得在家里烧香!”小灿恨恨地想。

    他不由地懊恼起来,前几天跟高中的老同学聚会,自己还向他们吹吁说,“我上任之后要好好地捞一笔!到时请你们来村里玩!”那几个同学看他喷着酒气,知道是醉了胡说八道,也就胡乱吹捧他一阵了事。

    现在一个子儿没有,怎么办呢?

    他把前一任的智囊团都遣散了,村里两委成员重新选举,说是选举,实际是他自己说了算。艾通在人选方面给他提供了一些名单,都是些有谋略的做事谨慎的中老年人。其中包括艾棠、艾大可、艾平以及从东北迁移回来的艾俄等人。

    但村主任必须进行公开选举,有两个实力相当的人,一个村东的退伍军人艾二向,一个是村北一个初中毕业好几年的人艾国尤。

    村主任公开选举前夕,艾国尤挨家挨户开始走访,他带了一大袋瓜子和糖,说是给各家的小孩子吃,当然,他是在晚上进行挨家拜访的。有的人家,他干脆掏钱,一家三十。那个时候便宜,现在的价格估计至少在一百元以上。

    艾二向却没有什么动静。他是上一届的村主任了,这次根本无动于衷。论资历,论入党先后,论工作经验,村子里再也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做这个村主任了。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在他之前的那个村主任周多金,硬生生用五千大元到镇上买到了村主任这一职,说是过过官瘾。周多金当上村主任之后,就上马新项目,建了一个小型黄酮加工厂,这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种药用物质,非常值钱。开始倒也赚了不少钱,但是后来,随着邻乡那个大型收购点的取消,来收购的外国人撤了之后,黄酮素就卖不出去了,叶子堆积在那里,他花二元钱买来的银杏叶却成了二角钱都没人收的赔钱货。之前赚来的几十万、上百万,一下子又赔光了。他整天被他老婆骂到半死,于是干脆连村主任也不当了,到南方卖干货去了。

    村主任的选举结果显而易见,艾国尤当选了,他如愿以偿。

    怎么增加村里的财政收入,不能老是让它亮红灯,出现赤字吧?书记小灿开始和村里的这几个骨干人员商讨对策。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各家各户集资修建村路,把那些石子路、泥土路一律铺成水泥浇灌的平滑的大路。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既为村人造福,又名正言顺。

    于是每户二百元,全村九百多户,开始集资,不交不行,不交要大会点名,没收原来承包的银杏树等等。

    因为小灿很年青,加上经验不足,所以他常常在两委成员会议上讲话没有人听,那些人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他非常依赖艾大可,芝麻大点事也得找艾大可过去商量,也因为艾大可给他的适中建议,使得小灿在所有的决策中不致于太过离谱。也正因为这一班智囊团的中肯建议,才使得上任不久的小灿把修路放在了日程上,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烧得很旺。

    这时村子里的路大致修成了,艾村通往外界的那条官道,笔直通畅,美中不足的是在这条路边有几颗老银杏树。大队部还是以前的老样子,多年盖的走廊屋已经相当破旧了。因为没钱修啊!村里的这些两委成员的工资也没有钱发,只有到年底结帐的时候,每人发二千元应付了事,平均起来一个月二百元不到。这些人一年到头大会小会不知开了多少次,为了村里的那些事,点子确实也出了不少。有时甚至亲自动手去操作,大队部没有闲钱专门雇用人来做的活计,他们就做了。比如夏季雨水过盛,村里的排水沟太浅,水流不出去,西村的人使坏,把流经他们村的水沟给堵死了,理由是怕他们村受淹,多么冠冕堂皇!

    艾大可他们动员他去找西村的人,希望他能代表本村与西村的人交涉,这时全村人都眼巴巴地瞅着小灿,但是小灿却迟迟没有行动。他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两委成员里的这些人就开始自己动手把本村的排水沟清理畅通,尽可能地减少洪灾损失。那一年夏天,全村所有的花生都被淹死了,泡在水里十多天,等到水退了之后,已经长不起来了。大部分的银杏树苗也都受淹了,叶子开始变黄,所幸,银杏树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只是当年的叶子已经不能卖钱了。

    艾小灿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报复西村的人。

    郁闷的艾小灿到村西的公路边上的饭店里吃饭,饭店是外省相邻村落的一个人开的。“老板,有什么好吃的?”他口气不足地问道。

    “刚收上来一条老鳖,大补啊!你要不?”老板谄媚道。

    “多少钱?”

    “给你算便宜,200元,最低价了!”

    “那……就是它吧!”

    过了一会,鳖汤上来了。艾小灿饱餐一顿。

    结帐时,他兜里没钱,于是就跟老板商议记账。

    西村村委,他在账单上签上名。

    过了十多天,有电话打到艾村村委。

    “@@!#!%¥……#!¥……%¥@@@……”对方破口大骂。

    原来是饭店老板到西村村委去要账,西村村支书一阵莫名其妙,问了体貌特征之后,说是戴着近视眼镜,西村的支书就想到了艾小灿,因为在复镇的这十来个自然村,只有一个人戴着眼镜,那就是艾小灿。于是就打电话来大骂不止。事情大白了,小灿不得得掏出了二百元给饭店老板送去,到那又免不了受一顿奚落。

    “也真够窝囊的!”村人在背后哂笑道。

    “没有钱不行,必需有钱,并且想办法生出钱来。”艾小灿发誓道。

    这时村子里有不少人家申请宅基地,因为儿子大了,没有宅基地,不能盖新楼,就娶不上媳妇。

    小灿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西村先行了一步,在公路边上划分宅基地,以承包的形式转让给需要的人。四间屋的地方三千元,都争争抢抢的。

    小灿从中发现了商机,艾村也毗邻两省之间的公路,是省道与省道之间相交的部分,属县级公路,现在又加宽了许多,打上了柏油路面。

    村级两委紧急召开会议,搞开发。把西村南面的那一片靠近公路的地方,命名为艾村开发区。

    当然,镇上的领导知道了这回事,承包款一分不少得上交,因为有前车之鉴,不能不清不白地留在村里,不安全。镇领导学聪明了!再说上级也有规定,不能不遵守。小灿所能得到的好处就是各家有儿子正需要宅基地的,或者家中有钱,想在公路边图个交通便利的,就找小灿,申请要公路边的地。他们不可能两手空空地去找他,自然少不了他一份好处。有的带着东西,在夜黑人静时,悄悄敲开小灿的家门。有的直接给钱,不是三千元一位宅基地吗?我给你五千,另两千你自己留着吧!

    公路边的地承包完之后,很快地,建成了一座座二层小楼,带着独院,俨然小小别墅。

    艾村的有钱人并不少,这几年,跑运输的跑运输,在外做生意的生意,靠做手工的做手工,最次的,在外面的厂子里给人家打工,每个月也有个千多元进帐。总之,在财力上真的是不可小觎。

    多数人家的小楼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明亮整洁,家具一应俱全。但是也有个别人家外面一看很现代化,楼外面装饰得有模有样,但是一进门却看到破鞋臭袜到处乱扔,楼上都放着些农具,乱七八糟的。有句老话叫‘驴屎蛋子外面光’,这就是了。暂且不说在农村盖楼实用不实用,但是攀比成风却是真的,一家比一家盖得漂亮,一家比一家修得洋气。周围几个村子,最属艾村的小洋楼多了,除了子女在外地上班的人家,家家都陆续盖上了楼。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