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在心中


本站公告

    仁在心中

    孟武伯是鲁国大夫孟懿子的儿子,也是鲁国的一位大夫。他曾向孔子问孝,现在他又来问仁。

    孟武伯首先问:“子路达到仁了吗?”

    孔子答道:“仲由这个人,要是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主管兵赋,至于学问修养是否达到了仁的境界,我不知道。”言下之意,子路尚未达到仁。

    孟武伯再问:“冉求怎么样?”

    孔子答道:“冉求这个人,一个有一千户人家的城邑,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来当总管,至于学问上有没有达到仁的境界,恐怕他还有一段距离。”

    孟武伯最后问:“公西赤怎么样?”

    孔子答道:“公西赤这个人,他穿起锦袍玉带的礼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有外国的王公、使臣来,他是最好的外交大臣。不过,谈到学问、修养,也还是没有达到仁的境界。所以只能说:不知其仁也。”

    讲到这里,孔子怕旨引起孟武伯的误解,似乎他的弟子中没有一个能够达到仁。于是就说:“颜回能把仁的境界一直保持上三个月,其余学生,只是偶然地达到仁的境界,或是一天有一次,或是一个月有一次。”

    为了不让孟武伯感到仁是高不可攀、远不可及的,孔子又说:“仁离我们不远,仁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如果真的想要仁,那么仁就召之即来了。仁在心中,只要心中有仁,就无所谓远近了。”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