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本站公告

    因材施教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他是一个很有豪气、很会做生意的人。一天,他问老师:“假如我无条件地东西送给老百姓,救济他们,让他们都得到帮助,先生认为怎么样?可算得上您所提倡的仁吗?”

    孔子的答复很巧妙,他说:“子贡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仁,一定是圣人才能如此!莫说你子贡做不到,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的圣帝明王尧舜也不能完全做到!”

    经过老师这一婉转的批评,子贡似乎意识到自己的求仁之法未免有些过高,便问:“先生,有没有比较平实的方法呢?”

    孔子回答说:“真正的仁者,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考虑到别人,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要想自己通达有前途,不要忘记了别人要通达有前途。能这样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可以说是找到仁的方向,为实行仁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子贡听后,很得意地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说:“我不喜欢别人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

    子贡的话刚一落音,孔子便说:“子贡!这是你做不到的呀,人活在世界上,一个人的幸福、享受、成功,一定有赖于别人,甚至妨碍别人。”

    子贡的心得体会虽未得到老师的嘉许,但他并不气馁,又继续发问:“有一话可以终身躬行话吗?”

    孔子说:“赐呀!为人处世一定要宽容!你所不想要的东西,也千万不能加到别人身上呀!”恕道,对子贡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才华很高,容易犯不能饶恕别人的毛病。孔子对待弟子,采取的是因材施教的方法,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对于中等水平以上的人,才可以跟他讨论高深的学问,只有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的教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