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已复礼天下归仁


本站公告

    克已复礼天下归仁

    一天,颜回独自一个人去向老师求教。一进门,看见孔子正在闭目静坐,便走到面前轻声地说:“先生,您在做仁的修养功夫吧?我来,就是要向您请教这个问题的。仁,是先生思想的中心,先生的整个学说都在讲仁,对弟子传授最多的,也是仁;但是,先生讲的大都是仁的具体表现,而且因人而异,没有一个总括的说法。现在,我想请先生给仁下个定义,江指出它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孔子:“过去,我对你所问的这个问题,确实讲得少,不是我不愿意讲,而是没有讲的对象。要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一般能够领悟的,在我现有的学生中,至今只有你颜回能做寿到‘三月不违仁’,能达到一定高度的仁的境界。所以,我非常愿意向你讲授这个问题。什么是仁?‘克已复礼为仁。’就是克服自己虚妄的念头、过分的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回复到那个庄严、诚敬的礼的境界,才叫做仁。‘克已复礼’是艰苦的修养功夫,又是美好的人生境界,‘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假使有一天在家都真正做到了‘克已复礼’,天下就会都归到仁的境界里去,那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宇宙和谐一致的境界,个人身心与宇宙万象合成一体,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境界,就在各人自己的身心上,绝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老师传授的。仁的境界不是理论,而是最高的修养,这一点,你要牢牢地把它记住。”

    颜回聆听孔子的教诲后说:“感谢先生对我的鼓励,弟子的距离先生所讲的仁的最高境界还差得很远呢!不过,我决心朝这个方向努力,先生的学问伟大而又平凡,希望先生能从平凡的方面为弟子指出一种进入‘克已复礼’境界的具体方法。”

    孔子说:“送你四句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等方面严格管束自己,亦即用在的规范来限制自己。这样,时间久了,变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就化为自己的德性。”

    颜回听后,十分高兴的齐头并进:“我虽然很笨,悟性不高,便借助外力熏陶内心的方法是懂了。我会用这种种方法磨砺自己,慢慢去达到那个‘克已复礼’的仁的境界。”

    --------------------------------------------------------------------------------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