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礼老子


本站公告

    问礼老子

    一天,孔子与南宫容议论“礼”。孔子说:“闻听老子博古通今,深明礼乐的宗旨,

    通道德深义,足当为丘师表,丘想去周天子京都寻访他,不知你愿不愿意与丘同去?”南宫欣然回答说:“我极愿奉陪同住,我就去面见鲁君,请求赐给车马以壮行色。

    南宫说罢,作别而云,径直来到宫内向鲁昭公请命道:“臣父临终时刻,曾召集他手下的大夫说,礼仪,是做人的根本。没有礼仪,不能自立。臣与孔丘商议,想前往周京城参观先王的遗制,考察礼乐源流,恳请主公赐以车马,臣愿和他同往洛阳。”

    昭公欣然同意,便赐仲尼车一乘,马两匹,并准许子容同行。

    经过五天的行程,两人来到洛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死后谥号为聃,世称老聃。老子先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后又为柱下史,通晓上下古今之,晚年躬耕授徒,讲道论德。他对仲尼和南宫适来访非常高兴,老子令童子将道路打扫干净,亲自迎接孔子。

    两人相见,孔子恭敬地行见面礼,手捧大雁献给老子,以表示对老子的敬意。

    孔子说:“丘久慕先生博古通今年内,深明礼乐和道德,专程和子容前来求教。

    老子答道:“二位远道而来,当在表示欢迎,不过我自觉惭愧,学问不及二位渊博,怎敢自居为先知先觉?只能将我的一知半解,尽量贡献给二位,聊以酬答远道来访的盛情。我自以为,对于道德尚能略知一二,讲到乐,自从尧舜禹汤文下成康到现在,古乐今乐不知道有多少,我非乐官,未曾专心研究,而且乐是宴飨要用的东西,关系颇为重要,因不曾学习,不敢乱谈。不过,我的好友苌弘,现在任王宫的乐官长,他的祖辈和父辈也任乐官,经验丰富,倘有所问,秘能详相告,我自在会预先给二位介绍,待后几日再去访问便是。

    孔子拱手道:“承蒙盛情介绍,敢问先生,为何今日礼仪不及古代礼仪呢?”

    老子叹息地说:“这是和周朝王室政治衰微,诸候各国相互争霸分不开的,各诸候国为了称雄,不惜僭越礼制,已把周礼弄得不成样子了!”

    孔子再问:“请问周朝古礼源流?”

    老子说:“讲到周朝古礼,那是周公旦辅佐武王,成王时制定的,在西周极盛时期,各种礼制也很完备,上下遵守,谁也不敢僭越。自东周以来,王道日渐衰微,古礼也就渐渐泯灭了!”

    孔子又说:“能否请教先生,周朝古礼有哪些主要的方面?”老子说:“论及西周的古礼,我一时也难以说尽,二位要知古礼,我看耳闻不如目睹,若二位愿意的话,我当领二位去看一看。”

    老子引路走在前面,就近先看明堂。仲尼在明堂前举目四顾,只见四面大门上,画着尧,舜,桀,纣的像。尧,舜的相貌和善魁梧,带着兴旺的神气;桀,纣的相貌凶恶尖削,带着颓废的神情。还有周公像,成王图,还有鼎铭盘铭,多得一时目不暇接。

    退出明堂后,老子又引导他们去太庙,参观各式祭器,大大小小约有百数十种,老子将各种祭器的名称和用途都作了说明。孔子走到右边的石阶前,看见有一个制作大小与人相念的金人,口上粘着三道封锁,背上刻着很长的铭文。孔子半铭文从头到尾详读了一遍,对子容说:“今天见了这三缄其口的金人,才知道做人不要多言,多言必败;不要多事,多事多烦恼。”说完又随着老子退出,时已午后,老子相邀回家,并盛情款待。进餐完毕大家又谈到礼仪上来了。

    孔子说:“丘对于各种乐制,因为没有名师指导,不能贯通敢请先生明示!”

    老子说:“国家的礼正,治国就有了准绳,那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都是凭着正直的礼制在位,所以治国之道就兴盛;那幽王,厉王不凭正直直礼制在位,所以他们遭致祸殃,由此就可以看出,礼制关系到国家的治理乱兴衰,因此不可等闲视之。要知道古代圣王是凭着天道来治理人情的,为了用敬奉鬼来教化百姓,便制定了效社,馈奠,射飨等礼制。”

    孔子听到这里插言问道:“丘曾经听到郯子说,居家有礼则长幼分,闺门有礼则三族和,朝廷有礼则官爵尊,田猎有礼则戎事闲,军旅有礼则武功成,如果这五成者都无礼,其后果又是怎样呢?”

    老子回答说:“这五者如果失去礼的约束,就好像瞎子行路,失去了搀扶的人,又好像夜晚一个人坐在漆黑的室内,眼睛什么都看不见,手足无地方放,进退都很难。于是就会居家长幼不分,闺门亲族不和,官爵失去次序,政事无法施行,动静失宜,其遗祸就真不可收拾啊!”大家都很高兴,兴致亦浓,不觉天近黄昏,南宫提议明天再再习,仲尼等告别老子回到馆舍。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