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归途生变故,数日返许都终


本站公告

    苟哥见夏侯惇说得郑重其事,便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1旁的夏侯渊却有些看不过眼了。

    “兄长,世袭县侯已是某等祖先之恩宠,兄长切勿贪得无厌。”

    不苟言笑的曹仁也出言相劝。

    “某等本为败军之将,又屡次承从文恩情,元让兄长当适可而止也。”

    曹仁虽始终未表态,然而其人隐约间表露出的态度,却颇耐人寻味。

    夏侯惇狡黠1笑。

    “妙才、子孝,你2人多虑矣!此非某之所请,实乃嫂夫人之愿,何况此愿绝非强人所难,或许从文求之不得也。”

    自始至终,曹洪曹纯哥俩,都唯夏侯惇马首是瞻。

    至此,苟哥完全看明白了。

    同时,苟哥也完全想通,自己未来的出路到底是什么。

    曹仁虽为曹老板年龄最大的堂弟,但其人却非曹家主事人。

    曹家如今实际上的家主是曹老板遗孀、心机及能力皆不俗的卞夫人,协助卞夫人的主事人却是夏侯惇。

    这也充分说明,夏侯家全力支持卞夫人领导曹家、夏侯家。

    而曹仁所扮演的角色,则是曹家上下支持卞夫人的代表。

    作为上古时代到中古时代的过渡期,汉末的士大夫家族化程度已经颇深…

    说人话,便是曹家、夏侯家这两家的势力已经极为深厚!

    量化来说,便是曹家、夏侯家有近两万奴客、仆客、谈客、上客等各种“客”,便连部曲也有近3千人。

    1言蔽之,在曹家、夏侯家所在的这个乡,甚至附近几个乡,绝大多数人都是曹家的“客”。

    说得再通俗1些,曹家、夏侯家,在沛国谯县几乎是1手遮天。

    话再说回来…

    尽管皇权世俗化、郡国本位化,以及士大夫家族化演变趋势愈发严重,但汉室正统观念、刘姓得天下之法理性,仍旧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而大汉卫将军赵旻的存在,以及其人所坚持的“奉主上以从民望”,结合其人今年收复益凉2州、河西4郡及2关的功绩,无不是在彰显汉室正统之法理、刘姓天下之威严。

    这也从正面遏制了3化的发展趋势。

    遑论苟哥的最终目的,是使上古时代,跳过门阀当道的中古时代,直接转化为近古时代。

    这便是夏侯惇、黄祖等人所说的“天下大势”。

    综上所述,尽管曹家夏侯家2家,在沛国谯县1手遮天,甚至有割据1方的实力,但在苟哥赵旻孜孜不倦、势如破竹的1统步伐之下,也还是不得不依附大势在手的苟哥。

    沛国百姓安居乐业、卞夫人等人对待赵旻的态度,便是明证。

    由是故,赵旻成竹在胸、淡淡1笑。

    “元让兄长但说无妨。”

    夏侯惇眯起眇目,似笑非笑。

    “卞夫人之长公子,留于谯县故里,为孟德兄守孝、潜心治学,夏侯家留下照拂其人;而卞夫人则携曹氏家眷,赴都城定居。从文以为如何?”

    苟哥以为如何?

    苟哥确实对此求之不得。

    因为卞夫人相当于以自己、曹家众人的家眷为人质,来换取赵旻的信任。

    历史上的曹老板,便是如此控制臧霸、孙观、马腾、李通、李典…等等麾下臣属的。

    而如今卞夫人欲行此事…

    亦可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也。

    如此1来,苟哥何愁曹氏、夏侯氏诸猛将不忠?

    然而…

    正欲欣然应允的苟哥,突然想到了1个很严重的问题。

    于是其人再次淡淡1笑,缓缓摇头。

    “元让兄长,如此不妥!旻非仗势欺人之辈,更非欺凌孤儿寡母之徒也。卞夫人及曹氏家小,当无忧无虑安居于谯县故里,否则旻良心难安矣!”

    曹仁忍不住拍案而起。

    “从文不愧为当世英雄也!某愿助从文1臂之力!”

    毋庸置疑,苟哥的所思所想,与英雄2字毫不沾边,倒是与“老6”2字颇为贴合。

    不过这并不妨碍苟哥欣然笑纳曹仁之赞言。

    “子孝兄谬赞,此乃大丈夫所应为也。”

    刚烈磊落的夏侯惇,对苟哥也极为满意。

    “从文,便如此。且容某等明日略做准备,后日1早某等便启程赴许都。”

    不言而喻,夏侯惇对卞夫人的决定不以为然。

    苟哥心中长长松了口气。

    卞夫人的心机太深,苟哥有些招架不住…而且卞夫人是个弱女子,苟哥不好对卞夫人使出他那些见不得光的腹黑手段。

    只要卞夫人愿老老实实留在谯县故里,苟哥心中便踏实许多。

    更何况,苟哥还收获了曹仁这个意外之喜。

    志得意满的苟哥,心中美滋滋。

    与众人告别后,苟哥随仁哥来到后者的小院。

    仁哥因苟哥那1番话,对其人大生亲近之感,是故仁哥想与苟哥小酌两杯、秉烛夜谈。

    2人在曹仁小院的书房中畅谈良久,方才和衣而眠。

    是夜…

    苟哥心事尽去,睡得格外香甜;

    卞夫人辗转反侧。

    翌日。

    曹家大院、隔壁的夏侯家大院,1整天都在紧张忙碌之中。

    在曹仁、夏侯惇、夏侯渊3人率领之下,年轻1辈儿的曹真、曹休、夏侯尚收拾行装,准备与诸位叔伯1同赶赴许都。

    曹老板的连襟儿夏侯渊此时仅有长子夏侯衡,次子夏侯霸尚未出生。

    经过远征匈奴、收复河西4郡及2关后,渊哥坚信,赵旻终将成为周公1般的伟大英雄。

    所以渊哥这个妙人,准备将妻儿1并带到许都定居。

    1整日的忙碌过后,卞夫人为曹家夏侯家众亲友、晚辈、两个爱子饯行。

    这1次,即将束发的孝子丕也得以出席。

    苟哥对历史上的曹丕印象极差,且苟哥如今是曹彰、曹植的师父,是以苟哥并未多关注曹丕。

    席间,卞夫人的不舍显而易见。

    难得感性1次的苟哥,对此颇有些唏嘘。

    于是乎,偶尔犯1次贱的苟哥忍不住开口。

    “卞夫人既不舍阿彰、阿植,今晚可与其2人秉烛夜谈。”

    苟哥话甫1出口,便后悔不迭。

    人家曹家的家事,用得着自己凑热闹?

    这不是上赶着送人头?

    卞夫人焉能放过如此天赐良机?

    这心机极深的熟透妇人嫣然1笑、盈盈1礼。

    “妾确有事欲与从文先生、2子商议。”

    多余的话,卞夫人1个字都不说。

    然而…如此请求,作为曹彰、曹植师父的苟哥又岂能拒绝?

    作茧自缚的苟哥,只好硬着头皮、笑着应下。

    于是郁闷了1天1夜的卞夫人,心情瞬间转佳。

    饭后,苟哥带着两名爱徒走进危机4伏、陷阱暗布的书房,尽管夏侯惇、曹仁等人不疑有他。

    吩咐自家仆客、部曲看守门户之后,妆容精致、魅力十足的卞夫人1手拉着1名爱子,温柔看向2子后,向苟哥甜甜1笑。

    “阿旻,妾终放心不下阿彰、阿植,腊月初妾欲赴许都亲自接2子还乡,阿旻以为如何?”

    卞夫人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苟哥欣然颔首。

    卞夫人笑得更加甜美,苟哥两眼有些发直。

    “阿旻为天子解难分忧、为汉室1统而忙碌不休,妾虽为1介女流,亦颇知忠义之理,妾甘愿出让半幅家产,以助阿旻对抗袁本初,阿旻以为如何?”

    卞夫人主动送钱,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诡计施展得越来越多的苟哥,同样无法拒绝。

    当然了,苟哥不能白收卞夫人的钱。

    故而苟哥微微沉吟,便下定决心。

    “弟不可无故受嫂嫂之财帛,弟正欲于荆州兴建工坊,嫂嫂之财帛,不如作为股权如何?”

    卞夫人笑得愈发明艳妩媚。

    “甚善!然则…阿旻,你既欲提防袁本初,便不可不建兵器工坊,妾再略出薄资、匠人,助阿旻在许都建兵器工坊如何?”

    卞夫人美眸中异彩涟涟、语气陡然变得勾魂摄魄。

    “阿旻当知,曹氏匠人自初平元年便为先夫打造兵器,迄今已1十有1年矣。”

    苟哥只觉心跳加速、口干舌燥。

    卞夫人的媚态暂且不提,单单经验丰富的匠人这1条,苟哥便无法拒绝。

    于是乎,苟哥在咽下1大口口水后,重重颔首。

    “如此,弟谢过嫂嫂高义!”

    卞夫人美眸中闪过1丝虽极力掩饰、却仍掩饰不住的得意和狡黠,旋即,这丝不易察觉的神色,便被卞夫人愈发妩媚的笑容所替代。

    “阿旻当真同意此事?”

    苟哥鬼使神差地点点头。

    “嫂嫂有所不知,弟确急需大量新兵器。”

    卞夫人如1个少女1般欢呼起来。

    其人给了坐在左右的曹彰、曹植1眼。

    “阿彰、阿植,阿母与你2人同赴许都如何?”

    曹彰曹植这两个半大小子当然极为开心。

    如孙尚香1般跳脱的曹植欢呼雀跃不已。

    “阿母,此话当真?”

    卞夫人转首看向苟哥,狡黠1笑。

    “自然!先生已同意此事也。”

    苟哥1脸懵逼。

    卞夫人得意至极。

    “阿旻,曹氏匠人仅听妾1人之令也!”

    至此,卞夫人图穷匕见。

    卞夫人虽不懂兵法,却深谙进退之道。

    其人复又向苟哥甜甜1笑。

    “时日不早,请阿旻早些安歇!”

    是夜…

    心事尽去的卞夫人睡得格外香甜;

    苟哥眼前满是卞夫人那醉人的风韵,辗转反侧。

    3日后,大军抵达许都东侧的鸿沟水畔。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聊1聊孙坚。

    在汉末军阀中,孙坚是个异类。其登场时间不长,造成的影响却不小。

    虽然孙坚参与过诸多早期割据活动,给人以活跃的印象;实际他在初平2年(191)便战死荆州。

    关于孙坚卒年,诸书记载相异;但考查孙策《上汉帝表》与策之卒年(200),可知孙坚卒于初平2年无疑。换言之,在董卓西入关中的同年,孙坚便黯然落幕。

    (初平2年)夏4月,(董)卓还长安。--《魏书武帝纪》

    自董卓上洛(189)至西迁关中(191)的两年,是孙坚最为活跃的时期。他在此阶段策动并参与了诸多军事行动,包括讨伐董卓、谋夺荆州、助战袁术争夺豫州,最终战死襄阳。

    咱们主要就其间(189-191)的诸多事件,论述孙坚的行为动机,剖析背后的成因始末。

    1讨伐董卓的理由

    长沙距离洛阳过远,因此孙坚讨董,事出有因。

    关东联军名为讨董,实际是各自为战,谋求割据,此1节人所共知。

    然而即使在这个各怀鬼胎的联盟中,孙坚的背景也是最扎眼的。

    因为孙坚的身份是“长沙太守”。而长沙距离洛阳实在太过遥远。

    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馀人,攻围城邑,乃以(孙)坚为长沙太守。--《吴书孙破虏传》

    彼时参与会盟的诸侯,大抵都是冀州、兖州与豫州的刺史牧守,所谓“近水楼台”。

    而稍远1些如青州刺史焦和、徐州刺史陶谦、扬州刺史陈温等人,便不见与会记载。

    换言之,孙坚从荆南1路北上,重心不在讨董,而是另有原因。

    从可见的史料,大抵可以推断出3个原因。

    其1是孙坚与广陵臧氏的友善关系;其2是孙坚与董卓的旧日宿怨;其3是趁乱谋求割据的需要。

    (1)孙坚与臧氏

    彼时在陈留酸枣县,聚集了张邈、张超、臧洪、曹操、鲍信、袁遗等诸多军阀。而酸枣大会的“倡议人”与“升坛代表”,或者更直白来说,“会盟盟主”,则是广陵太守张超的幕僚臧洪。

    (诸侯)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臧)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魏书臧洪传》

    值得注意的是,臧洪之父臧旻,是孙坚昔日的举主。熹平元年(172)孙坚讨破妖贼许昌(人名)时,正是臧旻为其表功,使之发迹。

    熹平元年,(扬州)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孙)坚盐渎(县)丞。--《吴书孙破虏传》

    两汉出仕主要依靠察举,因此受举人需要“事举主以父礼”,为之驱驰甚至赴死。比如臧洪对待自己的举主张超,便是如此。

    (臧洪)呼吏士谓曰:“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指举主张超)。洪于大义,不得不死。--《魏书臧洪传》

    因此孙坚北上,其中当包含其与臧氏的私人交情。

    (2)孙坚与董卓

    与广陵臧氏不同,董卓与孙坚有宿怨。

    即中平3年(按《灵帝纪》当为4年)汉廷讨伐凉州叛军边章、韩遂时,董卓与张温有言语冲突,当时身为张温参军的孙坚,力主杀掉董卓,以儆效尤。

    (张)温责让(董)卓,卓应对不顺。(孙)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吴书孙破虏传》

    虽然因为张温的软弱与妥协,此事不了了之,不过孙坚与董卓却结下了梁子。

    后来董卓评价孙坚为“愣头青”,滥觞即始于此时。

    (董)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音同壮,愚莽顽强)。”--《山阳公载记》

    因此董卓作乱,孙坚自然有了实施报复的理由。遂北上。

    (3)趁乱割据荆州

    孙坚出身扬州吴郡富春县的瓜农家庭,在乡里并无族望地位,全靠军功发迹。

    在长沙太守任上,孙坚屡次镇压民乱,谋求政治筹码,甚至不惜违抗朝廷法令,“跨区域强行执法”。野心足见1斑。

    主簿进谏,(孙)坚答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吴录》

    此时(189-190)董卓作乱洛阳,正好给了孙坚北上的借口。

    更重要的是,长沙向北,是南郡与南阳。南阳在荆州占地最大,经济最发达;

    南郡扼守入川通道,下辖的江陵县则是荆州刺史治,而刺史王叡又与孙坚不睦,给了孙坚夺占荆州的借口。

    (王)叡先与(孙)坚共击0、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吴录》

    从文献记载看,后续也确实是如此发展。孙坚北上途中,连续击杀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阳太守张咨,霸占了荆州北部的富庶地区。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