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百媚心旌荡,千帆渡大江2


本站公告

    这时,赵旻等人尚未行至郫江,也就是成都城天然的护城河畔。

    赵旻先是眯起眼,见步骘、庞德身后那些文士,除秦宓之外几乎皆为生面孔后,方才哈哈1笑、拍马迎上前。

    “子山、令明,别来无恙?今3蜀之地已定否?”

    步骘、庞德2人滚鞍下马,向赵旻深施1礼。

    前者笑道:“主公,某幸不辱命,3蜀今皆安矣。水稻秋收之后,某已种植小麦,十月中旬应可收割。”

    这时代的气候,本就比赵旻那个时代炎热,再加上4川盆地气候更为湿热,所以即便到十月中旬,3蜀温度也在后世2十78摄氏度。

    1言蔽之,小麦收获毫无问题。

    苟哥苟到习惯成自然,所以其人对汉中的农事过于保守。

    庞德补充道。

    “主公,赵公赞已率军进驻巴东郡,今3蜀兵戈止息、黎庶安居乐业。”

    这时,2人身后,包括秦宓在内的1众文士,皆向赵旻躬身行礼。

    “某等参见主公!”

    步骘为赵旻11介绍。

    除为赵旻完善《文心雕龙》手稿、并亲自作批注的秦宓之外,其他人分别为周群、张裕、王谋、张裔、费诗、杜琼和杜微。

    其中周群、张裕年过不惑,这是两个著名的星象家。

    (周群)於庭中作小楼,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於楼上视天灾,才见1气,即白群,群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

    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

    摘自《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王谋、张裔年过而立;

    杜琼和杜微则都是2十多岁的年轻人。

    杜琼也是星象家。

    (琼)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

    摘自《蜀书十2杜琼传》

    杜微的老师,是益州名儒、今年7十7岁高龄的广汉郡任安任定祖。

    费诗,便是咱们前文所提及,被诸葛亮“我就笑笑不说话”、与孟达1般无2的那个反复小人。

    1言蔽之,以上诸文士皆为3蜀名士。

    在历史上,除秦宓这个学者之外,其余众人皆不受刘备待见,就连迎刘备入蜀的费诗也不例外。

    费诗受重用,要到后主刘禅时期…尽管诸葛亮颇看不上其人。

    历史上刘帮主重用之人,是其人最初的班底(简雍、关、张、赵、孙乾、魏延等人)、荆楚元从,以及身在益州的东州士人。

    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上益州本土士人同样也看不上刘帮主。

    在他们看来,刘帮主与江东孙策1样,都是“鸠占鹊巢”的无耻强盗。

    然而…

    这些益州士人们,如今对待赵旻的态度,却与他们在历史上对待刘帮主截然相反。

    原因不难理解。

    首先,赵旻有自己的大本营,且赵旻、步骘这对主臣,治理益州的策略为“蜀人治蜀”…简言之,益州本土士人们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其次,赵旻带走了让益州人厌恶不已、与他们抢夺碗中食的东州人;

    再次,赵旻乃1代文宗,且《文心雕龙》让益州人惊艳不已,何况赵旻搬运左思的那篇《蜀都赋》,更是让益州人心中大为受用;

    最后,大汉卫将军赵旻,代表的是大汉天子及大汉朝廷,赵旻占据大义名分。

    综上所述,益州士人们,看赵旻、步骘主臣2人,极为顺眼。

    尽管赵旻心中挺烦这些被刘璋惯坏的益州士人。

    总而言之,由于赵旻充分吸取刘帮主历史上错误的经验教训,所以益州如今稳得1批。

    苟哥只是因为苟到习惯成自然,所以其人心中始终缺乏安全感。

    于是…赵旻、益州人双方见礼完毕之后…

    赵旻便偷偷打量起了预测神准的“占星师”张裕。

    张裕与周群、杜琼等名士关系匪浅只是1方面,关键是…张裕的嫡长女,是个纯欲极品妹子…啊呸!

    关键是,张裕的占星术准到使人匪夷所思!

    赵旻急于知道,他这个“客”来到这个时空后,给这时空的未来带来了1些什么样的变化。

    赵旻不是大宋中的那个国学大师、大医,科学理论、技术水平堪比两院院士的大发明家秦琪秦小乙。

    他只是个工程经验丰富的多专业1级建造师、王牌特工、多年某某海保镖头子、老兵头子兼资深政客以及…

    腹黑心机男。

    所以,不懂何为3垣2十8宿、《步天歌》等占星术、偏偏喜欢欣赏星空的赵旻,对这种国学颇感兴趣。

    赵旻的打量方式是:

    其人扫过周群、张裕、王谋…杜琼等1众文士,视线在张裕身上短暂停留。

    所以,正偷偷打量赵旻的张裕,根本未察觉,被他打量的赵旻,实则也在打量着他。

    赵旻其实1眼便认出了张裕。

    原因无他。

    张裕那清秀的相貌,与那纯欲极品妹子颇为相似。

    别问为何苟哥1直记得那纯欲极品妹子,问就是,那妹子酷似赵旻知道的某个后世盛世美颜大明星。

    尽管张裕已年过不惑,但其人魅力不但丝毫不减,且因其人身上那独特的气质,反而对女性更有吸引力。

    苟哥暗想:

    以仁厚著称于世的刘帮主,历史上之所以杀张裕,恐怕是出于嫉妒!嗯!刘帮主1定是嫉妒张裕这个老帅哥!

    张裕眯着眼偷偷打量着苟哥。

    其人暗暗点头:

    正可谓闻名不如见面,卫将军气质儒雅、玉树临风、且允文允武,不愧为人中龙凤也!

    张裕的老大哥、老友周群本欲开口,但见小老弟张裕在暗暗打量卫将军苟哥、且不住微微颔首,周群便失笑捋须,不再开口。

    于是乎,此地人虽众,1时间却陷入沉默之中。

    显然,这沉默颇有些尴尬。

    本来便爱尴尬的益州牧步骘,尤其感觉尴尬到有些窘迫。

    人情练达的荀攸见步骘有些窘迫,当即呵呵1笑,躬身向赵旻、秦宓作揖。

    “主公,子敕,某实不知《文心雕龙》之手稿,今是否已刊印成册?”

    以荀攸和刘晔那伯牙、子期之交情,尽管荀攸并未随赵旻入蜀,但其人还是已知赵旻在成都城做出的文坛盛举。

    所以,这个问题1下子引起了益州士人们的兴趣。

    众益州士人们纷纷小声议论起来。

    气氛瞬间变得热烈。

    步骘也不再尴尬。

    当事人秦宓嘴角含笑,欣然向赵旻、荀攸作揖。

    “回主公、公达先生,《文心雕龙》之手稿,已由诸位兄长、先生及在下作注,然未经主公亲览,故而今尚未刊印。”

    说着,秦宓又向犹在偷偷打量赵旻的张裕躬身行礼。

    “不知南和兄是否已批注完毕?”

    赵旻至此恍然大悟:

    手稿在张裕手里?那么周群必已做批注…

    这些益州士人之所以看老子如此顺眼…恐怕《文心雕龙》手稿要居首功!

    诚然。

    如此文论巨著,苟哥愿大大方方地拿出来,让这些益州士人们蹭热度…

    谁还能不对苟哥感激涕0?

    这就好比苟哥堂而皇之地邀请刘璋、张鲁、阎圃、李休…等人蹭收4郡2关热度1样。

    所以说,苟哥和伏寿这对心机满满之人,天然是1对。

    苟哥和绿茶妹步练师亦然。

    恰如赵云和蔡昭姬这两个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同样天然是1对。

    张裕闻言,笑着向秦宓还礼,旋即其人又向赵旻作揖。

    “主公、子敕,张某尚有些许疑问,稍后请主公移驾至寒舍如何?子敕如有暇,亦可至寒舍1叙。”

    苟哥正愁该如何找机会与张裕聊1聊,闻言欣然抱拳。

    “既如此,某便叨扰先生。”

    言罢,苟哥复又看向步骘。

    “子山,如此看来,3蜀如今确无任何问题?”

    【作者题外话】:本章,咱们聊1聊季汉,也就是蜀汉的1点怪异之处。

    两汉之州牧又名牧伯,即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但蜀汉的州牧,自诸葛亮死后便不见记载。

    从辖区范围看,蜀汉偏居西陲,领地有限,因此应该仅设益州牧1职而已。其实不然。

    蜀汉虽然仅占1州之地,但吴蜀“交分天下”之后(229),蜀汉在名义上还占据并、凉、冀、兖4州,以及半个司隶校尉部。

    因此可供授受的头衔并不为少。

    刘备生前自领益州牧;

    刘备之后(223)唯有诸葛亮称“牧”;诸葛亮之后(234)蜀汉的地方长官不再称“牧”,均称“刺史”。

    同时代的曹魏与孙吴依然保留着州牧的旧称,因此蜀汉“废牧复史”的行为便显得尤其古怪。

    咱们就这1历史现象,探讨其始末成因。

    先简要梳理“刺史”与“州牧”的历史源流。

    刺史源自“御史”,负监察职能;最初需要巡视州中郡国,还需要亲自向朝廷进行工作汇报。

    随着刺史的权势逐渐增加,便不再巡行移动,而是待在固定治所;向中央奏事也可通过僚属代办,不必事必躬亲。

    诸州(刺史)常以8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指东汉建立)但因计吏。--《续汉书百官志》

    这样,刺史便由“居无定所”的监察官,演化为“坐镇1方”的军政首脑。

    西汉成帝时代,刺史1度改称州牧,哀帝时复称刺史。

    十2月,罢部刺史,更置州牧。--《汉书成帝纪》

    罢州牧,复刺史。--《汉书哀帝纪》

    两汉之交的新莽与更始政权,复置州牧。至刘秀建立东汉,又将之废为刺史。

    是岁(建武十8年),罢州牧,置刺史。--《后汉书光武帝纪》

    东汉灵帝末年,暴乱迭起,汉廷对地方州郡完全失去控制。

    为了应对这1情况,在太常(9卿之首)刘焉的建议下,灵帝再度恢复州牧制度,史称“废史立牧”。

    刘焉的理由是“刺史威轻,既不能禁;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换言之,州牧可以视作“地位加强版”的刺史。

    灵帝政化衰缺,4方兵寇,(刘)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后汉书刘焉传》

    在灵帝的安排下,太常刘焉任益州牧,太仆黄琬任豫州牧,宗正刘虞任幽州牧。

    (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职。--《后汉书刘焉传》

    彼时(188)出任州牧者,均是汉廷9卿;可知“废史立牧”之后,这批新任州牧的秩阶应等同于9卿,即中2千石。

    太常,卿1人,中2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太仆,卿1人,中2千石。本注曰:掌车马。--《续汉书百官志》

    汉制,郡守秩2千石;刺史秩初为6百石,后升至2千石。

    孝武帝初置刺史十3人,秩6百石。成帝更为牧,秩2千石。建武十8年,复为刺史。--《续汉书百官志》

    由于灵帝时的州牧“皆以本秩(中2千石)居职”,因此便不再有“威轻,既不能禁(郡守)”的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首脑。

    东汉末年,汉廷将“刺史”与“州牧”视作同1官阶系统,刺史当得好,即可晋升为州牧。

    比如荆州刺史刘表,晋为荆州牧;

    徐州刺史陶谦,晋为徐州牧等等。

    (刘表)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魏书刘表传》

    徐州黄巾起,以(陶)谦为徐州剌史……天子都长安,4方断绝,(陶)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魏书陶谦传》

    这种情况,就类似于曹魏的4征、4镇将军,在职有功,即可晋升为“征、镇大将军”。

    比如曹休由“征东将军”晋升为“征东大将军”,夏侯尚由“征南将军”晋升为“征南大将军”等等。

    (曹休)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文)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魏书曹休传》

    文帝践阼,更封(夏侯尚)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夏侯尚)勒诸军击破上庸,平3郡9县,迁征南大将军。--《魏书夏侯尚传》

    州牧既然拥有无与伦比的名分地位,便引来汉末群雄的狂热追求。

    比如袁术,便同时兼称2州州牧(扬州牧、徐州伯)。

    (袁术)将其余众奔9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后汉书袁术传》

    再比如刘备,同时兼称3州州牧(豫、荆、益)。

    当然,袁术与刘备的州牧,大抵属于擅自封拜,矫诏乱命(刘备的豫州牧除外)。

    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3州牧宜城亭侯(刘)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蜀书先主传》

    不难看出,州牧在名义上的威势过重,西汉与东汉都对州牧1职“设而旋废”。这可能也是蜀汉废置州牧的原因之1。

    以上,便是时代背景。

    下1章,咱们继续说。

    特别强调1点:这些皆为存稿,作者的话是上传前现码,由于云某工作太忙、时间太碎太少,故作者的话有时需耗时1天。

    存稿耗完之时,云某尽量做到每日1更。

    …

    目前,存稿尚余22章。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