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轻装出北地, 益州骤逢喜上


本站公告

    赵旻说的虽是即刻开拔,但大军当然不可能说走就走。

    首先,乐进、徐晃和张辽麾下,如今皆有不少羌、氐、月氏等仆从兵。

    所以,此3将必须将这些杂胡兵妥善安置。

    其次,无论姑臧、休屠2城,还是河西走廊东端第1重镇鸾鸟城,都需加派兵力布防。

    所以,苟哥必须留下1名心腹在此指挥自己的亲军…

    赵虎主动请缨,苟哥便欣然应允。

    腹黑心机男苟哥,为安赵昂…实际上是其人未婚妻王异之心,寻机偷偷塞给赵昂百枚金饼。

    “伟章兄,武威工坊事关重大,区区心意,盼兄笑纳!”

    言罢,苟哥微不可察地偷瞄了美眸中神色复杂的王异1眼,逃也似地匆匆离去。

    对段垒那边,苟哥同样奉上百枚金饼,并殷勤嘱咐其人:“坚壁兄休要堕令尊威名方是!”

    1枚金饼是汉斤1斤,折合后世223克,百枚金饼便是22300克足金黄金。

    段垒、赵昂每人占股1成半,休屠王占股1成,所以,这些金饼用于兴建工坊绰绰有余。

    只是…苟哥的1片好意,却导致了后面1连串的不幸发生…

    此乃后话。

    众人在1番紧张忙碌后,时间已近酉时(下午5点钟)。

    西斜的太阳挡不住苟哥急欲赶赴益州的心思,于是乎,赵旻不管不顾天色已晚,仍率众人向东南而去。

    苟哥才不会告诉任何人,他其实是担心王异借议事之名,与自己做出1些失礼且尴尬之事。

    他从不想当那天杀的杨过。

    在经过多次分兵之后,赵旻亲率的卫府兵,如今仅余3万兵马…

    这也意味着,明年无论如何,苟哥都必须率大军来凉州换防,否则时间1久,兵卒们思乡心切之下,不哗变才怪!

    为保障行军速度,赵旻仍旧令兵卒只携带5日口粮,且未带任何辎重。

    带节奏者,当然还是渊哥。

    亥时初,月近中天,星光黯淡。

    赵旻这支大军,已经赶到了姑臧县与媪围县的边界…

    此地距姑臧城近1百8十里。

    尽管因有马蹬、从而使骑兵们在策马奔腾时更加轻松之故,但夏侯渊的作用也绝对不能忽视。

    什么时候放缓马速,什么时候饮马,什么时候让马儿进食…

    渊哥这节奏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渊哥其实生错了时代。

    他若生于汉武帝时期,或许可与卫霍比肩,以其人的神行、勇猛,为皇汉书写出另外1篇不朽传奇。

    不提叫苦不迭的1众益州降臣,就地扎营后,苟哥再次开始其人日常…

    开会议事。

    苟哥在甫至鸾鸟城之时,便已派出信使赶赴金城郡:

    贾诩正在彼处坐镇。苟哥要将其人召回。天知道若贾诩长期在金城郡坐镇,金城郡将会变成1副什么鬼样子。

    只是…可怜卫觊年近5旬,还要在凉州这片荒凉土地担任两千石,坐镇金城郡督导屯田。

    言归正传。

    赵旻的中军帐内,此刻济济1堂。

    因众人皆疲惫不堪之故,苟哥便仍延续其人1贯风格。

    “妙才将军、诸君,姑臧城距南郑城近两千里之遥,而南郑城距成都城又有千里之遥,故而,我军沿途须就食于沿途车马行,以便十2日内赶至成都城。”

    留给赵旻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剩不到1个月,所以赵旻不得不竭尽全力向前赶。

    而且,赵旻之所以如此迫切收回益州的原因,前文也已多次提及,是为了避免周瑜大打亲情牌、硬生生插上1腿。

    益州对周瑜而言,实乃志在必得之地。

    而赵旻不但不愿与孙策隔江而治,而且1直以来,赵旻都在拼命避免天下3分。

    所以,赵旻虽明知时间万分紧急,但其人也不得不尽力而为之。

    总之,赵旻提出如此艰苦的行军任务后…

    卫府上下对此毫无意见。

    他们已经习惯了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行军赶路。

    但益州降臣们皆叫苦连天。

    若非有渊哥带节奏,在这个时代,这根本便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赵旻率军自成都城1路赶来,也只有在配合徐庶之时,方才将速度短暂提到日行3百里。

    赵旻叹了口气,抱拳后1脸诚恳道。

    “诸君,我早在去岁年底便已向周公瑾承诺,在8月底前出兵助吴侯报父血仇。

    然则,周公瑾又早有意攻荆州、吞益州、并交趾,故此,我不得不倾尽全力为天子、为朝廷收复益、凉2州。”

    荆州南郡人董和忍不住蹙眉道。

    “主公,老夫观周公瑾之意,莫非吴侯欲与朝廷隔江而治?”

    事已至此,赵旻完全没有继续隐瞒众人的必要。

    其人遂正色颔首道。

    “幼宰先生,恐怕非止如此,周公瑾有匡世济民之高才,而吴侯又极善用兵,以我观之,此主臣2人,恐有取大汉而代之之意也!”

    孙尚香忍不住反驳道。

    “夫君多虑也。家兄心存汉室,必无此大逆不道之心!”

    香妹子虽已成熟不少,但妹子终究还只是个28妙龄的少女…少妇。

    在这种场合,她如此说显然极不合时宜。

    荀攸和刘晔飞快地交换了1个眼神。

    前者含笑作揖。

    “请孙夫人稍安勿躁。孙夫人不妨试思之:

    若吴侯已吞并荆、益2州,且袁本初又发兵攻许都,主公竭力抵抗袁本初之时,吴侯暗中勾结袁本初,则吴侯将何为?主公又当如何应对?”

    香妹子虽年幼,但显然谙熟兵法。

    其人略作思忖便花容失色,脱口而出道。

    “若家兄自南阳、江夏、广陵3郡同时北攻,则许都将危矣!”

    旋即妹子用力摇头。

    “不会如此!家兄焉能攻夫君?若当真如此,妾必以死谏家兄!”

    香妹子说出这番话时,美眸中虽含着热泪,语气却斩钉截铁。

    显而易见,若真有这么1天,妹子1定会如此做…

    与历史上香妹子、刘帮主那对史密斯夫妇不同,香妹子对苟哥,这是真爱啊!

    见自己最疼爱的小老婆心向娘家,苟哥心中颇不是滋味儿,但听到小老婆愿为自己以死相谏,苟哥心中复又变得美滋滋。

    其人遂呵呵1笑。

    “阿香不必如此,今我大汉朝廷既已得益州,则荆州早晚必为大汉囊中之物也,袁本初实力虽雄厚,我又何惧之有哉?

    阿香放心,若将来我不得不与吴侯兵戎相见,我必不忍伤吴侯及孙氏众兄长之性命,届时孙氏众兄长可在许都安享富贵,而我皇汉则国祚绵长也。”

    香妹子是小妹,所以赵旻如此称呼孙家儿郎…没毛病。

    尽管除了孙策,其他孙小哥都比赵旻小。

    见话题跑偏,赵旻干脆利落地起身行礼。

    “诸君,此事罪过在我,还望诸君多多包涵,待攻下江夏后,我必不会亏待诸君。请诸君早些安歇!”

    言罢,苟哥做了个“请”的手势,这场话题虽跑偏、但也只开了不到1刻钟的短会,就此宣告结束。

    苟哥虽出身于体制内,但其人终究是雷厉风行的军人,没染上那群官老爷们会长、稿长、空话废话连篇的臭毛病。

    当然了,苟哥的承诺,份量极重。

    上1个被他说“不会亏待”的段垒,如今可谓人生大赢家。

    显然,工坊是1个日进斗金的聚宝盆。

    众人散去…尤其是曹彰曹植两个灯泡离去后,苟哥便迫不及待地抱住小娇妻。

    “阿香勿要胡思乱想,为夫之所以如此匆忙,皆因不愿与兄长兵戎相见之故也。”

    小娇妻如此爱自己,苟哥焉能不感动?

    香妹子感受着夫君的温柔,芳心登时踏实许多。

    其人脉脉凝视着爱郎俊脸,美眸中满是柔情蜜意,片刻后才柔声道:“夫君,妾有1事相请。”

    【作者题外话】:要想了解赵旻和孙策如今的矛盾关系,便要洞悉3足鼎立的关键节点。

    显而易见,3足鼎立的关键节点,正是赤壁之战。

    以利交者,利尽则散;

    以势交者,势败则倾。

    赤壁之战(208)是汉末分水岭,奠定了3国的鼎足之势。

    关于战争的前因后果,诸书论述详尽,无需赘言;

    咱们借孙、刘两家的“游说话术”,分析其背后立场以及逻辑关系。

    只有搞清楚其中之核心,才算触摸到3国之实质,也才勉强算是略懂3国。

    可惜,9成9的人、包括作者在内,都未触碰到这1关键所在。

    请诸君听云某胡说8道1通。

    赤壁之战前,曹操1方的情况相对简单,是“战”与“不战”的问题;

    从记载上看,除了贾诩等少数派(老狐狸担心兔死狗烹),绝大多数幕僚都支持曹操发动统1战争。

    刘备1方的立场也比较明朗。

    他与曹操结怨已久,只能冒死1战,又因为自身实力不济,不得不通过寻求外援以自保。

    孙权1方的立场相对复杂。

    在战与降的问题上,不仅存在江东系与淮泗系的争斗,甚至淮泗集团内部也生出分裂…

    以张昭、秦松为代表的主降派,与周瑜、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彼此违戾不和。

    刘备集团的立场相对简单,即全力抗曹。

    刘备1方的“游说代表”是诸葛亮。他也是史书记载的唯11例、前往江东充当说客的刘备幕僚。

    需要注意,虽然《蜀书》将“孙刘联盟”的功劳归于诸葛亮,但如果同时比对《吴书》,会发现《诸葛亮传》中的大部分记载,均有商榷余地。

    在《本传》中美化传主,刻意拔高其功绩,是官修史书的常见写法。这与将“曹操立嗣”的功劳,全部归于贾诩,是相似道理。

    (贾)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魏书贾诩传》

    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话术,可以归纳为两条。

    其1是自抬身价;其2是激将法。

    如果仔细梳理其辞令,会发现诸葛亮谈到的,大多是些“务虚”的事情,并不足以说动孙权。战与降的决定权,其实在周瑜与鲁肃等淮泗领袖手中。

    (1)自抬身价

    诸葛亮游说孙权时,曾刻意拔高刘备的实力。

    这点并不难理解,彼时(208)的刘备败于当阳,人众流离,两个女儿也被曹纯俘虏。

    而同年(208)的孙权,刚刚在江夏大破黄祖,兵威正盛。

    此时孙强刘弱,双方实力严重不对等…

    诸葛亮必须通过强行拔高刘备,才能将谈判继续下去,否则就是“乞食”,谈不上“合作”了。

    比如诸葛亮口中的“(孙)将军据有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便是典型的自我拔高。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蜀书诸葛亮传》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8年(200-208),如果算上孙策肇基(195-200),那便有十余年。

    刘备“收众汉南”则纯系虚言。

    汉南是刘表的地盘,刘备不过宾旅寄寓之人;刘表同年(208)新丧,刘备又大败于长坂,乃至“数十骑亡走当阳”,何来“收众汉南”?

    (刘)表跨蹈汉南,(袁)绍鹰扬河朔。--《魏书刘表传》

    曹公将精骑5千急追之……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蜀书先主传》

    诸葛亮提到的“刘豫州方与曹操并争天下”也是不实之词。

    (刘备)与曹操并争天下。--《蜀书诸葛亮传》

    刘备之所以客居荆州,正是因为在中原混战中,被曹操打得走投无路,才南奔刘表。自建安6年至十3年(201-208),整整蛰伏了8年。

    如果真有“并争天下”的实力,刘备也不至于憋屈到这个地步。

    至于诸葛亮最后提到的“田横,齐之壮士,守义不辱”,以之拟于刘备,更是强词夺理,闻者失笑。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蜀书诸葛亮传》

    田横固然是海东豪杰,但他未曾构衅于刘邦,因此抗节自尽,自然是不辱其身。刘备与曹操,却是不共戴天,结怨十年(199-208),毫无生路,只能硬着头皮1战。

    吕思勉对此曾做出精洽概述,称彼时的刘备,是“既不能投降,又无从抵抗”。

    这时候,刘备屯驻在襄阳对岸的樊城。他对于曹操,是不能投降,而又无从抵抗的。--《3国史话》

    诸葛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智略当然不止于此。他之所以在孙权面前胡说8道,其实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毕竟刘备“猥自枉屈,3顾茅庐”,现在刘备有难,诸葛亮也必须投桃报李。

    (2)激将计

    关于激将计的记载,前后相悖之处极多,殊非实录。

    按《蜀书》记载,“激将辞令”出自诸葛亮;但按王沈《魏书》与《9州春秋》记载,此话则出自鲁肃。

    (诸葛亮曰)若不能当(曹操),(孙将军)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蜀书诸葛亮传》

    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孙)权曰:“……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曹操治所);不然将危。”--《9州春秋》

    实际情况,恐怕是诸葛亮与鲁肃都曾用过类似手段,但不同立场的史料,各自归美,以为己功。

    若2国史官各记所闻,竞欲称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裴松之

    其实“激将法”是最不重要的,因为能否起作用,全看君主本人的意志。

    如果“受激者”是刘琮或者刘禅,那便如对牛鼓簧,自费口舌。

    换言之,孙权决心抗曹,是因为他本人有雄心大志。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