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轻装出北地, 益州骤逢喜中


本站公告

    香妹子提出请求后,苟哥脸色微微1变。

    “阿香,如此不甚妥也。”

    香妹子不依地撒起娇来…

    苟哥本不愿同意香妹子提出的请求,奈何香妹子不但软磨硬泡、且同意与苟哥解锁新姿势…

    于是,色欲熏心的苟哥,在细细思量后,终于答应下来。

    然后…营帐内春色无边…

    以苟哥赵旻如今3月之内定益、凉2州,且顺利为大汉收复河西4郡2关的威望,其人与美妾共度春宵这种小事,在军中根本无人有异议。

    或许…如贾诩、张辽这等出身边郡、又心无汉室者,恐怕还会遗憾自家主公无心代汉称帝,以至于自己不能水涨船高、从龙有功、再进1步。

    春意极浓的1夜过后…

    得益于新姿势,苟哥背上终于未再添新伤痕…

    尽管其人清晨时萎靡依旧、香妹子也精神奕奕依旧。

    苟哥精神虽萎靡,但其人并未影响大军整体的行进速度。

    心疼夫君的香妹子,此后并未再…

    故而,在离开姑臧城3日后的第4日巳时中(上午十点左右),大军便顺利抵达距姑臧城千里左右的襄武城。

    然后…

    赵旻毫无意外地发现…

    贾诩尚未赶至此地。

    于是,兵卒们及战马抓紧时间休息、饮食,而卫府上下、益州降臣们则依照惯例…

    依然是开会议事。

    会上,苟哥抛出1个新的议题:

    汉中、巴西2郡,因张鲁大搞那扯犊子的“鬼道”之故,犹可实施屯田匹配制、取缔丁税、摊丁入亩。然则…

    益州其余诸郡,应如何做?

    或者准确来说,是如何改善奴客们的生活质量、民生水平?

    益州养蚕者甚众,然采桑、养蚕、缫丝、织锦乃至刺绣等等活计,皆为妇人、少女之事。

    男丁依然是以耕种、苦力为主。

    那么问题来了。

    在无法实施新政的情况下,益州除汉中、巴西之外的诸郡,如何提升亩产?又如何改善税制?如何缓解士族豪强与奴客之间的阶级矛盾?

    别说刘璋和张鲁,便是董和、费观等1众东州人,也答不出个所以然。

    最终,这个问题只好暂时搁浅。

    赵旻无奈地叹了口气,挥袖示意众人暂且安歇,等待贾诩到来。

    直至兵卒们在城内军营美美地睡了1个午觉后,汗流浃背、1脸风尘的半老头儿贾诩,方才在亲卫护卫之下匆匆进城。

    可怜贾诩气儿刚喘匀、汗甫落尽,便不得不再次随军踏上征程。

    赵旻等1行人的下1个目的地,是6百里外的大散关。

    有渊哥带节奏,区区6百里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两日后的正午时分,赵旻等人便进入大散关暂作休整。

    当然了,依照惯例,赵旻仍要组织开会议事。

    在会上,赵旻正式任命张既为右扶风、韦端为左冯翊,汉阳名士阎温为京兆尹。

    右扶风郡治,便也理所应当地由槐里迁至要津大散关。

    赵旻出征益州、凉州,张既可谓幕后英雄。

    正因有张既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居中调度、派遣各路信使、细作进行报信、侦查工作,赵旻、马腾两路大军后勤、情报工作方才开展得井井有条。

    开会议事结束后,赵旻正欲重新踏上南去征程,却恰好碰上自家老忠仆赵冉的商队。

    于是,赵旻和赵冉同时呆立当场。

    赵旻已有近1年未见到赵冉。

    此刻见这位老先生身形愈发佝偻、1张老脸上疲态尽显,赵旻心中不由1痛。

    赵冉显然未料到,自己此行竟真能遇到赵旻,是以其人老脸上满是惊喜之色。

    老头儿快步奔到自家少君面前,深施1礼。

    “少君别来无恙?”

    赵旻忙不迭扶起这位可敬的老人家,复又向其人深深1揖。

    “有劳叔父挂念,旻1切安好。叔父何以亲自赶来凉州?”

    赵冉1张老脸笑得如同绽放的秋菊。

    “少君有所不知,老仆自交趾赶回,恰逢主母遣商队来凉州。老仆实放心不下少君与犬子,便主动请缨率商队前来。”

    赵甲、赵虎都是赵冉嫡子。

    赵旻心中狠狠1抽。

    交趾到许都何止千里之遥,老头儿1路从大汉的最南方赶回,旋即又来到大西北…

    于是素来冷静理性的苟哥,此刻不由得感性起来。

    “2关至此尚有两千里之遥,叔父不必亲自赴2关,旻遣1屯亲卫护送叔父返还许都如何?”

    赵冉笑得更加慈祥。

    “少君好意,老仆心领。然则,焉有半途而废之理?少君勿忧,老仆亦欲亲眼目睹大汉之玉门关、阳关有何等雄伟。”

    苟哥暗暗撇嘴。

    不过两座破城罢了,有何雄伟可言?

    见老头儿老眼中满是向往之色,苟哥不忍心让老头儿失望,只好反复叮嘱老头儿保重身体。

    赵冉突然咧嘴1笑。

    “少君,老仆方自南郑城归来,有1件宝货已送抵彼处,少君1定喜欢!”

    南郑城,便是汉中郡(张鲁曾改名汉宁郡)郡治所在,亦即后世汉中南郑区。

    南郑城走陈仓故道至大散关,有近4百里。

    可见赵冉确实勤勤恳恳。

    苟哥心中好笑。

    何等宝货能让老子…

    他很快便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突然想到了1种可能。

    苟哥激动起来。

    “叔父,莫非…”

    赵冉神秘1笑。

    “少君到南郑城便知究竟。此外,少君,梁府君确有大才也!”

    苟哥不用想便知,赵冉说的乃是9江太守梁习。

    不言而喻,梁习1定已经按照自己的要求,试验出了那个…

    联想到那件交趾宝货,苟哥此刻只想用力拍大腿!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正愁如何改善益州民生,赵冉和梁习2人,便奉上了如此1份…不,是两份惊喜!

    赵冉复又笑着行礼。

    “少君,老仆经桂阳郡时,颇受玄德、云长及翼德照顾,此3君为老仆备下许多当地特产,老仆以为,此批特产或可在西域畅销。”

    赵旻已经推断出赵冉的路线:

    赵冉自交趾郡出发,向东经郁林郡、苍梧郡出交趾刺史部,经刘备所在的荆州桂阳郡向东北,经江东豫章郡、丹阳郡渡江至9江郡,再经沛国、陈留郡返还许都。

    于是赵旻行礼问道。

    “叔父,如今9江、沛国2郡国如何?”

    笑容如秋菊绽放的老头儿很快收敛笑容,向赵旻正色还礼后,取出两封书信。

    “少君,沛国相仓府君、9江郡梁府君各托老仆为少君带来书信。”

    赵冉所说的“仓府君”,是9江郡(原淮南国)人仓慈。

    9江郡被赵旻划入豫州刺史部后,早闻隔壁郡仓慈大名的华歆,便征辟仓慈为沛国相,协助其人治理沛国。

    诸君勿忘,豫州刺史部的治所,在曹操老家、沛国谯县。

    仓慈在历史上任敦煌太守时,曾大力支持西域、中原之间的贸易往来。

    如今的仓慈,年龄与梁习相近。

    赵旻笑着还礼,接过书信。

    “有劳叔父。”

    赵旻先后展开两封书信匆匆1览,终是未忍住…

    尽管如此极为失礼,但赵旻还是忍不住狠狠拍了1下自己的大腿。

    “仓孝仁、梁子虞真乃高士也!”

    赵冉慈祥1笑。

    “少君所言极是!仓府君、梁府君皆有大才也。”

    至于仓慈、梁习在信中所言之事…

    后文自有交待。

    赵旻在兴奋之下,恨不得立即赶到汉中郡南郑城。

    赵冉见状,极为识趣地行礼告辞。

    赵旻不再与赵冉多言,1再叮嘱老忠仆保重身体后,便飞1般召集自己麾下1众臣属,即刻启程赶赴南郑城。

    他已迫不及待。

    【作者题外话】:香妹子的请求其实很简单,她想回1趟江东娘家,顺便办两件事…

    至于是何事…请恕云某不便吐露。

    草蛇灰线,此处是1个伏笔。

    总之,苟哥虽觉得不大妥当,但其人在此时认为无伤大雅,疼老婆的苟哥决定答应…

    此事,将影响主线剧情走向。

    贾诩无德,所以其人理政会带坏当地风气。

    赵冉的路线,是从河内到广西,经湖南永州、衡阳到江西,再1路向北经南京市渡江到合肥市进入9江郡,也就是安徽中南部,再经安徽北部、河南东南部抵达许都…啊呸!许昌。

    仓慈年龄不可考,但其人确实与梁习属于同辈。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关于激将计的记载,前后相悖之处极多,殊非实录。

    按《蜀书》记载,“激将辞令”出自诸葛亮;但按王沈《魏书》与《9州春秋》记载,此话则出自鲁肃。

    (诸葛亮曰)若不能当(曹操),(孙将军)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蜀书诸葛亮传》

    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孙)权曰:“……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曹操治所);不然将危。”--《9州春秋》

    实际情况,恐怕是诸葛亮与鲁肃都曾用过类似手段,但不同立场的史料,各自归美,以为己功。

    若2国史官各记所闻,竞欲称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裴松之

    其实“激将法”是最不重要的,因为能否起作用,全看君主本人的意志。如果“受激者”是刘琮或者刘禅,那便如对牛鼓簧,自费口舌。

    换言之,孙权决心抗曹,是因为他本人有雄心大志。

    《周瑜传》记载,孙权曾公开对周瑜说“君言当击,甚合孤意”。

    可见在战和之计上,孙权早就拿定了主意,根本不需要诸葛亮出言激将。

    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吴书周瑜传》

    孙刘联盟的成立,在孙不在刘。

    因此最终还是要归功于江东集团,这也是后文要详细谈到的。

    孙权集团的立场相对复杂。

    这也很好理解——孙权家大业大,底下吃饭的人多,花花心思自然也多。如果都像刘备那样1穷2白,那心思自然就简单,更容易团结1致。

    在孙权麾下聚集着3股势力,即孙坚旧部、淮泗集团、江东土著。

    其中孙坚旧部与淮泗人(徐州及扬州江北地区)同为流寓人士,立场比较接近,大抵可以视作同1阵营;江东土著则属于另1阵营。

    关于淮泗集团和江东土著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曾多次详细论述,本文便不再赘言。

    淮泗人和江东人的立场差异,主要是利益之争。

    在察举制度下,出仕需要乡举里选,即通过“乡论”出任州郡吏(功曹、治中、别驾等),之后举孝廉、茂才,获得身份之后,再由吏为官。

    这种晋身渠道,被称作“正途”。

    注意:这才是3国纷争的最主要核心矛盾,没有之1!

    而且,这1点不但贯穿汉末3国,甚至贯穿2晋。

    脱离了本籍的士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做官,只能依附地方军阀,通过进入军阀幕府,寄希望于主子赏识,从而获得1些“伪职”。

    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以及刘协被曹操禁锢,汉末3国(189-220)的许多士人,都是通过这种“非正常途径”出仕的。

    比如曹操麾下的“署司空幕府事”,刘备麾下的“署左将军幕府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孙策兄弟的境况更坏,他们的职位大抵来自袁术任免,本身就是“伪职”。

    因此孙氏给麾下敕封时,必须加1前缀“领”或“行”字,即临时代理;法统很成问题。

    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吴书顾雍传》

    (孙)权亦以(凌)**国事,拜(凌)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吴书凌统传》

    (孙)权表(朱)治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吴书朱治传》

    在这种环境下,江东土著有着“著籍本地”的优势。

    无论是战是降,他们的宦途均不受影响,因此消极怠工。

    但是淮泗集团与孙坚旧部,属于流寓人士,为了自己在江东新占的1亩3分地,不得不抗争到底。

    所以,孙权阵营的分裂,反映的还是利益问题。

    甚至于,在淮泗集团内部,也面临着“主战”与“主降”的分裂状况。

    先到这里。

    云某要出去巡视。

    养阳还有1个关键点:温水泡脚!

    恭祝诸君身体安康、诸事顺遂。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