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大漠遇胡哨,姑臧收马超7


本站公告

    对马超这种粗鄙莽夫,1定不能玩弯弯绕。

    苟哥如是想道。

    只听小马哥嗤笑1声。

    “俺马孟起精于用兵、变阵之道,在何处不可建功立业?为何要跟随你?”

    苟哥强忍住1刀斩下这粗鄙莽夫狗头的冲动。

    这1刻,赵旻终于明白,为何当年绍叔非要杀吕布不可。

    因为…他们这种粗鄙莽夫…确实气人啊!

    苟哥咬牙切齿地暗骂道:老子的云叔武艺犹在关公之上,还是百战百胜的名将,可人家脾气多好?

    你马超本事…好吧,就算你本事大,可你也不能如此目中无人吧?

    于是苟哥斜眼看向颜良。

    颜良与苟哥极有默契,其人冷笑道。

    “马孟起,你可知何为井底之蛙乎?你武艺比之5原吕奉先如何?比之河东关云长又如何?论骁勇善战,你比我颜良又如何?”

    吕布、关公2人名气固然极大,但此时的颜良,因去年屡战屡胜之故,名气犹胜过前2者。

    马超纵声大笑:“俺马孟起早想会1会你这河北名将颜良也!”

    先不说武艺,单说嗓门儿,马超便绝对不逊于张3爷。

    其人这声大笑,直震得众人鼓膜生疼。

    笑罢,马超喝道:“取俺长枪来!”

    禁哥心中再次哀嚎不已。

    是,马超没和赵旻打起来…

    然而…马超和颜良1骑讨,这与和赵旻1骑讨有区别吗?

    马超的亲卫,犯难地看了1眼马腾。

    见马腾面沉如水、1言不发,只是胸膛如风箱1般剧烈起伏,那亲卫只好苦着脸为自家少君递上长枪。

    少顷,马超翻身上马,与颜良同时向姑臧城东边的旷野疾驰而去。

    面对斗将的战场之华、使人热血沸腾的名场面,于禁、严颜、吴懿、张任等1众武将们皆激动不已。

    赵旻1挥袍袖。

    “诸君,前将军、马孟起皆具古名将之姿,我等且去观战!”

    芳草碧连天的旷野之上,蔚蓝如宝石的天空之下,手中皆提着长枪的颜良、马超2人,各自抚须,相隔数十步彼此对视。

    2人当然不可能2到说诸如“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此枪乃海中精铁精炼而成,其重…”之类的屁话。

    颜良抚须嘿嘿1笑。

    “马孟起,你先来攻!”

    马超也不废话,其人暴喝1声后,便策马挺枪,径自冲向颜良。

    其人胯下白马显然非寻常骏马,只在短短35秒间,其人便冲到颜良近前。

    颜良虽始终纹丝不动…

    但诸君莫忘记,马超没有马蹬,而颜良有。

    马超挟着强大的动能杀至颜良身前,其人长枪骤刺之下,宛若带着雷霆万钧之力…

    甚至,赵旻看得分明,马超嘴角犹然带着嘲讽、蔑视以及奸计得逞的得意笑容。

    而反观颜良,即便马超那仿佛裹挟着万钧之力的枪尖疾刺而来时,前者仍始终安之若素、稳如泰山。

    就在马超认为颜良将重伤,张任甚至已别过头不忍直视这惨烈场景时…

    颜良终于动了。

    其人陡然1声大喝。

    只见,他双手拿住长枪蓦地向上1拦、复又用力1顿。

    “铿”1声巨响。

    随即,“希聿聿”1声。

    颜良身下的良驹骤然发出1声悲嘶。

    众人定睛望去,只见马超的长枪枪头与枪杆连接处,轻而易举被颜良架住。

    旋即,颜良嘿嘿1笑,双手用力1拧1转复又1拨,招式使老、冲势用尽的马超,只觉1股沛然莫御的巨力,从自己手中长枪枪头处传来。

    马超大吼1声,竭尽所能抵挡着这股似乎打着旋狂涌上来的绞力。

    然而,不同于始终踩着马蹬、宛若立于平地的颜良,无马蹬的马超,只能通过竭力以双股夹住马鞍借力。

    于是乎,当颜良也发出1声虎吼:“给某家开!”之后,颜良身下那可怜的良驹再次“希聿聿”1声悲嘶,而马超虎口瞬间迸裂,其人手中长枪脱手而飞。

    下1瞬间,马超只觉心口1凉…

    其人大惊之余,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心道:

    俺命休矣!

    然后…

    他便听到了响彻4野的惊呼之声。

    其人睁开眼,下意识地向自己心口望去,只见颜良正倒转长枪,以枪纂微微抵住彼处。

    好消息是:马超除虎口受伤之外别无他恙;

    坏消息则是:马超丢人丢到了姥姥家…

    武威还真是他姥姥家。

    斗将之时,焉有纹丝不动任由敌将加速疾驰来攻的?

    可偏偏颜良不但如此做了,而且赢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

    颜良有马蹬,用力踩住如履平地;而马超无马蹬,无处借力。

    若换成1年前,同样稳如老狗的颜良,绝对不敢如此冒险。

    马超太过于桀骜不驯,颜良存心要狠狠挫1挫其人锐气,关键是颜良有马蹬之助,故而愿冒此大险。

    颜良嘿嘿1笑收回长枪,顺便微不可察地抖了抖自己发木的双手,心中暗道:

    此子膂力之强,恐不逊于翼德也!兼且此子年纪甚轻,前途难以估量!假以时日,此子成就当不在子龙之下!

    经颜良亲身体验鉴定,马超的膂力要明显强于张辽、夏侯渊,不逊于关羽、张飞和赵云,和颜良本人同属于1个档次。

    当然,以上任何人,其膂力都要强于苟哥。

    苟哥不亲自下场,绝对是明智之举。

    苟哥去年能秒杀不逊于马超的阎行,是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宜。

    经此1事,小马哥便如斗败了的公鸡1般垂头丧气,再也不复其人最初之时的桀骜不驯。

    颜良再次嘿嘿1乐,趁别人不注意时,其人又偷偷晃了晃有些酸胀的双肩、抖了抖犹自发麻的双手。

    “马孟起,如何?你可心服?”

    颜良此刻有多难受,旁人自然毫不知情…

    在旁人看来,这场1招定胜负的斗将是这样的:

    马超仗着坐骑神骏,出其不意骤然奔袭至纹丝不动的颜良身前,挺枪陡然疾刺;

    而稳如泰山的颜良神色不变,双手持长枪、并觑准马超长枪的枪头,以枪杆用力搭住枪头、枪杆连接处的凹位;

    旋即,颜良双手发力,紧紧搭住马超长枪,用力1拧1转再1拨,马超手中长枪便被颜良绞飞;

    众人只觉眼睛1花,颜良便已经用枪纂微微抵住马超心口。

    这1切说来篇幅极长,实则发生于电光火石之间。

    1言蔽之,马超虽仗着马快、杀了颜良1个出其不意,却在1招之内被颜良反杀。

    反正颜良决不会承认,其人其实是占了有马蹬、发力如履平地的便宜。

    在旁人看来,马超确实丢人丢到了姥姥家。

    此处是羌人聚居之地,马超姥姥也确实是羌人。

    所以,没毛病。

    自以为占尽便宜、反而最终落败的马超,对此无话可说。

    其人垂头丧气、1言不发,连自己鲜血淋漓的虎口处伤口,也无心处理。

    猥琐至极的颜良又补上1刀。

    “马孟起,某家主公之武艺,犹在某家之上也,你连某家都远不如,焉是某主卫将军之敌手?”

    苟哥对此毫不脸红,且毫不留情地给小马哥伤口上撒盐。

    “孟起有所不知,阎艳明便为某1剑刺死。”

    阎行确实是被苟哥1剑刺死…

    尽管阎行至死都未想到,苟哥居然会暴起杀其人。

    于是乎,小马哥不但生无可恋,而且开始怀疑人生。

    苟哥在这1刻,仿佛被曹老板和刘帮主同时附体。

    其人先取出丝帕,“哧啦”1声撕成两半,又取出张仲景配制的金疮药,屁颠屁颠跑到小马哥身旁,亲自为其人包扎虎口伤口。

    其人1边细心包扎,1边温言道。

    “孟起,以我观之,你之武勇,当世可匹敌者寥寥无几也。我卫府精兵强将众多,与我卫府强将1同征战天下,岂非胜过你单打独斗十倍乎?

    孟起焉能不知,昔年单打独斗、武艺超卓之虓虎是何下场?”

    马超霍然抬起头。

    【作者题外话】:马超的性格,从史书记载来看,与虓虎吕布确实很像。

    但有1点,马超与吕布截然不同。

    (诸葛)亮知(关)羽护前,乃答之曰:“(马)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1世之杰,黥(布)、彭(越)之徒,当与(张)益德并驱争先。”--《蜀书关羽传》

    诸葛亮说过,马超兼资文武,这点是粗鄙吕布不能比的…

    尽管小马哥桀骜无礼。

    杨阜说曹公曰:“(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蜀书马超传》

    所以,老窦…也就是兴国氐王窦茂,才会在马超有难之时出手相助。

    总体而论,马超道德底线或许还不如吕布高,但其人才能胜于吕布。

    所以,如何培养、使用优缺点都极为明显的马超,对赵旻而言,是个天大难题。

    赵旻用虓虎吕布做例子劝马超,同样大有深意。

    马超在历史上不但不被刘帮主重用,且处处受提防、猜忌,最后,马超还很可能被刘帮主隐诛。

    注意:马超死于刘帮主在永安驾崩前夕(西历222年),彼时,马超才47岁。如马超这种高手,怎么可能47岁便猝死?

    历史上马超充满遗憾…尽管这是其人自作自受。

    所以,云某想改变1下马超那悲催、遗憾、灰暗的人生。

    当然了,苟哥是不可能让马超继续在凉州祸祸了,但以如今天下之大、诸侯之强,小马哥大展拳脚的空间、机会多得是!

    且让咱们拭目以待。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魏书卷十6》在人物选择的问题上,具备明显的附庸贵势色彩。

    除仓慈之外,其余诸人子嗣均显赫于西晋之世。

    因此,其背后反映出王沈、陈寿等人在取材上的倾向性。

    按“大魏奄有十州之地”的记载看(见《杜恕传》),曹魏的诸郡郡守累积不下数百。

    以在任功绩而论,任峻等人似乎也很难代表魏朝郡守的整体素质。

    何况,陈寿在《仓慈传》卷末,曾简要提及魏郡太守吴瓘、清河太守任燠、京兆太守颜斐、济南相孔乂等人…

    虽然只涉其名,未载其事,但亦可知有资格被编入该列传者,不可胜计。

    自太祖(指曹操)迄于咸熙(指曹奂),魏郡太守陈国吴瓘、清河太守乐安任燠、京兆太守济北颜斐、弘农太守太原令狐邵、济南相鲁国孔乂,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2千石。--《魏书卷十6》

    换言之,任峻等人之所以在史书中被着重描写,无外乎王沈、陈寿根据西晋初年的政治环境,刻意择取贵势之家的父祖之辈作为典型案例书写。

    因此,这并不能客观、完整地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情况。

    这1问题唐长孺曾经注意过,他在《士族的形成和升降》1文中,曾明确指出“魏晋开国勋贵亦即曹魏功臣的子孙”;

    “在汉代算不上大姓、甚至出身卑微,只要在魏晋之世因某种机缘获得1定地位,(门第)也得以上升”。

    注意:在魏晋,门第代表1切。

    虽然唐氏此言重在论述魏晋士族的形成问题,但套用在陈寿的修史逻辑上,也十分契合。

    其实《魏书》中的许多人物,并不具备杰出才能,甚至不是同类人物中的佼佼者;

    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这些人才得到史家的着重记录。

    这便类似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发迹后总要追溯祖先,并编纂出5花8门的祥瑞记载1样,属于政治需要,与历史的实际情况已经相去甚远。

    任峻、苏则、杜畿、郑浑等人,入选《魏书卷十6》无外乎因为其子孙后裔显赫西晋;

    至于能力确实出众、不得不列传的仓慈,由于后裔不显,不仅列传篇幅最短,登场顺序也被安排在列传之末。

    呵呵,其背后的隐喻显而易见。

    概而论之,历史修撰总是难以脱离现实环境的影响。

    这便如同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提出的那样:

    1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云某必须向诸君道歉。

    因为昨晚其他项目的几个兄弟过来,云某1高兴…喝多了…

    人太感性不是好事儿啊。

    所以昨晚云某无法上传第2更…

    为此,云某深感愧疚!

    今日起云某尽1切可能日更两更。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