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漠遇胡哨,姑臧收马超3


本站公告

    颜良之言1出,堂内登时哗然。

    在此之前,谁都未料到,韩遂居然会逃。

    尤其是,在凉州诸郡几乎已尽归赵旻之手、韩遂大势已去的情况下。

    马腾胸前花白的须髯无风自动,胸膛急促起伏起来。

    “前将军,韩遂老狗为何要逃?其人如何能逃?其人又将逃向何处?”

    颜良只好再次硬着头皮、如步骘1般尴尬无比地抱拳。

    “征西将军,某家实不知也。”

    其人复又向赵旻深施1礼。

    “主公,某家失职,请主公责罚!”

    马腾登时醒悟过来。

    自己如此做,只会使颜良更加难堪。

    马腾遂向赵旻抱拳。

    “主公,韩遂老狗奸滑似鬼,其人想必已想通,主公已对其人生出杀心,故而方才伺机逃亡。”

    贾诩长叹1声。

    “征西将军所言极是!”

    说着,贾诩自袖中取出1封竹纸书信。

    因车马行之故,竹纸已风靡凉州。

    “主公请看,此乃韩遂所留书信。诚如征西将军所言,其人委实奸滑似鬼。”

    赵旻接过书信匆匆1览,旋即将其递于马腾。

    “茂陵侯请看。”

    马腾抱拳行礼后,接过书信,眯起眼仔细看了起来。

    “此确为韩遂老狗之笔迹也,其人已知主公生出杀心,又深知许都为龙潭虎穴,故而不告而别。唉!”

    马腾长叹1声后,看向自己的侄子和幼子。

    “阿岱、阿铁,韩遂老狗与杂胡关系密切,且其人对老夫怀恨在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老夫已不宜留于凉州。你2人欲何去何从,不妨明言。”

    马岱深深1揖。

    “回叔父大人,小侄欲追随卫将军建功立业、光耀我右扶风马氏门楣。

    以小侄愚见,许都既为卫将军经营近1年,兼且卫府即在许都,叔父大人若返许都任3公,则韩遂老贼必不敢再4意妄为。”

    尚未及冠的马铁深施1礼后道。

    “阿父,孩儿愿随阿父返许都,为阿父略尽孝道。”

    年逾5旬的马腾很欣慰。

    其人连连颔首。

    “甚善!阿岱,你且随主公、老夫同赴姑臧城,届时老夫将部曲分于阿超与你;阿铁,待此间事了,你便与为父赴许都定居。”

    马岱、马铁2人同时行礼应是。

    于是乎,苟哥很欣慰。

    其人颔首道:“文和先生、前将军、妙才将军,你3人既有负我所托,我便罚你3人戴罪立功。

    文和先生坐镇金城、陇西2郡,尽快恢复2郡之生产,1应所需皆可向德容支取!

    前将军、妙才将军,收复2关,便需你2人听命于文则将军行事!此事关乎来年西域都护府重设之事,不容有失!”

    苟哥口中说的虽是罚3人戴罪立功,实则分明是给3人立大功的机会。

    贾诩可借此发展民生良机,扭转自己“毒士”的风评及人设;

    而颜良及夏侯渊,则更可因收复2关而名留青史。

    是以3人竭力掩饰住各自眼中的喜色,躬身行礼应诺。

    苟哥看向董和、费观这老哥俩。

    “有劳2位先生助文和先生治理2郡,此外,尚需令郎随我收复玉门关。”

    苟哥这手玩得漂亮。

    董和、费观如今都已近5旬,对于功劳的需求并不大,但他们的子侄截然相反。

    费祎虽只是费观族子,但费观有心将费祎立为嗣子。

    是以2人心中对此安排极为满意,同时躬身领命。

    此外,苟哥带张鲁、刘璋等降臣同行,看在收复玉门关这1绝对能名留史册的功绩份上,这些降臣不但毫无怨言,且皆欣喜不已。

    于是赵旻大手1挥。

    “便如此,我等即刻启程!”

    赵旻众臣属轰然应诺。

    同1时间,许都,卫府大堂内。

    赵虎放下酒盏后,起身抱拳道。

    “诸公有所不知,满使君言明,主公1月之内必可安定凉州,且必将收复河西走廊,故而,满使君令仆尽速赶回许都,问明诸公,何人可坐镇河西4郡。”

    由是,赵虎此言1出,满堂皆惊。

    话说回来,满宠做为凉州牧,其人也确实有必要未雨绸缪,尤其是在赵旻忙于东征西讨、无暇顾及人事任免的情况下。

    荀彧霍然起身,抚须而笑。

    “甚善!昔章皇帝之时,班定远曾收复2关、重设西域都护府,迄今已百年有余也。

    未意我皇汉在经历董卓老贼、李郭2贼前后两次大乱后,犹可使昔年明章之治重现,此乃我皇汉之大幸、万民之大幸也!

    元常兄,卫伯觎、韩元嗣2人在3辅未免大材小用,便由其2人坐镇河西4郡中两郡如何?”

    荀彧说的是卫觊和韩浩2人。

    卫觊出身于河东卫氏,且安定关中有功;韩浩则是为曹操屯田的先驱者,且其人也算山寨迷你版的允文允武。

    1言蔽之,此2人皆有独当1面之能。

    钟繇起身欣然作揖。

    “荀令君言之有理,某这便为此2人修书1封。”

    荀彧虽非卫府中人,但其人是与卫府深度合作、共同进退的尚书台老大尚书令。

    在东汉魏晋,尚书令才是真正的丞相。

    区别在于,东汉尚书令无开府权;魏晋尚书令有、且开府仪同3司,3司即指3公。

    见众人有歪楼、跑偏话题的趋势,赵虎不得不及时开口纠偏。

    “诸公,诸公!此其1也!”

    大堂内瞬间针落可闻。

    哟?还有其2?

    其1都已如此震撼,其2可还得了?

    见众人皆将目光投注于自己身上,且目光无比炽热…

    赵虎顿感压力山大。

    其人清清嗓子,不敢再有丝毫怠慢。

    “诸公,其2为,河西4郡及2关,皆急需兵卒屯田,然则,兵卒从何而来?”

    这1次,赵虎未听到哗然之声,惟听到小火锅中汤汁沸腾发出的“咕嘟咕嘟”声。

    平心而论,这个消息确实比前1个消息还要震撼,然则…

    兵卒从何而来?

    堂内众人更想知道答案。

    前文曾多次提及,在这时代,士家,也就是底层士兵及5长、什长、队长、屯将、曲军侯等低层军官,地位也就比各士族豪强之客们高出那么1丢丢。

    天下大乱之前,负责卫戍洛阳的3河骑士是例外。

    那些人出身都不低。

    是以,在人口锐减的当下,兵卒从何而来?

    堂内众人遂陷入长考之中。

    还是荀彧最先表态。

    “此事暂且揭过不提,某等再细细商议便是。阿虎,还有何事?”

    阿虎,也就是赵虎还真有事。

    “回令君,其3为,某家少君有意在武都郡、汉中郡沔阳城开设工坊,是以满使君欲询问诸公,此事何时可进行?”

    对于此事,杨彪、荀彧、钟繇等人皆早有准备。

    是以,始终1言不发的杨老头儿骤然开口。

    “阿虎,待中原抢收结束、粟米入库、且高粱耕种之后,此事便可着手进行!此时当以农事为先!嗯…暂定于7月月中如何?”

    赵虎能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他只是给满宠传话的。

    于是其人抱拳行礼。

    “太尉,某必当如实转告满使君,并请满使君早作准备。”

    杨彪“嗯”了1声后,复又抚须开口。

    “阿虎,还有何事,1并说出,勿再吞吞吐吐!”

    这个…

    确实还有!

    赵虎讪讪1笑。

    “太尉、令君,诸公,最后1事为,满使君急需大量农具、新肥,不知库存是否充足?”

    众人皆未答话,而是面色不善地看向董昭。

    董昭额头冷汗顿时涔涔而下。

    显而易见,众人至今仍未知粟米亩产几何。

    这口大锅,董昭不背谁来背?

    董昭顾不得擦冷汗,其人先站起身向赵虎作揖。

    “阿虎放心,农具、肥料1应俱全。”

    言罢,其人堆起满脸笑容,复又向众人行礼。

    “诸君且看,粟米亩产究竟几何!”

    众人仍未开口,但皆目光灼灼地盯着董昭的手。

    董昭哆哆嗦嗦地探手入怀,正要取出已被冷汗溻透的算筹…

    堂外守卒突然高声道。

    “诸公,老夫人到!”

    【作者题外话】:苟哥和伏寿天生是1对…

    他俩心机都满满,谁也别说谁。

    马腾或许本来还心存疑虑,如此1来,其人只能乖乖跟着苟哥回许都。

    而且,董允、费祎2人也可算作人质…

    苟哥越来越像大笔袋曹老板,简称笔袋操。

    其实,苟哥早已安排好屯田兵卒…

    前面有伏笔。

    卫觊已经有4十7岁,比董昭还大1岁。

    除了不懂军事之外,其人各方面能力都不弱。

    韩浩有些被高估。

    东汉的3公9卿,实际上都是荣誉虚职。

    实权在中枢掌控于尚书台,地方则是郡守。

    尚书令,是实至名归的丞相,尽管秩阶才6百石。

    卫府做为赵旻幕府,其成员当然掌握朝廷实权,至于董昭等人的9卿之职…

    那相当于北宋的寄禄官,方便赵旻多发俸禄而已。

    3河骑士几乎都是良家子,卫府中人,除了兖州名士董昭、青州名士华歆、宗室刘晔、那几个颖川士人之外,包括赵旻、鲁肃、徐庶、步骘在内,都不是良家子。

    良家子出身有多高,可想而知。

    董昭压力山大啊…

    这1章,咱们讲1讲荥阳之战前后,任峻的经历。

    荥阳之战时,任峻“举河南郡以归太祖(曹操)”,但此人的相关记载矛盾频出,极为吊诡。

    任峻本是河南郡中牟县下的1介平民。

    他在董卓之乱时,鼓动中牟县令杨原起兵反董。

    类似事件在当时并不罕见,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则令人难以理解。

    中牟县令杨原,先是提拔县民任峻为主簿;

    任峻又以县主簿的身份,表奏杨原为河南尹。

    双方如唱双簧1般互戴高帽,相互荐举,1夜间连升数级。

    (杨原)以(任)峻为主簿。(任)峻乃为(杨)原表行(河南)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魏书任峻传》

    河南尹治洛阳,即京畿长官。

    这就相当于李唐的京兆尹、北宋的开封府尹、大明的顺天府尹、后世的首都书记…妥妥的副国级啊!

    东汉,河南尹由于地位特殊,秩阶高于1般郡守(2千石),达到中2千石,与9卿平级(9卿之首太常是国家级,其他相当于副国级,与3公1样,皆佩金印紫绶)。

    呵呵,如此堪比副国级的高官,岂是区区1介县主簿所能表奏的?

    上坟烧报纸,你糊弄鬼呢?

    河南尹1人,主京都,特奉朝请。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3人,汉初都长安,皆秩中2千石。--《续汉书百官志》

    此处的记载令人疑窦丛生,仿佛闹剧1般;

    更令人迷惑的是,任峻又“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

    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任)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河南)郡以归太祖。--《魏书任峻传》

    彼时(190)的河南郡混乱不堪,首府洛阳及大部分关隘均被董卓控制。

    曹操等人欲“据成皋之险”,结果在荥阳汴水就被徐荣打得部众星散,狼狈奔走。

    可见任峻所谓的“举(河南)郡以归太祖”纯系信口雌黄,根本不可置信。

    1言蔽之,用谎言来掩盖谎言的结果,便是越描越黑。

    严格意义上说,不要说河南尹治下的诸多县邑不归任峻管辖,就连任峻、杨原所在的中牟县,也是山头林立。

    诸君切记,县下面有乡,乡下面还有亭哦!

    比如曹操在前1年(189)出奔洛阳、路过中牟时,就被中牟当地的1个亭长逮捕,险些丧命。

    这就说明任峻等人,连自己的1亩3分地都管不住,遑论河南2十余县。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魏书武帝纪》

    河南尹,2十1城,永和5年户2十万8千4百8十6,口百1万8百2十7。--《续汉书郡国志》

    更何况汉廷自有朱儁为河南尹,而且朱儁当时就在中牟。

    这就导致任峻、杨原等人的“擅相署置”,看起来更像1出闹剧。

    (董)卓以弘农杨懿为河南尹,守洛阳。(朱)儁闻,复进兵还洛,懿走……(朱)儁乃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卓。--《后汉书朱儁传》

    任峻投奔曹操之前,自诩“能胜兵者不减万人”,实际操作中却仅仅招募了“宗族家兵数百人”。

    峻曰:“今关东有十馀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魏书任峻传》

    更令人迷惑的是,曹操竟然“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

    太祖大悦,表(任)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魏书任峻传》

    考虑到曹操当时已经有了张邈、卫兹赞助的5千兵士,任峻凭借区区百余部曲便得到与曹操联姻的待遇,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任峻传》相关记载甚为荒谬,在《魏志》中属于罕见的个例,或许是陈寿全文誊抄自王沈《魏书》,未加详虑。

    此事唯1合理的解释,便是任峻投奔曹操的节点有隐讳。

    他很可能不是在荥阳之战时(190)投奔曹操的…

    而是在曹操出走洛阳时(189),帮助曹操在中牟县脱困(任峻是中牟人)。

    曹操念此恩德,才大力提拔任峻。

    (曹操)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魏书武帝纪》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魏书任峻传》

    所以,熟读史书的罗贯中先生,实际上是把任峻的事迹,安插到了陈宫头上。

    至于任峻之妻,曹操之从妹,则有可能是前濦强侯宋奇的遗孀。

    关于宋奇事迹…此事与宋皇后、曹操前期经历有关,诸君如有兴趣,咱们下1章可以讲1讲。

    太祖从妹夫濦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王沈《魏书》

    如果此猜想成立,那么曹操从中牟县脱困的谜团,也便可以解开。

    实际以人物籍贯、从龙时间而论,任峻确实很有可能是帮助曹操逃离中牟的线索人物。

    任峻在曹营无甚功勋,去世又早,却得到3百户的食邑,与李典、庞德相同,无疑是受到特殊关照。

    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3百户,迁长水校尉。--《魏书任峻传》

    任峻之子任览后来与魏讽结交,在魏讽谋反事败后(219)免于罪责,可能也是出于功臣之子的原因,便类似文钦(名将文稷之子)1般。

    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郑)袤同郡任览与(魏讽)结交。--《晋书郑袤传》

    魏讽反,(文)钦坐与讽辞语相连,及下狱,掠笞数百,当死,太祖以(文)稷故赦之。--王沈《魏书》

    任峻之事足以证明,荥阳之战、曹老板创业初期、乃至官渡之战的历史,有极大概率被王沈狗贼、陈寿改得面目全非!

    所以,咱们读史书之时,1定要带脑子,有自己的判断,万万不能人云亦云。

    尽信书不如无书!

    俺们这儿这几天持续高温,月底工作忙、天气热、杂事多,让云某暴躁至极…

    今日忙工作,效率总算不低…

    所以明天云某尽力恢复两更。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