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漠遇胡哨,姑臧收马超1


本站公告

    方至申时,虽是6月下旬盛夏季节,但由于凉州昼夜温差极大,是以此时气温已渐渐下降。

    于禁、休屠王2人,策马率亲卫疾驰至武威、安定2郡交界处。

    2人放眼望去,只见在这半是戈壁荒滩、半是碧绿草原的东方地平线处,大股骑兵如潮水1般浩荡升起,又如浪涛1般汹涌袭来。

    在这波涛的前方,小股的斥候如浪花1般,向于禁所在的方向疾冲。

    于禁用力1挥手,其人身后的亲卫们,便将“大汉卫将军赵”、“大汉征西将军马”、“大汉游击将军于”等数面大纛立了起来。

    随后,于禁便与休屠王1起,静静等待对面马超大军的斥候赶来。

    于禁分明看到,那如小浪花般的侦骑群,在勒马观望片刻后,复又加速驰来。

    于是于禁策马迎上前,口中高喝道。

    “某乃泰山于文则也,今奉征西将军之令前来,迎马孟起将军同赴姑臧城!”

    于禁曾是已故的济北相鲍信麾下、兖州泰山郡(后世泰安、济宁1带)人,与臧霸、尹礼、吴敦、孙氏昆仲等人皆是老乡。

    于禁果然能言善辩,其人只字不提卫将军,只说自己是奉马腾军令前来。

    饶是如此,禁哥心中也依然没底。

    盖因马超太过于桀骜不驯。

    十几秒之间,那股侦骑便驰至于禁身前,勒马后纷纷滚鞍下马行礼。

    “俺等见过文则将军!敢问将军,俺等主君今在姑臧城?”

    于禁1听便知,马超所率兵卒,实则是其人老爹马腾的部曲。

    这就好办了!

    于禁遂滚鞍下马,抱拳还礼。

    “征西将军此刻不在姑臧城,但1旬内必至彼处。烦请转告你家少君孟起将军,今休屠各诸部已尽降我大汉,征西将军令孟起将军在姑臧城听候军令。”

    这些斥候不敢怠慢,抱拳称是后,便匆匆上马折返。

    不多时,于禁便见1骑脱离阵列疾驰而来。

    远远望见此人,饶是禁哥见多识广,也忍不住暗赞1声:好1名矫健悍勇美郎君!

    于禁身旁的休屠王自然认得那天杀的马超…

    其人帐下骑兵,先前没少吃过马超苦头。

    隔着老远,于禁便喊道。

    “敢问可是孟起将军当面?”

    小马哥的大嗓门儿随之响起。

    “正是俺!敢问文则将军,家父此刻在何处?”

    禁哥在心中反复推敲着措辞,口中不疾不徐道。

    “征西将军今尚在金城,至多1旬便至姑臧城。孟起将军,征西将军、我主卫将军皆有言在先:

    姑臧城周边杂胡众多,且其城非比寻常,万万不容有失,非你不可守也。”

    正所谓人怕敬、鬼怕送。

    于禁这顶高帽子1递,小马哥便哈哈大笑起来。

    “诚然如此!姑臧城乃凉州重镇,其周边又凶险万分,若非俺坐镇,尚有何人可守之?”

    言罢,小马哥疾驰至于禁身前,极为傲娇地将头1扬,在马上抱拳道。

    “既如此,事不宜迟,有劳文则将军带路…”

    说着,小马哥便看到了于禁身旁的休屠王,其人再次大笑起来,震得于禁、休屠王2人耳鼓嗡嗡作响。

    “败军之将亦在此乎?”

    见马超如此愣,禁哥太阳穴不由得“突突”直跳。

    其人心道:其人如此粗鄙桀骜,丝毫不亚于昔年之虓虎吕奉先,似此等武夫,主公当真可驾驭?

    禁哥心中作是念,手上反应却丝毫不慢,口中亦丝毫不停顿。

    其人微不可察地拽了拽休屠王衣襟,口中笑道。

    “孟起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实乃大汉之幸也!请孟起将军率兵卒随某归营补给,某等当尽速启程。”

    小马哥只觉,于禁不但会做人,而且说话特别好听,是以其人欣然颔首。

    “也罢!俺此来确未带足粮草,便有劳文则将军!”

    不知为何,禁哥突然有种哄自家儿郎的心理错乱感。

    其人以哀求的眼神,勉强压制住脸色已涨到黑中带紫、颌下须髯无风自动的休屠王…

    见后者胸膛虽剧烈起伏,但总算没有发作,于禁方才看向熊孩子马超,努力挤出1个勉强可称之为好看的笑容。

    “孟起将军,请随某回营!”

    禁哥心中哀嚎连天:此等人,简直如昔年之吕奉先再生也!

    险些憋出内伤来的休屠王,见于禁与那天杀的马超并辔而行,而且…

    2人似乎言笑晏晏、甚为融洽,其人忍不住喃喃道。

    “文则将军非凡俗之流也!”

    不提心中正哀嚎流泪的于禁,也不提始终与天杀的马超保持十余步距离的休屠王,我们再看向金城郡方面。

    5日之后,高举利益共享大旗、组团4处忽悠的苟哥,顺利与马腾1行、贾诩1行在金城会师。

    金城,便是金城县的县城,位于后世兰州西部。

    马腾此番,顺利带回赵旻留于陇西郡襄武城的赵贲,及1众东州人。

    此外,赵贲还带来满宠寄给赵旻的书信。

    众人齐聚于金城县衙大堂内,并按照官职、资历落座。

    志得意满的马腾当先开口。

    “主公,马某幸不辱命,此番马某非但顺利接回襄武城诸君,且已与德容、史别驾所遣车队接洽。陇西今已初安矣。”

    史别驾,便是刚升到凉州别驾从事的史阿。

    别驾从事是高级州吏,其职相当于州刺史副官。

    赵贲抱拳补充道。

    “少君,满使君还遣使称,武都郡因惯爱作乱之蛮氐,已为前将军、中垒中郎将扫荡1空之故,是以武都郡内道路安靖,而今车队已6续通商路。”

    说着,赵贲自袖中取出满宠的书信,呈于赵旻。

    见包括马腾在内的众人,皆巴巴地看着自己,赵旻哈哈1笑,当即展开书信匆匆看了起来。

    满宠的信篇幅并不长。

    嘴角常含笑的宠哥,虽不似进哥那般整日板着脸,但其人实则也是人狠话不多的主儿。

    短短78秒,赵旻便看罢书信…这是其人前世苦练出的、已近乎于本能的能力。

    苟哥未让自己的臣属们久等。

    其人笑道:“伯宁言明,待武都郡车马行公务处理完毕,其人便径直赶赴姑臧城。想来此刻其人已在路上。”

    马腾捋须而笑。

    “主公,如此说来,某等即刻便可赶赴姑臧,收复玉门关?”

    突然,马腾神色大变。

    其人环视4周后看向贾诩。

    “文和,韩遂老狗今何在?”

    贾诩虽城府极深,但在闻得马腾此问后,却仍忍不住神色微微1变。

    而颜良、夏侯渊2人,神色同样变得有些不自然。

    虽然1路上都怀着疑惑不解的心情,但匈奴左贤王麾下那呼衍左大将,仍还是晕头晕脑地率军向东疾驰。

    其人在晓行夜宿奔波78日后,终于抵达距姑臧城近1千6百里的大散关西门外。

    浑浑噩噩的呼衍左大将,有些木然地望着自己眼前这座雄伟险峻的坚城。

    见守城兵卒们如临大敌般望着自己这近6千骑兵,左大将这才反应过来。

    其人下意识地滚鞍下马深深1揖,取出赵旻的信物及书信,仿佛本能般说出自己默默背诵了不知多少遍的话。

    “俺乃卫将军大人、左贤王大人麾下左大将也,今奉卫将军大人之令,前来与张令君洽谈要事,劳烦诸君通禀张令君。”

    左大将所说张令君,便是现任郿县令的张既。

    守城兵卒是随马休赶来的马腾部曲,那些人皆清楚匈奴左贤王之事。

    是以,见这似乎不是太灵光的左大将如是说,又见此人取出卫将军信物、书信,兼且此人态度恭谨有礼、毫无敌意,这些兵卒们便稍稍放松了些许戒备。

    为首之屯将扶着刀快步上前,仔细查验1番后,方才对左大将道。

    “你等且至路旁稍候,勿要阻拦进出车马!”

    【作者题外话】:历史上马超的性格就是如此,请诸君勿要怀疑。

    建安6年、意气风发、2十啷当岁小马哥,正是天王老子老大俺老2的时候,其人狂傲、不逊1些,实属正常。

    毕竟这时的小马哥,还没有遭受社会毒打,更没有被曹老板那阴险狡诈的毒计碾压。

    于禁还是昌豨老乡。

    据史载,昌豨是泰山群寇(臧霸、吴敦、尹礼、孙观、孙康、昌豨等)中人品最差的。

    因此云某直接让其人成为苟哥的战功、慑服泰山群寇的工具人。

    从昌豨名义来看,豨(xi)是猪的意思,显而易见,这是贱名。

    鲍信是曹老板生命中的1大贵人。

    鲍信之死事出可疑,而最大受益者是曹操。

    鲍信有可能是被曹操所害。

    初平元年(190),关东诸侯齐聚酸枣,讨伐董卓。

    鲍信以济北相身份起兵。

    鲍信是济北相。

    而曹操曾为济南相。

    济南国旧俗,崇尚祭祀城阳景王刘章(西汉初年宗室功臣);

    曹操入济南,禁断淫祀,政风1清。

    此颇有西门豹治水的风采。

    光和末,黄巾起。(曹操)迁为济南相,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魏书1》

    济北国,处于济南国西南侧。

    与常识相悖,济北在济南之“南”。

    济北国属兖州,济南国属青州,2者接壤。

    鲍信与曹操的交情,大概就是从国相时期开始的。

    中平3年(186)或4年(187),曹操曾被征召为东郡太守。

    魏书武帝纪,此处时间线记载不明。

    故仅能推断征曹操为东郡守,是在其做济南国相(184或185)之后、迁典军校尉(188)之前。

    此时发生了1个很吊诡的事情,就是曹操拒不赴任,称病归家。

    其人回了豫州沛国谯县老家做地主,春夏读书,秋冬弋猎。

    久之,(曹操)徵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魏书1》

    诸君应已知,东郡也属兖州。

    而兖州刺史,彼时恰恰是刘岱。

    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曹、刘2人交恶,但幕后真相似乎并不简单。

    济北国属兖州,而兖州刺史刘岱,按现存记载,应与曹老板不睦。

    刘岱曾指使手下杀害曹老板故人乔玄的侄子【乔瑁】。

    乔瑁,故太尉乔玄族子。

    乔玄与曹操是忘年至交,曾多次夸耀曹操前途无量,并以家事相托。

    曹操亦对乔玄尊敬感激,曾在建安7年(202)派人以太牢(牛羊豕各1)礼节祭拜乔玄。

    注意:豕(shi3声),即成年猪。幼猪称豚,大猪称彘(zhi4声)。

    (建安)7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魏书1》

    太牢之礼是祭祀国君专用,祭祀诸侯仅用少牢(羊豕各1)。

    可见,乔玄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

    刘岱杀乔瑁,必然与曹操不睦。

    刘岱不仅与曹操不睦,与曹操的老板袁绍亦不睦。

    初平年间(190-193),群雄割据,袁绍与公孙瓒混战不休。

    袁绍将妻儿老小寄存于兖州,换句话说,袁绍的妻小性命,握在刘岱手中。

    而刘岱竟然想把袁绍的家人,送给公孙瓒做投名状。

    在幕僚【程昱】劝说下,刘岱方才作罢。

    初平中,(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岱议连日不决。--《魏书十4》

    刘岱两头押宝、两头下注;

    其人还想两头揩油,两头出卖。

    如此下流行径,怎可能与袁绍有交情?

    只怕是恩断义绝,势同水火。

    初平2年(191),刺史【刘岱】指使王肱杀东郡守【乔瑁】。

    霸占东郡后,王肱复为黑山贼所杀。

    袁绍闻讯,遣曹操进攻东郡,破城。

    袁绍遂表曹操为东郡太守,郡治在东武阳(后迁至濮阳)。

    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武帝纪》

    黑山贼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

    太祖引兵入东郡,破之。

    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魏书1》

    看东郡始末归属:乔瑁→王肱(刘岱)→黑山贼→曹操(袁绍)可知…

    刺史刘岱与袁绍、曹操主臣2人,当为仇敌关系。

    曹操与刘岱既然为仇敌,断无相助之理。

    所以,初平3年(192)青州黄巾入兖州,曹操所治之东武阳(东郡)亦在兖州境内,却袖手旁观,坐视刘岱被杀。

    兖州下辖8个郡:

    陈留、东郡、东平(国)、任城(国)、泰山、济北(国)、山阳、济阴。

    初平3年(192)青州黄巾入兖州,杀任城国相【郑遂】,又杀刺史【刘岱】于东平国。

    其余郡国各有郡守,各有依靠。

    东郡先后归属袁绍麾下曹操和臧洪。

    山阳国归属袁绍系袁遗(袁绍从兄)。

    陈留国归属张邈,邈与曹操友善、与袁绍不睦,后叛迎吕布。

    泰山郡归属王匡。

    济北国归属鲍信。

    济阴郡归属吴资,吴资的靠山大约是徐州刺史陶谦。

    刘岱既死。兖州无主。鲍信身为济北国相,邀请曹操入主。结合上文所述阵营关系(刘岱与曹操敌对),这属于引狼入室,逻辑不通。

    而劝说鲍信迎接曹操入兖州者,恰恰是【陈宫】。

    那个先从曹公、后随吕布的政治投机者,凭1双3寸不烂舌,搅动神州倒悬、天下大乱的野心家。

    前文中,咱们讲过他与曹老板真实的故事。

    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明府寻往牧之。”

    宫说别驾、治中曰:“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鲍信等亦谓之然。--《世语》

    不同于演义中“义释曹公”的英雄县令,陈宫是曹公旧臣,却屡次煽动叛乱,乱搅中原烽烟。

    以《冰与火之歌》作类比,陈宫的气质、行为,很接近“小指头”贝里席爵士。

    他与曹老板真实的故事,同样比演义精彩1万倍。

    以陈宫之歹毒心术,“兖州之谋”未必出于好心(不久陈宫又在兖州煽动叛乱迎接吕布)。

    而鲍信身为兖州刺史(刘岱)治下副官(鲍信时为兖州别驾从事),在主君死后,竟迎仇敌入主,情理也颇为不通。

    曹操入兖州,驱使鲍信与青州黄巾恶斗。

    此时吊诡的1幕发生:鲍信消失了。

    对,鲍信消失了。

    其人既无音信,也无尸首,完全人间蒸发了。

    曹操痛哭流涕,对外宣称鲍信已经“壮烈牺牲”。

    为了断绝兖州官吏的念想,其人还给鲍信发丧办葬礼。

    找不到鲍信尸首,笔袋操便给鲍信用木头雕刻了1尊人像,作为尸身下葬。

    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鲍)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

    (笔袋操)购求信丧(即尸首)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魏书1》

    这是很奇怪的。

    鲍信作为州刺史麾下的副官,迎接曹操入主的兖州2把手,身份、地位、头冠、服装、甲胄必定均为上品。

    岂有战死沙场,而认不出来的道理?

    鲍信以国相之尊,位同郡守,2千石的高官,他所认识的人和认识他的人也必然不少。

    又岂有找不到尸体的道理?

    唯1的解释,就是鲍信死于非命,而且尸体被秘密处理了。

    大概率是被杀后秘密掩埋了。

    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济北国相在战斗之后凭空消失的结果。

    如果看曹操的进兵路线,就更加有趣了。

    曹操恶斗青州黄巾,主战场在寿张县以东。

    曹操并未1鼓作气击溃敌军,也未断其粮道逼降敌军,而是在鲍信死后,把青州黄巾向济北方向驱赶。

    没错,济北方向,就是鲍信的治所。

    (笔袋操)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鲍)信力战斗死。(复)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3十馀万,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魏书1》

    曹操将青州黄巾的溃军,驱赶至济北国,之后彻底击溃,收降黄巾余众3十余万,选其精锐编练“青州兵”。

    注意:按照曹魏那些笔袋操可耻的麾下臣属尿性,3十余万除以十,恐怕才是真实数据…

    也就是3万余人。

    这也是曹操天下布武的第1桶金。

    为什么曹操要将青州黄巾驱赶至济北、才施以痛击呢?

    因为济北国相鲍信已死,曹操是要假道伐虢、顺路接收失去主君的济北国。

    兖州刺史刘岱的东平国;

    济北国相鲍信的济北国;

    任城国相郑遂的任城国。

    兖州3国,初平3年(192)皆被曹操接收。

    刘岱、郑遂、鲍信,3人按史书所载,皆死于青州黄巾之手。

    刘岱与郑遂死因基本无疑问,而鲍信之死,就着实耐人寻味了。

    曹老板…呵呵呵,有点儿意思!

    历史,是不是比演义有趣得多?

    荥阳之战…咱们下1章再说如何?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