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春大典启,数月无戎机3


本站公告

    吴巨微微错愕。

    “翼德有何妙计,何妨直言?”

    张飞嘿嘿1笑,压低声音道。

    “子卿兄,请借1步说话。”

    浩浩荡荡的大队5为首处,赵旻突然转头对董昭道。

    “公仁兄以为,以刘玄德为益州牧如何?”

    这是赵旻的恶趣味…

    他想看看,没有诸葛亮、赵云、黄忠和马超,以及1众荆州党相助的刘备,能否玩转益州那复杂的政治生态。

    然而,董昭却被赵旻吓了1大跳。

    “主公,万万不可!主公此举,何异于纵虎归山乎?

    刘玄德本非甘居于人下者,主公若讨诏封其人为益州牧…昭恐其人,或将为昔年之刘君郎也。”

    刘焉在入益州之前,尚且为忠于汉室之宗正,但其人进益州不久,便萌生僭越之心…

    荀攸当年更是铁了心要入川,欲趁刘璋难以服众之时,割据益州做1方诸侯。

    遑论刘备本来就曾创业做过老板,而且益州的地形,实在是太适合割据了。

    赵旻笑着摇摇头:“公仁公勿急,旻偶做此想耳。然则,公仁公以为,何人可任益州牧?”

    董昭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道:“主公,愚以为子敬、子山2人皆可也。”

    鲁肃道德底线极高,步骘则是赵旻…咳咳,刘协外戚,而且2人才能都不错。

    此2人无论谁入川,均既无做25仔之可能,又可镇住巴蜀当地那群无君无父的士人。

    赵旻暗暗颔首。

    董昭就是董昭,看人真准!

    所以,赵旻决定派步骘入川…

    有步骘族兄、步练师这层关系,步骘虽不似鲁肃那般高洁,却同样无反叛之可能。

    何况…赵旻才不舍得放走鲁肃这等高人。

    颜良、赵云大军远征,赵旻只做了前期工作,之后便再未过问。

    匈奴远征军1应调拨、统筹事宜,皆由鲁肃负责主持,而如今的结果证明,鲁肃做得极为出色。

    所以,明年赵旻亲征凉州时,许都便离不开鲁肃居中主持事务。

    曹操带兵出征之时,尚且需要荀彧在后方坐镇,负责统筹协调并主持政务。

    而董昭理政、用人、协调虽是1把好手,但其人于军事1途,终是不如允文允武、且颇具战略眼光的鲁肃。

    于是赵旻再次问道:“公仁公,旻欲遣子山入川、留子敬协助公主持军政,公以为如何?”

    董昭1手持缰,1手抚须,片刻后其人颔首笑道。

    “主公,如此甚好!然则,明年主公欲遣何人随军出征?”

    赵旻同样不假思索:“文和、公达、子扬、元直、公威5人,程公需坐镇许都震慑宵小,公亦需坐镇卫府主持大局,由伯然辅助公理政,公以为如何?”

    贾诩是凉州人,赵旻若出征凉州,必定要带地头蛇贾诩同去。

    赵旻所说公威,便是诸葛4友之1的汝南上蔡人、孟建孟公威。

    孟建返乡祭祖时,被同门师兄徐庶1通忽悠,稀里糊涂地随徐庶、卫旌、李典等人回到许都。

    历史上,孟建也恰好任过凉州刺史。

    诸葛4友是颖川徐庶徐元直及石韬石广元,汝南孟建孟公威,以及崔烈之子、安平国崔钧崔州平。

    崔烈,便是汉灵帝中平年间,求到汉灵帝乳娘头上,以半价5百万5铢钱买太尉之人。

    其人还是后来5姓7家之1,博陵崔家的先祖。

    与其人同族的崔琰崔季珪,则是清河崔家的先祖。

    赵旻不喜欢这些后来变成门阀的士族子弟。

    因此,在徐庶带回孟建之后,赵旻便委婉告知其人,待过几年石韬、崔钧学艺有成之后,自己自会任其2人为两千石。

    东汉时的两千石,是太守的代称。

    徐庶恰好也有此意,于是主臣2人迅速达成1致。

    赵旻思忖间,便听董昭笑道。

    “主公如此安排甚妥,昭无异议也。将至卫府,请主公谨言慎行。”

    赵旻回过神,向董昭颔首后,神色便肃然起来。

    其人翻身下马,正欲开口时,便见张飞堆起满脸谄媚之笑,屁颠屁颠跑了过来。

    见状,赵旻竟然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战。

    “后将军有何请求不妨明言!”

    张飞极为难得地扭扭捏捏道。

    “卫将军,俺有1不情之请也。”

    赵旻见这5大3粗的壮汉如此作态,心中登感恶寒。

    董昭可不惯着张飞,其人干咳1声。

    “翼德若有事,不妨待午宴后再详谈。”

    张飞应了声是后,便跑回使臣队列之中。

    赵旻心中凛然。

    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张飞1定打算给刘备谋取天大的好处…

    赵旻暗暗打定主意:益州牧绝对不能给刘备,那是在养虎贻患!

    率众人入堂后,赵旻清清嗓子,朗声道。

    “诸公,而今天下已渐趋稳定,且匈奴因元气大伤而复向我皇汉俯首称臣,自中平6年起始之乱世,今亦将终结。

    昔年太史公曾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今天下大势,乃皇汉1统天下!

    诸公皆为识时务者,烦请诸公转达各自之主,若其人仍执迷不悟,欲行割据之实,当休怪某率皇汉铁骑讨之!

    明年,某当先讨逆贼韩遂,再讨逆贼张鲁,最后讨逆贼刘璋!某言尽于此,诸公好自为之!”

    赵旻这是在毫不掩饰地威胁众使臣!

    而且,是在借卫府此番大胜匈奴左贤王之威,威胁众使臣。

    当然,听不听是那些诸侯之事。

    反正赵旻已将话说清楚:

    明年卫府要征讨韩遂、张鲁、刘璋3大逆贼。

    您品,您细品。

    在场之使臣,除黄衡仍老神在在、江东2人仍泰然自若之外,余者闻言皆坐立不安。

    当然,这些使臣,包括张飞在内皆为人精儿,是以无1人开口。

    赵旻也未指望这些人当场表态,其人只是震慑、立威而已。

    与赵云暂别后,便始终待在老干部段煨、老银币贾诩身畔的蔡琰,此刻对赵旻更加欣赏。

    兰心蕙质如她,焉能看不出赵旻这是在实施拉拢、分化之策?

    所谓天下大势,如今握于何人之手?

    答案显而易见。

    贾诩低声道:“昭姬,某主乃为明年出征未雨绸缪也。”

    董卓麾下之蔡邕,类似于窦宪麾下之班固。

    段煨、贾诩曾与蔡邕同属董卓麾下,因此2人对蔡邕之女蔡琰皆极为同情。

    遑论5年前兴平2年,匈奴左贤王劫掠关中时,2人皆未能及时援救蔡琰,对其人更感愧疚。

    赵旻在递出大棒之后,语气又转柔和。

    “皇汉国祚今已逾4百年,汉室正统深入人心。诸公之主所虑者,无非恩荫后人、福泽子孙耳。

    旻可向天子讨诏,若有愿降天子者,皆可封世袭之大县县侯,此外,诸侯诸子之中除嗣子外,尚可择1子受封世袭之乡侯。诸公亦可将此事转达。”

    这便是典型的大棒在手,温言在口。

    至于效果如何…此事根本毋庸置疑,1定是0!

    当今天下诸侯中,就连势力最小的韩遂,尚且坐拥2郡之地,区区1县侯,试问哪个诸侯谁会在乎?

    诚如蔡琰所料,赵旻如此说,只是为了在各地诸侯内部进行拉拢、分化和瓦解而已。

    赵旻从未指望,会有哪个诸侯放弃割据跑来讨封侯…

    既然他们都已做到1方诸侯,这点儿账难道还算不清?

    更何况,野心1旦萌生,又岂是如此容易便能被扼杀的?

    所以,赵旻始终极为清醒:

    而今只是初现和平统1曙光,距真正的大1统为时尚早。

    赵旻同时也是在表态:老子虽然不会师出无名、不教而诛,但你们也都给老子老老实实!

    是以,赵旻此言1出,众使臣们当场哗然。

    荆州刘表使臣刘先笑着表态:“卫将军,某主乃宗室,又为天子亲封之荆州牧,必将拥护汉室。”

    赵旻呵呵1笑。

    “苍梧太守吴子卿以为然否?”

    【作者题外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所以,益州极其适合割据。

    赵旻派步骘入川,其实不止让其人任州牧如此简单。

    步骘的外交能力、权谋之术,不在鲁肃之下。

    呵呵,云某惊觉,没介绍伯然,伯然就是赵俨赵伯然。曹叡、齐王曹芳2朝,赵俨与满宠长期任3公。

    当然,赵俨比满宠至少年轻十岁…

    尽管赵俨只比满宠晚死3年(赵死于正始6年,西历245;满死于正始3年,西历242)

    满宠若不死,或许司马懿根本不敢瞎折腾。

    赵旻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其人针对的根本不是诸侯!

    他要分化的,是诸侯与其人麾下臣属!

    赵旻要拉拢的,同样也是这群士人。

    归根结底,老板被并购,对员工而言区别其实并不大,何况这是中古时代开端的汉末!

    在这全民文盲的时代,无论谁统治,都需要任用垄断知识的士人治理地方。

    说得直白些:

    统治者相当于领导人,士人则是公务员,领导人再换来换去,干活儿的也始终是公务员。

    比如如今的韩国:总统可以随便往牢里送,那玩意儿就是个傀儡,真正掌握大权的,是检察官、及各公署的公务员!

    这下诸君懂了吧?

    何况汉末还是全民文盲!惟有士族豪强掌握知识!

    1句话:书卷简册,太贵了!

    门阀,就是这么演变出来的!

    云某之所以反复强调此点,是因为许多作者根本没明白这1点,他们胡写1通,反而会误导诸君。

    而且,在汉末这个时代,士家,也就是中下层军将,地位极低。

    刘备、关羽、张飞、公孙瓒、孙坚、孙策等人被士族看不起,与此有很大关系。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建安十3年(西历208年)曹操南下,刘备轻骑遁走。

    恰逢鲁肃以吊丧为名至荆州。

    2人相见,刘备表示“欲投苍梧太守吴巨”。

    刘备欲投吴巨之事,在建安2十年(215)的“单刀会”上亦被鲁肃旧事重提。

    鲁肃称“当年刘备兵不满2千,图欲远窜,若不是江东相助,早死于非命”。

    始与豫州(即刘备)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1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韦曜《吴书》

    这句“图欲远窜”即指“亡奔苍梧”。

    在吕思勉先生的《3国史话》中,将苍梧理解为今湖南1带。

    实际并非如此,苍梧在今广西梧州。

    换言之,刘备当时就快逃出国境了,再远点儿就逃进东南亚了。

    赤壁之战翌年(209)刘备南征4郡,将长沙、0陵、武陵、桂阳纳入囊中。

    其中与苍梧郡直接接壤的桂阳郡,郡守是刘备心腹赵云。

    未知是否有意如此,或许是方便与吴巨相联系。

    (赵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云别传》

    在刘备南徇4郡同年(209),孙权便“进妹固好”,即“才捷刚猛”的孙夫人。

    而翌年(210)孙权又将“扼守入川通道”的南郡,借给刘备。

    此事震动天下,甚至惊得曹操“落笔于地”。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吴书9鲁肃传》

    更有趣者,是孙权在“借荆州”的同时,又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210),南下联络镇抚“土皇帝”士燮。

    不难看出,孙权将南郡(入川要冲)借给刘备,实际是将“祸水西引”,引诱刘备将注意力放在“图取益州”。

    而孙权自己、则全力争夺交州,扩大东吴在南方的战略纵深。

    孙权借荆州1事,往往被视作“用刘备分散曹军火力”的行为;

    实际从1系列的军事变动以及战略安排上看,恐怕其内幕是孙刘两家对南部地区的“分赃协定”。

    当然,南郡的重新分割,离不开壮年早逝的周瑜努力(210)。

    周瑜生前力主入川,统1长江上下游,甚至死前还在策划进攻益州。

    (周瑜)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吴书9周瑜传》

    若非周瑜之死,恐怕孙氏的战略目标是西进川蜀,而刘备因为“西行无路”,则会南下掠取交州。

    3国的地理形态便很可能成为“3层饼”而非“3足鼎”了。

    刘备在最南;孙权占江东、荆、川;曹操占北端…

    可不就是3层饼?

    最后看吴巨之死。

    这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吴巨之死,恰恰发生在孙刘媾和的翌年(211)。

    步骘入交州(210)次年,便突然诱杀了苍梧太守吴巨。

    理由是“巨怀异心”。

    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步)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吴书7步骘传》

    吴巨有割据自立的野心,前文已经详述。

    问题在于为何要突然杀死吴巨。

    其实从鲁肃对刘备的话语中,不难窥见端倪。

    即肃称“吴巨是凡夫俗子,马上会被强人兼并”。

    鲁肃口中的“强人”,无疑指孙权。

    即东吴有心吞并交州。

    (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讬乎?--《江表传》

    吴巨与刘备有旧交,甚至刘备危难时还欲托庇苍梧。

    如果考虑到这层关系,“杀害吴巨”有可能损害孙刘联盟,孙权不会不做提前预防。

    事实上,之前的“进妹固好”(209)与“借南郡”(210)均是对刘备集团的安抚,使刘备在孙权“图取交州”(210)乃至“杀害吴巨”(211)的问题上持默认态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吴巨卒年,恰恰是刘备领兵入川的同年(211)。

    (建安)十6年,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蜀书2先主传》

    换言之,得到南郡的刘备,已经将注意力完全转向了益州,对“联络吴巨、渗透交州”的事情,便不再关心了。

    吴巨“死于非命”的线索极多。

    比如《交广春秋》称步骘入苍梧,兵甲仅4百,与本传的“千余甲士”不符;

    又称吴巨麾下“拥兵5千”,且有叛将区景为羽翼。

    但步骘诱杀吴巨后,竟突然间“合兵2万”攻取南海,可谓舛谬至极。

    建安十6年,吴遣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将武吏4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苍梧太守长沙吴巨拥众5千……骘杀吴巨、区景,使严舟船,合兵2万下取南海。--《交广春秋》

    4百人对抗5千人,已然荒悖,胜利后突然暴增到两万人,更是可笑。

    可知吴巨“阴怀异心”尚待商榷,但孙权“存心杀人”却毋庸置疑。

    事实上,后来对待士燮家族时,孙权亦使用了相同伎俩(设坐诱杀)。

    即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注意:士燮家族灭亡始末,详见《吴书4士燮传》与《吴书十5吕岱传》,文多不载。

    苍梧郡是交州的北大门,吴巨被步骘干掉(211),标志着孙权正式介入交州事务。

    随着刘备在川中激战(211-214),张飞、赵云、刘封、诸葛亮等人6续西进,关羽则将主力收缩在南郡的江陵、公安两县抵抗曹魏。

    从现存史料来看,刘备入川之后,在荆南地区(4郡)的战略部署,相当懈怠,已无力南下交州。

    第1次孙刘战争时(215),孙权遣吕蒙进攻荆南,诸郡望风归降,除了0陵太守郝普略作抵抗,其余皆束手卸甲。

    可见荆南4郡的城防、武备之废弛。

    (吕)蒙到,2郡皆服,惟0陵太守郝普未下。--《吴书2吴主传》

    更有趣者,是孙刘同年媾和时(215),对荆州地盘的重新划分。

    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等临近东侧的3郡,被割让给孙权。

    桂阳郡,恰好与交州接壤!

    (孙刘)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0陵、武陵以西属备。--《吴书2吴主传》

    考虑到桂阳与苍梧(交州北侧)的接壤情况,孙权实际是在拓宽“南下交州”的道路。

    孙权正式吞并交州,是黄武5年(226)士燮死后。

    孙权令吕岱诱杀士氏家族。

    手段与“步骘诱杀吴巨”,毫无2致。

    均是宣称“阴怀疑心”之后的清算行为。

    (士)徽闻(吕)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6人肉袒迎岱。岱皆斩送其首。--《吴书十5吕岱传》

    吴巨之死,往往是被读者忽略的问题。

    其事出蹊跷、牵涉颇多。

    说得残酷1些,吴巨是孙刘“媾和阴谋”下的牺牲品。

    其兴衰史末,与“孙刘联姻”、“借南郡”、乃至“入益州”等事件息息相关。

    赤壁之战后3年(208-211)发生的故事,本质是“新兴军阀”对南方地盘的重新划分,苍梧太守吴巨,不过是其中1环而已。

    对孙权而言,相比倚赖“反复无常”的刘备,不如自力更生,进军交州。

    对刘备而言,得到南郡要道而入主益州,收益远比“交结吴巨、图取交州”来得更大。

    此事,可用李宗盛老师的凡人歌歌词概括总结:

    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这句话,可形容涉事之所有诸侯,包括吴巨本人在内!

    假设吴巨并无割据之野心,而是与士燮同进退…

    好吧,以士燮之老奸巨猾,吴巨仍难逃1死。

    此事之中,惟有1个英才:

    步骘!

    其人身负重任,携千余兵卒入交州,无异于深入虎穴!

    然而最终,其人从容设计,完成使命,不可谓不壮哉!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