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诡谲难揣度,豪壮终得获终


本站公告

    卫府正堂内1时间针落可闻,包括赵旻在内,所有人都想看看刘先准备如何表演。

    刘先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其人高举着天子秘诏侃侃而谈。

    “愚以为,欲忠于天子者,必先忠于卫将军也。盖因我皇汉之长治久安,皆系于卫将军1身。

    而今袁本初虎视眈眈,故天子与卫将军实为1体,1荣俱荣,1损俱损。

    天子之安危,悬于卫将军之武勇;而卫将军之荣辱,源于天子之信重。故而愚以为,此秘诏乃天子对某主刘使君之考验。”

    还真别说,刘先这番话有理有据,逻辑自洽,听起来似模似样。

    然而问题来了…

    赵旻表情平静道:“既如此,贵主刘使君欲何去何从?”

    刘先不假思索:“回卫将军,某主刘使君奉天子诏令,镇守荆州1州之地,从无僭越之举,更无不臣之心。

    而荆州于刘使君治下,亦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士民安居乐业、流民心向往之…”

    赵旻越听越无语,只好打断其人。

    “且慢!荆州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为何张羡之乱经年方定?

    荆州士民安居乐业、流民心向往之?何以关中流民皆返还故土?依我看来,荆州恐非乐土焉!”

    刘表与晋元帝司马睿1样,都是与士族共治。那么…被士族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日子能好过到哪儿去?

    虽然相比冀州和汉中那3地,荆州勉强算是老百姓的乐土。

    刘先果断避重就轻。

    “卫将军,某主刘使君忠于汉室,忠于天子及卫将军,其心可嘉也!”

    赵旻叹了口气,双手恭敬接过同款的天子秘诏。

    “也罢!始宗请回,转告贵主刘使君,请其人上扶社稷,下安黎庶,不可有僭越之举!”

    见顺利过关,刘先长长松了口气。

    其人再次顿首行礼。

    “卫将军放心,某必转告某主。”

    赵旻挥了挥袍袖,刘先便倒退而出。

    张既冷眼旁观这众生百态,心中5味杂陈。

    至此,其人心如明镜,赵旻只想匡济天下,绝无谋逆之意。

    只是…刘协之举,在张既看来,委实是愚不可及。

    然而…当其人不经意间,扫视到卫府前院那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帛之时,其人登时便恍然大悟。

    盖因天子穷人乍富!

    通俗来讲,具体原因如下:

    此前,刘协在别无选择之下,死马当活马医,1封秘诏改变了其人的命运。

    其后,因赵旻仗打得太顺,又让刘协生出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最后,河东之战后,这些被赵旻及辽哥吓破胆的诸侯,因担心他们陷赵旻于僭越之不义境地…

    所以,他们朝贺刘协送上的金银财帛,其数量必然要多于送给赵旻的朝贺礼。

    综上所述,这1切,让刘协生出“老子又行了”的错觉。

    于是乎,见这些诸侯之使们盛意拳拳,惶恐不安,刘协在穷人乍富的膨胀心态下,做出了既贪且蠢之事。

    刘协以为,只要这些诸侯们联合起来向赵旻施压,赵旻迫于无奈,便只能乖乖交出权力,让刘协独掌大权。

    由此看来,由于刘协久居深宫远离世事,智商确实退化不少。

    想通此节后,张既有些意兴阑珊。

    汉室衰微,实属寻常。

    卫将军何其困也!

    这个“困”可理解为…

    赵旻暗暗叹息:老子太难了!刘协你欺老子太甚!

    那么…你休怪老子不惯着你!

    赵旻暗暗打定了主意。

    张既向赵旻作揖:“卫将军,某定于郿县恭候大驾!”

    赵旻笑眯眯抱拳:“德容有心!”

    张既行礼后匆匆而去。

    满宠微笑着作揖:“恭喜主公收得良臣。德容于3辅素有名望,必可为主公排忧解难。”

    满宠略微顿了顿,复又道。

    “何况,马寿成既遣德容出使,便足以说明1切。”

    赵旻不再犹豫。

    “有劳季弼兄、德祖兄起草讨韩遂之檄文!”

    2人躬身领命,正欲离去忙碌,便听堂外亲卫又来报。

    “报!少君!江东孙郎君之使子衡先生到!”

    显而易见,这亲卫1定曾追随赵旻赶赴江东。

    赵旻闻言大笑。

    其人跑到堂外,刚好迎面遇上匆匆而来的吕范。

    吕范行礼后来不及寒暄,便取出自己袖中的简册。

    “从文,大事不妙。”

    赵旻张开袍袖,亮出其中简册后淡定1笑。

    “子衡兄勿慌。赴京之使,人人皆有此物。”

    赵旻话音甫落,带着浓重血腥味儿、1脸杀气的颜良,便攥着1卷简册,大步流星而来。

    “阿旻!不如某家杀入宫城,废了那狗贼如何?”

    赵旻眼皮突突直跳。

    颜良冷哼1声:“某等为狗贼浴血奋战,狗贼不但不念恩情,反而行此下作手段!着实可恨!”

    吕范眼皮也突突直跳。

    从文迎天子…似乎并非幸事?

    赵旻抱拳苦笑:“子衡兄见笑,叔父,请随旻入内详谈。”

    这1次,堂内皆为自己人,是以众人皆落座。

    吕范苦笑起来。

    “从文,天子此举何意?”

    赵旻冷笑。

    “欲夺权耳!前者,刘协欲设中书以制衡尚书台,后此事不可行,刘协误以为荀令君与旻欲行不轨,便诏令天下诸侯起兵勤王。”

    吕范展开简册匆匆1览…果然!

    于是其人长叹1声:“刘协莫非不知,而今大敌乃袁本初乎?”

    颜良冷笑连连。

    “那狗贼若如此睿智,又焉能为董承、曹操2贼玩弄于股掌之间?”

    吕范紧紧蹙起眉头。

    “事已至此,从文欲何以应对?”

    赵旻从齿间挤出6个字。

    “继续杀鸡儆猴!”

    其人看向满宠:“伯宁,由你配合前将军杀鸡儆猴!季弼,德祖,你2人起草:宫中之中常侍惑君之罪,立斩不赦!悬首示众!

    此罪诏拟罢,速拟讨韩遂檄文,广发于天下诸侯!你等速去!”

    众人气冲冲离去后,赵旻也丝毫不顾吕范在场,厉喝道:“来人!请宗正刘公前来议事!”

    下达军令后,赵旻神色缓和下来,对吕范抱拳道。

    “子衡兄,子敬已赶赴丹徒,不日将抵。待旻处理许都之事后,便率大军直抵9江,沿途旻与伯符兄长书信联系,如何?

    婚期之事,子衡兄勿忧,旻此战速战速决,定不误此大事。”

    赵旻已将吕范欲问之事尽皆说出,吕范只好作揖苦笑。

    “如此,某无异议。”

    言罢,其人将简册交给赵旻。

    “只是…从文务必慎之,不可使袁本初借机发难。”

    赵旻颔首:“子衡兄但请放心,旻行事自有分寸。”

    吕范略1思忖后道:“不如某与卫将军1同出征?”

    赵旻颔首:“旻对此求之不得,然近几日子衡兄切记置身事外。”

    言罢,赵旻站起身,压低声音道:“伯符兄长近日如何?”

    吕范起身作揖:“从文之亲卫须臾不离吴侯身畔,吴侯1切安好。

    况且,吴郡诸望族皆已通过扬武将军,向老夫人谢罪。”

    赵旻长长松了口气。

    “如此甚善!”

    吕范笑道:“从文不必多虑,而今曹孟德赴义,吴郡士族不得强援,已无力再行不义之举。”

    赵旻颔首:“但愿如此!子衡兄请!”

    吕范告辞离去后,赵旻立于堂前怔怔出神。

    权力…

    陶谦为此改换阵营、曹操为此机关算尽迎奉天子…

    吴郡士族为此不惜弑主、刘协为此丧心病狂…

    权力只是工具而已,何苦?

    骤然间,他眉头1蹙。

    卫府大门外陡然传来1阵马蹄声,在大门处戛然而止。

    杂乱的马嘶、争吵声不绝于耳。

    着甲胄的赵旭,在“嚓嚓”声中大步而来,躬身抱拳。

    “少君!光禄勋、宗正、皇后特使求见!”

    【作者题外话】:刘表名义上是荆州之主,实则与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父子1样,只是与荆州士族共治而已。

    甚至可以说,其人只是个吉祥物。

    赵旻这半年多来的表现,让荆州士族们担心不已。

    所以,才会有刘先今日如小丑1样的表演。

    张既实则通过顿首礼,已向赵旻表明主臣关系。

    刘协因赵旻处处忍让,再加上其人对权力的渴望,所以才会做出如此既贪且蠢之事。

    其他的不多解释。

    接着上1章…上1章咱们说到了张鲁,便聊1聊张鲁之事。

    张鲁:从受道者出5斗米,故世号米贼。

    张鲁割据巴汉3十载,将汉中建设为1个“政教合1”的王国,人所共知。

    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魏书十4刘晔传》

    有趣之处,是上世纪中叶,学界曾掀起过关于“张鲁政权是否属于农民革命”的探讨。

    结果众说纷纭,莫衷1是。

    前人学者对张鲁政权的性质问题,论述颇丰。

    咱们探讨1下“汉中小王国”的性质归属。

    张鲁在汉中,置义米义肉,乍看之下似乎是个“人间乌托邦”;

    实际上,鲁对汉中百姓的刻剥程度,与同时代军阀并无2致,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又因其宠佞豪强,故汉中百姓承受了双重剥削,灾难更甚。

    探讨张鲁政权的“宗教色彩”,绕不开的人物就是张修。

    张修是在鲁之前、盘踞汉中的宗教头目,其“5斗米道”与巨鹿张角的“太平清领道”源出1脉。故修亦被视作“黄巾支党”。

    熹平中,妖贼大起,3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脩。--《典略》

    注:脩即修。

    中平5年(188)刘焉入川后使张鲁为督义司马,攻伐汉中,招降张修。

    而后张鲁杀修,代修自立。

    鲁既得汉中,遂复杀张脩而并其众。--《后汉书卷7十5刘焉传》

    鲁祖张陵、父张衡在《3国志》记述中,为5斗米道创始人。

    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5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魏书8张鲁传》

    按说鲁家3代嫡传,应有家学渊源;却与“后起之秀”张修“惑众汉中”的记载严重冲突。

    对此,后世史家解释纷纭,各执1词。

    1说“张修”是“张衡”的误写。即“张修为张鲁之父”。裴松之即持此论。但此说甚谬,无法解释“张鲁杀修”的记载。

    臣(裴)松之谓:“张脩”应是“张衡”之误,非《典略》之失,则传写之误。--《3国志》引注

    1说“张修”与“张鲁”本为刘焉帐下别部司马,2人入汉中后、因争权火并。

    陈寿与范晔均因袭此说。

    但此又与范氏《后汉书灵帝纪》中“中平元年、巴郡妖巫张修叛乱”的记载严重冲突。

    遂任(张)鲁以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后汉书卷7十5刘焉传》

    莫说刘宋时代的范晔(398-445)不能审其本末,便是3国时代的学者,关于张修与张鲁,究竟谁为正统,也是莫衷1是,相争不下。

    巴西陈寿,支持张鲁是“5斗嫡传”;

    京兆鱼豢,则1口咬定张修是“汉中教宗”。

    巴西与京兆,距离汉中都很近,取材可信度较高;

    而陈寿与鱼豢,也系同时代人物。

    寿著《3国志》,豢撰《魏略》及《典略》,皆不朽之作。

    可见,张修与张鲁的关系,在当时就是个“未解之谜”。

    大致史实,应是张修先在汉中割据,之后遭张鲁袭破,降而见杀。

    鲁因承其旧业,继续在汉中利用“5斗米道”惑众自立。

    现代学者大体因袭此说,分歧在于、对张鲁“是否具备家学渊源”有所争议。

    如黄惠贤支持张鲁为5斗米教嫡传;

    而吕思勉则认为张鲁并无家学,其实是杀修之后“冒名”而已。

    我们剖析1下义米、义肉、与义舍。

    义米、义肉是颇具迷惑色彩的词汇。

    上世纪中叶,学界掀起的“张鲁政权是否代表了农民革命”的探讨,其主要论据

    即“张鲁镇压汉中豪强”,有打击反动地主的色彩;

    同时“设置义米、义肉与义舍”,具备“财产公有制”的雏形。

    这些今天看来颇为有趣的观点,大约是当时政治环境的现实映射。

    张鲁政权自然不可能是什么“乌托邦”。

    所谓的“农民革命”、“财产公有”之类,在两汉落后的生产力之下,也无从谈起。

    即使就当时“镇压豪强”与“义米义肉”的论据来看,也实属舛谬频出。

    先谈谈所谓的“镇压豪强”。

    张鲁在汉中,确实有过1段“打击地方豪右”的行为。

    但其本质是争权夺利,清扫异己。

    这与农民革命时代“打击地主武装”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遭到张鲁镇压的、主要是故汉中太守苏固,以及妖巫张修的残余势力。

    这与刘焉入蜀、大杀川地旧人(188);曹操牧兖、狂屠地方豪强(192-194)并无2致。

    都是巩固统治的手段。

    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脩杀之,夺其众。--《魏书8张鲁传》

    (赵)嵩未还,(苏)固又令铃下侦贼。贼得钤下,遂得杀固。嵩痛愤,杖剑直入。调亦聚其宾客百馀人攻修,战死。鲁遂有汉中。--《华阳国志汉中志》

    仔细梳理3国史相关材料,会发现张鲁对待巴汉豪族,完全是“宽以济宽”的嘴脸,

    其人与袁绍、刘璋毫无分别,甚至更加软弱纵容。

    略举几例。

    其1是张鲁功曹阎圃。

    功曹是高级郡吏,掌管业绩考核和人事选举。

    阎圃在张鲁麾下,1言9鼎,能够影响张鲁是战是和,是走是留,甚至能决定张鲁是否应“僭位称王”,几乎是个影子太守。

    比如曹操来袭,鲁战败欲降,阎圃居然能劝动张鲁奔巴中氐人,观望待变。

    鲁当年欲自立为“汉宁王”,又是阎圃劝阻作罢。

    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

    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巴西阎圃谏鲁。--《魏书8张鲁传》

    张鲁割据汉中,改“汉中”为“汉宁”。所谓汉宁王即汉中王,后刘备僭越(219),自用此号。

    上1章提过,《3国演义》中张鲁政权的2把手是“军师杨松”。

    松是杜撰人物,原型大约就是阎圃。

    阎圃这样1个“影子太守”,难道是农家出身的才俊吗?

    并非如此,阎氏是巴西冠盖,陈、范、阎、赵并为巴地豪右。

    号出士人,大姓有陈、范、阎、赵。--《华阳国志巴志》

    其2是张鲁军司马李休。

    李休是魏荆州刺史李胜之父。

    李胜是高平陵之变(249)前夕,奉曹爽之命、打探司马懿病情的密探。

    亦即懿佯作“耳聋眼花,饮粥沾衣”的表演对象。

    李休是张鲁欲称“汉宁王”时的劝进者,与阎圃正好相反。

    时汉中有甘露降,子朗(即李休字)见张鲁精兵数万人,有4塞之固,遂建言赤气久衰,黄家当兴,欲鲁举号,鲁不听。--《魏略》

    难道李休出身于农民家庭、抑或清贫寒门,因此与巴西大族阎圃相对立吗?

    非也。

    李休亦出高门,祖籍南阳,后为汉中南郑豪强。

    南郑县即汉中郡郡治。当年刘邦受封汉王,即治南郑。

    休为司马,家南郑。--《魏略》

    休子李胜,在魏明帝时卷入“浮华案”,有“4窗8达”之号。

    浮华者、皆高门贵游子弟。

    可见南郑李氏,必是地方豪右。

    劝说张鲁称王者是地方豪强,劝阻张鲁称王者亦是地方豪强。

    可见,张鲁完全被巴汉地区的大族们包围,根本就是个毫无主见的傀儡;

    甚至魏兵压境时,连是战是和,是走是留,都无法独立做主,还得听从功曹阎圃的意见。

    原因无他,这些地方豪强才是真太守,鲁不过“随人俯仰”而已。

    彼时张鲁割据汉中近3十载,恐怕已年过5旬甚至6旬,窝囊至此,委实罕见。

    《后汉书党锢列传》即生动提及“郡吏架空郡守”的现象。

    以汝南太守宗资、南阳太守成瑨为代表。

    文多不载。

    由此可见鲁所任用者,皆高门著姓,地方豪霸,与寒士庶族完全无关;

    后世所谓“打击地主”完全是穿凿附会,将张鲁割据初期的“清理异己”美化为“革命行为”。

    似鲁般宽纵豪强之人,治下百姓的生存状态,也便可想而知。

    这就引出下1个话题,即所谓“财产公有”。

    此话题,咱们下章再谈。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