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前情成追忆,奋勇救天子下


本站公告

    赵旻1跃而上进入密室时,小白兔…咳咳,那女官已点燃了油灯。

    赵旻环顾4周,只见这密室中满是简册,偶见各式印玺。

    那女官正透过1处换气孔向外张望。

    赵旻关紧暗道门后,那姑娘向赵旻轻招玉手。

    “郎君请看!”

    赵旻凑到她身旁,如兰似麝的幽香再次扑鼻而来。

    赵旻竭力将绮念转化为斗志,凑到透气孔前。

    霎时间,刘晔大喝的声音,依稀传来;甚至殿门外兵刃交击、打杀惨呼声,也隐约传至。

    这也意味着,大殿内此刻寂静无声。

    那姑娘促狭地微微偏起头,与赵旻脸贴着脸1起向外张望。

    赵旻这1望,心中登时“咯噔”1下。

    入目所见,1个清秀瘦削的弱冠青年,正端坐于透气孔旁,其人穿戴十2旒之冠冕吉服,神情泰然自若。

    赵旻瞬间恍然。

    这人必是刘协,这透气孔,1定位于其人身旁的1座香炉台上。

    这当然不是使赵旻心惊的原因。

    让赵旻心惊的是,刘协身畔,有34名披两铠的叛将,正1脸嘲讽地看着刘协。

    大殿各门户旁,则33两两守着近百名精悍叛军。

    那姑娘再次娇甜1笑,凑在赵旻耳畔呵气如兰地呢喃。

    “郎君先行1步,妾随后便至。”

    只是,她俏脸上笑容虽娇甜,但不知她从何处抽出1把雪亮的匕首,牢牢抵住其人丰满的胸口。

    深衣虽宽大,却根本遮不住她的饱满丰挺。

    腹黑男默默咽了口口水。

    他突然有些嫉妒佳人柔荑中的那把匕首。

    于是他摁住匕首,在佳人耳畔低声道:“暗门何在?”

    佳人娇俏无比地白了赵旻1眼,伸出另1只玉手,指向角落。

    赵旻彻底将绮念转化为激昂斗志,这1刻,他1如自己前世1般,被生死危机激发出了全部潜力。

    他下意识地提起放于地上的长枪,默默计算着从暗门到刘协的距离,盘算着应采取什么策略,方可1招制敌。

    少顷,他心中便有了定计。

    腹黑男迅疾无比地在佳人樱唇上轻吻1下,提起长枪洒然1笑:“贵人,待某杀敌救驾后,必纳君为妾!”

    佳人嫣然1笑,用匕首抵住胸口。

    显而易见,她不信赵旻能生还。

    这1刻,赵旻心中无悲无喜,进入到他前世那种面对生死关头的冷静状态中。

    他找到暗门,轻轻试了试推还是拉,复又将其轻轻推了推,确认门轴几乎没有声响,便转首看了1眼俏脸上满是决绝的佳人。

    他微微1笑后,握紧长枪,轻轻推开暗门。

    生或死,就在这1推之间!

    承光殿外。

    赵云充分学习了关公的优良传统…

    厮杀之中,他觑准虎卫中的指挥官,出枪既准且狠,手起枪出下,便带走了1条性命。

    他心中焦急万分。

    阿旻何在?为何迟迟无动静?

    赵云本人的部曲,在其人奋勇杀敌带动下,士气如虹、势如破竹般突入叛军阵势,将原本阵势齐整的叛军,杀到阵势崩乱。

    后面的骑兵则策马跃上高阶,借战马冲力杀敌。

    虎卫虽勇,且皆已怀必死决心,但在面对这群经历官渡之战洗礼的骑兵之时,仍然显得毫无招架之力。

    刘晔1面高声呼喝,1面指挥骑兵取来圆木,准备待杀尽叛军后,便破门而入。

    赵云1面杀敌军指挥官,1面左右张望,想看到那没良心的侄子身影。

    然而,他失望了。

    悲愤的赵云,再次开启了无双,如虎入羊群1般,专杀领头羊。

    承光殿内。

    听到喊杀声距大殿越来越近,刘协闭上了眼睛。

    他清楚,自己死期已至。

    他唯1能做的,惟有维护住大汉天子仅余的1丁点儿体面。

    虽然这所剩无几的体面,在曹孟德看来1文不值。

    刘协用力闭紧眼睛,等待即将来临的痛苦。

    他这1生,虽然充满坎坷与屈辱,但至少,看淡生死、毫不求饶的他,对得起列祖列宗。

    果然,那几个叛将冷笑着道:“大汉天子?哈哈!”

    刘协听着他们的冷笑,暗叹1声:吾命休矣!

    然而…

    其人预想中的痛苦迟迟未至,身畔却骤然传来几声此起彼伏的惨呼。

    赵旻轻轻推开暗门,1切皆在他预料之中。

    暗门,果然位于刘协身下丹墀的侧后面,此处,乃是1处绝佳的视野盲区!

    赵旻来不及关上暗门,他伏于丹墀下,1如其人前世做狙击手时1般,等待着1击制敌的良机。

    他并未等太久,那34名叛将骤然间大笑起来。

    “大汉天子?哈哈!”

    赵旻俊目1凝。

    就是此时!

    其人双足骤然发力,奋力1跃而起,挺起长枪,同时施展赵家凝力于1点,以及孙家借力变招的两种心法。

    “噗”、“噗”、“噗”3声之后,伴随着3声惨呼,3名叛将在短短34秒内,先后殒命。

    赵旻这奋力1跃而带起的前刺之力刚好力竭。

    但下1瞬间,他便用力1蹬地,出现于刘协身后,为刘协挡下最后1名叛将的1刀。

    他借着这1挡之力,枪势骤然1变,充分发挥出1寸长1寸强、直刺力臂短于劈砍的两大优势,以寸劲骤然1搠,第4名叛将便殒命当场。

    赵旻毫不怠慢,双足1蹬,自丹墀上1跃而下,如天神下凡1般冲向殿门。

    赵旻终于开了1次无双…

    虽然关公和赵云都是无双斩将,赵旻却是无双割草。

    透气孔后,那女官见到赵旻大发神威的这1幕,芳心砰砰直跳。

    其人以贝齿狠狠咬了咬樱唇,美眸中骤然流出委屈至极的清泪,愤愤地丢下匕首,头也不回地跑向暗道。

    她清楚,赵旻绝不可能身亡。

    赵旻迎向侧门的十余个叛军,大吼1声:“子扬破门!”

    随即,他抖出1个硕大的枪花,连拨带挑荡开78把环首刀,借力使力之下,瞬间收割几条小兵的性命。

    其人高喝道:“陛下勿忧,卫将军赵从文在此!请陛下速进密室!”

    话音甫落,赵旻连消带打,再次收割了几条性命。

    刘协来不及细思,不顾自己已被跪麻的双腿,将天子体面丢到1旁,连滚带爬地钻进密室,连门也顾不得关便向暗道逃去。

    赵旻松了口气,心无挂碍之下,无双开得更加得心应手。

    殿外,赵云正含恨开无双追着逃窜的敌将刺杀,骤然听到殿内那没良心的侄子大喝,登时便红了眼。

    “子扬,速速破门!”

    刘晔反应丝毫不慢。

    赵云话音甫落,其人便指挥着骑兵以圆木撞向殿门。

    “咚”、“咚”数声后,“喀喇喇”1声脆响,“轰”的1声,殿门洞开。

    不用刘晔开口,骑兵们便蜂拥而入。

    然后,他们与无双割草到殿门附近的赵旻撞了个满怀。

    苟哥赵旻急声道:“逆贼欲纵火焚宫城!除恶务尽!”

    刘晔有些懵:“主公,我等尚不知主谋何人。”

    赵旻挺枪骤然1刺,搠死1个叛军后摇头道:“何必审讯?我等正可借此良机,诛除不轨之徒!”

    刘晔心中1凛,旋即释然。

    曹操在许都留下的耳目众多,不趁此禁卫皆叛之机大4清洗,难道要等他们作乱时再动手?

    赵云尾随刘晔匆匆而入,见没良心的侄子虽满身血污,却精神抖擞,登时放下心来。

    然而,当他扫视大殿后,心中猛然1抽。

    “阿旻,天子何在?”

    赵旻深深1揖后,指向丹墀的东北角。

    “大人,天子已逃进密室。”

    赵旻想起那时而如芙蓉、时而似牡丹的佳人,心中再次1荡。

    他心道:老子不在乎2手货。

    在他看来,如此才学、品行、相貌、气质皆为上上之选的奇女子,必然已被刘协尝过鲜。

    何况赵旻也能看出来,那姑娘确实已非完璧。

    赵云打断了赵旻的不健康思想。

    “阿旻,你速去保护天子,此处便由我等处理!”

    赵旻躬身应是后,提起长枪便冲向密室。

    赵旻看向透气孔方向,不出其人所料,密室内芳踪杳杳,不见伊人。

    他忙赶到透气孔旁,捡起佳人那把匕首,见其上毫无血迹,赵旻登时长长出了1口气。

    他将密室门闩牢,沿暗道1路狂奔。

    【作者题外话】:大汉当然不是大唐,男女之间绝对没有如此开放。

    那女官只是觉得赵旻和自己必死无疑,所以彻底放飞自我而已。

    以赵旻如今能与张飞激斗数十招的武艺,杀这些小兵还不是轻而易举?

    关、张2人,几乎已是汉末3国武力值的天花板。暗耻的《3国志》中,2人皆带着隐藏武力值…咳咳,扯远了!

    所以,这1章,咱们聊1聊禁卫头子典韦和许褚。

    1吕2赵3典韦,4关5马6张飞嘛。

    众所周知,典韦与许褚是曹操亲信,皆典宿卫,职业与赵旻前世雷同。

    典韦的人生经历,愚以为,与《魏书》所载颇有不同。曹操曾动过“借刀杀人”念头,这点与满宠相同;但典韦用行动证明了忠诚,从此大见亲待,不离左右,直至宛城败殁。

    这1点,与满宠同样有殊途同归之妙。

    前文提过,重用宗族乡党,是“小农经济”下不可避免的陋习,至今亦然。

    典韦与许褚的出身,源自两个极端。

    许褚出身谯县,是魏武同乡;典韦出身陈留,且故主张邈是魏武死敌。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魏书十8典韦传》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魏书十8许褚传》

    谯沛系许褚,以同乡见宠,不需赘述;本节主要谈谈典韦。

    典韦出身兖州陈留。曹操在初平3年(192)入东平寿张大败黄巾,牧兖州。

    乍看之下,典韦归属曹操似乎合情合理,实际不然。

    典韦的原上司是陈留太守张邈。韦以乡里豪杰,气力过人,得张邈推举出仕。

    注:并州刺史丁原,举“州里壮健”吕布亦用同样手段。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魏书十8典韦传》

    张邈身份很特殊,是魏武故交,洛阳时代的“奔走之友”。魏武初起,兵员大部来自张邈(以及邈将卫兹),情同手足。

    太祖、袁绍皆与(张)邈友。太祖征陶谦,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魏书7吕布传附传》

    而张邈同时又是魏武死敌,是兴平元年(194)迎吕布入兖州的罪魁,最终被夷灭3族。

    这里补充1句,他们年龄排序,张超最长,其次为张邈、袁绍、魏武曹操。

    而张邈、典韦、曹操之间的联系人,是夏侯惇。

    (韦)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魏书十8典韦传》

    但典韦是如何从张邈军转隶夏侯军,《魏书》则语焉不详。

    查《程昱传》和《荀彧传》,可知典韦是在“兖州之乱”时,未随邈军,而随曹军,以此获宠。

    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击陶谦,留荀彧、程昱镇鄄城,夏侯惇领东郡太守镇濮阳,枣袛镇东阿。兖州叛乱,荀彧驰召夏侯惇离开濮阳,星夜赴鄄城。

    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魏书9夏侯惇传》

    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吕)布矣。--《魏书十荀彧传》

    以此可知两点。

    其1是魏武家眷在鄄城,需要夏侯惇领兵护卫。

    其2是兖州大姓长吏已叛,夏侯惇滞留濮阳会有生命危险。

    典韦此时,便以“张邈故将”身份,为夏侯惇折冲左右。张邈叛乱,典韦的身份便异常尴尬。

    看曹操镇压叛军的手段,也可对典韦的“尴尬处境”略窥12。

    吕布、陈宫、张邈3人,是兖州之乱的祸首。曹操初战不利,青州兵为吕布突骑所败,自坠战马,烧伤左手。

    此事无疑影响到曹操对“收编新募”的看法;而作为叛军故将的典韦,无疑更受怀疑。

    因此,曹操命典韦先登陷阵,自募死士,往击吕布。

    (吕)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魏书十8典韦传》

    曹军主力青州兵,尚且打不过吕布,却要典韦率部陷阵。无疑驱羊入虎、坐视败亡。

    典韦也清楚自己的尴尬处境,遂冒死冲阵,以示忠诚。

    其作战方式非常怪异,韦部身披两铠,弃盾持戟,大破布军。

    这点,上1章刚说完。

    吕布骑兵天下骁锐,典韦竟“弃盾死战”。可知是其故意为之,欲搏命以求主帅信任。

    愚以为,典韦弃盾陷阵,实不得已。当时兖州皆叛,韦以张邈故将身份,进退维谷;若不肯力战示忠,恐怕必死于军法。

    兖州**,被曹操隐诛者不计其数;而韦以张邈故将、陈留出身的“政治犯身份”,未遭贬谪,反1跃而成魏武的贴身护卫长。其中诡谲,1目了然。

    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魏书十8典韦传》

    可见“弃盾陷阵”,表现的并非典韦之勇,而是主君的试探、与“嫌疑之臣”的权衡。

    与典韦形成鲜明对比者,无疑是继任宿卫长许褚。

    褚本山野狂徒,汉末丧乱聚宗族南下汝颖,为豪强助拳。

    建安元年(196)曹操南下许县,许褚始归附。而曹操竟在与许褚首次会面后,称其“吾之樊哙”。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魏书十8许褚传》

    樊哙者,粗猛有力,且为高帝沛县同乡。曹操此话何意,不言自明。

    相比典韦弃盾陷阵,鏖战吕布才得魏武信任;许褚这个职场新丁,仅凭同乡之谊,甫1相见、便入值宿卫。同乡与外乡待遇天渊之别,令人唏嘘。

    这里,不得不谈1谈“忠诚”

    史书的褒扬赞美之辞,大抵是流氓发迹后的“自我抬举”。

    魏武用人有个特点,即“先纳投名状”,之后才肯放心任用。

    若外藩镇守,须将家小妻女送至邺城。汝勿忧,汝妻子孤自养之。

    注:张燕、马腾、臧霸、李典、刘备等人,不外如是。

    若宿卫亲随,家小妻女的筹码则略嫌不足。须如典韦般,搏命陷阵,9死1生,才可得其信任。

    《魏书十8》称典韦“忠至谨重”。实际是为尊者讳的笔法。

    (韦)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魏书十8典韦传》

    韦本游侠出身,即今所谓“流氓”。还不是普通的流氓,而是“收钱卖命”的职业杀手。

    典韦本传中,开篇就记载其收襄邑刘氏的“血钱”,去灭门故富春县长李永之家门。

    其人心理素质优秀、业务手法娴熟、且有同党策应,可知其赖此谋生。文多不载,详见《魏书十8典韦传》。

    似典韦般“收钱卖命”的职业刺客,何来忠义之心?又何来“忠至谨重”?这无非是其发迹之后的褒奖之词。

    再说许褚。

    许褚“谨慎奉法、质重寡言”。这与老前辈典韦的书法同出1辙。

    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魏书十8许褚传》

    许褚本是流浪汝颖的流氓头目,麾下剑客死士百余人,替地方豪强助拳卖命,血战黄巾。

    这种人又哪来什么“奉法”?奉的又是谁家的王法?

    许褚得到信任,是建安5年(200)仗剑以1当十,怒击刺客徐他等奸细。

    (徐)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魏书十8许褚传》

    魏武得救,以此令褚不离左右,大见亲待。

    可见,“忠诚谨慎”与典韦、许褚完全不沾边儿。无外乎“流氓发迹”后的溢美之词。

    而发迹手段则颇为类似,即“纳带血的投名状”,以此得主君青睐。

    再看他们2人的哀荣对比。

    古来贤圣皆死尽,唯有金石留其名。

    按官修史料记载,魏武对“外乡”典韦,比对“同乡”许褚,待遇更为优厚。

    其情显然,无外乎“招揽贤才、以示公平”的手段。

    典韦饮啖兼人,魏武以肉食美酒供养;军中遂传歌谣:“帐下壮士有典君,提1双戟8十斤。”

    韦死,魏武流涕累日。令祀以中牢。

    所谓中牢即羊和豕,豕即猪;太牢则是3牲。

    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魏书十8典韦传》

    中牢是祭祀诸侯的待遇;类似记载者有曹操祭乔玄,用太牢(牛羊豕)。因玄举家相托,为操忘年至交。

    褚死,则无类似待遇,未曾听闻以中牢祭祀,连少牢都没有。

    许褚还得在曹**后“号泣呕血”。褚死,也未见曹丕为其“流涕累日”。

    太祖崩,褚号泣欧血。--《魏书十8许褚传》

    韦子典满拜为郎中,官阶不高,赐仕宦之路而已;后迁都尉,赐爵关内侯。

    褚子许仪下场更坏,以小过遭钟会诛杀,斩将立威。

    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於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魏书2十8钟会传》

    许仪从征川蜀是魏景元4年(263),魏武死后4十3年。

    仪官止牙门将,待遇可谓至薄矣。

    最为可怪者,是齐王芳时代,典韦从祀于魏武庙廷,许褚则无此待遇。

    (正始4年)秋7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於太祖庙庭。--《魏书43少帝纪-齐王本纪》

    此1节,也使后世史家颇有微词。

    潼关之危,非褚不济,褚之功烈,有过典韦。今祀韦而不及褚,又所未达也。--裴松之

    以典、许“身后之事”来看,典韦的待遇明显高过许褚。外乡竟压了同乡1头。

    许褚的官阶变迁也颇有可推敲之处。所谓“从征张绣,斩首万计”明显是秽史。

    (褚)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魏书十8许褚传》

    建安2年(197)曹军大败于宛,何来斩首万计?“被斩首万计”倒是合情合理。且许褚先登,竟然仅迁“校尉”;且并非“5校尉”,不过1军前小校。许褚发迹后,麾下为校尉、都尉者百余人。可知校尉人数之猥滥、位阶之微贱。

    宛城之战,许褚恐怕无甚功劳,不过随军从征而已。

    潼关讨马超(211),战不利,魏武乘船而走。许褚以马鞍蔽魏武,手摇船橹,以死捍卫,功勋至大。战后竟仅迁“武卫中郎将”。

    且不说这个杂号中郎将,还是新设的。魏书称“武卫之号、自此始焉”,可知其声名虽大、位阶却不显。

    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魏书十8许褚传》

    此时的曹操,早已废3公置丞相(208)3年有余,离自称魏公(213)也不足两年。岂会吝惜将军之号?典宿卫的赵云在刘备阵营,待遇也未见似褚般微薄。

    赵云在刘备时代,累官至翊军将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都督江州。

    敲黑板划重点:镇东将军,曾是刘备故职。所以,谁说刘备待赵云凉薄?

    言归正传。

    许褚迁为将军,已是魏文继位之后的事情。

    文帝践阼,进封(褚)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魏书十8许褚传》

    可知终魏武1朝,许褚竟然官止“中郎将”。以此颇疑许褚本传,回护褒扬处甚多。

    亦可知、典韦若在,官阶待遇必远高于褚。

    其实褒扬“外姓军官”甚至“反正叛将”,在历史上颇为常见。

    典型案例就是满清名将阿玉锡,平准战争元勋。

    阿玉锡是卫拉特蒙古出身,原为准噶尔汗国军官,后叛入清廷。清准战争时,阿玉锡率2十2骑陷阵,准军夺气,清军大胜。

    这与典韦走张邈而从曹公,兖州之战“弃盾两铠,陷阵吕布”,何其相似!

    典韦虽因出身(陈留)和旧仕(张邈),征伐初期遭魏武猜忌;但凭阵前效死之功,“身后哀荣”依然可以盖过魏武同乡许褚。

    亦可见魏武用人不拘1格,陈寿所谓“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的评价,可谓至明。

    咱们谈的虽然是典韦与许褚,然归根结底,说的还是“政治”与“人性”。

    谨以《魏书1武帝纪》赞语,作为收尾,同时向魏武曹公致敬,云某行文至此,曹公不得不亡,乞请曹公勿怪也。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