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防守


本站公告

    对于此时负责油井据点的远征旅官兵来说其实也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在敌军发动攻击之前主动进攻,至少是掌握主动权。第二是依托阵地防御给予进攻之敌坚决而迅猛的打击,反击只是为了控制节奏与收尾。

    在近代,曾经所有刚刚接触步兵指挥专业的人都极为注重步兵战术的机动权和主动权,即便在《六韬》的年代也曾经这样提过。集中优势兵力看似可以获得平方律的优势以压倒对手的防御优势。在那个压制火力更多靠黑火药散弹或榴散弹并不靠谱的年代往往却是是如此。从普法战争到中国革命战争,还有中国人特有的“羽扇纶巾”“出奇制胜”的主角式情怀都倾向于机动战。这种倾向甚至还在现代给军事建设带来很大影响。比如对五公里越野或十公里越野的重视、轻武器的过度轻型化等等。

    但张伟却见过部队内部对这种军事主张和各特战部队旧有的重运动轻力量的反思,实际上对于训练有素而且具备一定意志的部队来说,防守才是一种比较强的作战形态。至少在火力战和技术兵种战还没有取得绝对主导性作用的时候是如此。携带量、负重与力量素质、有效控制火力的能力才是步兵部队发挥战斗力的根本。

    在近代革命战争年代,起义的一方根本就没有靠谱的子弹获得来源,如果不寻求积极主动的作战谋求缴获,不最大限度的利用内战中对手的政治弱点和指挥弱点,那么就必然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可是这种积极主动的作战在面临意志比较坚决的对手的时候,就是巨大的效率牺牲和战力牺牲。只有在对手机动能力低下而且会轻易崩溃的情况下才能取得积极效果。这样的例子,实际上举不胜举,不论是成功的一江山、碾庄;还是失利的三战四平、关家垴、砥平里都往往如此。以步兵对骑兵在人烟并不算密集的地方打机动战?从西北马家到四水六岗卫教军,近现代的中国也找不出让人能够信任的战例经验。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张伟教导出来的远征旅作战营群没有像之前那样主动袭击来试探对手,而是选择依托墙垒工事迎击对手的进攻。

    经过不少战事的经历还有之前对太阳王朝大军试探性攻击所确立的信心,即便是大军压境并且看到那无边无沿密集军阵的浩大声势,还有那渐渐落下的夜幕,油井据点的官兵们也只有极少数人感觉到一丝紧张,大部分人并不以为意。

    或许是因为增援的时候过于仓促乃至长期以来习惯于骑兵机动作战的缘故,规模近二十万的对手并没携带多少攻坚装备,对于那不过齐胸高度的壕沟也并没有怎样在意:对于骑兵来说,不要说骑射,就是标枪似乎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的威胁了。而只要压制住对手胸墙附近的防御,至少是靠骑射和骑矛把对手压制到几十米以外,在黑夜中越过那些障碍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之前对滩头阵地的进攻也让太阳王朝的不少将领感觉到:以比较缓慢的步兵队形在白天进攻这样的对手简直是一场噩梦,也只有在也夜间展开的骑兵冲击才能最大限度的削弱对手额优势。

    多年以来的作战经验也让增援过来的太阳王朝主力大军不再外行,在展开大规模进攻之前还是展开了不少袭扰和试探性的进攻,把进攻的时间选择在凌晨也有白天的时候避免溃兵有可能的趁夜溃逃。

    整个油井据点连绵六七里左右的外围主防线看起来是那样的漫长而单薄,这也给了大队骑兵在夜间进攻充分的空间。为了避免在对手的火力遭遇到过于的伤亡。整个进攻作战准备了多达七八个波次,百余排的队伍。在兵力上看似是平均的,而在兵力质量和督战队的准备上还是选择了多个佯攻方向和至少两个预备的主攻方向。

    超过十万规模的骑兵在连绵数里,纵深十余里的范围内展开大规模行动的时候,即便不需要听翁,大部分油井据点内的官兵们也在夜间感觉到了不小的震动。

    当然,因为白天充分的轮值休息,因此在夜间的时候官兵们的状态并没有因为对手几次试探性的进攻还有扰敌一类的行为受到多大影响。

    大概在入夜后午时左右的时间,点点火把虽然看起来并不算有多密集,但分布范围全似乎极广,从各个方向逼近过来,让很多人都意识到敌军的大规模进攻很有可能展开了。

    如果是少数训练有素的精锐,那或许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抹黑进攻,可是在夜间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攻势,则根本不可能靠几件方向性的照明就够了。

    因此当敌军还没有逼近到百步左右的极限威胁范围内的时候,在进攻之地的火把光芒下确认了大规模目标的远征旅官兵们就展开了精确而有序的开火。

    张伟曾经也有过误读,以为排队枪毙时代的射击是有秩序的,而事实上在滑膛枪时代也不可能在大多数交战场合下作到有秩序的齐射,后膛枪时代就更是如此了。只是基本的射击纪律还是存在的。当火力有效展开的时候,如同夜幕中骤然降下的雨幕让枪铳声在各个方向上施展开了。

    猛烈的打击主要集中在那有限的光亮照明的地方,刚刚完成集结并逐步逼近的大股骑兵的影像瞬间就沉寂于黑暗当中。

    还是有接连不断的不少箭羽从天而降,但似乎并不似官兵们想象的那么密集。原因也很简单:骑兵的兵力密度天然就比步兵低,而在第一线就更是如此。在尽量避免密集火力损失的情况下,前线的投射攻击力量也就不可能很强了。接连不断过万支箭仅仅在真正冲击之前的箭雨压制下造成了两名的油井据点附近的守军负伤而已。只不过似乎并不算密集的开火并没有遏制蠢蠢欲动的大军。

    (本章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