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九部分


本站公告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要怎么安住呢?要如何降伏我们的心呢?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

    「生」就是发。若是有人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当发什么心呢?下面: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灭度就是度脱的意思。灭掉一切烦恼,度一切的苦厄,叫做灭度。我应该灭度一切众生。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者。」回头看:「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先前这一段跟这一段就是互相呼应。

    现在再翻回来,

    【李文会曰】「当生如是心者。谓二乘之人。执著诸相。起诸妄念。如来指示其心常空寂。也就是无一切相。湛然清净。」

    【黄檗禅师云】「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者。佛言:我今欲令一切众生除灭妄心。令见真性。」

    【白乐天云】「湛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

    「白乐天」就是白居易。

    湛然就是很淡泊的,平实、平淡、平凡,就是一种淡然。「虚」就是退步、空一切,你一直退步,一直学吃亏,不一定是吃亏的人哦。他一直占我们便宜、一直害我们,他也不一定会过得比我们好,这是说真的!所以不管任何时候,因果都会帮你安排得妥妥当当!「虚静」,能够保持这个心一直空寂。所以虚静是吾师。

    【圭峰禅师云】「觉诸相空。心自无念。」

    我若是觉悟一切相都是空,心自然无念。离诸一切相,离诸相即是诸佛。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因为你无念,就无一切妄想,你若是起心动念,你就要马上觉、观照,觉悟之后,觉之当下就无。能所双亡无一切法可得。

    「修行妙门。惟在此也。」

    修行的妙门,就是这几个字而已。

    广钦老和尚,他要入涅盘的时候说,当然他是已经证果,悟到本性的了不起的圣者,他说:「不来亦不去,没有事。」我也有悟到,老和尚说的是这一句,我要说的是另外一句:「一切事情从来不曾发生过。」你慢慢去体会我悟到的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你们慢慢去体会。因为发生的当下就是无,而我们却一直认为这是实在曾发生的事,所以就一直烦恼。而我已经悟到了,我认为世间本来就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这是我今天的心境,所以,「觉之即无,修行妙法,惟在此也。」

    【慈受禅师云】「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此谓不可见有众生。是自己度者。若有此念。即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非菩萨清净心也。」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为什么呢?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法,无有法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是有法,那么这就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单来说,无一切法,才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即非菩萨者。谓二乘之人。执著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实无有法者。谓初悟人。尚有微细四相也。但少有悟心是我相。」

    微细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仍然有这微细的四相。感觉有所悟,就是还有我相存在。

    「见有智慧。能降伏烦恼。是人相。见降伏烦恼。竟是众生相。见清净心可得。是寿者相。」

    所以六祖的解释跟别人完全不一样,都是摄于一念之间。

    「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故云: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常常告诉诸位: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做一天佛陀看看?你明天试着去做一天佛陀,看你是要用广钦老和尚那句话:「不来亦不去,没有事。」或是要用师父这一句「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天地之间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情,这都是业力、无明在鼓动而已,都是没有实在性的东西。你明天坐下来时,你就空一切法,心量放得很大,也不必论大小,就是无念,无念,无念……。而有些人无念也定不下来,要他保持无念,他就想东想西,不能空一切法,没关系!想东想西也没关系,不执著就好了,培养在念头当中去掉这个执著性,那么这就变成妙用,其实妙用也是有念头,只是这个念头有过滤,去掉这个杂质,就变成清净的念头而已。你明天试着做一天佛陀。做一天佛陀就是说,一切相不可得、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不着一切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这样念: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好好地参,好好地用功,就是不要被境界染著,境界一来就抹油保护自己,抹油就代表有智慧,沾染不了我,你做一天看看,没有烦恼的情形是如何,不要回想过去,不要希望未来,也不要怨叹现在。这样地去做一天佛陀,修理佛陀,把他修理好,将心修正、调整正确,这样就很好过,很轻松了!所以我常常说,奇怪!人家怎么说修行很困难,我怎么觉得修行很简单!

    下面说,执著烦恼就是众生,放下烦恼就是佛陀,所以说:实在是无法,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若是有法,你就有着,就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单来说,你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定要空一切法――也就是离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你的意思是如何呢?如来,佛在过去然灯佛时,是不是有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没有!世尊!就我须菩提所了解佛陀所说的这个空的道理,绝对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得。因为无一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

    对!就是这样。这很契合如来的意思,确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是这么简单,不过说真的,讲归讲,我也是烦恼几十年的人。所以我现在会说很简单,是因为这样一直看经典、在社会上不断的磨练,自己用智慧观照,慢慢慢慢地把烦恼放下,我才了解一切法不可得,不然我过去也是一个很执著的人。

    我常常说,我今生要是没有听到佛法,我就很凄惨了!我是不是告诉过你们,有一次跟吴金松,捡到一百元,他不肯跟我平分。我说:「你要跟我一平分哦!」从前的人捡到钱没平分的话,都会告诉大家。所以说连一百元都看不开的人,今天能做大法师,实在是不太可能。但是有佛法的话,凡夫就慢慢会改变。事实上到现在还是凡夫啦,不过所过的日子,已经比较不会有障碍了。人家说我度量很大,大慈大悲,我也没有这种观念,这本来就是我应该要做的,对徒弟慈悲,这也是应该做的。跑去盖四十二甲的道场,这也是应该要做的,样样都是应该做的。谁叫你要做师父,不然你就不要收徒弟嘛!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养他、教育他嘛,不然你生小孩做什么?对不对?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放着不管,这样大家都敢生小孩了,我也敢生了。你为人家剃度了,把人家的头发剃了,却不教人家,人家的父母亲把他养到这么大了,书也读这么多了,他来跟我们出家,我们就真的没有一样可以教人家?说真的,也是没什么能教啦。但是以世间法来说,确实要有智慧。所以我不曾在想:我对徒弟是多么慈悲,或者是说我施舍了多少,我为了徒弟是多么忙碌。像有时候去山上碰到下大雨,又没有带雨具,回程的时候因为淋了雨,就会觉得一阵头疼,我也不会想,这些徒弟怎么样……。我不会想这些,从来没有,人总是活在一个权利跟义务之下,这个是我的责任。

    所以我们人要解脱很简单。你若是常常说: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这样做,无怨无悔。你是什么责任,你就应该要完成。你负责厨房,你就不能怨叹,厨房就是你的工作。你是会计小姐,你就要好好地帮人作帐,这个就是你的工作。或是做父母亲的人,像电视新闻经常在报导,父母亲打小孩,把小孩打成残障了,那真是很可恶的!因为夫妻吵架,就将他十三岁的女儿,还有十一岁的女儿,全抓去关在计程车里面――这个先生是在开计程车的――他把小孩关进里面之后,在车子里泼汽油、点火,三个父子全被烧死了!你们有没有听到这则新闻?所以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谈起来,大家都责备他,但是你想想看,他就是因为没有学佛。所以人的贪嗔痴,像定时炸弹一样,什么时候要爆发都不知道,你会害死多少众生都不知道。你看柬埔寨的战争,内战的四派,打到现在已经一、二十年了,还是继续在打。譬如现在我跟你没有来往,我就在中界埋设地雷,至少都是埋设五十万颗呢,碰到下大雨,被雨水冲刷,地雷就流向田里,当农夫在耕作时,脚一不小心踩到,地雷就引爆了!目前来说,柬埔寨断手断脚的有好几万人,目前全世界的脚断掉的人,最多的就是柬埔寨,就是因为踩到地雷。所以人为了派系的观念,为了一已私见,所造的业是不计其数。假设我是总统,我是四个人中领导的一个主脑者,我下命令去埋设五十万个地雷,你想想看,那要造多少业!埋设五十万个地雷,地雷一炸开,被炸成断手断脚的人,那都是我的罪过,你想想看!所以我们人怎可能不会出生做畜生被宰杀呢?哪有可能不会呢?不可能的事!你看我们人在造那种业,实在是很可怕!非洲的衣索匹亚,本来是非洲最富有的国家,结果因为内战、饥荒,打到现在使得衣索匹亚,每一天两千个人死亡在饥饿当中!

    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我们人若是今生有修福报、有布施三宝,你可要很注意地听!若是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来生让你出生当国王,那你就凄惨了,你就完蛋了,你就难以善终了!真的!翠珠你要很注意了,我不骗你,像你施舍心这么大的人,你来生要很小心,真的!一定要往生,不往生是一定很凄惨的。来生绝对是当国王的,当国王的话,下令埋设一百万个地雷,结果是一个翠珠国王下命令的,那就完蛋了、惨了!她不知道前世曾经来讲堂修行,今生得福当国王了,她不知道啊。所以说我们人若是知道要来学佛,你就一定要达到目的,就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作祖,你绝对不能希望说:我来生要再来,像慧律法师这样拉肚子。该死了,你真是可怜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很羡慕师父,很奇怪。今天,我就接见了一大堆要供养的人,我对供养也颇有兴趣,信徒一个个地走过来,轮到从台中来的小姐时,她说:「师父你好英俊!」带队的出家人急忙说:「乱讲!要说庄严。」告诉她应该要讲庄严,然后就把她拖到一旁去了。再英俊的人,拉的屎也是臭的,不见得有多漂亮,都一样啦。

    所以我们要冷静,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是这样。学佛就是一定不到目的绝对不罢休,你千万要记得!我们在台中,老师就是重复地一直交代我们,白天可以不吃饭,晚上可以不必睡觉,唯独早晚二课绝对不能不念佛。看看老居士怎样交代我们的,因此再三劝导我们。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李文会曰】「若有一切法。是有一切心。故云:即非佛法。若无一切法。是无一切心。云何不是佛。」

    【龙牙和尚云】与我授记。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者。如因智慧而得见性。若有能所之心。即是有法可得。性同凡夫。如何得授记耶。然无记可授。是名授记。若于心上。无纤粟停留。即是无法可得。自性清净。故云:来世。当得作佛。」

    他无一切法,当然来世就得作佛。纤就是细,小的丝线叫做,纤粟就是小米。连像丝那么一点点、像小米那么细小的相,都不能停留。

    【慈受禅师云】「一颗灵丹大似拳。服来平地便升仙。」

    这个「大似拳」就是我们的心脏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这个心就是灵丹妙药的意思。平地就是平等心,「平」当作动词,平地就是使一切都平等。这个「仙」就是佛的意思。佛称为大仙嘛!意思是说你若是能将这个心摆平它,你就能够作佛。

    「尘缘若有丝毫在。蹉过蓬莱路八千。」

    「蹉过」就是错过的意思,「蓬莱」是一个仙境的意思。意思是说,你若是仍然有起心动念,一念看不开,仍有一念挂碍,那么你就不能接近仙境,也就是佛的境界,离佛的境界还有十万八千里。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做如来?就是诸法如义。

    这个注意听,诸法如义就是如如不动,但是历历分明,就像太阳的光这样子照射下来,它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不管是阴天或是艳阳天太阳的光就是这样地照射;高楼大厦、很深的坑洞阳光也一样普照,完全一样。所以诸法如义,「如」就是自性空,当体即空,无法不如。不需经过语言、思惟,当下他就完成那个解脱之道。讲当下也不对,当下还有刹那的观念,这个「当下」是不得已的,不得已之下用不得已的形容,只有讲当下。你若是不讲当下,你就无法形容,不然你要怎么解释呢?

    所以这个「即诸法如义」太棒了,这个「如」字,即是永恒不变。一个人要是能保持这个心如如不动,诸法就自然清净。所以师父常常告诉诸位,摆平了内在的世界,你就摆平了外在的世界。众生是希望要除掉那个恶的境界,他才能够得到快乐,那么你除到什么时候呢?你想除掉这个恶的境界,认为除去之后,你的心才能欢喜,这样变成你只是一直想除境,又怎么能得到快乐呢?!

    我来举一个很简单的要例子,譬如说我们娶到一个每天晚上七八点就去睡觉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的懒惰恶媳妇。而做婆婆的人很有责任,过去经历那么艰苦的生活,娶了一个媳妇,却不能跟自己同心。这个媳妇又很懒惰,除了内衣裤自己洗以外,其余的衣服就全留给婆婆洗。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婆婆就很生气了,她们家里又很富有――这是真有其事,不是在讲故事,是事实哦――这个婆婆整天就是这样气愤。她的信天主教的,但是天主都没有教她解脱的思想,天主只有教她每天祈祷:祈祷我这个媳妇早点死,能够快点离开我。结果她祈祷了一、二十年,她的媳妇也还没死,还是没能解决问题。她信天地教也很久了,但还是被媳妇气得要死。

    有一天她的朋友说:「我拿师父的录音带给你听听看。」她说,「我对那个没有兴趣啦。」于是就拒绝了。朋友说,「不然就放在这里好了,就算我送给你啦,不管你现在要不要听,以后有空的话就听听看吧!」

    有一天,她觉得很无聊,大家都出门了,也没有吵架的对象了,她就想起:朋友送了我一些录音带,不如拿来听听看吧!她就听到这么一句:「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她听了之后,自己一直鼓掌,高兴了好几天!还一直说:「我怎么会这么笨!」这个老太婆是北京大学毕业的,是何等动物,她不是一般的老太婆,但是娶到一人恶媳妇,每天就是气愤,信天主教信了几十年,始终没办法打开这个结,一直祷告上帝,还是没办法啊!她听到师父这一句话,马上包了一个红包来。所以,录音带若是不断地流通,我的红包也会不断地来,因为听完之后,他就会包一个红包来。来的时候不但供养,又连声感谢,现在每天都在听录音带,她说:「这些道理实在非常好!」对啊!本来就是这样啊,你一直想改变对方,他若是不肯让你改变,你岂不是气都气死了?那不是办法。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不过有些人是自己很没有水准,又常常骂别人没有水准,就像疯子又老是骂别人疯子一样。

    所以说这个佛法实在伟大,一句话就能改变人生观,你就能过着非常快乐,就障碍不了你。而我们人就是可怜。信佛的人,是世间最大福报的人,最有钱的人!他虽然很贫穷,住在茅蓬里面,他也是世间最富有的人,真的!这是无量无边的财富啊!所以有一个人来以这里,前几天有一个人来这里,他不懂,碰到师父时说:「师父!师父!我想跟你们买一本《金刚经》。」我问他:「你想出多少钱才买得起《金刚经》?」当然我这样说,他还是不能开悟,他说:「每本不是都有固定的价钱吗?」我说,你要出多少价钱?意思就是智慧要如何买得到呢?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这段要注意听!为什么叫做无实?为什么叫做无虚?如果说,虚是对实讲的,实是对虚讲的,在绝对的明心见性的本体里面,是不能落入对立的,实、虚是对立的,世间人不是着有就是着空,这就是外道。假设一个神、一个主宰,而他都没有想到神谁在主宰。譬如说中国人说盘古开天,那么盘古是由什么人创造的?是不是他的父母亲生下他的?!盘古住在哪里开天的?他住的地方,是什么人为他开天的?他站在哪里创造天地万物?所以我常常问基督教、天主教徒两个问题:「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请问上帝站在哪里创造?他站的地方是谁创造的?」对方听了马上愣住!「上帝是万能的,请问他能不能创造一个自己搬不动的石头?」你注意听!如果说他能够创造,而自己搬不动,而如果不能创造,那不是万能的,两边都是死棋。他碰一我,他就该死,他就无言以对,我也不必跟他讲太多。我们佛教所说的就很有道理:佛是大能,很大的能力;他并没有说万能,说什么都有办法;他也不能改变众生,佛也只能显示我们本体界大的能量、能力,他又不能成为万能;成为万能就无所不能,这个道理完全很矛盾的。可是一些人还是信得很高兴。他们常常说:「师父都经常批评别人。」我说这不是批评,你道理搞不清楚,岂不是连路都分不清楚了。譬如说有十条路,我要先了解这十条路是通往哪里啊,你怎能说我是在批评,这样讲就不对了,难道真理就不能拿出来互相了解一下吗?譬如说我今生是有福气信了佛教,我若是信了*,我不要拿出来讨论,自己也搞不清楚对错,就这样迷迷糊糊下去喔,不能这样的,愚痴的人才会这样,你学佛是感性还是理性,还是智慧呢?要是只论感性,*的人对我很好,每天来我家泡茶,我生了小孩大家都很照顾,又很帮助我,还找我一起来听经闻法。这是感情的束缚,哪有人学佛是学这样的?就算今天一开始是信*,我生了三个小孩,大家非常照顾我,或是一次拿一百万给我,或是帮助我,我照常信佛!为什么?真理之下不讲人情的。这是无上的觉悟,怎么可以说,因为他对我好,我就不敢由*改为佛教,哪有这种道理?那么你到底是学道还是学情啊?你是在学道,道叫做解脱啊,情是一种束缚啊,这样你就变成被人情所束缚了,他对你好,你就不敢脱离出来,哪有人这样的?讲的没有道理,你就应该出来啊!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李文会曰】「一切法皆是佛法。涅盘经云:佛即是法。法即是佛。」

    佛就是觉悟的人,当下他就是法。

    【马祖云】「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长在法性中。着衣吃饭。也谈祗对。」

    有人说:奇怪!师父!这个北港的「妈祖」怎么也在这里?哎呀!不是这样子的啦!「马祖」是指道一禅师,这是佛教中有名的禅师。妈祖是多一个「女」部。「谈祗对」也就是对话。

    「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

    眼、耳、鼻、身、意的运用。

    你看!本性都不离当下。

    「不解返源。随名逐相。」

    我们众生就是迷。「不解返源」,也就是不能回光返照,拼命地一直追求外境。「随名」,随着一切的名相。「逐相」就是追求一切的外在虚妄的东西。

    所以师父昨天才说:人有两大的痛苦,第一个就是错觉,第二个就是假设。人如果生活在错觉跟假设当中,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此感情的定义叫做迷茫,感情就是一种错觉,就是无明的意思,生活的定义就是摩擦。所以我们是随名逐相,跟随这个名、追逐这个相。那么你看普天下之人,哪一个不是落在这里面?有钱就想娶老婆,娶完老婆,妻贤子孝,再来就想要名,就想选个什么了,开始要为民服务了,就开始投资他的生命,追求到最后,什么也没有!自己迷迷糊糊,看到出家人,又不知道要恭敬,还说出家人很可怜。

    有一天有一从美国回来的小姐,因为听别人提起我,就想来了解一下,所以就来到我这里,我刚好休息。她就在楼下等,边等时就边看一本慧律法师简介。休息时间过了之后,我把门打开,然后她来问:「师父我可以进来吗?」我想已经三点多了,这是接客的时间,每天三点多是我接客的时间。那么她就进来坐下了,她就说:「师父!我看到你这个简介,你是很伟大的人嘛,又没有任何缺陷,为什么要出家呢?」现在她的观念就是认为,就是一定要有问题的,恋爱失败的啦、事业倒闭的啦、脑筋有毛病的,才会走出家这条路的意思。她觉得很不可思议!她坐在那里,我就问她几个简单的问题,我问她:「你从哪里来?」她说:「从美国来。」「你住哪里?」她说:「住Houston休士顿。」我又问:「那你将来做什么?」她说:「我现在准备开服装。」我问:「再来要做什么?」她说:「继续开。」我问:「继续呢?」她说:「师父为什么一直问同样的问题?」我说:「人一定有将来的,时间一定会到来嘛!」我问:「再来你要做什么?」她说:「结婚、生儿育女啊!」「再来呢?你说来让我听听看。你会不会老?」她说:「会!」「你会不会死?」「会!」我说:「那你的感想认为怎么样?」她说:「每一个人都这样子。」她现在的观念就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这说明:就是因为大家都是迷惑,所以万人皆迷,唯我独醒。

    她的感触很大。没想到这个出家人这么会说话,她好像是美国的什么硕士――若是论体力我是输人家,讲话我就很厉害了,反应很好,只是没去当小偷而已,当小偷我也是一身的功夫。所以说,我们人,你看读到硕士、博士,他还是误会出家人,根本不知道出家是什么意思,完全不知道。不解返源,所以随名逐相嘛。

    「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回光返照。全体圣心。何处不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佛所说的一切法,当然自性本空,本来就不是一切法,所以才真正叫做一切法,是故方便说一切法。因为一切法,常自寂灭相嘛!

    【李文会曰】「谓于诸法。心无所得。了诸法空。本无一切法也。」

    【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故古德云:用即知而常寂。不用即寂而常知。方契妙觉。是故名一切法也。」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譬喻我们的身体高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如来说人身高大,最大的就是无身,没有身体,才是叫做真大,如来说我们人的身高大,像法身那么大,这是因为法身就是无身,即为非大身。佛说人身长大,只要讲得出来,就不叫做大,所以即非大身。但是真正的大,要无相才叫做大,是名大身。

    【李文会曰】「色身有相。为非大身。法身无相。广大无边。是名大身。黄檗云:虚空即法身。法身即虚空。是名大身也。」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李文会曰】「即不菩萨者。二乘之人。若有烦恼妄想。不能除灭。即同凡夫。灭色取空。不了色性。即非菩萨。」

    「色」就是外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解脱就要当下,一切的外境没有永恒,当下你就是要解脱,你若是不了解色性本空,不了解一切境界本来就是没有,当然你就不是菩萨。

    【净名经云】「色性自空。非色灭空。」

    色当下就是空,不必除掉这个色,灭掉这个空。不是这个色法,除掉这个空的对立,色灭空就是对立的意思,空当体就是色,色当下就是空。

    「如病眼人。见空中花。无有是处。」

    因为眼睛生病,所以见到空中有花,而实际上并没有。

    【李文会曰】「实无有法。名为菩萨者。一切空寂。本来不生。不见有生死。不见有涅盘。不见有善恶。不见有凡圣。不见一切法。是名见法。正见之时。了无可见。即是菩萨。故云: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实在是没有一法真正称为菩萨。师父刚才跟诸位说过,我今天悟到的道理,就是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就是这样子。我们今天的烦恼,就是每天都认为有事情发生。我现在把我看到的就告诉你,你要在内心里面若是能运用师父跟你提示的这些东西,也许你的烦恼就能减轻,很大的事情发生,你内心里面就想到:师父的见地就是说,不曾有发生过任何事情,因为发生也会消失,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再发生,那么本来就没有事,所以这一句也是佛法。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佛说:须菩提!菩萨若是作这种念头:我要来庄严佛土。表示他有著相,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庄严佛土就是要具足福与慧啊,而福与慧都是无相的,本来就具足的,你若是说:我要庄严。就有所著,这样就不名菩萨。何以故?你若是执著要庄严佛土,你就不是庄严,因为你的福与慧就不能尽虚空遍法界,你要连庄严净土之名都没有,才是真正叫做庄严。通达无相之法者,才能称为真正的菩萨。

    【李文会曰】「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提者。妙定经云:若人造得白银精舍。满三千大千世界。虽有无量布施福德。谓心有能所。即非菩萨。不如一念无能所心所得功德。胜前功德。百千万倍。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者。实无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岂复取庄严相。如是即消遥。」

    逍遥就是自在。如是就是自在。

    「自有无纤毫挂碍。云何是庄严。云何不是庄严。故云: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也。通达无我法者。」

    我们连一点点丝毫挂碍都没有。无一切法。

    「于诸法相。无所滞碍。」

    无所滞碍就是不要被阻塞,譬如水沟若是阻塞,就不能畅通,发臭了!

    「是名通达。若作有所能解。是名我相。若作无所能解。湛然清净。是名无我。故云:真是菩萨。」

    「僧问马祖云:作何见解。即得达道。」

    一个僧人问马祖道一禅师。

    「答云: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上不滞。」

    不要在善、不要在恶停顿。不滞就是不要停顿,也就是不要执著。

    「方唤作修道人。」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一般人叫做修善的人,就算台湾省来讲,也找不到几个真正叫做修道人。于善恶之境不取不舍,是名修道人,所以你看,台湾省修行人这么多,那叫做修善之人,不叫做修道,他没有这个明心见性的思想嘛!

    「取善舍恶。观空入定。皆属造作。」

    太棒了!「取善舍恶,观空入定」,这都是造作,还有能所嘛?!

    「更向外驰去家转?转远。」

    「去家」就是离开本来的地方,「家」就是本来的面目,离开本来的面目愈来愈远。

    「一念妄想。便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是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这一段就是说佛有具足五眼,这若是要以物理学来讲,就是佛在任何的几度空间里面,都可以很清楚的。譬如说肉眼,凡夫;天眼,二乘人;慧眼,浅位菩萨;法眼,深位菩萨;佛眼就是诸佛。简单来说,各种阶层佛皆能悉知。因为佛证得同体大悲,所有的五眼他完全具足。

    【李文会曰】「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盖覆。不能自见。若无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灭。」

    五眼被障蔽了。翳障,眼睛有毛病叫做翳,「翳障退灭」就是说眼病痊愈了。

    「五眼开明。见一切色也。内外空寂。名为肉眼。见自真性。是法平等。名为天眼。见自性中。般若之智。名为慧眼。见诸色相。心不动摇。见一切法。无一切法。是一切相。无一切相。是名法眼。」

    通达一切法,叫做法眼。

    「见前际无烦恼可断。中际无自性可行。后际无佛可求。三际清净。是名佛眼。又云:若以无相为法身者。名为慧眼。而见如来。指空论有。假立名相。名为法眼。而见如来。若了有无。即非有无。二边寂灭。」

    我们了解有跟无,当然有跟无就不存在,所以即非有跟无。两边就是有无这个两边皆寂灭。

    「全体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见如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佛说:须菩提!在你的意思认为如何呢?恒河沙中所有的沙――佛常常用恒河中的沙作比喻――佛说是不是沙呢?是的,世尊!如来说这是沙。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呢?譬如一条恒河中所有的沙,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那么这么多条恒河的沙粒数目的佛世界,是不是很多呢?须菩提说:甚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这么多的国土的所有众生的种种妄念,如来全部了解。因为佛是一个大彻大悟人。

    【李文会曰】「恒河沙数者。欲明众生。有种种妄念。故举无穷之沙。以为喻耳。」

    要来计算众生有多少,实在太多了!

    【楞严经云】「琉璃光法王子。观世间众生。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法王子,观这个世间的众生都是妄缘,因为虚妄的缘,风力就是外在的风,这个风力就是一种业力,风就是由业力所转变而来的。

    「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

    动止就是它的动跟停,观这个心,动的念头。一切烦恼,当下就是本来的面目。

    禅宗有一句话:「体取无生,成道速矣。」你若是体悟到这个无生,无一切法,那么成道就很快了!若不体取无生,直接了当,动经千劫,焉不能成道,还是不可以成道。你若是不能体取无生,没有办法!

    「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尽同一虚妄也。」

    【李文会曰】「若干种心。如来悉知者。眼耳鼻舌身意。若起心动念处皆是国土。于国土中。所有众生。若于种种差别之心。心数虽多。总名妄心。既觉是妄。故云悉知。」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佛说: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心本来就是清净的,但是因为迷惑了,所以如来说诸心,都不是真正的心,而方便说是心。

    【李文会曰】「觉妄这心。即是非心。」

    觉悟到虚妄的心,这才是真心,所以不是心,不是世间所说的心。

    「本无妄念。不起妄心。即是自性本心。故云:是名为心。即是菩萨心。亦名涅盘心。亦名大道心。亦名佛心。」

    【临济禅师云】「故临济云:若一念心能解缚。此是观音三昧法。」

    其实我告诉诸位,修行实在是很简单,你偏偏要说很难,若一念心能解缚、能够放得下,你悟到一切法不可得,当下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东西,那么就束缚不了你。这就是观音三昧法,那么你就具足慈悲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人家常常说到一个故事。有一个禅师,也就是参禅的人,希望修行能够成就,就到处行脚参访。有一次,他来到一座山下,肚子饿了,正巧遇到一个卖面的老婆婆。老婆婆说:「我今天供养你,我问你的问题,你要是回答得出来,这碗面就供养你。」禅师想:自己修禅多时,应该没问题。老婆婆说:「你今天要来吃我的面,你是用过去心吃,或是用现在心吃,或是用未来心吃这碗面呢?」禅师顿时哑口无言!他想:我参禅参这么久了,却抵挡不住个小角色,被一个老婆婆一问就哑口无言,又老是自称在参禅,结果这个老婆婆就是亲近山上的禅师。禅师想:一个老婆婆就有这种功夫了,要是山上的师父那得了!也就是说看学生的程度,就知道师父有多厉害了!

    我教过的徒弟中,还没有人到这种程度。以后你做生意就可以说:我师父问:你用什么心来吃我这碗碗??路上常有人推着车叫卖:新竹、草湖芋仔冰,常常有人推着车叫卖,卖土窑鸡啦,我今天要是没有出家,可能也推着车在叫卖了。所以我们经常说到这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李文会曰】「谓三世心。无性可得。故可从缘而生。」

    既然无性可得,你安住于无住之处就没错了!所以对缘来说就有外境。

    【肇法师云】「闻说诸心。谓有实心。故须破遣。明三世皆空。故云: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虚妄。三世推求。了不可得。」

    既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妄想心,你为什么还要执著你自己的观念呢?为什么圣人教化的观念你还是容纳不下呢?仍然执著你的见解呢?

    「故云:若悟无相无事。平常真心。即法体空寂。不生不灭。湛然清净。岂有前念今念后念可得也。」

    所以前念、后念、今念,这都是假设的。

    【马祖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这句话太棒了!有修就不是道,道不能修,造作即是非道。太棒了!但莫污染就是一切法不受,不能去接受境界,接受境界就染著了。因为空一切法嘛,你只要不污染就是什么都放得下。你什么都放不下,这个叫做污染。你执叫做污染嘛,但莫污染就是只要你不执著,身、口、意全部空空荡荡。

    「何谓污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污染。」

    造作趣向,有一个过去心、有一个现在心、未来心,有此可造作,有功德可得,全是妄想心,只要你有一切造作,皆是污染。所以我常说:我们从小的教育,一直到大学研究所,就是没有开佛法课程,所开的都是生死法,教我们的「学生」,学习如何生活、生存。我们从小一直读书,读到长大成人,就是都没有这样说到:一切造作都是生死法。

    所以我们学佛以前,所读的书大部分都是这样。当下我们若是能够了解一切文字、事相全是假想,就不会让我们痛苦这么多年。中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在美国、英国,包括哈佛、牛津、剑桥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包括一切国家的大学都有这个神学院,都有宗教学院,college研究宗教思想的学院,辅仁大学就有宗教学系,它就有研究宗教,所以有修女来参访师父,很好!能有这个宗教交流,修女要来听出家人开示,那是不可思议的事,可惜来的时间太短了!但是我们台湾的一切大学,竟然没有宗教学院,对于生死的大问题完全不了解,你就算是国家的那一些官员,官位很大的(肝肿大谐音),长庚(医院)差点就不收的,他们也是不懂。都是名跟利的东西、执著的东西。所以说:造作趣向都是污染。今天这个世间的人,若是没有听到佛法,看他要怎么摆平他的烦恼,真的没办法。

    我小的时候曾经去士林捡破铜烂铁,那个时候很穷。去捡破铜烂铁的时候,推着一辆三轮车,内心里都这样想:家里很贫穷,我要好好地认真地捡废纸、捡破铜烂铁,帮忙家里赚点钱。然后就拿着篮子,整天都不休息,就是一直去捡破铜烂铁,中午肚子饿的时候,就去菜市场里,找一些人家丢掉的烂芒果、烂橙子,把腐烂的一半削掉,然后吃剩下另一半好的。你想想看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就会对金钱这么执著,一心只想赚钱赚钱……你想想看长大之后,哪一个人能对金钱看得开?我告诉你: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一个对金钱看得开的人,钱少看得开啦,数目大的就拿不出来了,保持二、三万就可以了,这样就算很多了,他就会停止施舍了,那个「执」一样没有办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所以你所有的造作都是污染。没有佛法,你就不能体取当下就是无生,像我们现在,就懂得如何放松心情了。

    「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即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憎爱。无凡圣。是故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

    因此我向诸位建议,师父那两本《佛心禅话》你一定要买回去看,那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好,每一句都是祖师大德的明心见性的语言,真的!你一定要请回去看,重复地看。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每次都是用很大的数量来比喻,用这么大的范围的七宝布施,是不是得到很多福报呢?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

    福德实在说起来是无量无边,不实在的。福德有实,就是有一个界限,福德,如果说有实在的福德,有一个实在的界限,达到一个实在的东西,那么如来不说得福德多。

    【以福德无故。】

    同于虚空。

    【如来说得福德多。】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