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军事教习 第六章 1908年


本站公告

    日本帝国主义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沙皇俄国,取代了俄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权益。中国东北在主权上开始沦陷,但是当时的满清政府无能,而一些掌握实际政权的当权人事,很多都是外国列强扶持的,他们在某些方面亲近这些外国列强,所以对于中国东北道义上的沦陷,不管不问。

    1907年日本取得南满铁路经营权后,开始直接吞并中国东北领土,在图们江以北中国境内宽200??300公里、长500??600公里地域建立了一个以延边为首府、以鲜族人为主的“间岛省”;又在辽东半岛建立了以旅顺大连为中心的“关东州”。这一“省”一“州”都被日本定为它的“国土”,归属日本帝国管辖。其中的鲜族人被日本定为地位高于满蒙族人、更高于汉族人的“日本国民”,成为日本关东军的主要兵源之一和侵略、掠夺、镇压、屠杀中国人的帮凶。

    这就是所谓的两省事件,这次事件对当时腐败的清政府来说,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口头上表示一些不满,但是毕竟清政府已经开始没落,朝廷里各地军政大员毫不关心国家问题,各地方又有一些反抗势力纷纷崛起。所以清政府不管是在势力上还是在威严上都没有任何办法对待日本在中国东北造成的两省事件,在某种形式上中国东北的一些地区已经处于日本人的管辖下。。

    东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原先的中国东北的汉族居民在当地广受当地的日本人,以及朝鲜族人欺凌。

    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地的汉族人在当时的东北是所谓的三等公民。比外来的日本人,以及朝鲜人地位都底,处于社会的最地层。

    不过清政府的无能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气焰,他们在形式上占领了中国沿边朝鲜族聚居地后,又已经开始筹备新的侵略计划。辛丑条约以来,日本在得到了满清政府赔付的大量白银,而势力大增,他们大力发展军事科技,并开始的已经开始制定新的侵略中国计划。

    在1907年年初的时候日本政府已经公布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着重加强陆军、海军建设。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军事。

    而腐败的满清政府让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中国如果想走出这样的局势,必须改朝换代。各地的起义不断,局势动荡。

    1905年孙中山先生和一些进步青年在比利时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加大了推翻满清政府的步伐。并于1907年5月发动了著名的潮州黄冈起义,这次起义是在同盟会领导下,委派许雪秋担任负责人而发动的一次反清起义。并于翌日攻克黄冈,成立了军政府。

    不过很快满清政府粤督周馥电责潮州镇总兵黄金福出兵,并派水师提督李准率队继进;又促闽浙总督松寿拨队防堵。28日因势力悬殊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的局势越来越混乱清廷已经无法掌控地方局势,而同年盛宣怀合并大冶铁山、汉阳制铁厂、萍乡煤矿,组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资本2000万元,盛宣怀任总理。萍乡煤矿便和大冶铁矿、汉阳铁厂一起成为这个中国最大的联合企业的组成部分。李逸利用手中的资本,成功入股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使其的股份达到了5%,而且是完全的非官方资本。

    而李逸入股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后,成为公司最大的民间资本代表。

    时间过的很快,李逸一边在学堂内教书,一边让身边的家仆投资各地的新兴企业。

    同年7月,为期半年的北洋武备学堂(临筹)走完了他的历史使命,各地到此学习的军官,都纷纷回到了自己原先的部队。

    中华会的几名骨干也在学堂结束学习后,先后离开了学堂,只剩下空空的筹备学堂,和几位教员。

    李逸此时更加的清闲,家乡的面粉厂以及洋火厂早已经开始生产。虽然产量不大,但是产品的销售却很好。在李逸的指示下,购买新的设备已经在美国起运。

    李才作为工厂的负责人,在几位洋技师的催促下,已经来了多封电报,要求开办新的钢铁厂、纱厂。其中愿望最大的则是詹姆了,他原先在美国的时候就是钢铁厂的一名生产组长,虽然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而离开了工厂,从次开始逐渐落魄,不过他却掌握着一手数量的练钢技术。

    不过李逸考虑的问题很多,自己现在已经入股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现在如果自己再单独搞一个新的钢铁厂,能力还是有限的,并且缺乏熟练的工人。所以他并没有同意詹姆的要求,而是在家乡建了一个小型的练钢基地,主要就是研究新型钢铁,增加钢铁韧性。并训练一批熟练的练钢工人。

    现在需要注重研究,而不是注重生产。

    李逸现在的目的就是先掌握先进的技术,然后再图谋其他。

    秘密组织中华会也慢慢的开始扩大,部门从以前的三个组,发展到现在的五个部门,新增加的部门则是科技部以及海外部。另外把以前的军事组扩大为军事参谋部,主要是建立属于中华会的地下军事势力。科技部主要负责收集世界各地新的军事科技,以及民生科技。然后偷偷的运送回国。而海外部则是吸收一些思想进步,会了民族的统一,国家富强愿意献出生命的留学的有志青年。

    这中华会则是李逸最为秘密的事情,除了自己的贴身家丁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人能够接触到中华会的一切。

    中华会的规模也由以前的不到十人,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军人,而且都是一基层的军官。科技部以及海外部的人员是其中最少的。

    科技部的势力最为薄弱,军事参谋部最为雄厚。不过中华会在李逸庞大的海外资金的资助下,以半年不到的时间发展到如此规模,也算是相当的不错了。毕竟一直以来中华会的发展都是极为秘密的。

    同年九月,北洋武备学堂(临筹)正式解散,而原先的教习,则分散到各地的军事学堂内继续续任教。

    李逸则在同乡段其瑞的帮助下,走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此时段其瑞正是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的督办,做为老乡,他还是很关心李逸的。当时保定共有三所军事学校,北洋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

    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正是根据他们地域以及家族关系而分类的。

    这个时候的段其瑞则正是想发展自己势力的时候,虽然此时他已经是一镇的统领,并兼任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的督办。但是却几乎上没有比较有军事才能的大将。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的督办正是他想给自己培养实力的时候。

    段其瑞从德国归国后,对清廷的军队很不满意,不过一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他才自请担任保定军官学堂的督办,培养自己满意的合格军事人才。

    这个时候北洋武备学堂走出来的李逸,走入了他的眼睛内。徽州人士,家庭背景良好,和原先北洋开创者李鸿章,李恩恩帅有着亲族关系,留学多个国家,掌握多国语言,而且年轻,发展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段其瑞最后决定把这位过年才年满18岁的教习,调到保定任教。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