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受忧患的重耳进入齐国境内


本站公告

    重耳惶然离开狄国,改变出奔路线,弃近就远,前往齐国,从西部到东部,跋涉几千里,没有费用,碰壁乞讨,忍饥挨饿,餐风宿露。虽饱受人世种种艰难困苦,但总算避开晋惠公派刺客寺人披的追杀,进入齐国境内。

    齐国姜姓,始封祖是辅助武王伐商兴周的功臣姜子牙。《史记》记载姜太公说:“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地处东方的齐国,靠近大海,资源丰富。姜太公按着当地风俗理政,地利人治,使得齐国立祚之初就位居诸侯之首。

    进入春秋的齐国,从地缘上看,隔着泰山与鲁国相对。齐、鲁西南是宋、陈、杞三国,宋为纣王庶兄微子启封国,都商丘;陈为虞舜后裔胡公封国,都淮阳;杞为夏朝后裔东楼公封国,都纪邑。周天子敬重前代而分封三个诸侯国,称“三恪”。北面燕国为召公封国,与孤竹、北戎等少数民族打着交道。齐、纪同在山东半岛,谁占据渔盐之利,谁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争霸中原。一山不容两虎,地域扩张,纪、齐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春秋初期的齐国闹过内乱,齐襄公姜诸儿出兵攻破纪都,灭掉纪国,据有除西南鲁国以外的全部山东半鸟。虽然国力强大,却闹出国人皆齿、诸侯嗔怒的桃色丑闻。避难莒国的公子姜小白,抓住襄公遭弑、自立为君的公孙无知被杀的天赐良机,抢先登上君位,称齐桓公。

    齐桓公不计“箭中带钩”之仇,任用管仲。管仲不负所望,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很快地使齐国强大起来。有贤明臣子为栋梁,有雄厚国力做支撑,齐桓公登上诸侯争霸的舞台,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重耳仰慕齐桓公,钦佩管仲。踏入齐国地界,格外留心。边邑小村,村庄上空炊烟袅袅,不时传出鸡鸣狗叫声。一行人交换着目光,赞叹齐国的安宁,重耳对从者道:“齐侯留下我们,晋国应该多向齐国学习。”

    村妇担着水桶,颤悠悠地从对面走过来。赵衰擦着脸上的汗水,走上前去,拱手为礼:“大嫂,能不能给口水喝?”

    村妇放下水担,看着重耳一行:“啥好东西,想喝,管够。”“渴者欲饮,饥者思食。我们又饥又渴,水也是救命之物。”赵衰说着,解下身上背的竹筒。

    壶叔上前,接过竹筒,来到水担前,扳着水桶倒着,然后将竹筒捧到了重耳面前:“公子,请。”

    重耳接过来,转身双手递给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接,反将竹筒推了回去。俩人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先喝。

    魏?蹲到水桶旁,捧起水桶,大口大口地喝着。村妇看着魏?喝水的样子,禁不住扯着衣袖遮着嘴,低头笑道:“这种喝法,跟饮牲畜差不多。”

    魏?起身,抹着嘴巴,将水珠甩到地上,扭身坐下。村妇乐了:“瞧你们的模样,好像饿鬼投胎。”

    重耳双目闪动,重瞳露出惭愧的神色:“盘缠没了,有一顿没一顿,狼狈样子让大嫂见笑。大嫂,有一事相求,能不能给些吃的?我们、我们……”

    “你们掏不出钱来,这没啥。出门在外,谁也不能扛着房子顶着锅。”村妇快人快语地:“冲着你们这份坦诚,管好管坏,总能填饱肚子。在我们齐国,没有吃不上的人。”

    重耳感激地:“这份情怎么来报答?”村妇瞧着重耳的脸,盯着重耳的眼睛道,惊喜地:“重瞳,你是晋国公子重耳?”

    重耳奇怪地:“大嫂怎么知道?”村嫂自豪地:“我们君主派人传令,说天下长着双眼仁的只有公子,公子只要出现在齐国境内,就要热情接待。”

    颠颉立即从地上跳起,一扫脸上的晦气:“我们时来运转。”魏?不解向村妇问道:“这是为啥?”

    村妇竖起大拇指:“公子了不得,听说和诸戎。讲和不打仗,亲朋好友聚在一块儿,家和国和,好哇!”魏?乐了:“公子大名在外,村妇都知道。”

    村妇瞧着从者:“强将手下无弱兵,个个都是人才。你们说说,老百姓图个啥?”颠颉脱口道:“图钱财,图尊贵,富甲一方,人人敬畏。”

    村妇摇头,对重耳道:“相貌堂堂,能成大事。百姓图啥?图老天风调雨顺,各国不兴兵打仗。打仗就要死人,小儿女没了父亲,老人没了儿子,妻子没了丈夫,那不是人过的日子。各国讲和,少了兵役争战,邑里村邻,亲情和顺,居家过日子,平平安安。”

    重耳庄重承诺:“大嫂赞同和,这是百姓的声音。重耳不才,虽然落魄,但愿有时机,一定努力去做。”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