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卫国大夫宁速雪中送炭


本站公告

    重耳一行人在荒郊上行走着,魏?自觉地加快步子,走在最前面,代替介子推开路。眨眼工夫,与众人拉开了距离。

    狐偃叫道:“魏将军,你怎么变了样?哪来这么大的劲头?”魏?不好意思笑了笑:“跟介子学的。魏?落难,是公子救了我。公子有难,魏?岂能落后?”

    重耳向魏?招招手:“很好。要走慢点,介子的腿不能快行。”魏?点头:“好!好!我懂了。”

    介子推迈步向前:“魏将军,不要因我误了事,走。”重耳一把拉住介子推,担心地问:“介子,不要逞能,行么?”介子推:“公子,放心,歇了一宿,没有大碍。”

    重耳出了一口长气:“落个小毛病,重耳也要后悔终生的。”介子推:“走国路上,勇将侠士,职责是保护公子。”

    重耳固执地:“介子,重耳心里愧疚。”介子推:“介子推是习武出身,小小刀口算不了什么,有公子的红伤药,走路没问题。”

    壶叔的眼睛四处望着不时弯下腰,采着野菜,颠颉嘀咕着:“野菜,一肚子苦水。”赵衰:“话不能那样说,能解苦味,走国就有收获。”

    颠颉自嘲地:“收获多了,光靠两条腿,背不动。”赵衰眼睛一亮:“当年管仲从鲁国被囚回齐国,为加快赶路速度,曾唱歌自误,解除疲劳,终于甩开鲁国追兵。”

    “对,咱们也唱起来,唱什么呢?”重耳望着赵衰,赵衰深思着。介子推指着一旁的野菜嚷道:“那圆叶的绿菜,快采下来。”壶叔采来,递到介子推的手里:“什么菜?能吃?”

    介子推:“赵大夫与公子读书,常吟诗曰:‘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彼周行。”颠颉:“什么卷的伸的,鹦鹉学舌,你懂诗?”

    赵衰一拍手:“有了,有了。《周南•卷耳》诗,你不学诗当然不懂。介子有空就来听,劲头十足,就像练剑一样。”介子推晃着野菜,大声唱道:

    卷耳菜,采得忙。

    棵棵装进斜口筐。

    为干大事走四方。

    跟着重耳心亮堂。

    “赋诗言志,时代风尚,能吟能唱,增添力量。”赵衰说着,合声唱着。一行人唱着走着,神情昂扬。

    卫国大夫宁速骑着马,顺路追来,挥手催马,马蹄声响。急遽的马蹄声,惊动了重耳一行,放慢了脚步,回头眺望着,有了警戒。

    宁速跳下马,快步向重耳跟前起来,魏?拉开架式:“井水不犯河水,走路也不行。”

    “将军误会。”宁速抱拳施礼,对重耳道:“鄙邦遭戎狄亡国大祸,怠慢了公子一行,宁速给公子道歉,请公子海涵。”

    重耳揖首还礼:“大夫言重。重耳不明白,卫国是文王之后,武王初年受封时何等威风!怎么转瞬间衰败如此?”

    宁速叹气道:“先君懿公好鹤,蓄养的飞禽都有品位俸禄。苑囿宫廷养鹤,不顾百姓饥饿。北狄乘虚来伐,长驱直入,国破君死。幸得霸主齐侯派长公子无亏前来相救,收得遗民几千人,才保得卫国一脉,在楚丘新筑京城。公子和戎,晋国统一,宁速好生敬佩。”

    重耳叹道:“自古好色有害邦国,好鹤与好色没有区别。”宁速拱手:“臣不言君过。公子是贤明之人,不用宁速多言。卫国荒凉,拿不出像样的礼物馈赠公子,只有一点心意。来人。”

    随从牵过一匹马,马上驮着行囊,宁速拍拍马上的行囊:“这马与袋中的粮食,送与公子。”“大夫所言,重于金玉。马匹粮食,雪中送炭,重耳收下,多谢相救之义。”重耳躬身施礼,深表感谢。

    宁速肃然地:“说到义,宁速惭愧。听百姓禀报,介子割股,你们宁愿自己受到伤害,也决不去搔扰百姓,公子一行真乃当世豪杰。这等大义,天下楷模,不可湮没。公子保重,宁速告辞。”

    “大夫过奖,保重。”重耳与宁速,彼此抱拳告别。重耳牵过马,请介子推骑上去。介子推无法推辞,只好骑马代步。

    阳光在水面上蒸起一层薄雾,飘散的薄雾后露出长满野草的荒径。荒径叠印着零乱的脚印,沾满泥浆的脚滞重地挪动着。

    重耳一行人互相搀扶着,向着东方艰难地移动着。几株老榆树,有的被扭曲,有的被砍断,有的留下战火炙烤的黑枝桠。苦难的痕迹挡不住春天的气息,苍老的枝条上长出嫩绿的新叶,春雨洗涤,更显生机。

    赵衰抚摸着古榆的树干,语重心长地对重耳说:“历经劫难,保持生机。”

    古榆新枝,伸向蓝天。重耳无言地摸摸树干,大步向前走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