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限已到的晋献公托孤荀息


本站公告

    从乾元宫外走进来的寺人披,手里举着杏树枝,枝上每片托着一个鸡蛋般大的黄杏,叶绿杏黄,色泽鲜润。让人瞧着,馋涎欲滴。

    晋献公的接过杏树枝,手指点着杏子,有意地摇晃着,恨恨地对垂手侍立在侧的太卜郭偃道:“睁大眼睛,仔细瞧瞧,这是什么?”

    郭偃脸色如常,几步上前,躬身道:“黄杏。君主令臣前来,臣明白君主话里的意思。”晋献公“哼”了一声道:“明白比糊涂好。杏子黄了,寡人活着,什么命在今年,寿数只到杏子熟了。分明是你心怀不满,诅咒寡人。”

    郭偃:“君主这样认为,老臣只能实话实说,据卜辞而言,就卦象论事。君主昔年雄心壮志,父子齐心,君臣合力,开疆拓土。如今君主失了锐气,朝堂人心离散,社稷危乎殆哉!”

    晋献公将手中的杏树枝用力摔到案几上,黄杏脱离树枝,滚落到地上。他一拍案几,愤愤地:“狡辩。来人,推出去,斩。”

    侍卫涌上来,扭住太卜郭偃,向外推去。郭偃挣扎着,扭头呼叫:“老臣不服。重耳说的,没到最后时刻,不见分晓。”

    晋献公“哼”了一声:“重耳胆怯了,跑了,你也跟着完蛋了。寡人再给你一时半刻,让你口服心服,松开。”侍卫放下了手,退到阶下。郭偃敲着被扭痛的胳膊,神定气闲地站到了一旁,静静地看着晋献公。

    晋献公:“端上来。”寺人阿金端着漆盘,漆盘上面放着碗,快步进来。寺人披上前接过,双手举到晋献公的面前。

    晋献公伸手拿起碗,用嘴吹了吹,鼻子用力吸了吸,对郭偃讥笑道:“这是什么?今年的新上场的小麦,小火煮的新麦粥。喝不上新麦粥,胡说八道。你是要咒死寡人,寡人以事论罪,就该杀了你。”

    侍卫再次从阶下涌上来,扭住了郭偃。晋献公看着郭偃:“自心为学问满腹,污蔑寡人。这回服了吧?还有何话可说?”

    郭偃争辩道:“占卜之说,不可强信,不可不信。老臣有一请,请君主接回公子重耳,让他辅政,晋国必能转弱为强,争霸诸侯。老臣问心无愧,陪君主走了,心无遗憾。”

    “陪寡人走,废话。心无遗憾,你的遗憾多了,眼前就有。寡人喝了新麦粥,再砍下你的脑袋,以泄心头之恨。”晋献公冷笑一声,气愤愤地说着,身子弯下,猛地咳嗽起来,手哆嗦着,碗掉到了地上。碗碎了,粥洒了。寺人披急忙过来,扶住大口喘气的晋献公。晋献公痉挛着,歪在寺人披的怀里。

    郭偃摇头叹息:“预备丧事。”奔跑的脚步,慌乱的人群。

    晋献公卧在病榻上,有气无力。骊姬哭道:“好好的怎么就加重了病情?如果重耳带着狄国兵马,夷吾领着梁国军队,靠着外援,攻入绛都,这如何是好?”

    “太傅荀息,忠贞不二,寡人……”晋献公喘成一团。奚齐用手轻轻地抚着晋献公前胸,下令道:“快传太傅。”

    骊姬扶着晋献公,卓子侍候着,晋献公喝着药,一声咳嗽吐了出来。优施急忙递上了汗巾,奚齐替晋献公擦着。

    荀息奔进,跪倒参见晋献公,悲声道:“君主……”晋献公嚅动着嘴唇,伸手攥住膝行而前的荀息:“荀卿是寡人的宝璧良马,智多功高,不会叫寡人失望的。”荀息仰头道:“臣为君主分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晋献公动了动,坐直了腰身。“君父好了。”奚齐惊喜地叫了一声,靠到了晋献公的身边。

    荀息哽咽道:“君主有什么遗嘱?”晋献公叹息地:“申生走了,老太傅杜卿走了,寡人也要走了,与他们见面。或许寡人有错,废长立幼,可寡人灭国十二,开疆千里,超过历代先祖,功大于过。”荀息:“君主之功,诸臣议论起来,无不叹服。”

    晋献公喘息着道:“义士立身,忠信为本,怎么做才能不负忠信之名?荀卿说出来,寡人要、要听。”荀息一脸正气地:“尽心事主为忠,死不食言为信。”

    “寡人一生,对社稷称得上是忠信。社稷交给奚齐,寡人不放心,就把弱孤托累给荀卿,荀卿能不能答应?”晋献公张大嘴巴喘着粗气,直视着荀息。

    荀息叩头稽首:“君主托孤,老臣岂敢辞命。晋国多事,君主有所顾虑,老臣竭尽全力。如能平安,君主在天有灵;遇有不测,老臣以死相报。”

    骊姬抱起奚齐,放到荀息的怀里。晋献公流着泪,头无力地歪向了一边。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