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蒲城百姓沾喜气的风俗


本站公告

    蒲城重耳府,介母用调羹调着,嘴吹着。重耳、壶叔、竖头须走了进来。竖头须抬腿靠案几坐下:“买米放粮,抢种栽苗,忙得脚不沾地,竖头须累死了。”

    介母笑了:“累死了还能说话?”

    “饿是真的,啥好吃的这么香,尝尝。”竖头须伸手,作势来拿介母手中的碗。介母闪身躲过,用手敲打了一下竖头须的头:“敢抢小公子的肉粥?”

    重耳:“小家伙能吃饭,会发出单个音,长得好快。”

    房里,传来了婴儿响亮的哭声。“听,能叫的孩子有奶吃。”介母端着碗向外走去。

    老牛父子提着篮子拎着鸡在前边,后面跟着一群拿着各种时新鲜菜的百姓,笑哈哈地走进来。

    重耳:“日子过得紧巴,怎么能送东西?”

    老牛:“刚来那阵子,真拿不出啥?公子发粮济民,领着我们务农经商自救。房上冒烟,肚里有食。大家心里感激,府里添丁进口,早该过来道个喜。”

    “红枣、桂圆、米糕、面饼、黄酒、大公鸡,好丰厚,还说没啥拿的?”竖头须一边向外拿着篮里的东西,一边说着。

    老牛:“托公子福,我们拿得出。红枣补气,鸡汤补身子,夫人吃了有奶水。”

    重耳双手抱拳,行了个圆圈礼,发自内心地:“谢谢诸位,这礼太重。”

    小牛:“跟公子大恩比起来,可差得远了。”老牛:“地方习俗,好年景谁家添了胖小子,大家送礼道喜。没小子的人家常常要认领,叫过继儿子,取个吉利,带兄领弟。别说,真灵,用不了几年,抱上孩子,那场面热闹。”

    竖头须:“送礼道喜,好!”壶叔:“好在哪里?”

    竖头须:“君主见了又一辈子人,君恩浩荡,必然有赏;太子没有儿女,我们去报喜,能不给喜钱?这家那家,这府那府,加起来可是大笔的进项。”

    壶叔:“报喜图钱?”竖头须:“公子府中没有积蓄,怎么和外面交往?你以为过日子就是屋里打井、房上冒烟,独往独来。”

    壶叔噘起了嘴,没话应对。老牛:“都是我们拖累了公子。”

    重耳:“哪里话,渡过难关就有好日子。”

    老牛:“公子,我们是粗人,话说得不一定对,生儿养女,喜事,大家都应该沾沾喜气。”

    重耳笑了:“沾沾喜气是对的,先给太子送个信,夫人与太子妃有约。夷吾那里也是要去的,他到屈城委屈,会闹出病的。”

    竖头须立即站到重耳面前,抢着说:“公子,曲沃、屈城,我去,我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