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名利双收


本站公告

    安州是个好地方,山青水秀好风光。

    土地肥沃生态好,猪羊满圈谷满仓。

    大象元年春来早,可叹蝗灾来到了。

    安州官场闻风起,全体官员走在前。

    组织农户齐动员,踊跃抗灾把田保。

    更有安州一大怪,灭蝗竟把尿来熬!

    。。。。。。。。。

    当这首反映安州人民在窦一官同志的领导下踊跃的参与和蝗虫相斗争,从而取得巨大胜利的史无前例的灭蝗运动的数来宝,碾转的传到了长安城时,安州人民也终于知道了大周宣帝驾崩的消息,接踵而至的是一道宣李?父子及窦一官进京受封的圣旨。

    安州,李府前院上书房,刚接完圣旨的李?父子及窦一官三人伴着二位上使。

    “圣旨有宣,按说老臣当惟命是从,奈何……咳咳咳”拖着病体为蝗灾忙碌了这许多天的李?话还没有说完就剧烈的咳了起来。

    “父亲!?”小李渊急忙的掏出了自己随身的帕子递给了父亲。

    约莫半饷――――

    接过了帕子的小李渊转过头去,倏然见到帕子上那加杂着血丝的浓痰,悄悄地抹掉了眼角的泪花,定了下心神这才转过头来。

    “咳咳咳,我恐怕是难以忍受路途的劳累了,这样吧,窦贤侄,您就带我前去领封请赏吧。”看起来稍稍恢复了点的李?缓缓的说道。

    “嗯,好吧,那我就代叔父前去。”早已胸有成竹的窦一官出言说道。

    商议定了一切的窦一官同志等送走了上使,便疾步的赶回自家府苑把自己牢牢的关在了书房,也不知自己再搞些什么鬼。

    第二日清晨起来,却又唤来老福爷,取出一封锦囊交给他并叮嘱道“切记,李府若有变故,即刻交与小李渊拆阅,不得有误!”说罢轻拍了一下老福爷的肩头转而又说道“吩咐下去今日起众人把那些散养的鸡全部归笼,我明日要带上长安。不得有误。”

    “嗯知道了,少爷。”老福爷点点头重重的答道。

    闲来一日无话,且说到了第三日,这便是众人商议好要上长安谢旨领封的日子。按照窦一官同志的吩咐,二狗子带着几个随从,悄无声息地将所有的鸡全部归笼先发至城门外等候,窦一官同志自己则来到李府伴上二位上使辞别了李?父子,向长安方向进发。

    刚要出门,走到路口,拐个弯,却见前面来了无数的百姓,扶老携幼,手中提着大大小小的篮子,见上京的马队过来。忽然一起跪下道:“大人,草民们拜见救苦救难的窦大人。”

    窦一官慌忙滚鞍下马,上前伸手道:“快快请起,一官受不起啊。再说我现在也不是什么大人。”跪在最前面的一位老者抬起头道:“窦大人,您一心为民,是位好人啊,请受我们三拜。”,带领众人叩头到地。

    窦一官同志急道:“不可,万万不可,我窦一官以前祸害安州不少,这次做的这些事都是份内应该的,实在受不起你们的大礼啊。”

    老者含泪道:“草民在这活了一辈子,也经历过几次灾年,可每次那些官人大老爷们,哪个不是光说话,不办事,象窦大人这等一心为百姓,不求利禄,不贪富贵之人,又有几个。”

    窦一官摇头道:“老伯过奖了。这次灭蝗,全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功劳,我不过是做了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最重要的还是先皇体恤民间疾苦,每日在朝堂之上,忧心忧力。寝食难安。又命国库拨下钱粮,让咱们有种可播,有饭可吃,真是皇恩浩荡。你们要拜,便拜先皇吧。”说完窦一官跪下向北拜倒,百姓也随之跪下道:“先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拜完站起身。

    老者手中拿着一把伞,上前道:“大人,这是村妇们赶制的万民伞,请大人收下。”窦一官忙接过来,放到随身的一个丫鬟手中,对着他们拱手道:“乡亲们请回吧,窦某还赶着去长安复命。”百姓闻言拿出篮子里的鸡蛋,菜蔬,一起拥上来,窦一官见势不妙,慌忙纵身上马道:“窦某此次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东西是绝不能收的,你们都十分贫苦,还是留给自己吃吧。”说完催马急奔。

    直走了几里地,回头看那些百姓还伫立在山头向着这队人马远望。窦一官心中大为感动,眼中不由流下泪来。回头看着使臣的的马车赶上来,对天而笑:“何谓民心,这就是民心,为了这些老百姓,我窦一官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说完叹了口气,不再言语,只管跃马急行。

    赶上了二狗子等人,一行人有说有笑,一路行来,艳阳高照,天高云希,还算得上宽阔的官道两旁古木苍翠,小草遍地,野花点缀,真一副人风得意马蹄爽的喜庆场面。

    且说这一走就是十数来天,好在半路上在一些富裕的集镇,窦一官让二狗子等人处理了那些鸡呀什么的,不然的话这段路程是半月也走不完,

    急三火四的代李家父子拜了杨坚,回到驿馆休息了大半夜。第二日就是早朝,窦一官实是累得很,有气无力地站在大殿门外,眼皮都不想抬,“宣安州窦一官觐见”

    窦一官闻言一惊,忙收拾了下道:“微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刚在杨坚的妥协下当上皇帝的宇文衍笑道:“朕闻听安州的蝗灾已经灭了,此次窦爱卿立了大功,想要什么封赏。”

    刚起身的窦一官同志手忙脚乱的拱手道:“此次能灭蝗灾,全托皇上洪福,上天庇佑。臣在安州,听百姓口中都是称扬皇上的仁德,实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啊。”

    小皇帝闻言大喜道:“果真如此么,看来朕一定要做这个明君才是。”窦一官担心的看了看有些得意的小皇帝心道:唉史书果不欺我,看来我这便宜表弟真还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唉,罢罢罢我还是一心相助李渊才是。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