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杀猪赚钱的解释


本站公告

    猪为六畜之一,驯养猪为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晋代张华《博物志》便称:“商丘子有养猪法,卜式有养猪羊法。”卜式、商丘子为汉代或以前人物,表明我国古代早有一套养猪与养羊技术。唐代民间养猪普遍而且兴盛。

    农产养猪,一是为了积储肥料,利於农业施肥,冀望丰收;二是为了肉食,供饮食所需;三是提供市场需求,增加收入。

    作为肉食,猪在唐代仅次於羊,《唐六典》卷四记载了唐朝政府供给各级官员的食料,其中对亲王已下所赐食料中有“每月给羊二十口,猪肉六十斤,鱼三十头”的规定,从这里可知羊在当时的肉畜中占据了绝对支配地位,猪的地位不及羊重要,但仍属民间大?化的肉食。《唐语林》卷三记:

    卢晋公……不信术数,不好服食,每与人曰:“?猪鱼蒜,逢着则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其宏达皆此类。①

    卢晋公裴度对?猪鱼蒜等食品都不挑剔,对生老病死,都不在意,故被时人誉之为“宏达”。在这里,猪与?、鱼并提,也表明猪肉在唐时并非上等肉食,但也仍为时人所爱。陆龟蒙《记事》诗中云:

    去年十二月,身往雪溪上,病?贺丰登,?豚聊馈饷。②

    ?溪,在浙江省。陆龟蒙是太湖地区的一个中小地主,他的诗表明这一地区?、猪肉为日常食品。唐代食猪肉的地域很广,《旧唐书?北狄传》记载东北的??族善养猪,“食肉而衣其皮”③。说明在东北边境的少数民族也常吃猪肉。《朝野命载》补辑载:

    隋末深州诸葛昂性豪侠,渤海高瓒闻而造之,为设?肫而已。瓒小其用,明日大设,屈昂数十人,烹猪羊等长八尺,薄饼阔丈余。④

    这两位豪侠比吃,在饮食上的豪气,奢侈至极,所“烹猪羊等长八尺”,推测这些猪羊很可能是其饲养的,也可能是市场上购买的鲜肉,但确反映猪肉是唐人常用的肉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唐语林》卷三《雅量》,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太平广记》卷一七七题作“裴度”。

    ②《全唐诗》卷六一九。

    ③《旧唐书》卷一九九下《北狄传》。

    ④《朝野佥载》补辑。

    因为猪为时人主要的肉食之一,所以当时民间养猪十分普遍。德宗朝,虢州刺史卢杞奏言“虢有官豕三千为民患”,经过一番议论後,德宗下“诏以豕赐贫民”①。三千头猪都赐给贫下百姓喂养,这说明虢州一带民间本有养猪习惯,并曾有官牧猪。《新唐书?五行志》载:

    咸通七年,徐州萧县民家豕出国舞,又牡豕多将邻里群豕而行,复自相筮啮。②

    ?,在此作猪圈解,萧县民家的猪跑出圈外作舞,可能是受到惊骇所致,“邻里群豕”表明此民家邻里均养有猪,这是民间农家普遍养猪的一个缩影。《新唐书?五行志》还记有多起民家猪的变异事例,如:

    贞元四年二月,京师民家有豕生子,两首四足。

    元和八年四月,长安西市有豕生子,三耳八足。

    干符六年,越州山阴民家有豕人室内,坏器用。

    广明元年,绦州稷山县民家豕生如人状。③

    猪的怪胎,乃由基因变异而生,几率极低。这些变异现象的频繁出现,也反映出民间养猪的普遍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唐书》卷二二三下《卢杞传》。

    ②《新唐书》卷三六《五行志》。

    ③《新唐书》卷三六《五行三?豕祸》。

    除个体农民养猪外,也出现一些养猪大户或养猪专业户。《法苑珠林》载:

    唐贞观、永徽间,整??县界有果毅,每客来,恒买豚设馔,卫士家生十豚,总买尽。①

    豚、豕同义,都是指的猪。某军府好客的果毅,来客就以猪肉相待,以致将该府卫士家的十头猪买完了。某卫士家养猪十头,或可视为养猪专业户。

    《集异记》载:“李汾秀才者,越州(浙江东部)上虞人也。性好幽寂,常居四明山。山下有张老庄,其家富,多养猪。”②此张老者,既然“多养猪”,应该也是养猪大产或养猪专业户。

    猪的社会价值在於供作肉食,农村民产养猪,除自供外,也还为了出卖。《广异记》曾记载:

    (唐玄宗)开元中,崔日用为汝州刺史。宅旧凶,世无居者。日用既至,修理洒扫,处之不疑。……(日用夜遇穿乌衣数十人自门人),或有跛者眇者,日用问,君辈悉为何鬼,来此恐人,其跛者自陈云,某等罪业,悉为猪身,为所放散在诸寺,号长生猪。……翌日,寮佐来见日用,莫不惊其无恙也。衙毕,使奴取诸寺长生猪,既至,或跛或眇,不殊前见也,叹异久之。令司法为作名,乃杀而卖其肉。……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太平广记》卷一三二,“果毅”条,出《法苑珠林》。

    ②《太平广记》卷四三九“李汾”条,出《集异记》。

    ③《太平广记》卷四三九“崔日用”条,出《广异记》

    这里虽具有浓厚的鬼神色彩,但它却反映出诸寺均有长生猪。汝州刺史崔日用是位不信神、不怕鬼的官员,当他得知各寺的长生猪都是或跛或眇者时,便让全杀掉而卖其肉。寺院饲养的这些残疾猪,恐怕大多是由信徒们施舍而来,寺院不杀生,只有长期养在各寺内,称之为长生猪。

    与此同时,也出现许多宰猪专业户。《北梦琐言》载:

    唐路侍中岩,……镇成都日,……尝过鬻豚之肆,见侩豕者谓屠者曰:“此豚端正,路侍中不如。”用之比方,良可笑也。①

    这是说在成都,有专门的猪肆,肆中有侩豕者,即猪商,也有屠者,即屠宰户。这些随养猪业发展而出现的专业人员,在其他城市也有。《法苑珠林》载:

    唐显庆三年,徐玉为晋州剌史,有屠儿在市东巷,杀一猪命断。汤?毛并落,死经半日,曾杀余猪……(猪忽起走出门)……看者问其所由,屠儿答云:“我一生已来杀猪,未尝闻见此事。”②

    这也是一生以杀猪为业的宰猪专业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北梦琐言》卷三“路侍中巾?”条。

    ②《太平广记》卷四三九“晋州屠儿”条,原出《法苑珠林》。

    数十年来,在山西长治;陕西西安、礼泉、乾县、西安;河南洛阳、偃师、郑州、上蔡;湖南长沙;湖北武昌、安陆;天津军粮城;福建福州;广东韶关;甘肃秦安;四川成都等31个地区的唐代墓葬中,有陶猪、铁猪、玉猪、瓷猪、三彩猪、陶猪俑、绿釉陶猪、黑釉陶猪、黄釉陶猪等明器的出土,其中河南偃师李元辙墓有陶猪16件,甘肃秦安唐墓出土有五彩陶猪22件①。这正是民间养猪作为农村副业在唐五代全国南北都很普及的反映。

    唐五代的养猪方法,既有圈养的,也有牧养的。如有王驾《社日》诗云“豚栅?栖半掩扉”,说的是养猪有栅栏,即圈养。王绩在《田家三首》中说:“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说的是在闲田里也可牧猪。《太平寰宇记》卷七九“蜻蛉水”条载:《郡国志》云“上有石猪峰,峰有石猪,云夷人昔日牧猪於此”,“今人於此,不改放牧”②。说的也是牧猪,即把猪赶出去吃野地闲田里的青草。更多的还是“采用牧养与圈养相结合的办法”③,唐人农书《四时纂要》载:

    牧豕:豕入此月(指八月)即放,不要喂,直至十月。所谓糟糠,留备穷冬饲之。街陆便水生之草,收浮萍、水藻饲之则易肥。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文物》月刊1975年4期,《中国古代农业考古研究中心索引》载《农业考古》1986年1期432页。

    ②《太平寰宇记》卷七九,“姚州姚城县”条。

    ③杨际平《中国经济通史》第四卷第九章第483页。

    ④唐韩鄂《四时纂要》卷四“八月”条。

    这是说,在八、九、十月,天暖物盛,可将猪放外觅食,放而不饲,特别是水上浮萍,水藻之类,猪爱吃,且易肥,是好饲料,至於糟糠,可备作冬饲,冬月到来,就在圈饲喂了。杜甫《刈稻了咏怀》也说:“旭日散?豚。”是说太阳升起後,就将猪、?散放出去。这里既然强调“旭日散?豚”,也衬托出日暮之後应驱猪人舍。

    唐五代私营畜牧业(下)――家畜家禽的饲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