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凶物


本站公告

    至从人类懂得了用火和建造房屋,生活才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人类社会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可女娲总觉的人类的生活还缺少些什么,究竟缺什么呢?她又一时说不清。

    一次,女娲带领华和夏又到各个部落去巡视。所到之处看见人类生活的安定愉快,三人心里都非常高兴。于是,三人乘兴走了许多地方,足迹遍及后来大禹所划分的九州。

    这天三人走过一片树林。只听见林中的鸟儿快活地鸣叫着。因见人类生活安定,夏心中十分高兴,就学起了鸟鸣声。学的惟妙惟肖,十分动听。华也跟着学了起来。但声音呆板生硬,一点也不好听。夏便“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华见夏笑自己,生气地说:“有什么好笑的。我不会学鸟叫,可我会吹树叶。”说着,摘下一片树叶含在嘴里吹了起来,嘴里立刻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夏一听,连忙拍手叹道:“呀,真好听,你什么时候学会的?”

    华说:“当初我去取火种的时候,曾经走错过路。结果走到了终北之地。那里有一块四四方方的平原,周围有高高的山岭围着。平原上一年四季不见风霜雨雪,也没有飞禽走兽一类的东西。平原的正中有一座山名叫壶领。形状象个大瓦瓶,山顶上有个口,象个圆环,名叫滋穴。穴中终年不断有水往外,名叫神泉。泉水香气四溢,喝到嘴里令人浑身舒畅。那里气候温和,住在那里的人从没有疾病发生,寿命都很长。和我们第一代人类的寿命几乎一样长。

    “那里居住的人的性格象那里的天气一样温和,彼此相处的十分亲密。他们既不采摘果实,也不捕猎。饿了喝点神泉水就行了。而且不能多喝,喝多了就会沉睡不醒。要十多个日夜才会醒过来。

    “住在那里的人整天无忧无虑,十分快活。他们每天就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这边刚唱完,那边就又接上了。从早到晚人们总是欢声笑语不断。这吹树叶就是他们的一种娱乐方式。他们生活的真幸福,如果不是有你和祖婆,还有那么多受苦的人们,我一定留在那里不回来了。”

    夏听完了,又问:“你说他们还唱歌跳舞。那是在做什么呀?”华便学着终北人的样子,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嘴里哼着曲调。夏一看,高兴的又拍手又叫,说:“这就是唱歌跳舞呀,真好玩!”

    女娲在一旁瞧着,忽然就说:“我总觉得这里的人生活里缺少些什么,可能缺少的就是唱歌跳舞吧?有了这些生活才有情趣,不然生活真是太沉闷了。”于是女娲说:“华,我们应该把终北人的唱歌跳舞教给这里的人们,让大家的生活更有趣一些。”华和夏都非常赞成,犹其是夏更是情不自禁地边走边跳,说:“这太有意思了。以前的日子也过的太枯燥了。”

    于是再走到人类居住的部落,华和夏便开始教人们唱歌跳舞和吹树叶。然而树叶能吹的曲调十分有限。华想起他和夏小时候钻到那个葫芦里去玩时,风吹过葫芦口会发出声音。他便摘来葫芦在上边打个洞,把葫芦掏空了来吹。葫芦果然被吹响了,只是声音还是很单调。于是夏又在葫芦上打了一排孔,而在葫芦嘴里放进了一片树叶或苇叶,吹出的声音果然有了变化。再后来,女娲又将长短不一的芦苇管插在葫芦孔里,吹出来的声音就更加悠扬悦耳了。后来南方的部族将这种乐器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并给它取名叫芦笙。北方的部族则根据这种乐器进一步制作出了用竹子做的笛子和箫。

    总之,从那时起人类就开始用歌舞和音乐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在这方面人们做过许多的尝试。曾有的部族在动物的骨头上打上孔,用来演奏音乐。数千年后今天,考古学家曾挖出这样的骨制乐器,具然还能演奏动听的音乐。

    再说女娲和华夏发明了乐器之后,便四处向人类传授制作和使用乐器的方法。这天他们三人来到一个部落,教这里的人制作乐器。可这个部落居住地附近没有适合制作乐器的材料,华便带了部落的几个人去远方寻找。女娲和夏则留在部落里等着。

    华走了好多天也不见回来。女娲和夏担心起来,让部落里再派人去寻找。又过了好多天,出去寻找的人回来了。后边还跟着当初随华一起出去的人,可就是看不见华。

    女娲和夏急忙问:“华呢?华怎么没有回来?”回来的人开始都低着头不说话,女娲和夏催问了半天,领头的一个才哽咽着道:“祖婆,华被人杀死了!”说完,便放声大哭起来。夏一听,当即就晕倒了。女娲也愣在那里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过了许久,夏才在人们的抢救下苏醒过来。夏一醒过来,就放声大哭。边哭边喊:“华,华,华在哪里?”见众人不回答,夏就象疯了一样向部落住地的外边跑去。女娲这才如梦方醒地追了出来。部落的人们紧紧跟在两人后边。

    夏跑到部落居住地的外边。只见华躺在一个用树枝编成的担架上,周围守着几个部落的人。夏一头扑过去,拚命地摇晃着华的躯体。口里喃喃地念着“华,华,华。”可华早已停止了呼吸,连身体都冰凉了。女娲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幕,直到现在她都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夏一声高过一声的凄惨哭声,才使得女娲慢慢接受了眼前的事实。

    良久,女娲问部落的人:“华是怎么死的?”领头的答道:“是被飞来的树枝扎死的。”女娲疑惑地问:“飞来的树枝?好端端的树枝怎么会飞起来?”领头的人答道:“是被人弹的飞起来的。”女娲又问:“是什么人把树枝弹的飞起来的?”领头人抬手一指,说:“就是那个人。”女娲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这才发现在看守着华的遗体的人身后,跪着一个双手被反绑着的人。

    女娲几步走到那人面前,质问道:“你为什么要杀死华?你难道说不知道他是你们的先祖?也是你们的恩人吗?你们今天的生活是他辛苦创造的呀!”那人早就吓的抖成一团,只是一个劲的磕头,口里结结巴巴的说:“祖婆,我不是故意的,我真不是故意的呀!”女娲问:“那你是怎么杀死华的?”那人说:“那天我在树林中狩猎,看到前边有一只鹿,我就弹出一根树枝去射鹿。可没有想到这时华祖正好从对面过来。树枝一下扎到华祖胸口上,华祖便死了。祖婆,我真不是故意的,真不是故意的呀!”

    女娲奇怪地问:“弹出树枝?你是怎么弹出树枝的?”这时旁边的人从地上拿起一个物件,对女娲说:“祖婆,他就是用这个弹树枝的。”女娲回过头一瞧,那物件原来是一根粗大的树枝。一根滕条的两头分别捆在树枝的两头,把树枝弯成了一个弯月的形状。滕条被弯曲的树枝绷的直直的,有很强的弹力。女娲又问:“你是怎么用这弹树枝的?”旁边的人又递过来几根直而长的细树枝。树枝一头秃秃的,另一头被被磨成了尖尖的。旁边的人说:“他把这树枝秃的一头抵在滕条上,一手抓住树枝,一手用力拉滕条,然后再一放手就把树枝弹出去了。”

    女娲听着还是不太明白,就说:“放开他,让他做给我瞧瞧。”部落的人便放开了那人。那人站起来问女娲:“祖婆,你让我弹什么?”女娲还不明白这东西怎么用,就说:“你随便吧。”那人抬头看了看,天上正好有几只飞鸟经过。就拿过那被弯成弯月似的物件,另一手拿起一根细树枝,将细树枝秃的一头抵在滕条上,尖的一头搭在握着弯月的那只手的食指上。然后那人用力一拉滕条,将弯月拉成了一个圆月。随后一松手,抵在滕条上的细树枝被飞快的弹了出去,直朝空中的飞鸟飞去。只听空中的一只飞鸟“嗷”地一声,紧接着羽毛乱飞,一只飞鸟一头栽了下来。围观的人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女娲看了心里也是暗暗吃惊,惊叹这物件功效的神奇。于是女娲就问那人:“你是怎么想起做这个东西的?”那人说:“小的父母去世之后,按照我们人类的习惯,遗体便丢在了荒野。可小的一想到父母的遗体会被飞禽走兽吞食,就很不忍心。于是就在荒野上守护着父母的遗体。有飞禽走兽过来,我就捡起地上的土块打它们,将它们赶跑。时间长了,胳膊都累的抬不起来了。我就又改用树枝挑起地上的土块打飞禽走兽。小的发现树枝弯曲之后能产生很大的弹力。每次都把树枝弯曲后再向外弹土。再后来小的干脆将树枝弯曲过来,用滕条绑住,利用滕条拉弯树枝回弹的力量,往出弹石块。后来又改成了树枝。小的发现用这东西打飞禽走兽十分有效,所以狩猎时就用这东西。小的用这东西只打飞禽走兽,从未打过人。今天不幸杀死华祖,实在是个意外,决不是小的故意的。”

    这便是人类使用弓箭的由来。在蛮荒时代弓箭在人类的狩猎活动中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女娲认识弓箭是在华被杀死的事件中,所以从一看见弓箭就没有好感。她听了那人的讲述,也知那人不是有意要杀死华的,不能乱加惩罚。就说:“既是这样,华的死就算是天意吧。只是这弹射禽兽的东西,以后不要再用了。你们想如果大家外出狩猎都拿着这个东西乱射,难勉又发生华这样的意外。所以这是一个凶物,以后谁也不准再用。”女娲是人类之祖,她的话自然无人反对。在场的人都齐声答应,并答应互相传达女娲的训诫。

    女娲低头又看了看华的遗体。想到要把华的遗体丢在荒野,心中十分不忍。她想起当年她曾筑穴埋藏盘古的魂魄。于是又说:“人死之后将遗体抛到荒野的习俗以后也要改改了。以后再有人死了,就在地上挖个坑埋了吧。再不要让遗体在荒野里让野兽分食了。”人们又齐声答应。

    于是女娲带领众人挖了个坑,把华的遗体掩埋了。女娲担心自己下次来看华时找不到埋葬的地方。让人筑起了一个高高的,圆圆的土丘。从此以后人类便将自己去世的亲人入土埋葬,并筑一个圆圆的小土包作为标志,人们管这叫作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