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卫三号2


本站公告

    台当局要发射新卫星 提高军事侦察能力监视大陆    1月19日,台“国防部”发言人利用卫星图片混淆视听,捏造“大陆模拟攻击台湾”的说法。

    据台湾《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媒体2月5日报道,台“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委”谢清志在美国洛杉矶表示,由台湾和美国合造的“福卫三号”卫星系统(原称“中华卫星三号”,台当局后来将其改为具有殖民涵义的“福尔摩沙三号”,简称“福卫三号”)已经完成燃料加注和星体加压封箱,预定3月16日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对这一消息,有着军方背景的台湾“国家实验?究院太空中心”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仅发表了一通充满“微卫星系统”、“太空天气”等专业术语的感言,但一向喜欢刨根问底的台湾媒体却揭开了这一卫星计划背后隐藏的真实涵义。

    台湾民视新闻台直言不讳地指出:“福卫三号的发射成功,将继续提高台湾对大陆的军事侦察和监控能力,也将使两岸太空技术的天平(这一次)稍稍向台湾有所倾斜”。

    “福卫三号”有何神通

    对于“福卫三号”,尽管台湾媒体的报道受到了一些局限,但专业媒体,如航空专业媒体《轨道》等对此却十分关注,对该卫星功能也有详细介绍。据报道,“福卫三号”全称为“气象、电离层及气候的卫星星系观测系统”,该卫星系统由6个每颗重62公斤的微型卫星组成,它们分布于距地球表面700到800公里高度不同的轨道中,组成覆盖全球的低轨道微卫星系统,约每90分钟即可更新数据1次。该卫星系统还具有智能选择能力,一天可保证数小时用于拍摄大陆目标。

    更令人关注的是,据台“国家研究实验院太空中心”称,“福卫三号”是全球第一个连接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数据测定的气象卫星系统。正如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曲,无线电波通过不均匀分布的电离层及大气层也会产生折射现象,因此一般卫星对侦测地点的定位会产生偏差。而“福卫三号”通过测量GPS无线电波讯号经过电离层及大气层的偏折角度,可以得到大气的准确折射率,进而无障碍地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数据连接。这样一来,它一方面可以为台湾的导弹预警和防御体系进行军事导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台军突破中程导弹缺少精度定位数据的瓶颈。☆台为何竭力发展独立卫星侦察系统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和军方一直竭力获得大陆各军政要地的“空中侦察图像”。20世纪70年代以前,台湾都是依靠美国U-2间谍飞机来达到这一目的,但1974年U-2撤出台湾后,台军就只能获得北自浙江温州,南到广东澄海这段区域的相关图像,这使台当局“相当着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将目光锁定在先进的卫星情报上。一开始,台湾只能不定期从美国获得一些间谍卫星图像,但精于计算的美国人提供给台军的卫星图像信息大都作过处理,是对美军来说基本上属于“无用情报”的图像。即便如此,台军还只能通过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接收这些“二手信息”,这样的卫星情报对台军来说,意义自然也不大,尤其在台军“急需”的实时卫星信息方面,更是如此。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军方开始租用了商用卫星,定期购买其拍摄的大陆图像。其中,台军曾先后购买过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商业摄像卫星拍摄的图像。起初,台购买的卫星图像分辨率并不高。陈水扁上台后,台“国安局”曾赠送他一幅台南县官田乡西庄村老家的彩色卫星影像,但陈水扁只能辨认出家乡的火车站,要看清自家的老屋却很困难,这让他非常不满,指示军方想尽办法购买更高精度的图像。今年1月19日,台“国防部”特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幅中国大陆卫星照片中的5张,以说明“中共兵力部署情况”。从图像能看到大陆船只吃水线变化等细节,一些军事媒体分析说,台军得到的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已经比较高了。

    虽然购买的卫星图像分辨率勉强能达到要求,但最关键的时效性问题却仍然令台军方非常头疼。为了更快拿到卫星图像,台军方千方百计与的卫星公司达成协议,获得了这些公司的“大客户地位”,使其订购的卫星影像获取速度与接收实时影像只相差数小时。

    后来,台当局又利用某国际卫星影像公司急于收回成本的空子,以每年1000万美元的高昂代价,取得了该枚卫星的一个套餐服务:“卫星运作伙伴”地位。其内容就是一旦该卫星进入台海地区,客户就可接管卫星,全权掌控侦察目标,这使台军获得一直梦寐以求的即时卫星情报影像,被台军视为其“获取卫星情报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不过,由于台军目前使用的商业影像卫星均无法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实时情报,比如这些商用卫星平均要1.8天,最长要4天才可以通过台海区域一次,因此很难掌握解放军的动向。正是由于这样的窘境,也才促使台湾当局大力研发其自主的卫星监视系统。

    2004年,台“国家实验研究院太空中心”成功发射了具有侦察卫星功能的“福卫二号”卫星,使台军具备了相对独立的卫星侦察能力。今年3月“福卫三号”发射后,无疑台军将形成更加系统化的针对大陆的卫星监视体系。☆台湾当局拒绝大陆气象资料

    为了掩盖“福卫三号”的真实目的,台湾当局对外宣称这是一颗纯粹的气象卫星。去年11月,吕秀莲一边攻击大陆,一边宣称台湾从“福卫一号”到“福卫三号”卫星,所从事的都是与大气、陆地、海洋有关的科学研究,均为“与人类及自然环境福祉”有关的工作,也正“彰显台湾热爱和平的特性,与中国大陆有天壤之别”。台“国家实验研究院太空中心”主任也极力标榜台湾的太空发展重在“民生与科学研究用途”。

    实际上,这些都是台当局企图掩耳盗铃的借口。以“福卫二号”卫星来说,虽然名为民用遥测卫星,但地面上超过2米的物体都可以被其拍摄下来,分辨率比法国“斯波特”民用卫星高5倍,而“斯波特”拍摄的图像曾被美军用于科索沃战争。连岛内媒体也认为,“福卫二号”完全可用于“军事用途”。

    另外,长期以来,祖国大陆本着两岸血脉相通的理念,用较为发达的气象和地球卫星技术,一直向台湾提供其急需的台风、地震等气象和地质观测资料和气象预报。这些资料和预报对于幅员狭小且主要为单一海洋性气候的台湾而言已绰绰有余。1999年,台湾“9·21地震”后,大陆无偿向台湾提供了大陆卫星拍摄的台湾地形改变的图像,为其震后救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03年“茉莉”台风袭台后,国台办更核准国家气象局与台方展开气象信息交换,当时的国民党“立委”穆敏珠曾表示,两岸气象信息实时共享,有效提升岛内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并降低人民所受到的灾害。但是,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却在陈水扁等人的授意下,以全面的气象资料交换会“威胁台湾安全”为由拒绝了大陆这一善意。后来,台湾文化大学大气系想自费接收大陆气象卫星的信息,作为学术研究使用,也被台湾“国安部门”以“危及国家安全”为由叫停。

    据台湾媒体报道,“福卫三号”是台湾所谓的“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的关键一步。据报道,该计划二期工程还包括2008年发射两颗卫星,2011年开始陆续发射5颗微型卫星,最终建立起卫星侦察预警网。同时,台还将从2011年开始发射10~15枚探空火箭。这使长期以来台当局秘而不宣的太空计划逐渐浮出了水面。★

    (《环球时报》2006年02月07日 第一版)

    <br>点击察看图片链接:<a href= target=_blank>1月19日,台“国防部”发言人利用卫星图片混淆视听,捏造“大陆模拟攻击台湾”的说法。</a><br>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