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站公告

    4月1日,愚人节这天,他们离开直白村,向南迦巴瓦登山大本营进发。出发时天气晴朗,大家心情都很好。尤其是登山学校的学生们,这是他们第一次去大本营。为这次冰山拉练夏旺准备了半年时间,各种进山手续都已办齐。

    他们带上足够多的食物、露营装备和技术装备,包括氧气瓶、无线电以及冰镐冰爪等,非常齐全,像是一次极地登山式的远征。每个学生的装备全都是陈雨欣父亲赞助的,虽然不是名牌货,但也价格不菲。

    离开雅鲁藏布江,很快就进入了密林。道路崎岖而艰险。这一带长满了冷杉、铁杉及其他多种阔叶树。树干上、树枝上和地面上苔藓成堆生长,有的将整个树干、树枝覆盖。阳光几乎透不进来。潮湿而苦闷。胳肢窝、手肘和膝盖浸润着汗水,但裸露在外的皮肤则感到寒意。

    南迦巴瓦峰的西坡是陡峭的断崖绝壁,直达谷底。而其西北则伸延出一条长长的山脊,由一系列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连接,山峰顶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直延伸到墨脱县雅鲁藏布江出境处的巴昔卡,从海拔7782米的峰顶到芭蕉叶摇曳的热带风光。这样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气候带就在直线距离不足二百公里的南迦巴瓦南坡下顺序排开,造就和组成了一道完整无缺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

    这里的山体以片麻岩为主,主要有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三条山脊组成。东北山脊婉蜒约30公里,直抵雅鲁藏布江岸,脊线上有6个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头凹凸起伏。南山脊两公里处有一卫峰――乃彭峰,海拔7043米,西北山肯线突出着海拔6936、7l46米两座雪峰。

    陈雨欣的负重行军速度比预料的好。没有和大部队拉开距离。田蒙等她,和她一块儿前进。她累得没有力气说话。田蒙的感觉还好,这一个月的训练效果体现了出来。

    大本营海拔3552米。大部队下午6点抵达。田蒙和陈雨欣抵达时,天刚刚擦黑。夏旺和他的学生正在搭建营地。田蒙帮把手。陈雨欣则累的一屁股坐到地上。

    大本营还驻扎着两支登山队,热闹非凡。其中一支是国家南峰测绘队,除了登山队员,还有测绘人员和随队电视记者,队伍的人员还没到齐。据说这是自1992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南迦巴瓦峰以来最大的一次登山活动。他们的目的是对南迦巴瓦峰峰顶进行观测,包括在周边地区展开了大规模水准、重力和GPS控制测量工作,为南峰高程的确定提供准确的起算依据。所以他们带着不少先进的设备,比如觇,以及用于测量峰顶冰雪深度的冰雪深雷达探测仪,GPS观测设备、气象仪等。他们不强求登顶。但在与他们的接触之中,不少专业登山者都对登顶南峰跃跃欲试。

    在这里,夏旺碰见不少熟人。

    4月份是南迦巴瓦峰的登山季节。

    另一支登山队则是一支业余登山队。带着比他们人数还要的多高山协作和挑夫。他们的目标是攀登至乃彭峰的南坡――对他们来说,南迦巴瓦峰的攀登难度实在太大。他们进山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线。经大渡卡乡至格嘎村的主线。只有从这条路线,大型设备才能搬运上来。

    这附近有一个门巴族人的村庄,只有4户人家,地图上叫当噶村。

    测绘队的几个队医,给夏旺、陈雨欣、田蒙和学生们做体检。这是之前他们就达成的协议。别看夏旺这家伙沉默寡语,活动能力还蛮强。

    晚饭在测绘队的帐篷餐厅吃。餐厅里人头攒动。

    餐厅里几乎都是大老爷们,漂亮的陈雨欣一出现,把他们的目光全吸引过来。几个胆子大的家伙嘀咕之后,一个接一个的来到她面前,自我介绍一番,然后想跟她索要电话号码,陈雨欣笑着回答他们:这得看我男朋友答应不答应。手指向田蒙一指。

    田蒙吓了一跳。陈雨欣拉着他换到角落的位置。冲田蒙一笑,说:“瞧你,吓的脸都白了。”

    田蒙讪讪的说:“哪儿有。怎么拿我当挡箭牌?”

    “谁叫你坐我对面的。”陈雨欣笑盈盈的说。她脸颊潮红,下颚有类似高原红的斑点。

    “第一次来大本营?“田蒙问。

    陈雨欣点点头。

    “早点睡,明天又是一整天的路程,”田蒙的心有些无端的跳。

    陈雨欣点点头。可能走了一天路的关系,她胃口不好,吃了几口就不想吃。只能强迫自己进食。

    ※※※

    呆在海拔3500米的地方对田蒙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高原反应。但夜里他却呕吐了两次。室外温度摄氏零下,从温暖的睡袋里爬出来真是一种折磨。穿了一层又一层,跑到圈外去呕吐。

    星空璀璨,月光如银。这预示着明天是一个好天气。

    直到下半夜才睡着。醒来时头有些疼。天薄薄亮。田蒙在额头和太阳穴擦了点清凉油。清晨料峭,光线出奇的好。走出帐篷,迎面便看到了高耸的雪峰。

    南迦巴瓦峰难得的显露出了全貌,连同侧翼的山峰在内的庞大的山脉整体展示在了他的面前。任何语言描写都难以形容南迦巴瓦峰的壮丽。

    大本营里人头攒动。大家都知道这是难得一见的美景,争先恐后的拿起了相机拍照。田蒙也赶紧跑回帐篷取相机。闪光灯交相闪烁。不少还在睡觉的家伙被吵醒,一听说,穿着拖鞋就跑出了帐篷。一片啧啧惊叹声。

    夏旺拍拍田蒙肩膀,说:“准备出发了。”

    陈雨欣一脸疲惫走出帐篷。田蒙冷不丁拍了她一张单人照。陈雨欣一脸怒容。

    “昨晚没睡好?”田蒙问她。

    “凌晨才睡着,”她说,“还被你们这些人吵醒。”

    “没呕吐吧?”

    “没,你吐了?”

    田蒙点点头:“我比你还惨。”

    早上八点,他们离开大本营,向海拔4850米的2号营地进发。这条路线是1992年中日登山队登顶南迦巴瓦峰的传统路线。登山学校有两个学生的体检没有通过,留在了大本营当高山联络员。夏旺留下一部对讲机和V/UHF(超短波)电台,以便随时和大本营保持联络。同时保持和测绘队以相同频率通信。

    测绘队的气象预报员预报这一个星期都是好天气。对讲机里传来了贝多芬的浪漫曲。这是大本营的一个登山者为他们送行。

    4000米是寒带灌丛草甸带。这里是花的海洋,山坡披上了黄、绿、红、粉等各种色彩。在繁茂的杜鹃丛间,点缀着点地梅、绿绒蒿、委陵菜、驴蹄草、银莲花等各色花朵。风景别样好,又浪费了田蒙相机的不少空间。

    对田蒙和陈雨欣来说,这段路程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8、9小时内,上升近1000米。大家没有相互开玩笑,老老实实的行军。大本营不知哪个高深莫测的家伙,用对讲机开始播放听不懂的西班牙歌剧。过了一会儿,BC大本营的步话员提醒大家请保持频道清洁。

    4700米以上,便是永久冰雪带了,偶尔有几丛嶙峋怪石裸露。四周的景色荒凉而神秘。田蒙尽量不向上看,似乎并不觉得很累;但只要向上看一眼,双腿便如灌了铅般,速度立刻放缓。陈雨欣掉在队伍的最后。异常吃力的爬着。离他有二三十米远的距离。

    临近中午的时候,天上的云突然多了起来。BC步话员说这是流云,没有大碍,但气温会下降。回头向陈雨欣看去,她的速度放的很慢,正经历一个体力的极限。橙色的身影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异常孤单。

    途中需攀过一大片陡峭的乱石坡,然后是一片冰川,接着是一个雪坡。爬乱石坡时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因为坡度陡,石头又容易滑落,而且每个人背着几十斤重的登山包,很不易掌握平衡。夏旺在乱石坡结了两根主绳。田蒙停下来等陈雨欣。体温立刻下降。手有些失去知觉。只能用力拍打着自己胸膛,浪费不少体力。还好,陈雨欣的行军速度放快,两人很快会合。一前一后,顺利通过了乱石坡。

      下午5点,先头部队抵达了2号营地。这里已化作一片雪原,找不到任何当年营地的痕迹。由于要在这里呆上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了使营地尽量的舒适安全,夏旺和他的学生开始平整地面。将表面的浮雪都铲掉,露出底下的坚冰,然后搭建营地,他们分工明确,在四周插上路线旗。同时根据风向,砌好雪墙。固定好帐篷绳。做这些工作夏旺驾轻就熟。营地搭建的很快。

    2号营地往上没远,周围遍布着冰川、雪坡、冰裂缝、冰漏斗、冰壁、冰岩混合等区域,非常适合技术性训练。当然危险性也非常大。不过夏旺自信以他的实力,和大本营的保障,发生事故的概率应该微乎其微。登山本身就是一项危险的运动,成为一名登山运动员或者高山协作和向导,不可能不经历这些。

    天快要黑了,田蒙和陈雨欣还在路上。夏旺不放心的返回,走出没多远,见他俩一前一后,踽踽走来。

    陈雨欣尽管累得够戗,心情还不错,冲夏旺做了个鬼脸。

    晚上大家在帐篷餐厅聚会。田蒙没想到还有火锅和wWw.罐装啤酒。夏旺对大家说:“可以适当小喝,当然不能饮酒的,也不勉强。”火锅以素菜为主,马铃薯、红萝卜、洋葱等,一顿蔬菜大餐。

    夏旺最担心的田陈二人目前都没有出现高山反应,颇让他欣慰。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陈雨欣见到酒自然两眼发绿,田蒙告诫她说:“在高山上过度饮酒,会对肝细胞有损伤,还会增加体内耗氧量,使热量散发,容易引起胃黏膜充血、糜烂而引起大出血……”

    陈雨欣白他一眼,说:“闭嘴。”

    大家都很兴奋。大声喧哗,举罐饮酒。只是两口啤酒下肚后,田蒙突然感到有些头疼胸闷。猛喝酥油茶。夏旺说它能有效抵抗高山病,不知道好使不好使。在直白的一个月,他喝了不少酥油茶,但对这藏人饮品始终不怎么感冒。

    陈雨欣很疯狂的挨个跟学生们碰罐喝酒。瞧得夏旺直皱眉头。晚上十点,天才逐渐黑下来。学生们陆续回帐篷休息,只剩下夏旺、田蒙和陈雨欣三人。陈雨欣也不怎么吃菜,光顾喝酒。田蒙什么都没动,没胃口。自我感觉头痛胸闷好了些。颇有些佩服这丫头。对高山的适应比那些藏人学生还强。起初行军时见她远远的坠在后面,还有些担心她。

    夏旺慢悠悠的喝着酥油茶。似乎很享受高海拔的清闲时刻。

    以为她喝了很多酒,其实没多少,喝得慢的缘故。两人劝她不住,只好强行扶她回帐篷歇息。陈雨欣的情绪有些低落,不知什么原因。

    夏旺叫田蒙也回帐篷,他来打扫卫生。见他精力充沛的样子,估计整晚不睡也没什么问题。

    田蒙把自己裹在温暖的睡袋里。身体再度感到不适。又一波的猛烈头疼胸闷。疼痛甚至令他产生了晕眩。他感到一丝害怕。头疼似乎灼烧着视网膜。他用帽子蒙住眼睛,这样感觉稍微好点。爬起来给自己吃一剂强效止痛药剂,喝些水。但喝了几口水后,便将药片、液体和晚餐余渣一古脑的都吐了出来。

    赶忙又给自己吃止泻药片。放在舌头下含化。接着又吞服了两片可卡因药片。想了想,又给自己静脉注射了两支速尿针。这些自救知识都是在网上学的,不知道管不管用。要是明天还不见好转的话,看来就只能下撤。万一下撤都不好使,那就只能灰溜溜回家了,还谈什么登山。想到这些,禁不住万分沮丧,眼中竟然泛出了泪花。

    幸运的是,一个小时后,疼痛渐渐消退。也没有呕吐。裹在睡袋里一动不动,努力让自己进入梦乡。

    ※※※

    第二天起来,好多了。夏旺和学生们早早的就在帐篷外活动。这是个好天气。皑皑的白雪映衬着湛蓝的天空,南迦巴瓦峰的三角形峰体清晰可见。没看见陈雨欣。正有些担心她时,她却全副武装的走出了帐篷。

    “你没事了?”她劈头就问田蒙。

    田蒙一怔。她怎么知道自己昨晚有高山反应?

    “没事了,”他回答,“你呢?”

    “我当然很好,”她笑道,“别忘了我可是在藏北那个苦寒地方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女人的忍耐力其实比男人好。”

    夏旺的训练课由易到难:冰爪、冰锥、雪锥、冰镐等冰雪器械的实地使用。冰雪器械与攀登保护技术结合的演练。结组攀登,交替保护,修路,撤绳。保护攀冰及下方保护。以及十分重要的滑坠制动技术。

    头三天都是在附近的冰雪坡和冰岩混合区活动。练习冰坡和雪坡行走和横切技术,后四天则要上岩壁和冰壁。接近7级难度的冰壁和岩壁攀登,冰岩混合地带的攀登。以及冰裂缝的识别和通过。

    田蒙正有些担心自己的体力。听到夏旺的课程安排,稍微松了口气。

    他和陈雨欣对技术要领的领会比藏人学生都要快。陈雨欣特别热衷于绳结。拴马结、马镫结、交织结等结法比谁都掌握的熟练。田蒙则尽量把自己的活动量掌握在已知范围。初上5000米,体能需要一个恢复和调整期。加之他刚刚经历高山反应。

    雪地反光很厉害。戴了登山眼镜都觉得眼睛有些胀痛。田蒙练习雪坡直线行走技术。来回反复的上坡和下破。雪坡坡度大概有35度,有一定危险性,他和几个学生结组练习。作为一个登山者,必须要熟悉和热爱冰镐。夏旺说,就像战士热爱枪一样。

    夏旺给他配备的是PETZEL-CHARLETAZTAR技术冰镐。阿式登山者的专用。田亮留给他的冰镐是大冰镐,夏旺告诉他,大冰镐只能用于攀冰技术难度中低的雪山。他们还必须使用小冰镐。

    小冰镐的发明给现代攀冰和登山带来一场革命,许多登山家用它成功挑战了一座又一座更高难度的山峰,完成了一条又一条以前几乎不敢想象的路线。

    初学者田蒙在雪坡行走时很不容易掌握平衡。经常把大冰镐当手杖用,每一步之前,都要插入前方的雪中。

    后背被什么东西打了一下。回头看去,见不远处坐着偷懒的陈雨欣。冲他做个鬼脸。

    田蒙怒道:“干什么呢你,我差点滑坠。”

    陈雨欣吐了吐舌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