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刘伯温(三)


本站公告

    杨逸之又惊又喜,忙顺着宋濂所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一个身材颀长、年过半百、瘦弱的老头一闪而过,他不由惊讶的问道:“那人就是刘伯温吗?”

    宋濂肯定的点点头,道:“我和他相识已久,绝不会看错的!”

    杨逸之当即说道:“我们马上追过去!”

    三人于是立刻向着刘伯温所走的放向飞快的跑了过去,但是转过那道山峰,却惊讶的现不见了刘伯温的人影。杨逸之四下里张望了片刻,仍然没有所获,他失望的自言自语道:“他会到哪里去呢?是不是在故意躲着我们?”

    宋濂忙安慰道:“元帅不必担心,刘伯温不是那样的人,他平时常和我谈起,空有一身才学无处施展呢,怎么会放弃送上门来的机会呢?我想他一定没有看见我们,现在天快黑了,必是回家去了,我们不如直接去他家,定能碰到他了。”

    杨逸之一想也有道理,点头答应,三人于是立刻转变方向,仍然向刘伯温的家而去。走到半途,宋濂忽然脸色大变,指着前面轻声说道:“情况好象不太对劲,那几个人没有见过,神色慌张,似乎不是本地方的人。”

    杨逸之一惊,定睛细看,前方不远处,果然有三个身穿布衣,头戴方巾的人正急匆匆的朝着刘伯温的小屋而去。他感到疑惑,这几个读书人模样的人很明显是去找刘伯温的,但是他们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要去找刘伯温?而且在这荒郊野外,出现几个读书人岂不令人生疑?

    “我们快点跟过去,我怕他们会对刘先生不利!”杨逸之当机立断。

    三人于是伏下身子,屏声静气的悄悄潜伏过去,那几个人正全神贯注的注意着前方,根本没有现后面有人跟踪,他们走了一段路,忽然停了下来,三人围成了一圈,似乎要商量什么事。杨逸之忙和宋濂二人躲到一边,那三人的话清晰的传入了他的耳朵,使他感到极度震惊!

    “据可靠消息,那个刘伯温就住在前面不远的那间小屋里,大人的意思是先礼后兵,呆会儿我先进去说明来意,万一他不答应的话,你们两个就冲进来强行把他带走,明白吗?”其中一个领头的中年书生低声吩咐他的两个同伴。

    杨逸之听了他们的话,惊恐万丈,这几个人分明来意不善,听他们的意思是要将刘伯温带走,难道除了自己还有第二股势力也看中了刘伯温吗?他心头猛的一紧,绝不能让他们把刘伯温带走!他又暗暗猜测这三个人的身份,听他们的语气不像是应天附近的人,而朱元璋应该还不知晓刘伯温的大名,即使他知道了,想收为己用,派出来的人不可能瞒过他的耳目,那么他们倒底是何方神圣呢?

    杨逸之的疑惑很快就解开了,那个中年书生神秘的说道:“大人说了,和红巾军的决战总有一天会到来,所以一定要招揽人才,那个姓杨的也是一个爱才如命的人,如果被他知道刘伯温这个人,他必定也会来的,所以要先下手为强!”

    杨逸之恍然大悟,这伙人并不是朱元璋派来的,而是张士诚的手下,他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刘伯温这个人,所以想把他收为己用。不行,绝不能让张士诚的阴谋得逞!如果他得到了刘伯温,对他而言就是如虎添翼,对红巾军来说,却是一大损失,以后的决战,谁胜谁负,就不得而知了!杨逸之觉得一刻也不能耽误了,他低声对宋濂和李善长说道:“我们一定要抢在这伙人前面将刘伯温带走,不然恐怕会生枝节!”

    李善长犹豫片刻说道:“我只怕刘伯温不一定肯跟我们走!如果他不情愿的话,勉强起来就难办了。”

    李善长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杨逸之毕竟对刘伯温还是有些了解的,他已经有了几分把握,再加上刚才那三个人的谈话,他想到了一个很妙的办法,于是自信的说道:“我自有办法,不必担心,我们快走吧,迟则生变!”

    三人不等那书生一伙说完,就悄悄的离开了那儿,直奔刘伯温的家。不一会儿,就到了白天去的那个小屋,这回,宋濂才敲了两下门,那个小童就出来开门了,他一看到是杨逸之等人,欣喜的说道:“宋先生,是你们啊,我家主人刚回来!”

    宋濂高兴的说道:“那真是太好了,这次没有白走一趟,快带我们进去吧!”

    小童道:“我已经对主人说过你们白天来访的事,他正在屋中等候你们呢,快随我来吧。”

    杨逸之等三人在小童的带领下进了刘基的书房,他看到在昏暗的油灯下一个精神矍铄的书生正在聚精会神的读书,他的年纪约有五十岁,身体非常瘦弱,但却坐得笔直,看到他所读书的封面上面赫然印着三个字“郁离子”,心中不由一动,这不是刘伯温的著作吗?他忙走上去,恭恭敬敬的说道:“刘先生,在下有礼了,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神采飞扬啊,幸会!”

    刘基听到说话声,抬起头来,露出了惊讶的眼神,当他看的袄宋濂时,才会心一笑,放下手中的书本,站起身来,走到宋濂面前,紧紧的握住他的手说道:“宋兄,好久不见了,你一向可好?这两位是你的朋友吗?”

    宋濂知道时间紧迫,于是开门见山的介绍了杨逸之二人的身份,刘基并不惊慌,他打量了一眼杨逸之说道:“既然是宋兄的朋友,那么当然也是我刘基的朋友,来了就不要客气,请坐吧。”

    杨逸之心中还在担心着刚才那三个人,算算时间,他们也快到了,于是连忙朝宋濂使了一下眼色。宋濂会意,又直截了当的和刘基说明了来意,刘基低下头,沉思起来。

    杨逸之知道刘基曾经中过元朝的进士,并且当过小官,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才愤而辞官的,他对当今的世道应该是极度痛恨,但他肯定又怀着满腔的抱负,所以说他还是想有番作为的,于是向他阐述了自己的理想。

    不料,刘基听了,立刻站起来说道:“杨元帅,多谢你看得起刘基,但是恕我难以从命,你们还是回去吧,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想再卷入世间的纷争中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