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集庆之战(四)


本站公告

    杨逸之的大胆果然收到了效果,他按照那份兵力布防图调兵谴将,由徐达、花云率军进攻南门。南门的元军根本就不曾料到红巾军会从天而降,一个个如梦初醒,还未来得及作好战斗准备,红巾军就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展开了猛攻。

    元军眼见性命不保,只好硬着头皮冲上去,拼命死守城门,但是红巾军士气饱满,正像那下山的猛虎一样,平时对蒙古人的仇恨全部爆发出来了,一股洪流向南门扑天盖地的压了过来,可怜区区几个元军怎么抵挡得了呀!

    眼看南门就要被攻破,忽然城内又涌过来一队元军,暂时将红巾军的攻势减缓了,原来这是元朝主帅福寿率领他的亲兵卫队前来增援了。杨逸之见此情形,并不惊慌,因为他事先就料到绝不会那么简单攻下南门的,这可是集庆的要害部位,如果夺下了它,可以说战斗就解决了大半,所以敌人一定会拼死抵抗,流血在所难免。不过,对这一切他已有了准备,于是又逐渐增加了一部分兵力,使攻势不至停顿下来,给元军以喘息之机。

    果然,没过多久,元军的抵抗突然出现了一种停滞,虽然很快又恢复了正常,但是眼尖的杨逸之已经看到了元军背后的骚动,他知道胡大海一定也在庆东门发动了进攻,现在元军大部分的兵力被他拖在了南门,一时三刻无法赶过去支援,以胡大海的骁勇,而且兵力又占据着一定的优势,攻下庆东门应该就在片刻之间,如果庆东门一失,那么福寿就会腹背受敌了,到时候他恐怕插翅难飞,所以福寿无心恋战了!

    杨逸之见机不可失,立刻命令一直待命的常遇春率领生力军发动最后一次的猛攻,他要将这最大的功劳留给常遇春,激发他的斗志,闪现出他作为一个猛将的风采来,只有这样,以后常遇春才会真正的臣服于他。

    常遇春早就蠢蠢欲动了,一听到命令,立刻上马,将手一挥,自己一马当先冲了出去,他的部下们自然也不会甘心落于人后,在这种关键时刻,谁冲在最前头,谁的功劳就最大!

    福寿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他本想再抵抗一会儿,看看形势的发展再作最终的打算,忽然见城下又杀来一队生力军,领先的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将军,那人挥舞着大刀很快就冲到了城下,城下的元军竟然只顾着看他的英姿,忘了射箭,福寿气得大骂,元军顿时醒悟过来,但是红巾军已经有大部分冲到了城门口,扛着巨木猛烈的撞击着城门,而另有一部分红巾军手拿着盾牌,朝上举着,保护着攻城的士兵。

    徐达、花云的手下也不肯示弱,他们扛着云梯也加紧了攻城,城上的元军眼看射箭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不得不应付随时攻上城墙的红巾军士兵,形势对元军越来越不利。

    终于,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城门被撞开了,常遇春指挥着红巾军士兵一涌而入。福寿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正欲命令手下们撤退,忽然又传来一个意料中的坏消息,原来庆东门也被胡大海攻破了,现在城中大部分要紧地方已被红巾军占领,而且他们的势力正在逐渐向全城扩展。

    福寿不敢再恋战,他悄悄的换上士兵的衣服,带领几个心腹手下,瞒过其他人,向一旁的角落里溜去。但是,福寿没走几步,就发现自己的举动实在太愚蠢了,因为前面不远处,早就有人在静静的等着他了。

    杨逸之在城门被打开的一刹那,就注意到了福寿的身影,他仔细一瞧福寿的神态,就猜到了他的身份一定不简单,于是紧紧的盯上了他。

    福寿知道生死存亡就在这一刻了,他一咬牙,瞪着血红的双眼,拔出腰间的刀来,露出了蒙古人凶狠的本性,转身朝着他的手下们喝道:“快跟我冲过去,突出重围就能保住性命!”

    福寿刚说完话,还未回过头来,忽然对方阵中一员大将闪电般的冲到他跟前,挥刀一扫,福寿的头咕噜噜的滚到了地上,他的身子慢慢倒下,而他的眼睛还瞪得大大的,似乎尚未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这员斩了福寿的大将正是常遇春,他一把抓起福寿的头,朝其余的元军大声喝道:“你们还不放下武器?凡敢抵抗者,惟有死路一条!”

    那些福寿的手下见主帅已死,再作抵抗也是无谓,于是顾盼几眼,纷纷放下了武器,红巾军士兵立刻冲上去,将他们押了下去。

    杨逸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常遇春的表现感到非常的满意,而且还超出了他的意料,他微笑着不断点头,吩咐常遇春继续追歼城中剩余的元军。而自己则率军驻守在城门口,等待着好消息的传来。

    好消息果然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胡大海送来了元朝平章阿鲁灰的首级,徐达、花云俘虏了元朝御史王稷、元帅李宁。不久,元水军元帅康茂材才及全城军民五十万归降,至此,江南重镇集庆彻底被杨逸之光复。

    杨逸之激动的爬上了城墙,望着城下遍地的尸体,他不禁泪流满面,这一战,染满了多少士兵的鲜血啊,有的人正当壮年,本该是青春年华,但是此刻却长眠在此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名字是微不足道,甚至根本留不下来,可多少光辉伟绩却是他们造成的。杨逸之将眼一抬,望到了茫茫的长江,他胸中积郁很久的闷气终于一扫而空,他放开喉咙大声的喊了出来,集庆终于被他占领了!

    杨逸之搬到了原福寿的府邸,这位元朝的元帅将自己的府邸搞得非常豪华,倒让杨逸之感到了一丝不适应,但他很快习惯过来,不再去想这些无聊之事,将全身心投入到公事中,现在要他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城中因为大战过后,一片荒凉,虽然李善长加紧在处理善后,但是很快,烦心的事情就来临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