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突变


本站公告

    郭子兴得知朱元璋顺利攻下和州后,非常兴奋,提升朱元璋为统帅和州兵马总兵管,其他有功部下都一一受到奖赏,但是唯一例外的却是杨逸之,竟然一丝的奖赏没有得到,而且连一句勉励的话也没有,据传言,郭子兴仍然对上次的事情耿耿于怀,只是因为杨逸之立了大功,再加上碍于朱元璋的面子,毕竟现在的朱元璋已不是当年的朱元璋了,在郭子兴的众多部将中,他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如果没有他,恐怕郭子兴没有今天的地位,所以他不得不给他几分面子。但是杨逸之要想得到奖励,那郭子兴就实在无法做到了.当杨逸之听到这样的话时,只是微微一笑,他对这样的奖励其实根本不在乎,相反他隐隐为郭子兴担忧,就快达到事业的顶峰时,竟然撒手而去,可惜他还犹自不知,自己是否有点幸灾乐祸呢?他不知道。

    和州初定,百费待兴,杨逸之和李善长等人忙于安定百姓,整顿社会秩序,他根本没时间来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朱元璋自从统兵以来,终于有了一块可以自己作主的地盘,他情绪激昂的投入到了和州的重建之中。郭子兴的部队成分比较复杂,流民、义军、民兵、流氓、地主武装几乎都有,原本纪律就很差,每次攻陷一个城池,就要大肆劫掠一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比元军还残暴。这次攻占和州,恶习未改,不仅城池遭殃,城中的百姓更是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红巾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怨恨,一时间,和州城中达到了谈“朱”色变的地步,这对于杨逸之等人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决定去向朱元璋陈述其中的隐患。

    朱元璋似乎也正在为此事着急,他一看到杨逸之,急忙向他吐露了心中的忧愁,并且询问他有何良策。

    “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杨逸之突然想到了朱元璋手下一个谋士范常的话,乘机借用过来。

    朱元璋果然再次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恳求杨逸之再助他一臂之力,这时的朱元璋神情看上去是那么的诚恳,完全想象不出以后他做了皇帝会大肆诛杀功臣,杨逸之没有时间再去想以后发生的事,朱元璋正迫切的等待着他的回答。

    杨逸之自然胸有成竹,他当然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朱元璋自然也知道,但他正处在胜利的狂热中,需要有一个人点拨他,提醒他,而李善长等人因为身份和个人性格的因素,不可能马上进谏。杨逸之明白,要想获得老百姓的支持,首先不能损害他们的切身利益,其次是让他们获得额外的利益,老百姓目光短小,只要能够做到以上两点,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就足以得到民心了。

    杨逸之建议:今后取城池,凡所得妇人女子,只有无丈夫、未出嫁的可以留下,有丈夫的妇女不许占有,这一点也是考虑到许多士兵正值壮年,如果常年接触不到女人,恐怕也会生出事端;第二,将攻城时掳来的女子、男子都到衙门口集合,让他们夫妻相人,父子团聚,合家团员。

    朱元璋欣然同意,当即下令按照杨逸之所说的去办,并且将此事交给他全权处理。杨逸之接过指令,不敢怠慢,马不停蹄的和李善长、徐达等人制定详细的计划、章程。和州城的百姓本以为朱元璋军和其他的军队没什么两样,照样会将好看的女子夺走,值钱的东西抢走,在这种时代,对于这样的事,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除了无谓的抗挣一下,其实根本做不了什么。但是,朱元璋的这支军队却让他们感到耳目一新,它的许多做法和别的义军竟然完全不同,不要说其他,就是杨逸之制定的这两条方案,就让他们彻底放弃了对义军的戒备,并且竭尽所能的支持义军了,和州城里的百姓们一时奔走相告,合家欢庆,朱元璋极大的得到了民心的拥戴。

    正当朱元璋在和州整顿军备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使他意想不到的事情,杨逸之虽然是从现代来的,加上他对历史的熟悉。这件事应该瞒不过他,但是因为他帮助朱元璋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正在得意之际,所以对历史的细枝末节不免轻视,等他发现时,已经晚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直驻扎在濠州的孙德崖突然率领本部人马开到了和州城外,这使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朱元璋等人措手不及,等他们发现,孙德崖的部队已经占领了和州城外的民房,自己亲率大军住进了城内,朱元璋见他人多势众,来势又猛,不敢和他硬顶,只好忍气吞声,但是心中十分不悦,于是将杨逸之等部下召集,商议此事。

    孙德崖此人本是赵均用一派的,当初在濠州时,就一直怂恿赵均用对付郭子兴,这次突然进占和州,背后是否有人在耍阴谋诡计,实难预料。但是一来孙德崖兵马强于朱元璋,郭子兴,二来,双方都是红巾军,属于小明王一系,如果正面发生冲突,对于龙风小朝廷面上不好看,而且还有可能给元军以可乘之机,所以朱元璋急于想出个妥善的办法来解决此事。

    “诸位知道,元帅对孙德崖此人一向不满,如果被他知道现在孙德崖已经进了和州城,他肯定会以为是我故意放他进来的,甚至会认为我已和孙德崖沆瀣一气了,再加上他跟前有小人挑拨离间,我想,不出数日,元帅就会兴师动众,上门来问罪了,到那时,我们该怎么办?”朱元璋紧锁着眉头,眼睛紧紧盯着他的部下们,当他的眼睛扫到杨逸之的脸上时,忽然停住了。

    怎么又是我?杨逸之心里暗暗叫苦,他倒不是不想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而是如果自己屡屡化险为夷,那么李善长等人就要坐享其成,他们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以后总不能靠自己一个人去为朱元璋打天下吧?他想,这次无论如何要让他们感到危机来临了,于是说道:“元帅耳根子软,他听到风声,肯定会不问缘由,就来问罪总兵的,而他正在气头上,如果总兵亲自前去解释,恐怕效果会适得其反,应该想个稳妥的办法。”杨逸之说着,眼睛不住的往李善长身上瞄。

    李善长顿时坐立不安起来,因为不仅杨逸之在看他,就连朱元璋也在盯着他了,不一会儿,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众人都以为他已有良计。李善长脑子里飞快的闪过各种念头,但都被他否定了,最后,无奈之下,他硬着头皮说道:“总兵,属下不才,愿意去跟元帅说明其中的经过,希望他能明白这不是总兵的过错,孙德崖才是罪魁祸首。”

    杨逸之见朱元璋脸上仍然有些犹豫,于是急忙说道:“李先生所言甚是,现在只有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和元帅讲明一切,我想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而在座的众人中,当以李先生口才最好,这件事,除了他再没有第二个人选。”

    众将听了,也连连点头,朱元璋一想,杨逸之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况且现在情况紧急,容不得他思前想后,于是他当机立断,就让李善长前去和郭子兴解释一切。

    不料,李善长还没出和州城时,郭子兴就率领本部人马赶到了和州,李善长来不及回去向朱元璋报告,正当他焦头烂额时,杨逸之赶到了。原来他不放心李善长,生怕他说的话郭子兴听不进去,而如果自己亲自去见郭子兴的话,只怕更会火上添油,事败垂成,于是想把一些重要的话告之李善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