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论战(二)


本站公告

    杨逸之一脚踏进厅内,就觉得有种压抑的气氛,一股无形的杀气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偷偷瞧去,只见正厅内坐了十几员全副盔甲的大将,一个个严肃的盯着他,而正中间的一张太师椅上坐着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双手放在扶手上,虽然距离较远,看不清面貌,但想来应该是朱元璋无疑。

    “禀报总管,末将回来复命。”花云大声说道。

    杨逸之一怔,回过神来,急忙把头低下。突然听到一个急促的脚步声,似乎有人走到了他的跟前,他情不自禁的抬头一看,正是朱元璋,现在两人相距只有咫尺,终于将他看了个一清二楚!朱元璋身材高大,黑脸盘,高颧骨,大鼻子,大耳朵,粗眉毛,大眼睛,整个脸形像一个山字,脑门盖上一块骨头特别突出,虽然长得不好看,却很匀称,显得威严而沉着,使人见了一次就难以忘怀。不过,杨逸之却别有一种感觉,他似乎在哪里见过此张脸,但又想不起来。

    朱元章终于也看清了他的相貌,愣了片刻,有些犹豫,问花云道:“他就是李善长李先生吗?我听说他的年纪------”

    杨逸之怕花云说实话,朱元璋会产生误会,于是急忙说道:“李先生有些事情,脱不开身,他说处理完了马上来见总管,因为怕总管着急,所以叫我带一些话给总管。”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那么你是谁?”朱元璋打量了一眼杨逸之问道。

    “我叫杨逸之,字乐天,是李先生的学生。”杨逸之突然灵机一动胡诌了一个身份,并且替自己取了一个字,他想当然的认为古人都得给自己来个字。

    “杨逸之,杨乐天。”朱元璋细细咀嚼着他的名字,忽然他大声笑起来,拍了一下杨逸之的肩膀道,“果然是读书人,连名字也取的有意思,不像我,叫什么朱重八,一听就是乡下人!哈哈!”

    周围的大将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杨逸之不知道朱元璋话中是何意思,是在讽刺他呢还是夸赞他,他觉得脸上极其不自然,只好也跟着笑起来。

    朱元璋忽然止住笑声,坐回座位,说道:“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元朝的灭亡已在转瞬之间,在这朝代更替之时,我们该何去何从,请先生指条明路。”说完,朱元璋朝杨逸之深深的鞠了一躬。

    杨逸之深感受宠若惊,站在大厅中间,在众目睽睽之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面向大家,缓缓说道:“当今天下,局势复杂多变,如果不审时度势,稍有错误,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李先生是怎么说的?”朱元璋紧张的问道。

    “李先生说昔日汉高祖出身和总管相似,他为人气量大,看得远,也看得宽,善于用人,不乱杀人,五年工夫便平定了天下,元朝不得民心,已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只要总管能够学到汉高祖的长处,天下太平也就快了。”杨逸之将李善长和他说过的话原本复述了一遍。

    朱元璋细细玩味着杨逸之的话,脸上慢慢露出了难以捉摸的笑容,惊喜的问道:“李先生真是这么说的吗?”显然,朱元璋听出了话中的含义,难以压制住内心的激动了。

    杨逸之点点头,他忽然想到不能仅仅复述李善长的话,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不然会被朱元璋轻视,于是说道:“在下也有小小的看法,不知总管可听否?”

    朱元璋一愣,打量了他两眼,道:“好,你说吧。”

    杨逸之肚内思忖了当前红巾军的形势,方才说道:“现在濠州城内有彭大、赵均用二王,以及郭子兴、孙得崖等五大元帅,虽然在元兵压境时能够合力抗敌,但是他们内部并不团结,各人有自己的算盘,总管如果想自己得到发展,就不能再回到濠州去,以免惹祸上身,而要向外进取,徐图扩充自己的实力。建康形势险要,古书上说是‘虎踞龙盘’,是历代帝王建都的地方,应该先取作根据地,然后再扩充地盘,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要善待老百姓,获得他们的支持,只要取得了民心,天下可定矣。”

    杨逸之说完,长长的舒了口气,紧张的望着朱元璋,这番见解当然不全是他的原创,而是他从历史书上看来的,当时的情形也的确像他所说的那样,朱元璋的处境并不好,他这次领兵来攻打滁州的目的和杨逸之说的差不多,一是为了占个地盘,二是脱离濠州那个是非之地。另外他在郭子兴手下地位也并不稳固,需要建立功勋来巩固,并且这样才能获得士兵们的拥戴。朱元璋脸无表情,他内心的想法被人看穿了,显得有点不自然,不过,他最终哈哈笑道:“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我会好好考虑的。这样吧,我身边正缺少一个替我出谋划策的人,我看你足智多谋,就由你来做我的掌书记吧。”

    杨逸之顿感惶恐,在朱元璋身边做事,虽然前途无限,但是危险也随之增加,以朱元璋的脾气,恐怕自己随时会丢了性命,他不由得犹豫起来。

    “哦,你是不是不满意这个职位?有什么要求的话就请说出来,我一定尽量满足你。”朱元璋非常大度的说道,倒和历史上传说的那个残暴的朱元璋完全不一样,相反看上去还显得温和、可亲。

    “杨兄弟,你在想什么?快点答应吧,总管可不是随便就给人这种官职的。”花云在一旁也急了,上来催促道。

    杨逸之这时稍稍镇定下来,他说道:“我是李先生的学生,如果我当了掌书记,将他置于何地?不如就请总管这样安排,由李先生担任掌书记,我来当他的副手吧,反正我的所学都是他教的。”杨逸之没有忘记李善长这个对朱元璋非常重要的人物,及时将他推了出来,如果自己占了这个位置,不说历史会有所改变,就是李善长的命运也许就和历史上的不一样了,他可不想做那种人。

    “哈哈,好,就依你所说。”朱元璋非常兴奋,他大声说道,“今天我很高兴,一是打下了滁州,二是得了两个人才,大家今天开怀畅饮,不醉不归!”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