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二章 剑坛鬼匠(上)


本站公告

    月光放晴之夜,广阔无垠的苍穹,浩瀚无边。人世沧桑,物转星移,眨眼之间,时光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唯独那永吹不觉疲累的夜风,仍旧还在夜空中咝咝响着,轻如久别的恋人的软玉温语。不知不觉间,遍身罗衣的春天,正像那舞步款款的柔弱少女,一步一停,间或四处顾盼,而又姗姗来迟。

    朦朦胧胧的夜色中,高耸入云的千云山尽入眼底。此山雄伟挺拔,傲岸巍峨,层峦起伏,苍莽无尽,皆具天地灵气,日月精华。

    山下,老年人和年轻人并肩于醉心湖旁站着,眼神充满了父亲般慈祥的关怀。可是,他和这个年轻人并不是父子关系。既然不是父子关系,为何却会产生如此的情感?老年人心里其实很清楚,不过年轻人却什么都不知道,特别是自从那天他被人杀“死”了以后。他不但什么都不知道,而且什么也不用去做。

    因为只要他一句话,就会有数也数不清的人争先恐后地帮他做事,而且还不论男女。他不是美貌少女,也不是什么翩翩公子。他很有钱,当然,能让如此多的人为他卖命,不能没有钱,大量的钱财。因为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在江湖上久经混迹的人都很清楚这一点。

    不过,如果你认为只要有了八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财,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就错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不是用钱就能够买得到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不错,只不过,钱再多也买不到这世间最为珍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除此之外,还有两样东西也是钱所买不到的,那就是:诚信和义气。

    这一老一少静静地站着,一句话也没有说。醉心湖的湖水并不平静,偶尔会因风吹而荡漾起阵阵涟漪。阵阵的涟漪如丝如线,又如情绪丰富复杂的一张人脸,不断地起伏着,继而扩散开去。扩散开去后,又不断地掀起新的涟漪。如此以往,反复再三。

    过了良久,年轻人这才淡淡地道:“我很想去那山顶上领略一番,不知前辈是否愿意陪同晚辈一起前往?”

    老年人和蔼可亲地微笑着回答道:“小子想法不错,眼光也很独到,你既然有此闲情逸致,老夫当然愿意欣然前往,随老夫来便是。你的伤势尚未完全复原,不碍事吧?”

    年轻人道:“多谢前辈关心,经过这么多天您老人家的精心医治和护理,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

    年轻人话刚说完,老年人便领先起步,年轻人则尾随于后,轻松写意地观赏着这美妙无比的奇景异色。

    两人默默地攀爬着那高耸入云的千云山。只见那千云山正崖处,灌木茂密,杂草丛生;黛色封顶,四处峭壁;突兀凌云,直插天际。

    唯一通往山顶的路,只有盘旋及至山顶的青石台阶。粗略地看去,那层层叠叠的青石石阶与别处的并无二致。不过你若是仔细的去观看,便可明了其实这台阶是由整块整块的山岩顺势凿就而成。一级紧挨着一级的台阶,无不显得粗糙而浑厚,雕工巧妙而颇有力度,尽显雕刻美和线条美。

    两人很快就走到台阶下面,稍作了片刻的休息后,顺着石阶一鼓作气攀至山顶。刚到达山顶,立时便感觉山风疾劲,迎面扑来。眼前尽是缭绕的烟雾,迷迷蒙蒙,随风飘荡,薄浮飘逸,宛似天门。远处,他们住的那个地方,万家灯火,闪闪烁烁,星星点点,一片安静祥和。

    山顶之上,迎面而立的,是一块巨石,其上龙飞凤舞地镌刻着“千云流尽,万古长风,闲亭一置,客尝未央”十六个大字。

    石块的旁边,便是著名的醒心亭。“醒心亭”三个用篆体书写的字字体巨大,虽常年经受着风吹雨淋,已经褪去了稍许颜色。但细细端详,仍觉笔力苍劲,非俗人所题。亭子的四周,长着数株千年古树。这些古树高大参天,枝繁叶茂,独木成林,于亭前自成奇景。这些古树全都牢牢地盘亘在山石之中,于乱石嶙峋之空隙间盘根错节,倒也趣妙横生。

    年轻人赞叹道:“真想不到世间竟然会有如此一处绝佳胜景,倘若换成了是白天的话,那将是另外的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老年人如数家珍地道:“其实这个地方乃老夫这些年来一直努力营造的结果,老夫早就已经厌倦了江湖上那些尔虞我诈你争我夺打打杀杀的生活,刻下只想于此了度残生。”

    年轻人也有所感悟道:“前辈所言甚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忧患实多,不如归隐。不如归隐,山云野鹤,不胜逍遥。”

    老年人道:“若不是你小子有极为重要的事情还要去做,老夫真想让你留下来,陪同老夫一起过过这种无拘无束逍遥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

    年轻人道:“承蒙前辈看得起,小子我自是十分的愿意和您一起啸傲山林,只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情虽然我们并不想做,甚至永远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我们还是不得不去做。”

    老年人鼓励年轻人道:“很好,你说的很好!因为冥冥之中,总有一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东西,时时刻刻地在召唤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人生于世,凡有志之人,均应该奋力拼搏,开辟出一片天地,创造出一些奇迹来。为了自己,同时也为了别人,为了天下苍生。”

    年轻人目光移往远处的迷蒙夜景,仔细地体会和领略着老人语重心长的话语。过了半晌,又移回眼前的“醒心亭”,想了想之后,这才缓缓道:“前辈是否经常来此处潜心修炼和静养?”

    老年人道:“不错,自躲避战乱到了此处安家落脚后,这处便成了老夫最为喜欢的地方。每当闲来无事之时,不论白天或者黑夜,老夫都常常独自一个人来此好好地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年轻人惊讶地道:“您说什么?您独自一个人来?你不是还有个儿子和很多的手下吗?为何不让他们一起陪着你来?”

    老年人道:“不错,这有什么奇怪的吗?老夫向来都是喜欢一个独来独往的人。这是没有任何能够改变得了的事情,就像太阳永远不可能会从西边升起一样。”

    年轻人道:“您是说,真正的剑客,内心永远都是孤独的?”

    老年人感叹道:“孺子可教,一点即通。也可以这么说,哎,自古英雄多寂寞啊!”

    年轻人道:“那此间亭子必是您亲手建造的了?”

    老年人道:“不错。你有没有读过曾巩的一首诗?”

    年轻人道:“哪一首?难道和此间亭子大有渊源?”

    老年人道:“当然是那首《醒心亭》了,此处的亭子名字既是那首诗。不知你小子愿不愿意听老夫将此诗吟咏一番?”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