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入仕 中都宰


本站公告

    中都宰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帮助季,孟,叔三家平息了阳虎的叛乱。这一年,孔子刚刚五十一岁。季,孟,叔三家对孔子十分敬重和信任。鲁定公在孟孙无忌的举荐下,也想起用孔子,他要迤逦桓子先去探听孔子的意思。季氏见到孔子后说:“这次平息阳虎叛乱,承蒙先生指点之功,当致谢意!”

    孔子说:“乱国之臣,人人得而诛之,为君分忧,赴国之难,匹夫有责,何谈谢意!”

    季氏说:“听说阳虎事先有意求助于先生,先生未就。愿闻先生对这次事件的高见。

    孔子回答说:“政事,即是公正之事。从政者,应以定国兴邦为目的,争权夺利就是乱政的行为,只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阳虎的行为。是夺权篡位,无益于男,无益于民,如此恶劣卑鄙的行径,如此没有仁德的匹夫,仲尼闻而生厌,又怎能与其同流合污!”

    季氏又问:“听说先生早有从政愿望,那先生为何不从政呢?”

    孔子又回答说:“如果有仁德的当政者肯用仲尼,仲尼当尽全力复兴文武德政,再现先圣先王的太平盛世光景,这是埋藏在仲尼心中的理想啊!”

    季氏说:“不知先王德政在当世是否行得通?”

    “行不行得通,根本在于当政者。”孔子接着说:“风肃教化,上行下效。朝纲正,则民风正;吏治清,则天下清。”

    季桓将与孔子的谈话情况回禀了定公,定公于是就召孔子进宫,正式任命他为中都宰。

    人能弘道

    孔子做了中者宰,有许多弟子跟随赴任。他选择了几名得力弟子协助处理政事,子路主管政事武备,颜路主管工本农高,曾点主管财政,闵损主管衙门中日常政务。

    这些弟子,虽然个个德才兼备,但都是初入人仕途,对政务事宜缺乏经验。一天,孔子将这些弟子叫来,教育他们怎样处理政务。

    闵子骞说:“先生平日对我们讲仁义之道,今天,我们不知应该如休去行道呢?”

    孔子说:“人难弘道,非道弘人,‘道’要爱过你们去发扬光大。”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子路问:“应该如何具体去做呢?”

    孔子说:”从政的首要问题是要知道百姓之需,你们心中要牵挂着民生疾苦,平时要多到百姓中间走走.爱民者民亦爱之,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百姓就会以同样之心回报你们.百姓所希望的事,就是你们所要做的事.”

    子路听守孔的话后,便说:”由遵照先生指点去办事,只要百姓理解我的心,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孔子一听,严肃的说:”道德高尚的人,只怕自己无能,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君子要求自己应对别人如何,而小人则只要求别人应对自己如何.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但要做到工作勤快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缺点.如果有了这样的工作态度,入仕为政也就不难走上下轨了.”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之也.<<论语.卫灵公>>

    颜路接着说:”要用仁德去治理政事,那做官也不难啊!”

    孔子说:”吏既为百姓师,也会百姓父母官,先王道统,教化之责,都在肩上,任重而道远啊!”

    众人听后表示:一定遵循先生教诲,争取把事情办好.

    孔子最后告诫弟子:”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后才知道的.你们去办事就是学习,一次没办好也没有关系,接着再去办就行了,只要有仁人之心,事情总是可以办好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