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为媒


本站公告

    《诗》为媒

    一天中午,弟子们放学后,孔子端从在客厅之中,侄女无加进来向叔父请安。孔子怜惜她过早就失去了父亲,对她加倍地疼爱,见了无加就说:“无加,你过来!”

    无加走到叔父身旁说:“叔父在何教诲?”

    孔子慈爱地对无加说:“你近来学习《诗》吗?”

    无加说:“学了很多篇,是伯鱼哥哥教我的。”

    孔子问:“能背诵你最喜爱的一篇给我听吗?”

    无加说:“好的,我最喜爱《扬之水》这一篇。”于是背诵起来: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表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孔子听后高兴地问道:“无加,你为什么最喜欢这篇呢?”

    无加答道:“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思想纯正、道德高尚的男子,在那政治动乱的激流之中,坚持君子的高尚行为。叔父,不知小侄女领会得是否正确,请叔父指教!”

    孔子说:“想不到我的侄女,竟对《诗》领会得如此透彻。去吧,《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讲稿,都要仔细领会!”

    无加高兴地退了下去亓官氏对孔子说:“我跟你说过,无加是个知书达礼、聪颖异常的女孩,只是失去了父亲的疼爱,实在可怜。无加今年已经二十一岁了,你不在家也无人做主,昏这了婚嫁时间,你现在既然回来了,就要为她主持婚嫁。”

    孔子说:“你说得极是,女儿出嫁是终身大事,草率从事,后患无穷,待我留心选择合适男儿,还是不迟的。”

    南宫子容自从跟孔子学习《诗》以来,也跟着迷上了《诗》的美妙。他早年娶妻,生有儿女一双,不料壮年有为这时,妻子却早早离世。他遵从父亲的遗嘱拜孔子为师,同孔子去周京都观礼,道德高尚,又是朝中大夫,深得孔子敬重。一天,他来就《诗》的学问,请教孔子。

    孔子问:“你学习《诗》以后,最为欣赏的是哪一篇呢?”

    子容说:“适最喜欢《抑》这篇!”

    “为什么呢?”孔子又问。

    “因为这篇描写了圣人君子的品德,严正谦恭,以爱人之心;不忘天下百姓,如果今天的人都能遵循圣明先王的美德,那天下就会变的十分美好。”子容回答说。

    孔子又问:“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节呢?”

    子容背诵起他最喜欢的那些小节的诗句: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于谟定命,远犹辰告。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

    质尔人民,谨尔候度,

    用戒不虞。慎尔出话,

    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无易由言,无曰苟矣。

    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

    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

    背诵完以后,子容又重诵了其中的两个句子:“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并说:“这是多么谦恭谨慎的为人态度,又是多么自尊自强的高尚品德啊!”

    子容走后,孔子想想:“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领会到诗中美好的寓意,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欣赏到贤明先王的德政,也才能继承这种优良的道德传统。”于是,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何不将无加嫁给子容呢?这难道不是一对天赐良缘吗?

    孔子叫出妻子,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孔子说:“侄女无加,才貌都比我们的女儿无违要好,年纪也比无违大,现在南宫子容正想续妻,我想将侄女无加嫁给他。”

    亓官氏说:“若说南宫按家世,倒也没有什么挑剔的,可惜他是当今的掌权者,难免介入夺权争地的斗争,倘若今后有个闪失,不就害了无加吗?”

    孔子说:“南宫适虽然身在仕途,但他危言谨行,处世稳重,昭公在位,国内政治平定之时,他能久居大夫职位,昭公逃亡,国内政治动乱,他又能安居国朵未遭牵连,不愧是贤大夫啊!”

    亓官氏听后再无异议,于是就请媒人说合,将无加嫁给了南宫子容。婚后,无加善待原配子女,夫唱妇随,家庭融和,婚姻美满。

    《诗》为媒,南宫孔氏联姻,就是行教生涯的一段佳话。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