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相近习相远


本站公告

    性相近习相远

    颜路,曾点,冉耕,仲由是孔子阙里讲学最得意的门生.他们勤学好问,深得老师的欢心.这一天,他们又一起来拜见先生,请教学问.

    曾点,姓曾名点,字子皙.其先祖为夏朝君王夏康之子曲烈,曲烈封地在曾(今山东临沂市西南七十里左右).春秋时期,曾国被莒国消灭,蕊子巫公也逃难到鲁国,由巫公三传到曾点.曾点同孔子一样,无祖是显赫的,但是后来却失去了贵族地位,逐渐沦落为平民.相传曾点的妻子要亲自织布来维持家庭生活,儿子曾参曾经穿着破旧衣服耕种.他拜孔子为师后,曾参也师从孔子,父子两人都是孔子学生.

    曾点说:”数月来,先生教诲弟子,要改变不良的性情,回到本性上来.请问先生,人的性情怎么会有好坏呢?”

    孔子说:”可以用两句话来回答.一句是’性相近也’,即人的性情本来是相近的,没有贵贱,智愚,贤良不肖之分.另一句是’习相远也’即因为爱不同

    环境习俗的熏陶,性情便大不一样了.这是我立志行教,勤于学问的理由所在,因为只有通过教育,勤于学问,才能使一个人回到本性上来.”

    子路问:”先生行教的目的是我们学会做人,做学问,那么应当如何去做呢?”

    孔子说:”要做到四点:一是’志于道’即有高远的理想:二是’据于德’,即以高尚的德行为根本;三是’依于仁’,即有仁的内在修养;四是’游于艺’,即有礼,乐,射,御,书,广博的知识技艺.”

    颜回的父亲颜路是孔子早期弟子之一,他问孔子说:”生生教弟子做人,做学问,要教哪些内容呢?”

    孔子回答说:”我着重从四个方面施教,那就是文,行,忠,信.文,指知识,文间;行,指一生事业的成果;忠,指对人,对事,对物忠贞不渝的诚心;信,指有信义.”

    子路又问:”生生做学问有何乐趣?如何得到这种乐趣?”

    孔子回答说:”学问是从生经验上来的,随时随地注意生活,随时随地去学习,随时随地去体验,随时随地去反省,就是学问.这样做了,便自有会心的乐趣,即能自得其乐.其次,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角,所以要不怕寂寞.但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这知己到来的时间可能相隔很久远,但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做学问,不仅要准备着一生寂寞,而且要能痛切反省,使内心里不蕴藏怨天尢人的念头,有这样的修养,才是君子,才能得到做学问的乐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