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行教


本站公告

    第二篇行教

    杏坛

    孔子三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庆贺。宾客散去,夜阑人静,他思考着自己三十年来的生活道路。幼时秉承父母教诲,把“志于学”摆在第一位。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他刻苦学习各种典章文献,又勤于请教朋友,不仅精通了一般士大夫应该掌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且通晓了《诗》,《书》,《易》,《礼》,《乐》,懂理了仁政德治,还有当乘田委事的经历,取得了一定的政绩和入仁经验。

    但是,社会现实令人痛心。周王室的统治哀微,“礼山崩乐坏”,诸候纷纷争迭起,伦理秩序紊乱,不仁不义这徒到处横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为此,他想得很多,他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想到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想到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在含辛茹苦,抚育教诲他人等等。

    孔子叩心自问:我为什么不能像传达室说中的盘古那样,一斧劈开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开,泾谓分流呢?为什么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样,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太太平平呢?…自己没有君王之位来施展政治抱负,没有威武之师可以征伐世上邪恶.但是,我有知识,我有智慧,我可以用教育启人心智,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改造”礼崩乐坏”的社会,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太平盛世啊!”

    孔子看了看熟睡的妻儿,披衣推窗望着繁星闪烁的星空,三十而立啊!我要走上讲台,传先王之道,授六艺之技,育天下之才,步成汤,文武,周公后尘!对!就是这个主意,明天就辞去委吏,司职,筑设讲坛,收徒讲学…..

    开学那天,几位弟子在刚筑好的讲坛旁栽下一棵银杏树,孔子抚摸着银杏树遐想联翩: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干挺拔直立,象征着师生们正直的品格;杏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象征着弟子们学成之后有利于社会,有益于国家,好吧,这讲坛就取名叫杏坛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