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旅4


本站公告

    西突厥肆叶护可汗本来亲近唐朝,曾经派使者到唐朝请求通婚,加上高昌国王麴文泰的妹妹嫁给了肆叶护可汗的兄长呾度设,有一层联姻关系,因此,他很容易就接受了麴文泰的请托,对唐朝来的玄奘相当友好,还劝说道:“法师不必去印度了。那里非常炎热,冬天比我们这里的夏天还热。法师去了,怕是要晒化的。而且那里的人皮肤很黑,没有威仪可观。”玄奘说:“我去印度,是为了求佛法。”肆叶护可汗见玄奘意志坚决,便不再勉强,送给他一套法衣和五十匹绢,还特意找了一个精通各国语言的翻译为使者,率一队骑兵沿途护送。西突厥当时正处于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势力弥漫西域雪山南北,取得了肆叶护可汗的支持,实际上就是得到了西域各国的通行证。此后,玄奘在西域的旅程基本上畅通无阻。

    玄奘由西突厥南下,经过一个叫小孤城的地方,全城只有三百余户人家,均为突厥劫掠而来的中国人,还保持有中国的语言和礼仪风俗,见到玄奘后非常兴奋,给予了最高的接待。之后过沛汗国(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这便是汉朝所称呼的大宛,在中国历史上以出产汗血宝马出名。当初汉武帝为了得到汗血宝马,不惜劳师远征,先后两次发动了对大宛的战争。

    《史记》中记载,西域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意思是这种汗血宝马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传说大宛国有高山,山上有天马,人力不可得。于是大宛人将五色母马放在山下,五色母马与天马相交,生下的马驹就是汗血马,因此汗血宝马又称为天马子。汉武帝为了征服匈奴、打通西域,必须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对于优良品种的好马,总是梦寐以求。他听说大宛国王城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出产一种能够日行千里的名马汗血马,不禁大喜过望,为了得到汗血马,不惜用黄金打造两匹骏马,派遣使者车令到大宛国换两匹种马回来。车令将两匹黄金马运到了大宛,摆出天朝的架子,态度傲慢地要跟大宛国王换马。偏偏大宛国王不吃他那一套,见汉朝使者态度如此倨傲,自然不愿意。车令怒气冲冲,竟然开始诟骂大宛国王。双方争吵不休。车令大怒下,自己走上前前,椎碎了金马。后来车令也有些后悔,但已经晚了,只好将金屑收集起来,准备运回汉朝。但车令前去大宛的路上,一路张扬,早惹得大漠上许多人的注意。此时他悻悻而回,正好给人以可乘之机。路过郁成时,郁成王派人阻住了车令去路。车令领着手下与郁成军队争斗一番,对方人多,寡不敌众,所携金马的碎块,都被郁成军队夺走,车令也在混乱中被杀死。

    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勃然大怒,决定出兵讨伐大宛。汉武帝一生中惯于从身边的女人身上去发掘人才、培养将帅人选。原先宠爱皇后卫子夫,就发掘了她的弟弟卫青与她的姨侄霍去病,加意培植,全力支持,终于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带领大军,远涉漠北,犁庭扫穴,彻底击溃匈奴的主力,留下燕然勒石的佳话,如今又因为远征大宛,发掘出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汉武帝听说大宛兵少,只要汉军三千人就可以荡平,于是派李广利率领“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出征,并封他为“贰师将军”,期望他直捣贰师城,取回汗血马。孤军远征,远涉大漠,水土不服,补给困难,将领们纷纷劝阻,但是汉武帝立意已坚,要不计代价地劳师远征。

    李广利出身市井,毫无作战经验,一出征就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汉军出了盐泽后,沿途都是沙碛,无粮可因,无水可汲,而当道的小国都固守境界,不肯给食。汉军必须攻下这些小国才能取得粮食、给养,只好边打边进。许多汉兵都忍不住饥渴,倒毙在路中。到达郁成时,汉军折损很大,已经只剩数千人。而郁成因为杀死汉使车令,早就担心汉军前来报复,一直严兵守候。两军交战,饥乏的汉军无法取胜,反倒折伤了一半人马。李广利见取胜无望,便没有继续向大宛进发,而是率军撤退。太初三年(前102年)汉军退回敦煌时,所剩的士兵只有出发时的十分之一、二了。汉武帝原想给李广利立功的机会,等他得胜回朝,就立即授封爵,没想到他却大败而回。所以,当李广利派人向朝廷报告并要求罢兵时,汉武帝大怒,派人在玉门关阻止李广利等入关,并传谕李广利军前:如有一人敢入此关,立即斩首。

    汉武帝并没有就此放弃夺取汗血马的念头,他认为堂堂大汉,若是连大宛这样的小国都不能征服,将会使所有西域国家轻视汉朝,于是坚持继续攻打大宛,并将主张与大宛停战的邓光等人治罪,同时征发壮丁、筹集马匹,准备再战。太初三年(前102年),汉武帝命令李广利再次攻大宛。这次征大宛的汉军达六万人,牛十万,马三万匹,驴、骆驼等上万。为了支援征伐大宛的军事行动,征兵集粮,“天下骚动”。又专门发天下七科谪戍,为李广利军运粮。

    这样一支浩荡的队伍,对沿途小国发生了镇慑作用。李广利大军所到之处,西域各国无不争相迎送。只有轮台一城闭门拒绝,李广利挥兵攻打数日,城破后大肆屠城,从此乘势长驱,直到大宛,一路毫无阻碍。不过即使如此,到达大宛的汉军也只剩三万人了。这充分说明李广利不恤士卒。在大宛城下,汉军遇到了激烈抵抗,攻打四十多天不下。最后还是大宛内部发生动摇,大宛贵族杀掉了大宛国王毋寡向汉军求和,汉军才得取胜。汉军挑选了数十匹好马,并立亲汉的大宛贵族昧察为国王,然后结盟而还。李广利又命搜粟都尉上官桀攻灭郁成,郁成王亡走康居,康居王畏惧汉军,将其缚送上官桀,被杀。此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朝。但无论如何,这实际上是一场失败的战争,等到李广利的汉军回到玉门关时,仅剩一万余人而已。这场为了得到汗血宝马的战争,“损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谨获骏马三十匹”。但既然迫使大宛国订了城下之盟,取回了汗血马数十匹,汉武帝便认为是空前的胜利。因为汗血宝马爱吃苜蓿草,汉武帝还特意在离宫别苑种上大片的苜蓿草,一望无际(事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过沛汗国后,玄奘转道中亚地区,到达飒秣建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三公里处,其内城东门叫中国门),即中国史籍中所称的康国。这个国家非常繁华,都城方圆二十多里,但国民均信奉拜火教,因而对玄奘一行非常冷淡。不过,当玄奘为国王说因果报应、称颂佛祖功德后,国王态度开始转变,后来还主动提出请受斋戒。这时候,跟随玄奘的两个小沙弥到荒废的寺庙礼拜,被当地人用火驱逐。国王知道后,立即下令逮捕肇事者,还要当众砍掉他们的手,以示惩戒。还是玄奘出面解救,国王才免于刑罚,将肇事者鞭打后驱逐出都城。此后,国王大设法会,准许剃度僧人,全国也开始信佛。这样,玄奘依靠个人的力量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这是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遗憾的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用不少笔墨记录的这座宏伟城市。最终在六百年后毁于另外一个来自东方的伟大人物——成吉思汗之手。当时这个城市已经成为花剌子模帝国的新都(另有旧都玉龙杰赤),由于苏丹摩诃末贪财,杀死了蒙古商人和成吉思汗的使者,从而激怒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引发了规模庞大的蒙古军西征。蒙古军所过之处,大都成为废墟,当时有人描述说:“他们(指蒙古军)到来,他们破坏,他们焚烧,他们杀戮,他们抢劫,然后他们离去。”这座城市也不例外。由于城市的水利系统被蒙古军摧毁,城市陷入瘫痪,后被废弃。

    又经货利习弥迦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基华城),此地已经靠近咸海,为玄奘行程中的最西之地。然后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这是一道纵深五百里的狭谷,中为狭窄通道,两旁尽是陡峭的悬崖,岩石的颜色像铁一样,所以称为铁门,是西突厥的要塞。之后到达吐火罗(即大月氏故地,今阿富汗北境),沿河岸而行,到达坦蜜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南界铁尔梅兹),东南行数百里到达活国(今阿富汗北部昆都士)。

    活国就是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长子呾度设(“设”为官职名)的封国。呾度娶高昌国王麴文泰之妹,麴文泰专门有信给这位妹婿。然而,玄奘到活国时,高昌公主已经病死,呾度本人也正在患病,得知玄奘自妻子故国带信来,睹信思人,非常伤感,一时痛哭不已。呾度病好后,新娶了一位年轻的美丽妻子。不料新妻与呾度之子特勤勾结,毒杀了呾度。因为高昌公主之子年纪尚小,特勤自立为设,还娶了呾度新娶的妻子,也就是他的继母。因为要参与呾度设的葬礼,玄奘在活国停留了一个多月。

    离开活国后南行,爬过大雪山(即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艰难程度甚至超过之前的凌山,再翻越黑岭(兴都库什山南面的大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

    梵衍那国王城东北山崖有一石佛像(即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2001年被塔利班政权炸毁),高一百四五十尺,庄严雄伟,在当地十分有名。玄奘的先行者法显也曾来到此地游览,并在其著作《佛国记》中记载了这尊大佛。玄奘特地前往礼观,后来在《大唐西域记》描绘说:“金色晃曜,宝饰焕烂。”

    梵衍那国东南行两百余里,度大雪山,到达迦湿弥罗国(在今克什米尔一带)。迦湿弥罗国国王听说玄奘到来,非常重视,亲自率僧人出来迎接。该国佛教兴盛,有寺庙百余所,争相邀请玄奘前去居住。沙落迦寺的僧人说:“我寺为中国王子(其实为东汉班超平定西域时于阗国王子,被误认为中国王子)建造,法师从中国来,当然应该先住我寺。”于是玄奘欣然前往沙落迦寺。

    传说中国王子建沙落迦寺寺时,曾经埋有财宝在寺东门大神王塑像右脚之下,并刻有“伽蓝朽坏,取以修治”字样。曾经有个贪婪的国王带兵来挖宝藏,刚要动土,大神王帽子上的鹦鹉像便振翅高鸣,大地颤抖,国王和士兵全部倒在地上,许久才能爬起来,随即落荒而逃。后来寺庙内的僧人想取出宝藏修缮寺庙,也是刚一动土,大地便颤抖不已,因此无人再敢打财宝的主意。玄奘到来后,寺内僧人认为其气度不凡,又来自中国,必定与宝藏有缘,于是请求玄奘协助取宝。玄奘到大神像面前,焚香祷告后,开始掘土,大地竟然没有颤抖。挖到七八尺深时,便得到一个大铜器,里面装有黄金数百斤、明珠数十颗。众人大喜,无不对玄奘叹服。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