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鞭”的崛起(六?)


本站公告

    在普通人眼里,这场决斗除了打得热闹之外,也并无多少出奇之处,一致的看法是拉德贝输在了轻敌上面。但后来也有一些人提出了置疑。

    主要的疑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按照常理来讲,对于使用长鞭,有着明显攻击范围优势的帕里希而言,与对手保持合适的距离,不让其能够轻松接近自己,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策略。但他完全没有这样的打算,从一开始就摆出了防御的姿态。如果说他是故意为之,目的是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那未免太过冒险。与拉德贝这样一位高阶牧师交手,让自己处于被动局面是很不明智的。

    二,拉德贝在召雷术即将完成的刹那,为何要抬头往上看呢?这实在是太奇怪了。或许对于这种神术不太了解的人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呢,他只是为了确认雷电是否已经形成,所以要抬头看一下。但是,这种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对于召雷术的使用者而言,雷电是否形成,根本无须也无法用肉眼去确认。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能够控制落雷,使之准确击中地面目标的神术大师,难道还需要用双眼去确认云中的闪电是否准备妥当吗?任何一本神术教材中,都从未提到过召雷术需要用双眼确认,仰头去看完全是施展这个神术时的多余动作。

    一位魔法学院的教师曾提出过这样的解释:拉德贝早期的神术是自学的,他的神术修行很不规范,可能是因为最初没有受到正统的神术指导,而养成了一些施术时的不良习惯,也许在召雷术的过程中仰头去看正是那些不良习惯之一。这是可以勉强说通的,但另一些人反驳了这种观点,他们指出,拉德贝曾向修道院的修行者示范过召雷术,整个施术过程完全合乎规范,一气呵成,毫无多余的动作;而且,在以写实著称的《老人战记》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枢机主教拉德贝用手指向天空,对敌人高呼:‘你们的所作所为,是教会所不允许的,是自取灭亡之途!’说完,只见叉形的闪电劈下,就在众人眼前,将数十名敌方的战士击倒在地。”这里面也并没有提到拉德贝在使用“召雷术”时有过向上看之类的举动。

    也许有人会说,可能拉德贝就是一时心血来潮,想看看自己用神术聚起的云朵,用不着这么过分考究。但请你们不要忘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的。他是在勉强制住圣殿骑士团的团长,有“神之鞭”称号的帕里希,并在即将给予对方致命一击的时候,却偏偏要抬头去看。试问,当一位男子向心爱的女子求婚之后,正等待那女子回答的时候,他会有闲情去看路边的野花吗?而且,从拉德贝被帕里希偷袭成功的结果来看,他在抬头时明显处于一种失去戒备的状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非在那样的紧要关头仰头去看上空?

    一直以来,都无人能对这一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有人绞尽脑汁,试图解释拉德贝为何要抬头去看,但他们却没有想到,拉德贝之所以抬头,未必是要去看什么。

    虽然我并没有百分之百的证据证明那位弗斯·尼布拉参与了此事,但从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几乎可以肯定此人便是罪魁祸首。

    帕里希向御前法庭要求进行神意裁判的前8天,即361年9月13日,弗斯离开海因茨,来到了帝都美伦曼基。直到26日的决斗开始前的这段时间,他一直呆在那里,并有人在城中和郊外都见到过他。

    十多天里,弗斯推着一辆装满瓶子的小货车,走过了美伦曼基的大街小巷。

    这是偶然的吗?这位店主为何突然选择这个时间去帝都做他的瓶子生意?

    众所周知,神意裁判作为可以决定生死的决斗,试图作弊者也不乏其人,但鲜有成功的先例。有人曾打算事先在决斗场设下对一方有利的魔法阵或神术法印,但都被精通魔法和神术的监察者们一眼识破。而作弊者一旦被发现,通常都是处以最严厉的惩罚:一经查实,立即送上断头台。

    但我在教会的朋友帮助下,见到了一份由教廷秘密保存下来的图纸,在这份绝密的图纸上,画着帝都郊外的决斗场示意图,以决斗场为中心,画有一个巨大的魔法阵。这个魔法阵本身并不复杂,线条很简单,让人吃惊的是它的大小。它以决斗场为中心和作用区域,魔法阵本身的实际大小却是决斗场的100倍还不止。将一个魔法阵故意画得如此之大,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会严重影响其效果,除非……画魔法阵的人是为了让别人很难觉察到这个魔法阵的存在。

    也正是在这份图纸上,还注明了这个巨型魔法阵的具体画法。用常规的魔法阵画法肯定是不行的,图纸上所写的方法是将月前草烧成灰后,混合带有魔力的人类血液,然后加入一些特殊的药水(我在此不能详细说明),经过特殊处理使之成为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再利用一个可控制开口关闭的漏斗,让液体自漏斗细细流下,同时按魔法阵轨迹匀速移动漏斗,即可画出整个魔法阵。

    我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就有这样一个漏斗,安装在尼布拉店主推往帝都的小货车下面,当他在美伦曼基推动这辆货车走动时,漏斗的开口就会自动打开,液体便细细流下……这样,只要他按照图纸上所画的路线而行,就能完成那个巨型魔法阵。

    我曾询问过一位专业的魔法人士,为何要在其中“混合有魔力的人类血液”,回答是必须以此来强化因将魔法阵按比例扩大而大大减弱的魔法效果;我又问这样一个魔法阵需要多少人的血液才能保证其效果发挥,对方回答说如果是普通的魔法修行者,取走体内全部血液的话,也至少需要4人以上。

    而正是在361年的8月,那次神意裁判开始前一个月,荣辱之城海因茨发生了一起大案。3名皇家魔法学院与2名瓦伦魔法学院的学生相约出游,在海因茨郊外已废弃的阿曼达尔女修道院内集体失踪,此案一直未破。事发后,弗斯·尼布拉曾受到司法部门的问询,但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最终不了了之。

    这又是偶然的巧合吗?

    让我们回到这个魔法阵的具体效果上来。上面提到的那位专业的魔法人士亲自替我再现了那个魔法阵――当然已经按比例缩小――她始终没有发现这个魔法阵的触发点。在我的提醒下,我们找来一位高阶牧师,请他站在魔法阵中心的作用区域内,施展了召雷术。当这位牧师将手指向空中、浓云聚起后不久,他忽然惊呼一声,放下手来停止了施术,而且,从他的鼻子里流出血来。

    在我的一再追问下,这位高阶牧师很尴尬地解释说,使用召雷术时,他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位全身赤裸、刚刚出浴的绝世美女(我与那位魔法师当时正在他身边,但我们却一无所见,显然这是只有他本人才能看到的幻觉),在我的再三询问与牧师的详细描述下,这位女性的身份也渐渐浮出了水面,那正是当时邻国亚雷亚尔的公主索菲利娅,也就是后来的泰克罗里奇女王。

    而那个时候,据我调查,弗斯·尼布拉手中恰好有一幅这位公主的出浴图,后来,也正是因为这幅出浴图,才有了“神之鞭”帕里希与这位公主的恩怨情仇。目前,我们暂时只需要了解弗斯恰好拥有这样一幅画,这让他的作弊嫌疑又大了一分。

    我们虽然无法给弗斯定罪,但我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真相究竟是如何。

    让我们回忆一下,当时,帕里希的长鞭是从拉德贝双眼扫过,由于长鞭施加了附魔法术,鞭尾的灼热是令拉德贝失明的主要原因,而鞭子本身并未给拉德贝面部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我们从决斗的记录里可以看到:拉德贝的双眼和“鼻子”里都流出血来。他受伤的部位,并不会使他的鼻子里流出血来。那他的鼻子怎么会流血呢?

    拉德贝鼻子流血的理由自然和我们请来实验的那位高阶牧师鼻子流血的理由一样,他在使用“召雷术”时,触发了弗斯·尼布拉设下的幻术魔法阵,于是他眼前出现了一位绝美的赤裸公主(这是针对触发者的幻术,只有他自己才能见到)。他抬头,不是要看什么,而是因为在美色的刺激下,这位清心寡欲的枢机主教鼻子里不禁流出血来,于是习惯性地抬头以止血。

    这样一来,帕里希为何能准备把握对手这瞬间的破绽也很容易解释了,因为他事先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情形。

    可能有人又会问,帕里希这样做,不是太冒险了吗?其一,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个魔法阵是否有别的附加作用;其二,我们也不能确定,帕里希是否有别的反击之法;其三,我们不要忘记,与之关联的人是弗斯·尼布拉,对这样一个人而言,无论是他将帕里希捧上天堂,还是将其推下地狱,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我对于帕里希与拉德贝的决斗所能提供的解释,都尽在于此,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解释不符合历史事件的严肃性,那你们完全可以去相信那些说枢机主教是输在“大意轻敌”的论调。

    `

    神意裁判之后,因祸得福的帕里希·托雷斯威望进一步提高,他以皇族之身,却成为了与皇室对立的教会的第一红人,其风头完全盖过了失去双眼、又背上诬告之名的拉德贝。

    至于帕里希为何没在御前法庭供出弗斯,原因也不言自明。他正是要借神意裁判的契机,铲除拉德贝这个最大的绊脚石,虽然要冒很大的险,但这样丰厚的回报是值得去冒险的。

    361年12月,帕里希由两位共治皇帝册封公爵。之后不久,偶然在弗斯·尼布拉那里见到邻国公主索菲利娅的出浴图后,爱欲顿生的他通过皇帝拉菲尔书面提亲,任命弗斯为特使前往亚雷亚尔王国,与对方订下了婚约。当时,这位“神之鞭”并不知道,邻国的公主,其实是有两位,而与他订下婚姻的那位公主,与他在那幅画中见到的绝色美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原本是为了争取更多和平的婚约,却成为了接下来的两场战争的导火索,一场是亚雷亚尔王国两位公主之间的内战,另一场则是教会与皇室间爆发的、荼毒整个帝国的直接冲突。

    【本篇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