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回 旅程


本站公告

    上了船,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里,脸冲着大河,就在听身边各种人聊天,东拉西扯的,仍是有人在说唐解元作弊的事情。当年信息不发达,这一个八卦,就要说上大半年。唐伯虎怕被人认出来,一个劲儿地袖子遮着自己,好不容易等到黄昏了,船靠了岸,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下船走了几步,轻飘飘的,咬咬牙,今天豁出去不要颜面,也得吃顿好的,睡个好觉。

    好在这里已经不是苏州地界,而是上游的丹阳县。丹阳唐伯虎是知道的,小时候家里卖月饼,就送丹阳的小瓶封缸酒。依旧没有进城,就在码头外的小店坐了,要了酒菜自己斟酌上了。这封缸酒是糯米酿成,虽说属于黄酒,却晶莹鲜红,倒在杯里,点点滴滴挂在杯壁上,缓缓下流,喝起来则是味道甜腻,如同蜂蜜一般,所以喝起来不知不觉,就会大醉。此酒在三国时就已经出名,算是古法所酿。

    唐伯虎连喝数杯,觉得味道异常甘美,这才长出一口气,感觉做回了从前的自己。抬头打量,见此店虽小,但装扮得还算文雅,梁上垂下两面酒旗来,一面写着:“味轻花上露”,另一面写着“色似洞中春”。

    这两句虽是说酒,却显得十分暧昧。小唐看得兴起,索性站起来,仔细转悠起来。这墙上还贴了不少名人咏唱封缸酒的诗歌,就好比现在的饭馆里,喜欢把名人来本店吃饭的照片挂出来一样。小唐看了,其中有几首写得不错:

    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

    对君君不乐,花月余愁何。

    新丰塘是丹阳的一个地名,所以封缸酒又叫做新丰酒。丹阳古代还有个名字叫做兰陵,所以另外一首诗写道: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首诗唐伯虎就熟悉了,李白写的啊,再看上一首,落款也是李白,不由得心中高兴。依次看下去,还有一首好诗:

    早过升仙不暇炊,桥边买饼疗朝饥。

    纷纷满座谁能识,大似新丰独酌时。

    唐伯虎见了,心想,这诗不就是说自己么?一个人在这里喝酒,没谁认识自己。看署名,竟然是陆游,原来陆游也有寂寞无聊在丹阳瞎混的时候。

    再往下看是这首:

    闭门三月听秋雨,酒醒丹阳客未归。

    明日新晴练湖去,藕花无数落红衣。

    练湖是丹阳一处湖泊,景色极美。这首诗的作者,却是个蒙古人,叫做萨都剌。唐伯虎心想,看来这蒙古人,喝了这儿的酒,也有文化了。

    看了半天别人的诗,自己的情绪也上来了,回到座位,问店小二:“我要写首诗,你们能给贴墙上么?”

    店小二一听,就问:“敢问,客观您尊姓大名?”

    唐伯虎一愣,才想起自己不方便说名字,想想就说:“我叫唐子畏。”

    店小二摇摇头,说:“没听说过。不过你先写吧,写出来再说。”

    拿来纸笔,唐伯虎琢磨了一下,写了首诗出来:

    丹阳郭外路逶迟,一束琴书信所之。

    落日高原人?地,西风古树鹊争枝。

    回船就岸随栖泊,携?沽村望酒旗。

    情味若论何所似,一盂清水淡滋滋。

    唐伯虎没多想,就想写写现在的心情。看着那些鸟雀争枝,自己已经是局外人,就拿着酒杯找酒旗了。虽然喝的是酒,但人情淡漠,就像喝水一样,没有滋味。

    写完这诗,拿给小二看,小二又拿给掌柜的,不一刻回来,对唐伯虎说:“这位子畏先生,我们掌柜的说了,这诗你收好,我们不要。”

    唐伯虎就是一愣,心想从小到大,还没人不要自己的诗画,可真是喝口凉水都塞牙,难道连诗都没人要了么?便问:“是写得不好么?”

    店小二道:“你看,我们这屋里挂的,都是名人的诗,一般人的诗,要是都贴出来,那哪贴得下啊。再说了,你这诗写的是喝酒好比喝水,味道太淡。这要是贴出来,不是砸我们店的生意么?”

    唐伯虎一想也对,自己这诗的确不够商业,便点头把纸叠了,收在怀里。就立刻听见旁边有多嘴的议论:“傻了吧,让人把面子给驳了。这年头,是个人就写字,还好意思往外贴。感觉自己特文艺,以为自己是根葱,谁拿你炝锅啊。”

    唐伯虎倒也不在意,自己喝酒吃菜,之后拿了行李去后面客房,倒上床就睡了一觉。这一觉简直睡得昏天黑地――上次睡的好觉,还是在北京东院梁三姑那里。这四个月以来,颠沛流离,还真没好好睡过一次。今天决定不回家了,心中也没什么事情,算是卸了个大包袱,竟然睡得很香。一睁眼,天就已经亮了。

    出得小店,也不知道去哪里,就到码头上转。正好有船是去南京的,不由分说上了船。又想想,自己到南京去干吗啊?一去南京,准得想去年的事情,弄不好还要遭羞辱,便想下船。可船已经开了。问了船家,说这船要在镇江停,心里就琢磨,久闻金山、焦山是长江形胜,要不去镇江吧。主意打定,便去了镇江。

    一个人出门就是有这点好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呆多久就呆多久。下了船,在客栈寄了行李,东游西晃起来。此间又乘船上了焦山金山,远远地透过大江,看暮霭中的北方,知道那里是南京城,想,要是没有横生枝节,没准现在自己正在南京城里当官呢。然后又对自己说,算了算了,放下放下。

    回了客栈,想今天玩得尽兴,便又写两首诗,一首是《焦山》:

    鹿冠高士帝王师,井窖犹存旧隐基。

    日转露台明野溆,潮随斋磬韵江湄。

    天从西北开天堑,地到东南缺地维。

    翘首三山何处所,却看身世使人悲。

    这诗先说焦山古迹,三国时有个隐士叫作焦光的,名声很大。当年汉灵帝请他去当老师,死活不肯出山,就在这里隐着光着,一年四季不穿衣服,和野人一样。所以这焦山就随了他的姓。焦光凿了一处井,叫作“东泠泉”,泉水清冽,想必唐伯虎也是看到了遗迹。只是这焦山特矛盾,一方面是隐居之所,寺庙众多,一方面又是大江上兵家必争之地,唐宋以来,屡屡发生战事;一方面气势峥嵘,焦山金山北固山三山鼎立,一方面又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所以唐伯虎上去,看到的是进与退,战与隐,千古功名与逍遥快活――这里,也应该是个分界线吧。

    最后两句写到自己,悲从中来。锦绣前程,挥斥方遒,曾经离自己是那么近,伸手就能摸到,可实际上却是最远,永远都不会再碰了。

    另一首写的是《金山》:

    孤屿??插水心,乱流携酒试登临。

    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

    春日客途悲白发,给园兵燹废黄金。

    ?黎肯借翻经榻,烟雨来听龙夜吟。

    这首诗其实和上一首意思差不多,金山多寺庙,传说唐朝和尚法海掘得黄金,在此大兴庙宇,却又屡遭兵火,想安稳却又难得安稳。而且当年岳飞被皇帝金牌招回杭州时,也曾在此地寻僧问道。唐伯虎来到此地,想必是看到了人生的分水岭,心中感叹。竟然写出了若是佛家肯借出翻经榻,就愿意参禅的意思。

    此后,这唐伯虎开始了无目的的漫游。由镇江而扬州,逛了瘦西湖、平山堂。之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上了庐山。这庐山瑰伟壮丽,唐伯虎看了挺震撼,写诗道: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未住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留崖磨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这人郁闷的时候,就应该去外面狂转悠。想不开了,就去行万里路,是个最好的主意。走到庐山,这唐伯虎的心情就感觉好多了。接着便继续溯江而上,奔了湖北黄州,看了赤壁战场。再向前就该进四川了,那可是放松玩乐的好地方。谁知道此时唐伯虎却没有西行,而是向南转到湖南去了,先上岳阳楼,再游洞庭湖,下衡阳,登衡山,逐渐地,便忘了以前的失意,专心致志地赏玩起风光来了。

    下了衡山,唐伯虎盘算了自己身上的钱,发现已经花了大半。想想再转悠下去就回不去了,于是取道回返。当然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先向东南到福建,再转向北进浙江,从浙江这条路回苏州。这样正好是兜个大圆圈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