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


本站公告

    心脏由于某些临时发生的原因,突然停止搏动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以致不能维持血液循环,尤其是中枢神经的血液供应,应该立即进行正确、积极的复苏抢救,不然病人将在短期内因全身缺氧而死亡。

    图1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21电极置于心尖部及肩胛下部

    22电极置于心尖部及胸骨上部

    图2心室纤维性颤动胸外电击去颤术

    心肺复苏方法心跳、呼吸停止后,必须立即开始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最简单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有节律的吹气。吹气时,可用手捏鼻孔,如有条件,在维持口对口吹气的同时,赶紧准备气管内插管,接上麻醉机或呼吸机,使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心脏按压分胸外按压和开胸按压两种。过去多作开胸心脏按压,近年来则大多首先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只有在胸外按压不见好转时才改用开胸心脏按压。在胸部严重外伤,发生心脏停搏时,宜作胸内心脏按压,以便同时解除可能存在的胸内损伤。在开胸手术过程中发生心脏停搏时,可立即进行胸内按压。在开腹手术过程中发生停搏时,则立即切开横膈作胸内心脏按压。

    一、胸外心脏按压术

    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头部不要高于心脏水平面,以利按压时增加脑部血流,双下肢抬高15°,利于下肢静脉回流,以增加心脏排血量。急救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示、中指并拢沿右侧肋缘触及与胸骨交界处,左手掌纵轴与胸骨体方向平行压在胸骨体下半部,右手压在左手上。急救者伸直手臂,借上半身力量,将胸骨下半部向脊柱方向有节奏地冲击性按压。这种动作可使胸骨向下塌陷3.8~5.0cm,使心脏间接受压,排空心内血液。在放松压迫时,胸骨又借两侧肋骨和肋软骨的弹性而恢复原位,心脏同时被解除压迫,加之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即可回流至心房,以充盈心室。挤压次数应维持每分钟80~100次,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5∶1。挤压太快时,静脉血来不及充盈心脏又被挤了出来,反而达不到维持循环的效果。一次电击无效时,可继续按压,并重复注射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再次电击去颤。必要时可提高电压。去颤成功后常自动恢复心跳,或经过心脏按压后复跳。反复电击无效时,应加用5%碳酸氢钠200~300ml,或11.2%乳酸钠100~200ml,以纠正缺氧后的酸中毒,必要时可反复注射。同时,可在心室内注射1%普鲁卡因5ml,或利多卡因100mg,或普鲁卡因酰胺100~200mg,以减低心肌的应激性。此外,应注意循环量是否充足,考虑加快输血,甚至动脉输血,并可直接经主动脉加压注射血液,以灌注冠状动脉。只要心肌对各种治疗有所反应,即应坚持抢救,不可轻易放弃。

    在心跳恢复,血压逐渐稳定后,胸壁和心包切口即开始出血,应予仔细结扎止血,并冲洗心包腔和胸腔。在膈神经后侧作心包引流切口,缝合心包。在第8肋间腋后线作胸腔插管引流后,分层缝合胸壁。

    [术中注意事项]

    1.在发现病人神志昏迷,呼吸停止,脉搏和心音消失,以及听不到血压等症状后,即应当机立断,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切不可因为反复测听血压,更换血压计,另请别人检查,等候其他医师确诊,或等候心电图检查等而错过最宝贵的抢救时机。

    2.进行抢救要沉着、冷静,随时观察病人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决定输液、输血的量和速度,心内注射药物的时机、种类和剂量,判断是否应改作开胸按压,选择合适的时机电击去颤等等)。每一项措施及病人情况的变化,必须由专人及时按顺序详细记录,以便随时设计,修改抢救计划,并供事后总结经验。

    3.进行胸外按压时应细致,忌暴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在作心内注射时,针尖应刺在第4肋间胸骨左缘以外1.5cm处,以免损伤胸廓内动、静脉或刺破肺组织而造成胸腔内出血、气胸,或张力性气胸。

    4.如在开胸切开皮肤时见有活动性出血,说明心搏并未停止,应即中止手术,严密观察。

    5.心跳恢复后,有可能再度停搏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抢救人员应留在现场,严密观察。在心脏输出量减少之前就应加作心脏按压,维持血液循环,以免再次停搏。

    [术后处理]

    1.注意纠正低血压心脏复跳后,常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心肌收缩无力、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或微循环衰竭等原因,出现低血压。应及时查明原因,针对各种情况进行治疗,以便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升压药可以提高血压,但长期应用后会因增加脑、心、肾血管的阻力而加重安们的缺氧,应在血压回升稳定后及时逐渐减量直至停用。如脉压小、心音低、心率快而弱、末梢循环逐渐恶化和升压药的浓度要加大才能维持血压平稳时,可加用冬眠药物、硝普钠或苄胺唑啉(regitine)等血管舒张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内脏灌注,减轻心脏负担。有心力衰竭时,可用毛花强心丙(西地兰)等强心药物。

    2.作好人工呼吸心跳恢复后,应作好人工呼吸,及早纠正缺氧,排除二氧化碳。如呼吸迟迟不恢复,即应考虑有脑水肿影响呼吸中枢。

    3.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关系到心脏复跳后能否恢复神志,抢救最后能否成功的问题,须加重视。

    ⑴降温:在开始抢救时,应及早用冰块降温,最好用冰袋或冰帽作头部选择性降温,使体温降至30℃~33℃,头部温度降至28℃。降温后脑组织代谢降低,耗氧减少,对缺氧状态较能耐受,脑水肿的发生也可减慢。心跳恢复后,脑组织缺氧还不能立即纠正,应继续降温,直至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听觉恢复并稳定后为止。

    ⑵人工冬眠:冬眠药物亦可降温,并使小动脉括约肌松弛,降低末梢阻力,增加内脏血液循环。常用的冬眠药有:冬眠灵50mg、非乃根50mg、杜冷丁100mg合为一剂;或海特琴0.6mg、非乃根50mg、杜冷丁100mg合为一剂。一次可用一剂、半剂或更小量。小儿按体重计算,冬眠灵、非乃根、杜冷丁(1岁以内不用)各1mg/kg,海特琴0.01mg/kg。

    ⑶脱水疗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或50%葡萄糖100ml快速静脉点滴,或肌肉或静脉注射速尿等脱水剂,以消除脑水肿。即使正常复苏后,输液量也应限制在1,500~2,000ml/d,以保持脱水状态,但应保持尿量在30ml/h以上。

    ⑷控制抽搐:脑缺氧将引起功能障碍,出现昏迷、抽搐;而抽搐可增加身体耗氧,增加缺氧,加重心、脑的功能障碍,应积极控制。静脉或肌肉注射安定5~10mg或苯巴比妥钠0.1~0.2g可控制抽搐,但须注意避免呼吸抑制。

    ⑸高压氧治疗:3个大气压环境下吸氧,可增加血氧张力15~20倍,减轻脑缺氧。但应避免氧中毒,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反而减少脑血流量。

    ⑹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利多氟嗪(lidoflazine)较硝苯吡啶、尼莫地平更少引起低血压和产生心脏阻滞,临床用于脑保护,剂量为1mg/kg。

    ⑺游离基清除剂:维生素c、维生素e、硒酸盐、l蛋氨酸、氯丙嗪、异丙嗪等。

    ⑻大剂量皮质激素:抑制血管内凝血、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完整、减轻脑水肿、稳定溶酶体膜。常用地塞米松,首次剂量1mg/kg,维持量0.2mg/kg·h。

    4.纠正电解质紊乱缺氧将造成酸中毒、细胞外液低钠、低钙和高钾,必须纠正。常用的碱性缓冲药为5%碳酸氢钠,亦可用11.2%乳酸钠。

    所需5%碳酸氢钠量(ml)=[正常co2结合力(60容积%)-测得co2结合力/2.24]×0.5×体重(kg)

    先补充半量,然后按情况增减。

    所需11.2%乳酸钠量(ml)=[正常co2结合力-测得co2结合力/2.24]×0.3×体重(kg)

    用法同碳酸氢钠。

    5.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⑴少尿期:限制进液量为500ml/d,热量2,000cal,限制蛋白,只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如有高钾,可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和葡萄糖及胰岛素促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并用氯化钙对抗钾离子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严重少尿或无尿时,应作腹膜或血液透析。

    ⑵多尿期:及时按尿量补充丢失的大量水和电解质。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