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本站公告

    这是一份申请设立外资企业的文件。徐浩工作的机关负责全市外资企业的审批,每天都要审阅一系列的文件资料,包括外资企业的设立、变更等内容。这份文件的特殊之处,是申请人的身份:一家在台湾注册的公司。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的数量、规模越来越大,江城地处内地,和沿海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外商投资的形式基本上是合资企业,由中方、外方共同出资,中方往往是大股东。这反映了官方的谨慎:走一步看一步,逐渐放开。

    徐浩的印象,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的申请书,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打开文件柜,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台湾地区的公司、个人在大陆投资的,参照相关法规办理。使用的词汇是“参照”,而非“适用”。严谨的法律术语,彰显了严肃的政治内涵。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词汇,台湾的公司在内地设立外资企业是没有法律障碍的。徐浩又仔细地审阅了一遍申请书的内容和附件资料,确认无误后,提笔在审批单上写道:“该申请书符合法律规定,请处长审批。”然后把审批件装进了档案袋,放进标有“已办理”字样的文档栏里,等待文员来领取。

    按照通常的工作程序,每天下班之前,文员会收集整理已办理的文件,转送处长审批。徐浩一仰身,靠在椅背上,仔细地想了一会儿。本来,这份申请书,他依据工作职责和权限已经处理完了,没有必要继续跟踪,就像对待其它文件一样。但是,以职业的严谨性、敏感性来判断,他总是感觉到这份文件的特殊之处,实在有必要亲自向上级汇报一次,不管是请示也好,还是提醒也好。想到这里,他拿起档案袋,走进了石处长的办公室。

    石处长迅速地浏览一遍手中的文件,抬起头,发现徐浩还站在那里,就说:“坐吧,坐吧。”

    徐浩隔着办公桌坐下来,石处长接着说:“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局里很重视,局长专门跟我打过招呼。我指定由你来审查这份文件,你是法律科班出身,替我认真把把关。你又专门来谈这件事情,说明我眼光还是蛮精确的。”

    徐浩说:“设立外资企业是没有问题,虽然投资商是一家台湾公司,也是符合国家法律的。”

    石处长说:“只要合法,其它环节就好操作了。”

    徐浩说:“印象中,这好像是我们局审批的第一家外资企业。”

    “是的,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衡量政府业绩的标准就是GDP,这是硬指标,市里压力也很大,强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合法的前提下,所有的环节都大开绿灯。”

    徐浩附和着点点头:“这是潮流,大势所趋,没有办法的事。”

    石处长说:“咦,什么叫‘没有办法的事’?年轻人,思想苗头有问题哦。”不等徐浩回答,他话题一转:“批准是肯定的。既然是第一家,慎重一下也是必要的。这样吧,在发正式批文之前,我想和这家投资商面谈一次,增加一些直观判断。你就负责安排一下吧。”

    一天上午,徐浩正在审阅文件,听到有人敲门:“请问哪一位是徐科长?”

    徐浩抬起头,看见两个男人站在门口,一个是50岁左右的中年人,一个是30多岁的青年人。

    徐浩说:“我就是,请问有什么事情?”

    那个中年人走近几步,满脸温和的笑容,伸出手来:“你就是徐浩啊,我姓谢。”58xs8.com